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性别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智力是否存在着差异?对此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在相当多人的观念中,会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而且还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世界伟人、领袖以及事业有成的人士中,男性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女性。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智力存在着性别差异。我们不能依据生活经验来下定论,而应当依据科学的证据。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将智力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有说服力地说明男女在智力整体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男女的平均智商是很接近的,但具体到智力分布、智力结构以及年龄倾向性上却存在着差异。

1.智力分布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力分布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离散程度大。也就是说,男性在智力两极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智力优秀和智力低下的男性都要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则多集中在中间水平。据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平均智力水平方面,男女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最聪明和最愚钝的人群中,男子数量都是女性的2倍。这跟日常生活经验的事实是相吻合的。譬如,在智力有缺陷的人群中,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女性;在科学、文艺及政治舞台上,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也多为男性;所谓的神童,还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智力的这种分布差异在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反映尤其显著。国内外的一些调查的结论大致相同: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则多于男生。另有调查显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倍。

2.智力结构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知觉方面,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所以认路能力比较强,比较有方向感,到外地,负责认路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的听觉能力则优于男性,耳聋患者比较少,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在嗅觉能力方面,女性也优于男性,所以对房间及衣物上的异味,女性会比较敏感,男性鼻子没那么灵,一双袜子几天不洗都不觉得有什么

问题,女生则每天都要洗。

注意力方面,就注意类型而言,女生比较擅长有意注意,即付出主观努力的注意,如:集中注意力背文字,数字等。女生在这方面,在各种干扰下,相对不易分心;男生较易引起

无意注意,即无须主观努力的注意,如:被课室外的声响所吸引。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上是女生占优;而在注意力的转移则是男生占优。在注意的倾向性方面,男性属于“物体定向”,注意力更多地指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体并探索其中的奥妙,所以在修理电器、摆弄电脑和操作机器方面胜于女性;而女性则属于“人物定向”,她们的注意力多指向人,

喜欢观察人言行举止、服饰打扮、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女孩从5岁开始就

比男孩和成年男性对婴儿更感兴趣,所以女生见到小孩总是显得很高兴,喜欢走过去逗小孩玩,而男生很少有这些举动。另外,女性比男性显得更“八”一些,喜欢东家长,西家短

地跟人闲扯,也跟她们这个特点有关。

记忆力方面,男生的理解记忆、抽象记忆和逻辑记忆较强,女生则更擅长形象记忆、机械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女生的感知觉能力较强,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较为清晰、准确,所以形象记忆较为突出。另外,女生的情感体验也比男生深刻得多,对体验过的情绪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女生由于触觉阈限相对较低,动作准确性较高,因而容易记住过去做过的动作,她们还能凭借良好的形象记忆准确地模仿别人的动作,而且能较快地掌握和记住,所以在艺术活动中,那些模仿性大、动作难度要求高、动作富于变化的艺术形式,如舞蹈、杂技、艺术体操等,女性容易取得成功,至于编织、打字等活动,也是同样道理。与女生相比,男生心理活动的逻辑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因而逻辑记忆相对较好,他们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原理、公式、定理、定律以及它们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记忆比较顺利,记忆的速度快,准确性较高,且保持较为持久。

思维方面,女性形象思维占优,即善于从具体的,典型的事物展开去思考,从具体到一般,这与女性心理感受性高,叙事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形象记忆力强有密切关系;男性则抽象思维占优,其思考路线是从一般到具体,用抽象的概念作为思考的基础。这与男性喜欢摆弄物件,并进行思索探究,逻辑记忆

力强有关。如果就思维的品质而言,无论是思维活动中的表现出的深刻性,灵活性,还是独创性,敏捷性方面,男性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男女思维方式的不同是男女交流的障碍之一,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男生在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话的话好像“鸡跟鸭讲”,女的喜

欢说具体的、眼前发生的事情,男的像在总结,说的是长远的事情,女性说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男的则注重逻辑,感情似乎被压抑起来了,所以他们之间的沟通好像在两条平行线上,说来说去无法达成共识,所以这种沟通是无效的沟通,因此异性之间发生争执要试着从对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尽量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再说。

在言语方面,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势,特别是在词汇、阅读理解和言语创造性方面。女孩学说话的年龄要比男孩早2~4个月,而且言语表达能力较强。

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优势始于小学四年级,而且出现了随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加大的趋势,到了青春期,言语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更加明显,女生在言语上的优势一直可以保持到高中阶段,她们不仅擅长拼拼写写等相对简单的言语任务,而且对于遣词造句、撰写创作等较为复杂的语言运用上也显得驾轻就熟。中小学里,朗读、背诵、作文比赛的获奖者,女生占绝对的优势。女生语言类科目的学习成绩一般好于男生,施铁如(1993)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性别与青少年学科成绩显著相关,女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显著高于男生。我们认为,男女之间确实存在着言语能力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言语发展的所有方面女生都优于男生。女生可能在言语表达的清晰性、流畅性、情感性等方面优于男生,但在言语表达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上,可能不如男生。

在智力的其它因素上,类似的性别差异也是明显存在的,常见的有女性敏锐,男性粗心;女性想象丰富,男性客观现实;女性墨守成规,男性随机应变等等。但这一切都只能说明在智力上男女两性各具特色,有各自的用武之地。综合起来看,男女的智力平均水平是并驾齐驱,不分上下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3.智力发展年龄上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智力方面的差异受到年龄阶段的影响。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学龄前智力的差异并不明显,特别是婴儿期,智力上几乎没什么性别差异。幼儿期显示出

某些差异,其表现是女孩智力略高于男孩,但不显著。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明显表现是从童年期开始的,也就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表现为女生智力明显优于男生,这种优势持续到12岁左右开始下降。而男生到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大约是13岁左右,智力开始迅速发展,逐渐优于女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会愈加明显,青春发育期结束后才逐渐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青春发育期结束后,两性生理的发育趋于平稳,智力的差异也逐渐消失。

关于男女智力差异的争论:尖子是男生的天下吗?

尽管有人提出在青春期之后,男生成绩要优于女生,而且尖子生也似乎比女生多。看起来男生的智力似乎比女生优秀,但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据“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年5月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99-2008年的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中,女状元约占52.36%,男状元约占47.64%,总体来看,1999-2008年十年间的男女状元仍“平分天下”。但高考女状元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从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00%,上升近一倍,可以说女性在激烈高考竞争中充分发挥了性别优势;而男状元比例则从1999年的65.22%下降至2008年的40%。可以说近几年来,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严重,其中以重庆最为典型。重庆近5年来的10个高考状元中,女生占9个。

调查发现,2009年全国新科高考状元中,男状元约占47.00%,女状元约占53.00%。可以说竞争激烈的高考状元性别大战中,女性优势依然明显,但“阴盛阳衰”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大幅逆转近年来男状元比例下滑趋势,比2008年回调7%。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表示,2009年男状元比例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高考的数理化题目相比往年难度增加,男生整体上更擅长数理逻辑推理的优势得到较好体现,但是男状元要重夺失去多年的优势,仍需时日。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学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48124404.html,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张松群陆卫群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表现在男女两性个性、行为、智能和成就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被社会文化建构的,是可以改变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虽说有利于男女两性各司其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但也会影响男女两性的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加剧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社会无形中还会增大男性的压力;“男女都一样”是一种抽象的性别平等,我们要做的是实施差异平等。 【关键词】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影响;社会学 性别角色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1]性别角色作为社会 角色中的一种,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2]性别角色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两性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二是两性智能方面的差异,三是两性成就方面的差异。在个性方面,男性勇敢、豁达、刚毅、进取心及独立性强,但容易刚愎自用;女性温柔、细致、贤善,但是容易优柔寡断和保守。女性的依赖性和友好性高于男性,男性的攻击性与独立性强于女性。在智能方面,男女两性的智力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感知能力优于男性,而男性的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优于女性。在成就方面,男女两性的学业成就并无太大差异,女性的平均学习成绩有时甚至比男性高。但是在职业成就方面男女两性存在巨大的差异,男性的经济收入和就业质量普遍高于女性。 关于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性别角色是先赋角色,即性别角色是天生的,个人后天的努力很难将其改变。但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及“女权主义”思潮的推动,性别角色概念逐渐演变为社会性别概念并不断发展。社会性别理论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社会性别差异理论,认为两性之间的差异是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可以被改变;二是社会性别角色理论,认为个体应成为自主选择性别角色的主体,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适合自己的性别角色;三是社会性别制度理论,认为社会性别将女性建构为屈从于男性的群体,使男性获得优势地位。社会性别理论通常认为,父权社会对男人和女人设置了一整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成了性别的定轨。该社会中的个体,从出生开始就被不断的培训,以适应这个定轨,直到被社会化为一个合格的、成熟的男人或者女人。[3]社会性别理论提出男女 两性的特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塑造的。而个体性别角色的塑造主要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生态圈中得以完成。 家庭是塑造孩子性别角色的第一个场所,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家庭就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会依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则,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做出限制,孩子的性别不同,父母对其要求也不一样。同样是摔倒,父母会对男孩子说:“我们是男子汉,要

我谈男女性别差异

我谈男女性别差异 ◆L 摘要:男女有别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男女的生理、心理方面,同样也体现在男女生的思维方式、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笔者此番详细采访研究了男女面对挫折时的不同表现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想从这个侧面,给教育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实地采访事实、社会影响因素、生理基础、解决方案 美国science杂志曾刊登文章说,在面对挫折时,男女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女姓多指向自己、行为方式也比较软性化,比如自责、自伤,自我暗示、自言自语、以泪洗面,疯狂购物、狂吃食物、蒙头大睡、倾诉、寻求他人的慰藉、自我幻想等:而男性反应多指向外界,且行为方式激烈,具有攻击性,比如摔东西、攻击小动物、攻击他人、拿老婆孩子出气、飙车、剧烈运动、大声喊叫、借酒浇愁、性侵害、自杀和杀人等。 对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的实地访谈也使笔者了解到:涉及到了男女生自身差异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女孩子好像更喜欢干净, 她们的校服不像男孩子那么脏兮兮的,她们喜欢做游戏,但是不会像男孩子那样动来动去,也很少跟别人打架、骂人。(陈某,女,小学三年级学生)我觉得男生性格更开朗,对很多事情不会像女生那样斤斤计较,“男儿心中有天地”嘛,女生总给人多愁善感的感觉,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男女有别嘛。(黄某,男,中学二年级学生)女孩子字写得更漂亮,最起码比男孩子工整;男孩子的作业

本和考试卷总是乱七八糟的。男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喜欢帮助我们,班级里有什么活儿他们总是抢着做。(杨某,女,小学四年级学生)说起男女生的差异,我觉得还是比较大的。女生比较文静,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规规矩矩的,很少为学校和教师惹麻烦。而男生则更活泼,虽然这样的性格没什么不好,但是却经常会因此而破坏学校和班级的纪律,遭到老师的批评。在学习上,女生的成绩要好一些,因为她们比较听话,上课听讲也更加认真,作业什么的也比男生做得仔细。(姚某,女,小学高级教师)相对来说男孩子可能更活泼一点,对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感兴趣,也很讲“江湖义气”和“哥们义气”;女孩子跟大人和教师交往的能力要强一点,她们更容易受到大人和教师的喜欢,这一点男孩子是很难做到的。(黄某,女,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上述访谈中的种种观点,表明了在大多数人眼中男女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只是上面的种种认识基本只停留在对男女生差异的表面解读和思考,那么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差异对男女生的对待挫折的方式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 1.脑结构差异 大多数研究结果指出,在一般智力水平上没有发现男孩与女孩之间有重要的、本质的区别。在一项具有说服力的元分析中,林与海德(LinnandHyde,1989)得出结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异总是很小的,并且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种差异逐年缩小,而且当差异出现的时候,也能制定教育方案对之进行干预’。但是,就个性和生理特征而言,男女的性别差异是很明显的。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都己表明,男性与女性的大脑是有差别的。男性右半脑掌管空间能力,左半脑

内蒙古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第二章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一、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是衡量人口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指标。性别比例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生活,合理的性别比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偏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曾联合启动了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分析评论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内蒙古人口性别构成确实存在偏高的现象,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更为严重。对这一问题应该以历史的、现实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对待。 (一)内蒙人古人口性别构成现状 历次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总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明显,性别比严重偏高,分别达到128.62和118.64。1982年下降到了109.02,这是因为解放后较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对总人口性别结构的稀释作用,使总人口性别比直线下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虽然内蒙古人口的性别比仍然高于全国,但差距比较小,而且接近正常值(见图2-1)。 图2-1内蒙古及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 单位:女=100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而内蒙为108.05,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由高到低居第五位。排在前四位的是天津市、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性别比分别为114.52、110.90、109.00和108.26。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内蒙古总人口的性别比还是偏高的。 总人口性别构成是以往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死亡人口性别构成长期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较大,近期的或个别年份出生、死亡人口的性别构成影响较小。如果是开放型的人口,即人口流入、流出比较频繁的地区,其性别构成还受到流动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对于整个内蒙古地区来看,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构成。早期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历史原因,近期总人口性别比升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上升的结果。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2010年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09,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也就是说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远远超过合理范围警戒线。 图2-2内蒙古历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 单位:女=100 19641982199020002010普查年份 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00年之前,内蒙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8左右,稍有上升的趋势,但是2010迅速达到112.09的水平。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主要发生在近几年,这点可以从分年龄人口的性别构成也可以得到印证。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岁—3岁人口的性别比超过了110,而9岁以上人口的性别比

第二章 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了解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第三节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 第四节语言的年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 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 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 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 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 (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 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 (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 ↓ 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 性优选(sex-preferential) 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 sex :先天 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 ['m?skjulin]与male比较 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 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棘手的二元对立 ?两级对立范畴的缺点 白天/黑夜,方言的划分 四、研究语言性别变异的意义 思考:如果你曾经接触到其他社会文化,你认为其他文化和自己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观和男性观相比有什么差别?语言上呢? 五、性别化的言语传播 (五、六参考[美]朱丽亚·T·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79-115页) 语言是我们所使用的做复杂的符号系统之一。 研究符号行为所蕴含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传播如何体现文化观念以及男女两性的期望。 (一)言语传播体现有关的性别文化观念 1、语言定义性别 (1)男性通用语言排斥女性 (2)语言以不同方式定义男性和女性 人们常常以外表或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义女性,以活动、成就或地位来定义男性。 西方:“小姐、太太(表明婚姻状况的)”/“先生” 中国:姑娘、媳妇,师母 (3)语言命名存在物 我们关注已经命名的现象,不认可、不思考未曾命名的现象。“性骚扰” 命名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存在的现象,并借用符号性指称来思考这些现象。 2、语言令性别观念条理化

智力的性别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智力是否存在着差异?对此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在相当多人的观念中,会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而且还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世界伟人、领袖以及事业有成的人士中,男性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女性。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智力存在着性别差异。我们不能依据生活经验来下定论,而应当依据科学的证据。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将智力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有说服力地说明男女在智力整体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男女的平均智商是很接近的,但具体到智力分布、智力结构以及年龄倾向性上却存在着差异。 1.智力分布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力分布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离散程度大。也就是说,男性在智力两极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智力优秀和智力低下的男性都要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则多集中在中间水平。据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平均智力水平方面,男女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最聪明和最愚钝的人群中,男子数量都是女性的2倍。这跟日常生活经验的事实是相吻合的。譬如,在智力有缺陷的人群中,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女性;在科学、文艺及政治舞台上,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也多为男性;所谓的神童,还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智力的这种分布差异在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反映尤其显著。国内外的一些调查的结论大致相同: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则多于男生。另有调查显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倍。 2.智力结构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知觉方面,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所以认路能力比较强,比较有方向感,到外地,负责认路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的听觉能力则优于男性,耳聋患者比较少,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在嗅觉能力方面,女性也优于男性,所以对房间及衣物上的异味,女性会比较敏感,男性鼻子没那么灵,一双袜子几天不洗都不觉得有什么 问题,女生则每天都要洗。 注意力方面,就注意类型而言,女生比较擅长有意注意,即付出主观努力的注意,如:集中注意力背文字,数字等。女生在这方面,在各种干扰下,相对不易分心;男生较易引起

关于身份证性别年龄查询公式(03版)

关于身份证号码的检测 1、身份证中有X的需大写。 2、检测身份证正误的公式 以身份证号在E列5行为例 =IF(OR(LEN(E5)=15,IF(LEN(E5)=18,MID("10X98765432",MOD(SUM(MID(E5,{1;2;3;4;5;6;7;8;9;10;11;1 2;13;14;15;16;17},1)*2^(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1,1)=RIGHT(E5)) ),"身份证正确","身份证错误") 复制到最后一列,复制完成后必须用ctrl+shift+回车(也可直接回车),这是数组函数,必这样,然后一直往下拉就行了 3、查重复公式 以身份证号在E列5行为例,结果显示:1 证明没有重复。显示:2 证明身份证号有错误,检索一下就能发现。 =SUMPRODUCT(N(CLEAN($E$6:E$6000)=CLEAN(E6))) 4、这些仅用来检查身份证的,至于姓名正误和个人其他信息正误,一定要人工认真检查。 5 、15位或者18位身份证性别公式 =IF(MOD((IF(LEN(E6)=18,MID(E6,17,1),MID(E6,15,1))),2)=0,"女","男") 6、15位或者18位身份证年龄公式 =YEAR(TODAY())-(IF(LEN(E6)=18,MID(E6,7,4),"19"&MID(E6,7,2))) 7、15位或者18位身份证出生年月公式 =IF(LEN(H3)=18,MID(H3,7,4)&"-"&MID(H3,11,2),"19"&MID(H3,7,2)&"-"&MID(H3,9,2))

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重叠地渐进,在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初期和后期都包含着前后相邻阶段的特点,发展中任何新的一步都是和以前的发展水平整合在一起的。à连续性 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发展顺序是不可逆的,每一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个体都必须以同样的顺序,从低向高地发展每个阶段。 3.不平衡性 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心理各组成成分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虽然任何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曲线都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决不会完全重合。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人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抓握反射、吸吮反射等。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个体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2. 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成熟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练习与习得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儿童认知发展的源泉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3.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一)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一) 【摘要】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男女退休年龄存在着5年或是10年的差异,这到底是对女性的照顾还是歧视?在现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1978年制定的退休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希望通过问卷法,对劳动女性和知识女性对退休年龄的态度进行调查,为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相关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退休年龄;性别差异 【Abstract】Accordingtoretirementofourcountrycurrentlyineffectpolicy,thedifferencetherebeingexistingfor5ye arsorin10inmenandwomenretirementage,thisisthatgivingconsiderationtothefemalestillJim-Crowa fterall?Backgroundmovesdownwardsineconomyculturecurrentlyineffect,1978workoutthepolicyre tiringhascertainlaggingnature,themainbodyofabookishopedbyquestionnairelaw,theattitudetoretir ementagemakesaninvestigationtothefemalewhoworksandtheknowledgefemale,basisadjustingthe realityprovidingarelevanceforpolicythedaystocome. 【Keywords】Retirementage;Genderdifferences1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退休年龄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延长退休年龄和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纷争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①人口预期寿命。②人力资源。③赡养老人。④人口老龄化。⑤性别。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劳动女性和知识女性的调查,揭示她们对退休年龄的不同态度,为以后的政策修正提供依据。 2政策分析 2.1政策的背景分析。 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实行差别对待,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的政策在50年代制定并实行,“很大程度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该政策制定的初衷,一是有利于人口的再生产,二是为保护承担人口再生产重担的母亲的身体健康。而这一政策当时并未遭到很大的质疑。因为当时这种男女有别的退休政策可能是符合社会预期和妇女需求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给女性个人、群体也带来变化。首先,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作不再由国家计划分配,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这促使人们劳动价值观的改变。其次,女性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妇女的平均寿命已长于男性。再次,女性的就业能力增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女性的生育负担减轻了不少,女性已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女性的文化水平总体提高,这些使妇女有更多的精力工作,也有了胜任工作的基础。 可见,产生于50年代的男女有别的退休制度反映并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合理性基础。到了今天,这些基础已逐步消失。继续执行这个政策,结果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保护妇女”,而可能是限制妇女,伤害妇女。 2.2政策的法律意义分析。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妇女有获得就业和发展的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收入是妇女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失去经济上的独立,就会失去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工作是女性与社会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2005年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正式将男女平等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为解决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而确定的带根本性的总政策,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具体政策起导向和制约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协调提供依据。从政策的层面上看,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也是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违反。 2.3政策执行的结果分析。 执行男高女低的退休年龄,对妇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 3 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大脑发育的差别,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显现,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天生的性别差异将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影响,并且不断强化。而反过来,学习的本身也在改变着大脑的机能发育。因为当孩子玩耍和学习的时候,相对应的脑细胞就会更加活跃且随时更新,而那些不经常使用的部分将会逐渐退化萎缩。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许多,总的概括可以分为四大类: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 非智力因素: 男女智力结构差异造成男女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在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具体又表现在:(1)女生的向师性比男生要强;(2)女生学习的自觉性比男生要强;(3)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更端正,完成学习任务比男生好; (4)女生的注意力比男生集中,学习习惯比男生好。 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造成男女学生单科成绩差异的根源,男女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女生的抽象思维优于男生;(2)男生的逻辑思维优于女生。由于中小学男女学生在智力方面这两个因素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女生在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的学习方面,成绩远远优于男生,而男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的学习要好于女生。 生理因素: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造成中小学生男女学习成绩差异,生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调查表明,男女学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女生比男生发育快,懂事早;(2)女生的兴奋与抑制机能更加平衡、控制行为能力强。 社会因素: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每时每刻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学生男女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也有其社会因素。在众多的社会因素中,其中有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作者:王斌,陈佩,徐佩尔,汤海华,孔亦文,耿军,陆瑾月,颜雪云,秦光耀,宋琴作者单位:200435 上海,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探讨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快速测定BNP,同时收集患者其他相关临床信息,比较分析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的关系。20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00例,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各50例,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各占50%;女100例,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各50例,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疾病分别占51%与49%。结果(1)BNP值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同性别人群的BNP值无明显差异(P 0.05)。(2)BNP值与年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高,BNP值呈上升趋势(P 0.05)。(3)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疾病之间的BNP值差异有显著性,即心源性疾病的BNP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疾病(P 0.05)。结论年龄、疾病对BNP值有着一定的影响,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鉴别有着重要价值。【关键词】BNP;年龄;性别;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 WANG Bin, CHEN Pei, XU Pei-er, et al.Shibei Hospital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Methods BNP levels of 200 patients were detected very quickly and the rela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 200 in-hospital patients, 100 were male, in which 50% were 75 years old, and 50% were 75 years old, and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0%, while non-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0%. 100 were female, the age composition was the same with male group, and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1%, while non-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49%.Results There was no relation between BNP value and gender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NP value was observ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P 0.05). BNP valu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 and as the age increased, BNP value became high (P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NP value between cardiac dyspnea and non-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and the BNP value of 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P 0.05).Conclusion Age and disease can impact on BNP value and BN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heart failure and in the etiopathogenisis discrimination of acute dyspnea. [Key words]BNP; age; gender; non-cardiac dyspnea; cardiac dyspnea BNP是利钠肽的一种,由Sudon等[1]于1988年从猪脑中提炼,故此命名。BNP由含17个氨基酸环结构的32个氨基酸组成[2]。在正常人体,BNP以颗粒形式贮存于左右心房,心室的BNP含量约为心房含量的1/50~1/100[3],但心房分泌BNP的能力并不与其含有心钠肽高浓度相当,去除小鼠的心房,心脏分泌BNP仍可保留正常分泌量的60%,而心房肽(ANP)则降至正常分泌量的5%以下[4],这提示ANP 主要由心房分泌,而BNP则主要由心室分泌,这可能与心室BNP含量小、分泌较心房迅速有关。正常状态下BNP在心室贮备很少,心室壁的张力增加是BNP释放的主要原因,轻度心室负荷增加即可使它的mRNA表达增加,BNP合成增加。BNP和其他利钠肽-ANP、C 型脑钠肽(CNP)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 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可瞬间合成,半衰期极短约18~22min,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压力负荷等刺激均可使BNP迅速合成释放[5]。这成为左室功能障碍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成为临床心衰诊断、

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变动分析

【摘要】本文对2000年~2013年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性别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一直偏高。同时,该省还具有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明显下降等特点。针对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应在提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对女性的价值认识上进行重点关注,实现男女就业平衡,实现贵州省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 一、引言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常用性别比来表示。一个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会通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过程体现出来。由于不同产业和职业对两性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存在差别,性别结构还可能通过影响就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根据2000~2013年的数据显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波动较大,虽总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较全国数据显示,一直是偏高的(见图1)。而且,经验数据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总人口的性别比在95~102之间波动(陈卫,宋健,2006)。由此可见,贵州省的人口性别结构是不平衡的。本文拟从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为例,厘清其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正确评估未来“十三五”时期贵州省人口结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路径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现状 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00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3755.72万人,男性人口数为19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52.4%;女性人口数为1787.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7.6%;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180.2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10.08;2013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3502.22,男性人口数为182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52.04%;女性人口数为1679.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7.96%;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142.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8.50。从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少,女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但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波动较小;2000年到2013年总人口的性别比波动较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第一,男女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变化较小,但男性人口数仍然超过女性人口数很多。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51.49~52.4%之间波动;女性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47.6~48.51%之间波动。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在111.1~180.28万人之间波动。 第二,性别比失衡程度在不同的年份表现有差异。2001~2003年人口性别比变化较平稳;2004年开始,到2009年则波动较大,在106.14到108.19之间波动。 贵州省人口性别比总体偏高,与此同时,还具有分年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不断缩小等特点。 (一)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巨大。第五次人口普查,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15~19岁组,性别比为124.08,性别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0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41.53,最高与最低性别比差异为82.55个百分点;第六次人口普查,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0~4岁组,性别比为123.94,性别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0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40.85,最高与最低性别比差异为83.0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10年,0~4岁年龄组性别比显著增加,上升了9.93个百分点,5~14岁和75~99岁年龄组性别比也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0~14岁和75~99岁年龄组的性别比明显偏高造成的。与此同时,15~34岁和50~74岁年龄组性别比在不断下降。联系前文,从2000年到2010年贵州省的总人口性别比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可

男女智力差异

男女智力差异 心理学并不否认智力有性别差异,不过,心理学上所指的“智力的性别差异”,不是笼统地说成是男性比女性聪明,男性智力水平高于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性别智力差异,是指群体差异,是从类别上分析研究各自的特长及其形成的原因。 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个人的聪明程度是进行智力测验。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和他的同事关于“男性——女性测验”用十多年时间进行了450多个项目。结果是:作为群体男性与群体女性比较确有差异,男子更进取、好争斗、喜欢自夸、敢冒险,对社会活动多注意;女于富于同情心,比较柔和,有审美观念,爱打扮,对家庭生活多注意;随着年龄、家庭地位、教育、职业的不同而有强弱高低之分,但是同性之间的差异大于异性之间的差异;家庭环境优越的男女差别不大,接近常模(平均数);受教育越高,个性越向异性方向转化,差别越小。 多种测验表明男女智力差异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水平差异,这也是主要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智力水平上,总的来说男女之间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男女两性中既都有天才,也有低能。“神童”并不都是男孩,即使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也发现过女“神童”,如宋朝就有9岁女神童林幼玉和8岁女神童吴志瑞。 水平差异可以理解为居优势的智力因素: ①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②男性的空间视觉能力和数学能力较佳,女性则短时记忆和语言能力较优。 ③男女同学在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有所不同。比如,男同学的思维比较广阔、敏捷,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但有时不够细心、周密;而女同学往往在记忆力和语言能力上比较强,用功、细致,但思路比较单一,不够活跃,活动面窄,易对身边的琐事发生兴趣,情绪易波动,怕羞,不敢大胆发问。在学习方法上,女同学习惯于背诵、默写和记忆,长于死记硬背,比较看重分数;而男同学,勇于实践,喜欢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低年级时,男生的学习成绩可能赶不上女生,但知识和能力却在独立思考和实践中得到了增长,因此,到了高中阶段,成绩往往超过女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女同学往往注重模仿、注意机械记忆,不善于把握全局,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解题遇到困难时,女同学往往首先求助于书本或寻找例题中的类似问题,而男同学却是独立思考的居多。 (2)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一般女性表现较早,男性表现较晚。这多少可以说明小学一般女性较聪明,中学一般是男孩较优的现象。 (3)智力分配也有差异 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中智力超常和低能的比例较小,智力中等的比例较大;男性则智力超常和低能的比例较大,智力中等的比例较小。 (4)“有无”问题 即某些心理特性在男女一方有,而另一方则没有。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这一方面的研究材料可以证实男女智力因素中的有无问题。 应当指出,男女智力的上述差异是从整体来说的,而且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因此,对这些差异要作具体分析,要找原因: (1)主体的因素 这里的主体因素,是指客观因素的二个方面: ①生理方面的因素。 男女在解剖方面有差别:相貌、躯干、四肢、皮肤、生殖系统等身体的构造上不同。生理上也有差别,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不同,如男子比女子骨骼硬、肌肉力量强、肺活量大,

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差异产生的原因 2010年12月15日来源:中国吉林网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要经历一个社会化过程,没有社会化,一个个体就很难与他所在的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在生活中取得一致。人的社会化就是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的整个过程。社会化有许多不同的内容,如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民族社会化、职业角色社会化、伦理道德社会化等等,性别角色社会化便是其中内容之一。无论是哪一种内容的社会化过程,都受到社会文化、教育、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个体之间出现了社会化结果,即个性的差异,性别角色的获得也是如此。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各种角色技能,以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接。性别角色社会化是训练男女两性习得自己在成年生活中的不同指定角色的过程。因此说性别角色的最终定型及性别角色差异的产生,是由社会,而不是由人的生物结构来决定的。正如法国作家波伏瓦尔在《第二性》中讲到的那样:“人不是生来作为男人和女人,而是成为男人和女人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所著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中写到:“两性人格的许多方面(虽不是全部方面)极少与性别差异本身有关,就象社会在一定时期所规定的男女的服饰、举止等与生理性别无关一样。”在她的考察中,明确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男女的生理结构、素质不能成为两性人格特征产生的原因,性别角色差异的出现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两性特征是人为选择并塑造的。 性别角色差异是在社会化过程在形成的,分为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学习性别角色行为;第二,形成性别角色观念,即指个体对社会所期望的性别角色形象的认识;第三,确立性别角色的同一性,即个体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与评价。这三个互为联系的阶段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区别教育,二是角色模式认同,前者涉及到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后者则论及到个体的性别角色认同。这两种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交叉进行的。 (责任编辑:季晔)

男孩女孩智力上的三大差异

男孩女孩智力上的三大差异 许多家长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或者说小时候女孩可能比男孩聪明,但长大、特别是上高中以后,女孩就不行了。对此,许多专家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认为虽然男女儿童在身体结构、体质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性别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智力的高低,就整体而言,智力在男女儿童之间并不存在差异。。 人的智力活动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就是大脑结构与其机能,它们在男女之间都是相同的,既然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男女之间的智力也就不会有必然的明显差异。男女儿童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男孩、女孩智力分布情况稍有差异。。 从整体上看,女孩智力分布比较集中,而男孩的智力差异稍大些。也就是说,在男孩群体中不同的智力水平悬殊较大,而女性智力比较平均。。 在智力活动的某些方面,男女儿童各有所长。。 一般女孩的触觉、痛觉及听觉分辨能力比较敏锐,尤其是手指尖的感觉发展较快,能较早地学会做比较精细的动作,而男孩以视觉分辨及视觉空间能力见长。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常优于男孩,一般女孩说话早,词汇比较丰富,语言缺陷较少,口吃患者以男孩多见,而男孩在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摆弄拆装物体的能力常胜于女孩。另外,女孩的形象思维比较好,考虑问题周到、细致,男孩则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较强。。 男女儿童之间存在特殊才能的差异。。 一般来说,女孩表演才能占优势,而男孩操作和运动方面的才能占优势。。

虽然男女儿童智力各具特色,但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又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每个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才能的好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缺点,使自己孩子的聪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来源:父母网)。 #早期教育##早教##3-6岁教育##亲子关系##育儿对对碰##1-3岁早教##宝贝教育##幼儿教育##父母学校#。 爱乐活3-6岁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