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五四运动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赛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赛课导学案_3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探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五四运动的爆发阅读课本“五四运动”80页正文部分,并观看教学视频,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问题2、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问题3、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五四运动的扩大阅读课本“五四运动”81页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这场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问题3、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阅读课本“五四运动”82页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

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2、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课堂总结随堂训练1、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图片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咱们班级有多少同学已经加入共青团的?举手我看一下,在初中阶段我们以加入共青团为骄傲。

那么你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曲,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

(以昂扬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

)师: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呀?生:青年节师: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 过渡: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学习什么?引出学习目标全班一起齐读。

二.新课讲授自主探究: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62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交流。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是什么?③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哪个城市?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五四运动的结果?师:导火线是什么?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一方派20万华工上战场,所以作为战胜国也出席了会议,并提出了三项正当的要求:(1)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2)废除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3)收回山东主权。

师:由于帝国主义在华均拥有特权和利益,因此列强以不在“会议权限以内”首先否决了中国第一、二项要求。

由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山东问题虽列入议程,但最后做出的决定却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教师概况: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2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2.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想象情景导入)每年的5月4日,为纪念五四青年节。

好一句“五四,五四”“壮哉次日,壮哉次日”。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它又有什么纪念意思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新课《五四运动》。

下面请同学们花两分钟的时间朗读预习本课。

(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首先学习教学目标(学生齐读)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教师讲解ppt爆发的原因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播放爆发的视频,巩固知识。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及意义。

2、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主力和运动的口号。

3、找出五四运动后期运动地点和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4、找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5、找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材料一: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和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

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中国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13课《五四运动》课堂检测1.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2.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3. 下列口号中,哪一个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5.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材料一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导学案_5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导学案_5

第十三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屏并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提问:视频和浮雕上的这些人大多数属于哪个群体?他们的情绪怎么样?他们在游行示威中喊出了哪些口号和诉求?这反映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二.自主感知: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国际、国内(结合所学,试从政治黑暗、思想曙光等角度分析)】当中哪个是直接原因?(导火线)2.在巴黎的“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要求?你如何看待这些要求?思考:中国为何外交失败?3.找出五四运动相关内容及评价。

【如:爆发时间、口号及要求、抗争形式、主力、运动中心等】三.讲授新课:1.背景【图书历史】国内:1.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影响了大批知识青年国际:3.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紧侵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

(“二十一条”)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导火线)【引用材料: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演讲内容。

】问:材料中中国代表团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变化?答:高兴——失望——愤怒;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问:为什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但是却外交失败?答: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过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国人的怒火如火山一样爆发了2.过程:【材料展示】“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5月1日上海《大陆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5月4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图书历史】观察图片结合教材,找出图片展示的相关信息:运动主力:学生斗争形式:游行示威、罢课运动中心:北京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五四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五四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五四运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摩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民族认识的觉醒,也为中国的摩登化经过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认识到它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3.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4. 提升同砚们的历史认识和爱国情感。

三、进修内容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3.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五四运动的场景,引发同砚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讲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二十一条要求等事件,引导同砚们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3. 进修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介绍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游行、爱国演讲、爱国悼念等活动,指挥同砚们了解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

4.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摩登文化的发展、增进了中国的民主化经过等方面。

5. 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让同砚们总结五四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探讨五四运动的相关议题;2. 组织同砚们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五四运动的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意义;3. 设计相关活动,如文化展览、演讲比赛等,让同砚们更深入地了解五四运动。

六、课后作业1. 撰写关于五四运动的读后感,体会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2. 钻研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文献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信息;3. 设计五四运动主题的海报或展板,展示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达。

七、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五四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认识到这段历史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课导学案_0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五四史实,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解析及探究概述五四运动的背景;(2)通过创设情境和填写表格的方式,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3)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领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及思考,结合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就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理性爱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兴之路》五四片段视频。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被镌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警醒国人不忘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为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我国将五月四日这一天正式确定为中国青年节。

让我们走进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起感知那段历史。

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背景通过六组图片及史料信息,分析概括五四的背景。

第一组:北洋军阀政府通知下的中国。

第二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第三组:新文化运动。

第四组:日本加紧侵华的基本事实。

第五组:俄国十月革命。

第六组:巴黎和会。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重点讲授“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史实。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对背景进行归纳小结。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以五四运动的时间为线索,结合学生示威游行线路图和“三罢运动”口号等创设情境,再现五四场景。

出示材料:五四口号图片、三罢运动口号等。

学生通过历史场景的回顾,填写五四运动两个阶段基本情况。

设问:为什么说它取得初步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展示五四初步胜利的成果。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1

五四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影响等的讲述和分析,比较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培养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的“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公历五月四日是我国的青年节,起源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学生运动,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四运动。

<二>自主学习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预习课本,说一说: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2.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口号;3.五四运动扩大化后的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以及五四运动扩大前后有什么变化?<三>新课讲授1,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根据课本,结合图片说一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口号;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天安门前集会,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口号“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2,五四运动扩大后的情况?时间:6月5日主力:工人群众地点:上海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3,五四运动的结果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下图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
A.和平B.自由C.平等D.爱国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导学内容
课堂检测
知识链接
一、课前检查
问题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二、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阅读教材59-60页,结合60页图片,找出五四运动前期的相关信息:导火线:
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阅读教材61页“五四运动的扩大”,思考
1、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不同反应?
2、完成表格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斗争形式
口号
结果
爆发
发展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有何启示?
2、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必须理解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
山东问题由来
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1914年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派海陆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中,第一号内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因此,在巴黎和会上,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需在会议上讨论。但一战期间,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完全有理由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因此,顾维钧等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理力争。
八年级(上)历史导学案
执笔
审核
八年级历史组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学习重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自学指导
1、在书上勾画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问题的答案;
2、将“自主学习”加粗的字在书上做批注,将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
课后反思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
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 导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3.1919年,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 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