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 认识小麦 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农作物》章节,详细内容为认识小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以及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知道小麦的外形特征及其用途。

2. 培养幼儿对农作物的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及其用途。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小麦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小麦实物,让幼儿通过触摸、闻、看等方式,初步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

2. 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10分钟)(1)通过PPT展示小麦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2)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抽穗、灌浆、成熟等阶段。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小麦为例,讲解农作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幼儿明白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小麦实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麦的生长过程。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珍惜粮食,培养节约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小麦2. 内容: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抽穗→灌浆→成熟小麦的外形特征:麦穗、麦粒、麦芒等小麦的用途:面粉、面条、馒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麦2. 答案:幼儿作品,以发挥想象力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小麦的生长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农田,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沙漠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电子计算器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一活动目标: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

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

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

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

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沙漠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认识沙漠活动目标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大班科学认识小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认识小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认识小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农作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小麦的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分类及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麦的生长过程,了解小麦的分类及特点。

3. 增进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麦的分类及用途。

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图片、PPT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麦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并揭示课题。

2. 新课内容:(1)小麦的生长过程:讲解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情感。

(2)小麦的分类:介绍硬质小麦、软质小麦等不同类型的小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区分各种类型的小麦。

(3)小麦的用途:讲解小麦的加工过程,如磨面粉、制作面包等,让学生了解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小麦种子,记录其特点,并尝试用彩纸制作小麦植株。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与小麦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的生长过程2. 小麦的分类及特点3. 小麦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小麦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2)请简述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的区别。

(3)小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麦的生长过程、分类及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对小麦种子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小麦的资料,了解小麦的文化背景,提高对农业知识的兴趣。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的详尽;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农作物》,详细内容为认识小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外观特征以及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小麦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及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麦的生长过程以及小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小麦的外观特征,了解小麦的基本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小麦生长过程的图片、小麦制品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小麦种植区,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观特征,激发幼儿对小麦的兴趣。

2. 讲解小麦的基本信息(10分钟)(1)教师展示小麦实物,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观特征。

(2)教师通过图片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3. 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1)教师展示小麦制品,如面粉、面条等,让幼儿了解小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讨论如何珍惜粮食,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良好品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观察小麦种子,用画笔描绘小麦种子的形状。

(2)小组合作,讨论小麦的生长过程,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如何区分小麦和其他农作物。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的基本信息:名称、外观特征、生长过程等。

2. 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面粉、面条等。

3.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小麦制品,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答案示例:我家里有面粉、面条、馒头等小麦制品。

2. 课后拓展:与家长一起制作小麦制品,体验小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讨论、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小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中《认识小麦》一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麦生长过程、小麦分类、小麦用途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小麦生长过程,认识到小麦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小麦生长过程,认识小麦特点。

2. 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进孩子们对自然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小麦生长过程和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深入理解小麦分类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孩子们参观幼儿园小麦种植区,让他们亲自观察小麦生长情况,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2. 讲解小麦生长过程(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麦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解小麦从播种到成熟过程。

3.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观察到小麦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小麦分类和用途,结合实物和图片,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小麦实物和放大镜,让孩子们观察并分辨不同种类小麦。

6. 互动游戏(5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小麦接力”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他们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生长过程2. 小麦分类及用途3. 本节课重点知识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孩子们画一幅关于小麦生长过程画。

(2)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小麦知识。

2. 答案:(1)孩子们画画要体现出小麦生长过程。

(2)孩子们向家长介绍时,要包括小麦生长过程、分类和用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小麦生长过程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小麦分类和用途方面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组织孩子们进行实地考察,深入解小麦生长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小麦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认识农作物”,具体内容为第三章“粮食作物”,重点学习第一节“认识小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外部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小麦,了解其生长过程,掌握小麦的外部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农作物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外部特征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麦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麦实物、小麦图片、生长过程图解、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小麦种植区,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观特点。

2. 讲解:通过展示小麦图片、生长过程图解,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外部特征及其应用。

3. 观察:发放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小麦实物,描述其特点,填写观察记录表。

4. 讨论:组织幼儿分享观察成果,讨论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外部特征。

5. 实践:分组进行小麦种植体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感受种植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期生长期抽穗期成熟期2. 小麦的外部特征根茎叶穗3. 小麦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人一天内消耗的粮食,思考如何节约粮食。

2. 答案示例:早餐:面包片2片,午餐:米饭1碗,晚餐:面条1碗。

节约粮食方法: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浪费;剩菜剩饭合理利用,制作新的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小小种植家”活动,让幼儿在家种植小麦或其他农作物,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耐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农作物》章节,主要内容为认识小麦。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外部特征、食用部位及其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认识小麦的外部特征,知道小麦的主要食用部位。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外部特征及食用部位。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小麦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麦实物、小麦种子、小麦图片、小麦生长过程的PPT。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小麦实物,引导幼儿关注小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麦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

3. 观察小麦的外部特征(10分钟)4. 讲解小麦的食用部位(5分钟)让幼儿观察小麦实物,引导他们发现小麦的主要食用部位,并讲解其营养价值。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小麦图片,让幼儿指出小麦的各个部位,并进行描述。

6.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一株小麦,标注出各个部位。

六、板书设计1. 小麦的生长过程2. 小麦的外部特征3. 小麦的食用部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株小麦,标注出各个部位。

2. 答案:小麦的各个部位包括:种子、芽、根、茎、叶、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讲解等形式,让幼儿对小麦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小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农田,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加深他们对小麦的认识。

同时,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自然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认识小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认识农作物》,详细内容为《认识小麦》。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解小麦生长过程、外形特征、用途等,培养幼儿对农作物认识,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小麦生长过程、外形特征、用途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麦生长过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重点:认识小麦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麦实物、小麦植株图片、面粉、面包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麦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它长什样子?”(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小麦解。

2. 例题讲解:(1)讲解小麦生长过程,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解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全过程。

(2)讲解小麦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3)讲解小麦用途,如:面粉制作、面包等食品制作。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小麦实物,描述其外形特征。

(2)分组讨论小麦生长过程,并在全班分享。

(3)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小麦。

(2)强调小麦在生活中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小麦》2. 内容:(1)小麦生长过程(2)小麦外形特征(3)小麦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心中小麦。

(2)向家长介绍小麦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和用途。

2. 答案:(1)幼儿作品,以自己心中小麦为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等方式,让幼儿对小麦有更深入解。

(2)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合作,培养他们综合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农田,实地观察小麦生长过程。

(2)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小麦认识和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小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小麦
来源:寿光市羊口镇中心幼儿园杨秀珍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

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

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