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本质

合集下载

艺术的本质与功能

艺术的本质与功能

油画
开国大典
思考
举例说明艺术的本质
阅读
丹纳:《艺术哲学》
二 艺术的功用
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
实质是道德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分歧。 法国的戈狄埃最早提出“为艺术而艺术”, 成为了唯美主义的纲领。。
(1)道德功能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性,匡政治, 感神明
美的功利性是间接的和潜在的,美的审美 性是直接的。艺术是用形象来说话。
雨果《悲惨世界》
值此文明的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 压迫,只要还借助于法律和习俗硬把人间变成 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 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 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孱弱, 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地区人,还可能产 生社会压抑,即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这 个世界还存在愚昧和穷困,那么,这一类书籍 就不是虚设无用的。
认 识
高更


克拉姆斯科依 《月夜》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高更 1897年 141×377厘米 现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长卷 绢本水墨 25.5cm×525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该画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以 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全卷总计划有人物550余, 牲畜56只,船只、车轿各20余,安排得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并富有戏剧性。该画自 问世以来,屡有仿作,现存各类仿作(伪本)数十本,大多为明清人的作品。 张择端,画史未记载他的生卒岁月,字正道,东武(今属山东)人,徽宗时画院待诏。 工界画,尤擅舟车、市桥,自成家数。
《错误》郑愁予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很多人对于艺术的本质并不了解。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艺术的本质。

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艺术家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技艺,创造出具有独特观感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观者的共鸣。

1.情感的表达艺术作品传递的情感是整个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它不能完全解释艺术,但是情感的独特传递方式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欣赏艺术作品。

2.思想的传递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思想的传递。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使观众对社会和人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

二、对美的追求艺术是对美的追求,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技艺,使作品变得优美、动人,并引起观众的美感体验。

美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也不同,但是艺术家要通过作品给人带来美的感觉。

1.艺术的美艺术的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感受艺术的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2.美的价值美在艺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和价值的认同感。

艺术家通过对美的追求,使得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三、创造力的体现艺术是创造力的体现,艺术家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技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艺术家的创造力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新鲜感和惊喜感,还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1.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只有艺术家有着独特的创意和思考方式,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2.技艺的重要性技艺是艺术家能够实现创意的关键所在,它是艺术家将创意化为现实的基础。

艺术家通过对技艺不断的追求和提高,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意,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总结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同时也是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体现。

艺术作品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的价值使得艺术具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艺术学概论之第三章艺术的本质

艺术学概论之第三章艺术的本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从这个时期开始,文人开始用诗歌、绘画、书法等美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艺术摆脱了以前只属于贵族和匠人的单纯技艺性活动和体力劳动,具有了精神性特征。艺术成为文人表达内心苦闷和喜怒哀乐的手段,成为文人的精神寄托和身份象征。自此,艺术就超越了单纯的技艺,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成为专指绘画、书法、音乐、诗歌等精神性产品的美的艺术。
三、20世纪在艺术本质问题的上的新观点
分析美学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观点
海德格尔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观点
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1.分析美学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观点 分析哲学和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他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维特根斯坦对于美与善等形而上学问题持坚定的否定态度,认为这类问题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应该排除在哲学研究的视野之外。在他看来,一切命题都可以分为可证实的和不可证实的,可证实的命题与事物或世界是对应的,是有意义的。例如:黄金分割律是希腊造型艺术的法则之一;不可证实的命题,就没有对应物,是无意义的。例如美是什么,善是什么,这类问题就是没有答案的,是无意义的。
在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上,克莱夫·贝尔从形式方面立论,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艺术作品之所以为艺术作品,在形式上一定有其原因。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在形式的意味后面,有着更深刻的人性的、历史的、社会的、宗教的、心理的根源,是这些东西决定着形式的意味,决定着艺术作品成为艺术作品。而这些东西又和世界、艺术家等因素是无法分割的,所以,探讨什么是艺术,仅仅从形式方面进行立论仍然是不可取的。

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

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

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在艺术界,关于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三种不同的观点,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方式,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媒介传递给观众。

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触和对世界的理解。

这种观点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情感吸引力和深刻性,认为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思考和共鸣。

第二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

艺术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更是通过创造新的形式和想法来拓展人类的认知和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家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家的创造力起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通过创造出新颖的作品来塑造和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第三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感来享受和欣赏。

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呈现,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形式、色彩、音调和情感等元素来引起观众的审美享受。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是艺术的核心,艺术家通过创作出美丽、和谐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来满足观众对美的追求。

这三种观点并不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的表达、创造和审美是艺术本质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艺术家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观众通过鉴赏艺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

艺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使得艺术的本质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总结回顾一下,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分别是:表达、创造和审美。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核心,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欣赏,艺术的本质得以完整地展现出来。

对于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来说,我们应该综合这些观点,以获得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艺术体验。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上篇艺术总论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该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康拉德*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列维坦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是:社会性。

1、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欣赏的本质是一种艺术的感知活动。

艺术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情感体感,欣赏者通过感性的形式和形象来理解和把握真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范畴。

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必须直接诉诸审美情感。

3、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

(1)艺术反映现实美。

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是艺术的有力根据或根源。

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源泉。

(2)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

(3)艺术是审美对象。

4、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

艺术美是一种物态化的审美创造,具体地说,是由客体的对象要素、主体的生命要素和艺术品的形式要素参与的物态化的审美创造。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

艺术得本质一、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就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得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就是第一性得,感性世界就是第二性得,而艺术世界就是第三性得。

二、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就是“自我意识得表现”,就是“生命本体得冲动”。

代表人物就是康德,尼采。

三、“模仿说”或“再现说”在西方文艺史上,这种说法具有一定得影响力,她们认为艺术就是对现实得“模仿”,发展到后来就是对社会生活得“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得起源、性质与特点、首先从艺术得起源来说,艺术生产本身就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得历史过程中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得,艺术得起源有各种各样得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得起源离不开人类得社会实践。

其次,从艺术得性质与特点来瞧,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得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得内容,第一方面艺术就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得反应,第二方面艺术生产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得审美理想与情感愿望。

既有客观得因素,又有主观得因素,两方面通过艺术家作家得创作活动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审美形象得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得“不平衡关系”。

在一定得经济基础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得精神生产,具有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得奥秘。

从艺术创作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得环节,作为一个完整得系统,揭示了,艺术作品与鉴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互相转换得辨证关系。

艺术得特征形象性:艺术得形象性就是主观与客观得统一。

就是内容与形式得统一,就是个性与共性得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艺术形象具有主体性。

审美性:艺术得审美性就是人类审美意识得集中表现、就是真善美得结晶,就是内容美与形式美得统一。

艺术起源得五种学说1.起源于“模仿”,就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与亚里士多德。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课程复习辅导第一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

2、“主观精神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第二节艺术的基本特征(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无法产生。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艺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三)审美性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2、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第二讲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一、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第三讲艺术作品及其三个层次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

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从而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艺术本质论[一]
一、艺术摹仿论
☐对自然世界的形象进行模仿,是人类早期视觉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

☐摹仿论出现于古代希腊,而延续至十九世纪,历经两千余年,影响极广。

☐理论要点:
摹仿论认为,只有外部现实世界才是艺术的绝对本源和终极本体,艺术本质上是对外部现实世界的摹仿。

☐艺术价值观:
对自然本体摹仿的真实程度,决定了艺术成功的程度。

☐柏拉图(古希腊哲人)——
艺术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因为他只要拿一面镜子四处照照就可以了。

☐达·芬奇(十六世纪)——
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一面镜子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

绘画越是忠实地描绘对象,它就越值得赞美。

☐直到今天,摹仿论的精神一直笼罩着艺术创作,“描绘”、“再现”、“反映”与其精神走向完全一致。

二、艺术表现论
☐艺术表现的自发形态——艺术行为中始终存在自发的、但并不一定自觉的表现行为。

☐情感体验是人内在的、自发的心理活动。

☐模仿本身就含有对内在体验的模仿。

☐艺术表现的理论形态——艺术表现论的出现相当晚近的事。

“艺术表现论仅仅是在最近二百年之内才取代了艺术摹仿论。

在此之前,艺术摹仿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


——约翰·霍斯伯斯
☐表现理论把艺术本质建立在艺术与人的紧密联系上,艺术成为主体生命的外在表现。

“艺术作品本质上是内心激情外射的结果,是艺术家的感觉、情思的整合外化。

”——阿布拉姆斯
☐表现理论设定艺术家的心灵是创作的本源,因此,外部自然只有经过心灵的体验才有审美价值。

“(人们)发现自然在蛮荒状态中,或者当它在他们身上引起模糊的恐怖感的时候,才是最美的。

黑夜和峡谷的幽暗,使心灵为之毛骨悚然、惊惶失措的孤寂,正是浪漫主义者的爱好所在。


——勃兰兑斯
☐艺术创作中第一位的是心灵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实,至于外部自然,则是虚假的表象。

☐罗丹认为,艺术重要的不是描摹事物的外形,而是表现内在的真实,表现灵魂、情思的深度。

“当我没有强烈的感情时,是不会动手塑造的。


——罗丹
☐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就是运用一定的形象表达人人都可能经验过或可能体验到的情感。

“艺术是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工具。


——托尔斯泰
☐这样的认识,必然会影响到艺术的价值观,也会影响艺术的风格特征。

☐20世纪初,克罗奇将表现论推向极端:艺术的本源就是心灵的直觉。

☐他认为,直觉是心灵自主的活动,是心灵创造性的表现。

“艺术即直觉”
——克罗奇
☐现代的表现理论重视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同构关系——苏珊·朗格运用符号理论建立起新形态的表现理论:“艺术是情感符号”理论。

“凡是难以用语言完成的那些任务——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完成。

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

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苏珊·朗格
三艺术形式论
☐基本观点:
⏹无论是对外部的模仿,还是对内部的表现,只要没有一个合适的、与复现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就可以被认为是非艺术的。

⏹只有当形式确立时,才能带出意味。

⏹形式与意味不可分离。

☐“ 有意味的形式” [ 克莱夫·贝尔]
三艺术形式论
☐理论关键:
⏹艺术品本身是一个封闭的自足统一体,也就是艺术本体所在。

☐封闭,自足统一体
⏹它不能向原型还原,也没有原型可还原。

⏹它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形式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三艺术形式论
☐典型论调:
⏹“ 音乐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 汉斯立克]
三艺术形式论
☐形式论与文学
⏹形式论最初是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上在随后的时间里,才逐渐扩展到其它艺术门类的研究中。

⏹在这些研究中,以文学研究最为深入,具有代表性。

三艺术形式论
☐分析1:
⏹文学作品由结构和肌质构成
☐结构(故事逻辑)- 肌质(语言)
⏹结构是非文学的,肌质才是文学的
☐作品的文学性集中体现在“ 语言本身” 。

三艺术形式论
☐分析2:
⏹文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组织,有其自身的规律、结构和方法。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

三艺术形式论
☐文学作品既不是传达思想的工具、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不是某种真理的化身,它与“摹仿”、“表现”都无涉。

☐简而言之,文学不是冒牌的宗教、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

小结
☐又一次翻转——由艺术品之外向艺术品本身的翻转。

☐艺术本质研究的一大进步。

四、文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西方工业文明的开端。

⏹商品经济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反思——20世纪的生存图景。

⏹技术
⏹控制
⏹人的退化
☐依附、盲目适应、“ 单面人”
☐批判——艺术的本质特征
以意识形态和历史为尺度,对文艺的审美意义加以揭示,并通过艺术的审美解放功能对社会现实加以批判,进而形成艺术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文化批判本体论。

⏹阿多诺:“否定性意即在艺术作品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既存事物的,甚至作品的用词遣字也非现实所有”。

⏹马尔库塞:“艺术是独立于既定现实原则的,它所召唤的是人们对解放形象的向往”。

☐艺术的批判
⏹反叛
⏹警告
⏹拯救
☐文化批判论强调历史、思想、意识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