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1917-2007)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剧作家,他的历史剧作品通常被视为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其特色是强调情感、憧憬、理想和浪漫,主张通过艺术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品借鉴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在历史背景下发扬了人性、描绘了个性、表现了情感。
他的历史剧作品经常以浪漫化的方式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强调和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将历史人物的命运、思想、感情和精神展现得生动、细腻。
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品也被视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他的历史剧作品既记录了历史,又提醒我们要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学校:班级:姓名:目录Abstract: 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
相比于前人在郭沫若宏观长线上的分析略有欠缺,对其浪漫主义人文价值的挖掘深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研究中诗歌舞台历史剧是重要的线索,而这两条线索不是平行的,而是关联的故基于此,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
关键词:浪漫主义,宏观,郭沫若,对比,人文价值Key words:Romanticism ,Macroscopic、,GuoMoRuo, Comparison humanism 1.绪论2.(分论点一)郭沫若文学浪漫主义背景阶段2.1 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2. 2 郭沫若文学的创作阶段3.(分论点二)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3.2 郭沫若历史剧中浪漫主义的表达4.(分论点三)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4.1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绪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发表新诗时曾用笔名。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学家、其文学创作有诗歌、历史剧、散文等诸多文学体裁,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诗派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不具体拘泥于其某个时期的具体作品。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第一篇: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一、煽情和抒情
1、墨守陈规,反叛传统:她的作品把传统的古典美学与现代的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在仁慈之中反叛传统;
2、抒发浪漫情怀:她作品中用汤显祖、陆游等传统文化内置在情感抒发中,向世人展示她浪漫主义美学艺术审美观念。
二、带来诗意
1、以内心为镜:她以深刻的内心为镜,把生命的深邃投射在他的文字中;
2、内心的自我审视:从文字的内涵中可以体会到她对内心和灵魂的审视,把内心的思考具现在文字中。
三、浪漫情怀
1、对时间的思考:把浪漫的思考具体的投射到现实的生活中,用文字记下自己想法和思考;
2、重新审视生活:郭沫若女神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视野中拨开重重迷雾,看到它最原始、最真实的样子,更能够看到它最美好的一面。
四、对芸芸众生的关怀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审美的视角关注芸芸众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弘扬和流传;
2、发挥想象和魔力:化繁为简,把千变万化的生活在文字中具现,发
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力,展示出自己的“魔力”,述说自己的深刻见解。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光明”“新鲜”“华美”“芬芳”的新时期的到来。
浅谈郭沫若《女神》的艺术形象和浪漫主义特色

276悦读广角《女神》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从内心世界的角度出发,对客观存在的现实进行了反映,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句的语言热情奔放,作者的想象绮丽梦幻,所运用的夸张手法也恰到好处,这些都证明了在对内心中的革命热情进行表现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优势。
一、《女神》及时代背景(一)《女神》简介及背景。
《女神》的出版时间是1921年的八月份,其中大多数诗篇都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的,恰好是在五四运动展开前后,五四精神对郭沫若的传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五四精神所拥有的破坏力和颠覆性,他本人主张个性解放,也接受了泛神论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激发了郭沫若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所选择的情感爆发方式是用新诗来歌颂五四。
也正是因为如此,《女神》这本诗歌集的写作轨迹与郭沫若在五四期间的思想变化轨迹是一致的。
《女神》所收集的诗歌达154首,一共分为三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为第一辑,《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为第二辑,这也是分量最重的一辑,在最后一辑当中收录的大多是郭沫若在早期写作的一些小诗。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女神》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时代的叛逆者,其追求个性层面上的解放,要求将封建枷锁全部打破,对破坏者所做出的行为进行歌颂,这也是五四时代大多数进步青年革命者对待旧世界和封建社会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诗歌当中也表现出了郭沫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对太阳、光明等一系列充满着希望的意象的歌颂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女神》当中,郭沫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用豪壮的语言来述说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女神》这部诗歌集的创作在格式上的束缚几近于无,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极高的。
二、传统“女神”形象的古典文化精神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瑰丽奇幻,而在这些故事当中有许多女神形象,她们是女性神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代表着不同的精神,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巫山女神这种具有文学地位的女神的地位就是比较高的,女娲等在祭祀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女神反而较少出现在诗词当中。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姓名: 张江楠学号: 20091201485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姜宗伦教授2013年月日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志,也是当时理想青年的内心喷发。
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主义。
他认为“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①。
郭沫若把情感当成了诗之成为诗的首要因素,实在是抓住了诗的本质内涵。
在郭沫若的诗里,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现代流行的文学史只谈它们的社会象征意义,为其诗歌罩上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这无意中淡化了诗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早期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关键字:郭沫若早期诗歌诗学思想情感特点浪漫主义Guo Moruo early poetry emotion expresses the romanticcharacteristics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grea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is poetry is wind marks of the era, and it is also ideal youth heart eruption. As one of the earliest practitioners of the vernacular poems, Guo Moruo heory of poe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poetry theory. Guo Moruo early poetics is the core of the main doctrine. He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em in the lyric. Lyric text is collecting them, also does not lose his poems."Guo Moruo the emotion as the first element of poetry into poetry, i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poem. In Guo Moruo poetry, the unique romantic features, give a person with infinite imaginary space and emotional strong resonance. Studies of Guo Moruo poet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only talk about their social symbolic meanings, its poetry hood for political color, it inadvertently played down the poe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 From Guo Moruo po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emotion expressing.Keywords:Guo Moruo early poetry poetics thought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①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82绪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杂的局面。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姓名: 张江楠学号: 20091201485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姜宗伦教授2013年月日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志,也是当时理想青年的内心喷发。
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主义。
他认为“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①。
郭沫若把情感当成了诗之成为诗的首要因素,实在是抓住了诗的本质内涵。
在郭沫若的诗里,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现代流行的文学史只谈它们的社会象征意义,为其诗歌罩上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这无意中淡化了诗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早期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关键字:郭沫若早期诗歌诗学思想情感特点浪漫主义Guo Moruo early poetry emotion expresses the romanticcharacteristics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grea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is poetry is wind marks of the era, and it is also ideal youth heart eruption. As one of the earliest practitioners of the vernacular poems, Guo Moruo heory of poe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poetry theory. Guo Moruo early poetics is the core of the main doctrine. He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em in the lyric. Lyric text is collecting them, also does not lose his poems."Guo Moruo the emotion as the first element of poetry into poetry, i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poem. In Guo Moruo poetry, the unique romantic features, give a person with infinite imaginary space and emotional strong resonance. Studies of Guo Moruo poet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only talk about their social symbolic meanings, its poetry hood for political color, it inadvertently played down the poe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 From Guo Moruo po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emotion expressing.Keywords:Guo Moruo early poetry poetics thought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①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82绪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杂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无畏的战士,一个热血的青年。
他就是开一代诗风的新中国预言诗人——郭沫若。
“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刷新了中国的历史,郭沫若的创作激情也在此时找到了喷火口,于是开始了“诗的创作爆发期”。
他热爱诗人的美,崇尚哲人的真,这种双重追求形成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飙突进的气势、怒涛震海般的节奏、昂扬急骤的旋律、浓烈明丽的色彩。
其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从主情的自我表现与主利主义目的为两翼,卓然一家。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凤凰涅槃》语言夸张,色彩绚丽,音调高昂,旋律急促,直抒胸臆。
他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现自我,歌唱自我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郭沫若是一个偏于主观、极富激情的抒情诗人,他把直觉与情感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撇开了理性。
他主张“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以自然流露为上乘”,并用“诗=直觉+情调+适当文字”这一公式来表示他对诗的审美认识。
《凤凰涅槃》中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通过“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他的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其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把五四时代的祖国、民族、包括诗人本人比作凤凰,象征经过五四烈火的熔炼,旧我的毁灭和新我的诞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的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关于这一主题,诗人曾说:“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
郭沫若独特的想象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熔铸了现实生活内容,注入新的生命,新的精神。
在《凤凰涅槃》中诗人将“天方国古有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的传说略加想象,并赋予他们新的象征意义。
这里的“凤凰”是中外合璧,并非是中国传说中的凤凰。
“凤凰”象征祖国,“烈士”象征革命斗争,“群鸟”象征社会上各种卑劣的人物,这样“凤凰的更生”象征着祖国的再生。
运用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憧憬的理想。
三、激越的情感和急骤的旋律。
文章创作都需要激情,郭沫若把这种情感用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抒发出来。
《凤涅槃》为了达到对火山喷发式情感的宣泄,大量采用设问、排比、重复、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洋溢着热烈的破旧立新、追求自由、创造理想的激情。
在《凤凰涅槃》中郭沫若以复唱的形式使得感情抒发强烈,节奏感强,旋律急促,富有音乐美。
最为典型的是“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翱翔!翱翔!欢唱!
欢唱!”这是贯穿始终的旋律,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和音乐美,于是表现出强劲的力度和宽宏的气势。
这种力度和气势使诗歌具有阳刚之美,呈现出崇高和壮美。
四、崭新的放逸的形式——自由体诗
这种自由体诗不受格律约束,根据诗人抒发情绪的不同自由排列。
如《凤歌》这一节短行多,表达紧张、欢快的感情;而《凰歌》则是长行多,抒发舒缓、沉郁的感情。
这种自由体诗结构严峻、宏伟,节奏感强烈,更容易再现奔腾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渲染一种浪漫主义的情境。
在我看来,浪漫主义精神对郭沫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或是一种审美追求,而是凝结为他的文化个性。
这大概就是这位“天才诗人”的独特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