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文言文专题3——《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文专题3—《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体裁:《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唐雎,也作唐且。
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二、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三、字词解释:1.使:派遣,派出。
2.谓:对...说。
3.许:答应。
4.虽然:即使(就是)这样。
5.曰:说。
6.终:始终。
7.守:守护。
8.欲:想。
9.以:用。
10.之:的。
11.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12.许:可要,必须。
13.易:交换。
14.加惠:给予恩惠。
加,给予。
15.虽然: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16.弗:不。
17.以:用。
18.且:况且。
19.而:但。
21.以:凭借。
2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故,所以。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23.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24.逆:违背。
25.轻:轻视。
26.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7.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若,像。
是,这样。
28.直:只,仅仅。
29.谓:对…说。
30.怫然:盛怒的样子。
怫:盛怒;然:……的样子。
31.伏尸:使尸体倒下,使动用法。
32.流血:使血流,使动用法。
33.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这里指的是下文所说的“士”,即游说诸侯的策士。
他们有胆识,有本事,但没有爵位,所以也称布衣。
34.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注释完整版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注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作者: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作者:刘向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唐雎不辱使命》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讲的是秦国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
对方圆仅五十里的安陵小国,秦国企图以欺诈威逼的手段迫其自亡,谁知竟遇上了抵制。
安陵国使者唐雎以唇为枪,以舌作剑,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本文记载是否确凿;有待考证,但是它以充沛的气势,生动地描绘了布衣之士不畏强暴的气概,使唐雎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难以忘怀。
【原文】唐雎不辱使命①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③,安陵君其许寡人④!”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⑤,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yuè)。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⑦。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⑧,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⑨?”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⑩?”秦王怫然怒⑾,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⑿”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⒀?”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⒁,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⒂,非士之怒也⒃。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⒄;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⒅;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⒇,与臣而将四矣(21)。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22),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23),长跪而谢之曰(24):“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2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
古诗唐雎不辱使命翻译赏析

古诗唐雎不辱使命翻译赏析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前言】《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是后人加的。
唐雎(ū),是安陵国的臣子。
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
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折服秦王,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保存了安陵。
本文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不辱使命”,不辜负使命。
辱,辜负,辱没。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1 唐雎(ū),也作唐且,人名。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2 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初中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九下)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解释下列字词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大王加惠: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怫然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二、翻译下列句子(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思考下列问题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唐雎不辱使命中潜台词是重点)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答:。
⑴与臣而将四矣。
答: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答:※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重中之重)答:3、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导读: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
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谓...曰:对...说。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词。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 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10.易:交换。
11.直:只,仅仅。
12.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布衣: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抢,撞。
徒,光着。
16.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8.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9.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2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通“苍”,苍鹰。
21.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于,从。
23.必:将要。
24.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5.是:此,这样。
26.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
挠,屈服。
27.长跪而谢之: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
谢,认错,道歉。
28.谕:通“喻”,明白,懂得。
29.以:凭借。
30.存:幸存
31.者:原因。
32.徒:只。
33.以:因为。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1.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原文
2.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译文注释
3.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
4.《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参考译文
5.《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6.《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原文及注释
7.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8.《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