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卤代烃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六章 卤代烃
CH2X CH2=CHCH 2X > (CH3)2CHX > CH3CH2X > CH3X (CH3)3CX
R I > R Br > R Cl > R F
-碳电子密度增加利于 X- 形成
(二)双分子反应 SN2
1. SN2反应及其特征
δ + δ Y- + CH 2- X R
Hδδ -H [Y C X] R
活泼氢
d R-MgX +
炔基卤化 镁,新的 格氏试剂, 用于合成
因此,格式试剂的制备及其反应,均须不 含活泼氢试剂。在制备格氏试剂时,溶剂和 试剂均需干燥。
(3)在合成中的应用 • 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合成醇
R'
R' δ+ δ- δ- δ+ C=O R- MgX + R''
R'
etherR-C-OMgX R源自'五、卤代烃的制备
1.烷烃的卤化 仅限于结构简单、副产物少的烷烃
CH4 CH3CH3 CH3
2.烯烃加卤化氢
RCH=CH 2 + HX RCHCH 3 X
3.醇的卤化
ROH ROH ROH HX SOCl2 PX 3 RX RCl
副产物少
RX
81%
19%
Saytzeff(查依切夫)规律 在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中,从含氢较少的β- 碳脱去氢生成的烯烃为主要产物,即主要产物为 双键碳上烃基最多的烯烃。 3. 结构与反应性 不同结构卤代烃的反应性 叔卤代烷> 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B.
(CH3)3CCl + CH3ONa
×
(CH3)3COCH3
(三)与金属的作用
H C=C H
H CH3
CH3 CH3 + H2O

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
R-X
R
X
R
X
R
+
X
紧密离子对
溶剂分隔离子对
在紧密离子对中R+ 和X -之间尚有一定键连,因此仍保持原构型, 亲核试剂只能从背面进攻,导致构型翻转。 在溶剂分隔离子对中,离子被溶剂隔开,如果亲核试剂介入溶剂 的位置进攻中心碳,则产物保持原构型,由亲核试剂介入溶剂的背 面进攻,就发生构型翻转。 当反应物全部离解成离子后再进行反应,就只能得到外消旋产物。
卤代烯烃命名时,以烯烃为母体,以双键位次最小编号。
CH2= CH-CH-CH -Cl 2 CH 3 Cl CH 3 4 - 甲基 -5- 氯环己烯 3- 甲基 -4- 氯 -1-丁烯 2- 甲基 -1- 氯 -3- 丁烯
×
卤代芳烃命名时,以芳烃为母体。侧链卤代芳烃命名时,卤 原子和芳环都作为取代基。 三、卤代烃的结构: 同分异构现象 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比相应的烷烃的异构体要多, 例如,一卤代烃除了碳干异构外,还有卤原子的位置异构。
反应通式如下
R-L
+ :Nu
-
R - Nu
+
L X-
-
RCH2X + 反应物 (底物)
OH
RCH2-OH + 产物
亲核试剂 进攻基团
离去基团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一、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 实验证明:伯卤代烷的水解反应为SN2历程。

δ δ CH3 C …… Br
2
CH3
CH 3 C CH 3
+
Br
-
CH 3
过渡态(1)
第二步:

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 卤代烃

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 卤代烃
PhCH2X > R3CX > R2CHX > RCH2X > CH3X 为什么S 1反应苄基卤反应速率最快?
N
6.4 消除反应(elimination)
消除反应
卤代烷和碱醇溶液共热,可以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
KOH/醇
H3
H3C
2
3
消除反应
如果存在两种β氢,则生成的主要烯烃遵循札依采夫规则。
NH2、–OR、
-
不同卤代烃反应活性:R–I>R– Br>R–Cl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①被羟基取代
R-X+H2O
R一X ②被氰基( -CN)取代
R-OH + HX
N

常用于增长碳链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③被烷氧基取代
wil/iamson Rxn
④被氨基取代
R一x + H-NH2
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⑤被硝酰氧基取代
R 一 X + Ag - ONO2
热乙醇溶液
鉴定卤代烃的常用 方法之一。
RNO一2○ —
硝酸酯
Br Br
+ Agx
6.3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 SN )反应: S(Substitution)表示取代,N(Nucleophilic)表示亲核。
根据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以及许多实验证明 : 亲核取代( SN )反应通常分为两种机理: SN 1 ; SN2
SN 1反应速率:叔卤代烷 > 仲 >> 伯 why?
产生碳正离子中间体为决速步骤,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 叔碳正离子> 仲碳正离子>> 伯碳正离子

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

不同卤代烷的E2反应活性次序和E l相同 CH- R- R3C-X > R2CH-X > R-CH2-X
(3)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
.
β α H C C X
消消 取取
. Nu.
卤代烷与亲核试剂作用时可能有四种反应历程, 哪种历程占优势主要由卤代烷烃的结构、亲核试 剂的性质(亲核性、碱性)、溶剂的极性以及反 应的温度等因素决定。 ① 伯卤代烷易发生取代反应,叔卤代烷易发生 消除反应,仲卤代烷则介于二者之间。
无无无无
R Mg X
Grignard试剂(格氏试剂) 试剂(格氏试剂) 试剂
格氏试剂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和多种化合 物作用生成烃、醇、醛、酮、羧酸等物质。
O RMgX + CO2
O H2O X H+ X RC OH + Mg OH
无无无无
RC
OMgX
格氏试剂能与许多含活泼氢的物质作用
RMgX + HY RH + Mg X Y
第六章
卤代烃
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 代后的化合物,简称卤代烃。卤原子是卤代烃 的官能团,通常为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 分类 按卤原子的种类 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 卤原子的种类 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按卤原子的数目 卤原子的数目,卤代烃可分为一卤代烃、 卤原子的数目 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2.消除反应 .
卤代烷在KOH或NaOH等强碱的醇溶 液中加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 烯烃的反应叫做消除反应。
RCH CH2 H X
+ KOH
C2H5OH ∆
RCH
CH2 + KX + H2O
有两个以上β−C原子的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时, 将按不同方式脱去卤化氢,生成不同产物。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RH + Mg(OH)X
RH +Mg(OR)X RH +Mg(RCOO)X
(C2H5O-)
R2
RCH
R1
+ C
H2O (C2H5OH)
R2
OH-、C2H5O-作为碱由-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生成烯
R1 RCH2 C+
R2
HORCH2
C2H5ORCH2
R1
C OH 醇 R2 R1 C OC2H5 醚 R2
2. 双分子历程( E2)
H
HO- + RCH
(C2H5O-)
CH2 X
CH3Cl 一氯甲烷
CCl2F2 二氟二氯甲烷
CH3CH2CH2CH2Br 正丁基溴
2.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由距取代基最近端开始
2-甲基-4-溴戊烷 4-溴-2-戊烯
3. 习惯名称
CH2Cl
氯化苄
CHCl3
氯仿
CHI3
碘仿
1-氯丁烷 (正丁基氯) (伯卤代烃) 2-氯丁烷 (仲丁基氯) (仲卤代烃) 2-甲基-2-氯丙烷 (叔丁基氯) (叔卤代烃)
R
HO- + C
H
R'

X
R
HO
C
X
n
H R'
过渡态
R
HO C H + X
R'
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
80%乙醇-水 OH-
慢 快 慢 快 慢 快
快 不变
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的影响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n2)
I(烯丙型卤代烃) > II(卤代烃 > III(乙烯型卤代烃)

第6章 卤代烃

第6章 卤代烃
H HO + H H C Br
δ δ HO C Br
H HO C H + Br H
反应一步完成,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同时进行.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B)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模型反应: (CH3)3C-Br + OH- → CH3)3C-OH + Br动力学:实验表明,其反应速度只与叔丁基溴 成正比,而与碱的浓度无关。 υ=k [(CH3)3CBr] 机理:第一步 :叔丁基溴解离成叔丁基正离子
卤原子相同,烷基结构不同时,反应活性次序: 3 > 2 > 1° 利用此反应可鉴别
(立即反应) (需加热)
伯、仲、叔胺
——亲核取代反应——
(2)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A)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CH3OH + Br 模型反应: CH3 Br + OH 动力学: 实验表明,其反应速度与溴甲烷和碱 的浓度成正比 υ=k [CH3Br] [OH-] 二级反应 机理:
R
亲核试剂NuH
结构与性质
卤代烃的官能团是 卤原子。
H
β
H
α
δ

R
C-X键具有极性,卤原子带部分负电荷,与之相 连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易受带负电荷或未共 用电子对试剂的进攻,卤原子带一对电子离开, 发生取代反应. 受卤原子吸电子的影响,βH活泼,在强碱的 作用下离开,发生消除反应.
——结构与性质——
CH 物态: 3Cl、C2H5Cl、CH3Br为气体,其余均为无色
液体或固体。
比重: RCl<1, RBr、RI>1
偶极矩: 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比碳的原子大,C-X
键具有极性。 CH3 Cl CH3 Br 6.47 5.97 μ/×10-30C。m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
+
H2 O ( C 2 H5 O H)
( C 2 H 5 O -)
第六章 卤代烃
36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结合,生成醇或醚
R1 HOR C H2 R1 R2 R C H2 C+ R2 C 2H5OR C H2 C R2 O C 2H5 醚 R1 C OH 醇
E2表示。
第六章 卤代烃
34 15:49
单分子历程(E1)
首先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R1 慢 R C H2 C R2 X R C H2 C+ R2 R1
+
X
下一步反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六章 卤代烃
35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碱由-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生成烯
H HOR1 快 RCH C+ R2 RCH C R2 R1
9 15:49
亲核取代反应:起始于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 反应(99页)※
Nu:-
+
+
R C
X R C : Nu
+
:X
亲核试剂
底物
离去基团
※三个概念:亲核试剂、底物、离去基团(99页) 第六章 卤代烃
10 15:49
①:被羟基取代:NaOH或KOH水溶液中共热, 生成醇。该反应被称为卤代烃的水解。
21 15:49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中最慢的一步,反
应分子数则由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来衡量。上述历程
中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而这一步决定于C-X
键的断裂,与作用试剂无关,所以叫做单分子历程。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六章 卤代烃
⑶溶剂效应(溶剂的极性)
增大溶剂的极性,易使RX离子化,有利于SN1反应,一 般不利于SN2反应 。
多卤烃(P186~188)
取代 RCH 2CH 2-X + OH- 消除
RCH 2CH 2-OH +
X-
RCH=CH 2 + H2O + X-
3、与金属的反应——与镁的反应(格氏试剂的形成 )
RX + Mg 无水乙醚 RMgX
格氏试剂
RMgX分子中存在一个C-Mg极性键,其中带负电荷的 R是一个亲核试剂,可以跟正离子或分子中具有部分正电荷 的部位发生反应,因此格氏试剂的性质相当活泼。
CH2
仲卤烷
CH3 CH3CH2CCH3 Br KOH 乙醇
81%
H3CHC
19%
C(CH 3)2 + H3CH2CC CH3 CH2
叔卤烷
71%
29%
卤烷脱卤化氢时,主要产物双键上烃基最多的烯烃 ――札依采夫规则 SN与E是一对竞争反应,两者同时发生,究竟哪一种占 优势,则与分子结构及反应条件有关。
过渡态
Δ E2 E Δ E1 中间体
反应物 生成物
ΔE1>ΔE2 第一步 反应较慢,为决定 反应速度的一步
反应进程
⑷结论: 从ΔE1的大小可预测反应的难易程度,能生成稳定中间体 ――正碳离子的卤烷,其亲核取代反应有利于按SN1方式进行。 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⑴反应历程
H HO + H H C Br 慢 H C H 过渡态 H 快 HO C H H + Br H
⑵按所含卤原子个数
二卤代烃
多卤代烃
第一卤代烃(伯)
RCH 2X R2CHX R3CX
⑶按卤素所连碳原子
第二卤代烃(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被羟基(-OH)取代
+NaOH
R X H2O,
R OH+NaX
醇类
又称为卤代烷的水解反应。
特点:反应可逆,反应速度很慢,常将 卤代烷与强碱水溶液共热进行水解。可 用于制备醇类。
卤代烃反应难易:R—I>R—Br>R—Cl
11
(2)被氰基(-CN) 取代
卤代烷与氰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则氰基 取代卤原子而得到腈。
- H - SN2 H O C Cl
HH
E CH3Cl + O H-
C H 3O H + C l反应进展
图 7-2 氯 甲 烷 水 解 反 应 ( SN2) 的 能 量 曲 线
3.反应的立体化学
• (1)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由于试剂能在平面的两侧进攻,所以可以得到构型 保持和构型转化的产物。在多数情况下,得到部 分外消旋产物。构型翻转多于构型保持。
(2).试剂的影响 碱性:指试剂与质子结合的能力
亲核性:指试剂与碳原子结合的能力。 亲核性强、碱性弱的试剂对取代反应有利; 亲核性弱、碱性强的试剂对消除反应有利。
伯卤代烷与强亲核试剂主要进行SN2反应,叔 卤代烷与强碱性试剂主要发生E2反应,仲卤代烷 介于两者之间。强碱存在时,卤代烷主要发生E2 反应。
45
注意反应条件。Grignard试剂可以和空
气中的CO2、H2O等反应,遇活泼氢也 会分解。
CO2 R-COOMgXH3+O R-COOH
RMgX
H2O R'OH NH3
RH+ Mg(OH)X RH+ Mg(OR')X RH + NH2MgX
46
应用:
Grignard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很广 泛。如增长碳链;可与醛酮反应制备各 种醇等;它还可以与含活泼H的化合物反 应,分解得烷烃。
过 渡 态 A
(C H 3 )3 C + + B r叔 丁 基 正 碳 离 子
第二步:
(C H 3 )3 C ++O H - 快
+ (C 3 )3 C H OH
过 渡 态 B
(C 3 )3 C H O
SN1机制的特点为:
(1)单分子反应,反应速率仅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
(2)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3)有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生成,若反应物中连接 卤素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可能得到外消旋化 合物。
2-甲基-1-丁烯 (29%)
• 主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最多取代基的烯烃, 称为扎衣采夫规则。
• 查依采夫规则可归纳为:越是稳定的烯烃 越易生成。
34
2、 消除反应机制
1、E1反应
第一步:生成正碳离子,-碳原子转变为sp2杂 化状态;
H
H

C- C
CC
+ X-
+
X
第二步:试剂B-夺取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
甲状腺素
三、结构 卤原子的电负性比较大,碳卤键的极性比较大, 成键电子对偏向卤原子。
四、 物理性质
➢ 一卤代烷无色,有强烈气味;
➢ 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卤代烃在铜丝上灼烧时,有绿色火焰——含 卤素有机物初步鉴定方法。
➢光谱性质
1,2-二氯乙烷的红外光谱图:
9
五 化学性质
(一) 亲核取代反应 1、常见的亲核取代反应 (1)被羟基(-OH)取代 (2)被氰基(-CN)取代 (3)被烃氧基(-OR)取代 (4)被氨基(-NH2)取代 (5)被硝酸根(-ONO2)取代
卤代甲烷和伯卤代烷易发生SN2反应,而叔 卤代烷一般按SN1机制进行反应。仲卤代烷既可 按SN1,又可按SN2机制进行,或两者都有,取 决于反应的条件。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对SN1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在SN2反应中,亲核试剂亲核性就强,则有利于
加快SN2反应的速率。
(3) .卤素和溶剂的影响 离去倾向:I- > Br- > Cl-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3、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性
E2
Y-
"+ H
SN2
E1
'+ CC
X-
SN1
H C C+
X
(1). 卤代烷结构的影响
A、伯卤代烷
S N 2
C 3 C H 2 C H 2 Br +C 2 H 5 O - C 2 2 H 5 5 o O CH E 2
C H 3 C H 2 C H 2 O C H 2 C H 3 (9 1 % ) C H 3 C HC 2( H 9 % )
a.简单的卤代烃的命名
通常在相应烃的名称前加卤素名。
CH3
Br
邻-溴甲苯(2-溴甲苯) 2-bromotoluene
CH2Cl
氯化苄(苄基氯) benzyl chloride
5
b.复杂卤代烃的命名
H3C CH CH2Br
CH3CH2 CH CH2 CH CH2CH3
CH3CH3Fra bibliotekCl2-甲基-1-溴丙烷 1-bromo-1-methylpropane
极性溶剂易促使卤代烷的C—X异裂而离子化, 有利于反应按SN1机制进行,不利于SN2反应。
二、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H+
碱R (消除反应)
CH
+C
亲核试剂
X (取代反应)
反应通式:
+ ++ R C H C H 2 K O H C 2 H 5 O HR C H C H 2 K XH 2 O
HX
1、消除反应的取向
(C3)3 H CO2C H5 + (C 3)2H C=H C 2
(81% )
(19% )
(CH3)3CBr + C2H5OHC2 2H 5o 5C O-
(C3)3 H CO2C H5 + (C 3)2H C=H C 2
(3% )
(97% )
➢无强碱时,主要发生SN1反应 ➢有强碱时,主要发生E2 反应
=k [C H 3 B r][O H -]
反应机制:
H O H- +HC +B - r 慢
H
-HHHO CBr

H HO CH+Br-
H
H
过 渡 态
SN2反应机制的特点为 :
➢(1)是双分子反应,速率与卤代烷及亲核试剂 浓度有关 ;
➢(2)反应一步完成,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同时进行;
➢(3)反应过程伴有“构型转化”
硝酸酯
• 因有卤化银沉淀产生,这反应可作
为卤代烃的鉴别反应。
卤代烃反应活性:
烯丙基卤>叔卤代烃>仲~>伯~ 15
(6)炔烃的生成
RC -+ C 3 -C BR H r C -R C + B r
只 适 用 于 R - C H 2 - X 否 则 , 易 消 除 。
( 7 ) 卤 素 的 交 换 反 应
• (2)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 发生构型翻转,瓦尔登转化
29
4、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制的因素 (1)、烷基结构的影响 ☆不同卤代烷进行SN1反应的相对速率为: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卤代甲烷 原因:正碳离子稳定性
☆不同卤代烷进行SN2反应的相对速率为: 卤代甲烷>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原因:空间位阻
CH3CH2
CH CH3
KOH, C2H5OH
Br
仲卤代烷
CH3CH CHCH3 + CH3CH2CH CH2
2-丁烯 (81%)
1-丁烯 (19%)
CH3 CH3CH2 C CH3
Br
KOH, C2H5OH
叔卤代烷
CH3 CH3CH CCH3 +
2-甲基-2-丁烯 (71%)
CH3 CH3CH2C CH2
极性溶剂对SN1和E1反应均有利 ,对SN2和E2 反应都不利。
三、与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反应
R X + M g无 水 乙 醚 R M g X ( G r ig n a r d 试 剂 )
简称:格氏试剂
结构分析:
δ- δ+
R C M gX
格氏试剂的结构中有C-Mg键,这是 一个极性很强的共价键,电子云富集在 碳原子一方,即Cδ--Mgδ+,所以,它可 起碳负离子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亲核性, 可与带正电的碳原子反应。
(3).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R
-
-
HO H CHC2 HX
R
-
-
HO C2 HX
E2过 渡 态 ( 电 荷 更 分 散 ) SN2过 渡 态
C3H CC H3H+ N aO H X
C 2H 5OHC H 3C H =C H 2( 主 要 产 物 ) H 2O C3H CC H3H ( 主 要 产 物 ) OH
丙酮
R-Br(C+lK )I
R-I + NaBr(Cl)
难溶于丙酮
16
(8)与含硫亲核试剂反应
卤代烷与硫氢根负离子和硫醇负离子反应, 分别生成硫醇和硫醚:
HS+C3HBr RS+C3HBr
C3HSH +Br C3HSR +Br
17
反应的共同特点是 : + -
:N u- +R C H 2 X
R C H 2N u + :X -
3-甲基-5-氯庚烷 5-chloro-3-methylheptane
H2C C CH3
Cl
2-氯丙烯 2-chloro-prope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