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叙事类合集(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叙事类合集(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叙事类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

D.尾联写田夫嘱咐送饭人回去赶快喂鹅鸭。

2.《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虎行[宋]方岳黄茅惨惨①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

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②何日是。

【注】①黄茅惨惨:指南方天气不好时,茅草上蒸腾出阵阵瘴气。

②负子渡河:《后汉书》载,弘农太守刘昆,施行仁政,上任三年,教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离境。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诗中,通过行路的艰难、田家的劝阻,勾勒出猛虎伤人的恐怖局面,为下文张本。

B.本诗通过西邻的介绍,更突显出猛虎的凶狠和危害,与前两句所写的路途的荒凉气氛合成一个阴森的场面。

C.本诗的第二段转写避债逃亡人对行路难的看法及行为,把情绪再推进一层,尤其是“瘢”的细节意蕴丰富。

D.本诗最后通过三个典故来体现诗人的愤慨及忧虑,希望能出现像周处、刘昆那样的好官,让百姓安居乐业。

4.请从叙事角度入手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词元稹牛吒吒①,田确确②。

旱块敲牛蹄趵趵③,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

福建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解析版

福建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解析版

福建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①(节选)苏轼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注】①这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的诗。

1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荆棘丛中盛开的梅花在初升的太阳光下明洁如玉,不仅状其光色,还写出梅花品格。

B. 诗人独把清樽,酒醒梦觉,对此名花,尽享短暂的欢愉,忽有妙意萌动,却终于无言。

C. 末二句以梅的口吻劝慰诗人,幸有月与酒为伴,可以忘怀一切,表现诗人满足惬意。

D. 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深沉。

诗人借梅自抒怀抱,人梅双关,浑化无迹。

19. 诗中三四句为人称道,清代纪昀评此二句:“天人姿泽,非此笔不称此花。

”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①通过想象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②以缟衣仙女喻梅花,活画出梅花高洁的风采神韵;③诗人视梅花为知己,借梅花慰藉寂寞心灵。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表现诗人满足惬意”错误。

说“勿叹息”,说“幸有”,是强作排遣口吻。

在这朝日已升、残月未尽的南国清晓,诗人独把清樽,对此名花,尽情领取这短暂的欢愉。

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意思是: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

诗人想象盛开的梅花仿佛是婀娜的海南仙子,驾着仙云,穿着白衣,于深夜降临在寂静的阶前,在月下轻叩着诗人的门扉,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

把盛开的梅花比作婀娜的海南仙子,分别写出梅花的颜色洁白和飘飘如仙的韵致。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版)-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版)-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月,雪落山径.(jìn),寒梅数点,我忙着去走一走,心境澹澹.(dàn),每一个落下的脚印,都是轻轻的叩门声,叩响泥土里温暖的种子的梦,叩响一场花事的门扉。

B.第一缕曙.(shǔ)色远远未降临,宋嫂就开始剔.(tī)鱼骨,打鱼茸。

白鱼就是这点好,鱼肉没有一丝暗淡,茸泥剁细后雪白粉嫩,一转眼便已收拾妥帖。

C.从表象看,契诃夫温和圆融,没有棱.(lénɡ)角,和任何人都不会发生激烈冲突,迥异于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的烈性与好斗。

受到屈辱时,他从不出恶言,而是隐于人群,独自慢慢消化和吞咽.(yè)。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概叹如名刹.(chà)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

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kuān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答案】B【详解】A.“山径”的“径”不读“jìn”,应该读“jìnɡ”。

C.“吞咽”的“咽”不读“yè”,应该读“yàn。

D.“概叹”书写错误,应该写成“慨叹”。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通观当前工业网络小说,可以发现,无论什么体裁..,人永远是文学的核心。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几亿产业工人,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工业教育,更.需要符合国情的工业文明。

(甲)齐橙在写作《工业霸主》的过程中,一直纠结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人与人之间细节上的矛盾冲突?这无疑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自觉意识。

(乙)“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工业本身,”蒋子龙说,“是人的故事——生命之谜构成了小说的魅力。

”不积累丰厚的生活底蕴,不形成对时代发展规律性的认知,要想借助贴近现实的叙事方法,将虚拟现实演绎..成有温度的人生经历,进而给读者带来真切的感动,只能是缘木求鱼....。

《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

《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

《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

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渐次退出。

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

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笔下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以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

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南宋词人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就是千年来清明气象的写照。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攀升到12℃以上,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已开始从冬到春的转变。

此时,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逐渐减弱,来自东南方海洋的暖空气开始活跃北上。

四月初的江南、华南上空,是冷暖空气往来频繁、势均力敌的相持区域,冷暖空气在此交锋,因此这一带出现绵绵细雨便不足为奇。

即使在“春雨贵如油”的广袤北方,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

清明之雨,使悲凉凄切的氛围更加浓重。

从生理层面看,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

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

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人精神振奋,霪雨霏霏则令人忧郁不悦。

“清明雨”还在心理层面充满悲意。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更有心理上的。

换言之,人如何感知、想象和看待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5.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宋朝的雨》阅读理解

《宋朝的雨》阅读理解

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口吻行文, ①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之间 的距离,文章的感染力。
5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和岳飞, 其用意是(3分)

将岳庙和岳飞与苏堤和苏轼相映衬,两 人一文一武,一个以生命捍卫国家,一 个以智慧治理山水,两人皆为人杰,都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 因为(2分)

在苏堤能欣赏幽静的美景,也能了解苏 轼造福于民的伟绩。
3第(5)段画线句的描写,在文 中的作用是(3分)

(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 摹出苏堤春晓的动人景致;引出下文苏 轼的千古绝唱。
4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 “你”。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 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3分)
《宋朝的雨》阅读理解
相关问题




1、标题“宋朝的雨”有怎样的味道?(6 分) 2、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因为(2 分) 3、第(5)段画线句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是(3分) 4、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你”。 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 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5、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和岳飞,其用意 是(3分) 6、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人 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轼的经典诗词, 还能了解到他在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 你就是一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 言薄上写下怎样的感言? (3分) 7、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 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 (15分)
6、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 馆,人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 轼的经典诗词,还能了解到他在 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你就是一 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言 薄上写下怎样的感言? (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