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宿建德江》
思乡古诗《宿建德江》原文及赏析

思乡古诗《宿建德江》原文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乡古诗《宿建德江》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孟浩然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古诗赏析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古诗赏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宿建德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宿建德江》课文原文及赏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课文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浩然在建德江边停船过夜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移舟泊烟渚”,诗人描绘了自己乘船停靠在雾气缭绕的江中小洲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日暮客愁新”,表达了诗人在这个黄昏时刻,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中涌起的新愁旧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
广阔的田野上,天空似乎比树木还要低垂,这种视觉效果加深了诗人孤独无依的感觉。
而清澈的江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亮,仿佛月亮离诗人更近了一些,这又给诗人带来一丝安慰和亲近之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宿建德江》全文带拼音

《宿建德江》全文带拼音sù jiàn dé jiāng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lù cóng jīn yè bái,yuè shì gù xiāng míng。
枕上诗书闲,龙山人独行。
zhěn shàng shī shū xián,lóng shān rén dú xíng。
云自开封去,水自石城平。
yún zì kāi fēng qù,shuǐ zì shí chéng píng。
闲将棊局发,寒向布衣生。
xián jiāng qí jú fā,hán xiàng bù yī shēng。
解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所写的《宿建德江》。
文章以描写夜晚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江边宿留时的心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抓住了夜晚的特点,以露水和明亮的月光作为插入点,为全篇诗歌的展开奠定基调。
接着,“枕上诗书闲,龙山人独行”描绘了诗人身处江畔,枕着书卷,独自行走的场景。
这一句中的“龙山人独行”使用了寓意深厚的隐喻,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坚定。
然后,诗人通过“云自开封去,水自石城平”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恢弘。
这两句以云和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运用自然景观来反衬诗人的孤独和自由。
最后,“闲将棊局发,寒向布衣生”揭示了诗人意志坚定的品质。
这句诗中的“闲将棊局发”描绘了诗人闲暇时放开心情,挥洒才情的情景,而“寒向布衣生”的描绘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表达了诗人低调坚韧的品质。
总之,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动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在夜晚江畔宿留的心情,抒发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以及对坚定与纯粹的追求。
《宿建德江》赏析

《宿建德江》赏析《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韵译】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评析】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
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宿建德江孟浩然全诗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全诗鉴赏《宿建德江》由创作,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韵译】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评析】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更多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宿建德江》原文阅读及赏析

《宿建德江》原文阅读及赏析《宿建德江》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处】唐·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四野空旷,天显得比树还低;江水清澄,水中的明月与人靠得那么近。
诗句以空旷、清寂之景,写孤独、寂寞之情。
“写景,而客愁自见”(沈德潜《唐诗别裁》)。
“‘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张谦宜《絸斋诗谈》)【鉴赏】日暮时分,诗人将小船停泊在建德江畔沙洲岸边,随着夜色的降临愈发生出浓浓的愁思。
旷野一望无际,穹盖似的夜空似乎低垂下来,几乎接触到树梢之上。
一泓平静清澈的江水之中,明月的倒影别样地清晰明亮,与船上的自己格外接近。
诗人将天穹、旷野、清江在静谧的夜幕下完整地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
然而天地之间的旷远又伴随着形影相吊的寂寥,为诗人本就敏感的羁旅之心增添了几分愁苦,唯有凝望着水中的月影来求得些许慰藉。
诗句所写之景清冷空旷,所蕴之情惆怅凄凉。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原野空阔,江水清澄的月夜美景。
[例]淮河经江苏入长江一段,水面浩渺;到了晚上,万籁俱寂,节令又已经进入深秋,岸边纵然有树,也早已木叶稀疏乃至尽脱;一眼望去,越发显得空旷寂寥。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的也是这种情境。
(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全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题】这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的诗。
建德江是流经浙江省建德县境内的一段新安江水。
诗写船儿在云雾缭绕的江中小岛边停泊,苍茫的暮色增添了流浪异乡的愁绪。
远望空旷辽阔的原野,好像天幕比树还低,似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近看清澈的江水,映在水面的好像是在亲近自己,又多少给人一些安慰。
诗中淡淡的乡思,脉脉的烦愁,与幽清的江边晚景融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清丽的图画。
诗的后两句为写景名句,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注释】宿(sù):过夜。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移舟:划动小船。
【3】泊:停船靠岸。
【4】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5】客:指作者自己。
【6】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7】野:原野。
【8】旷:空阔远大。
【9】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0】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在靠近人。
作品赏析:【注解】: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宿建德江》
导读:本文唐诗三百首:《宿建德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