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过程、结果及意义;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德育目标: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五四运动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五四运动的有关史实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是什么?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五四运动的成果有哪些?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6.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内: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③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4)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国际:①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同革命指明了道路:②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探究二】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第三节“五四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史料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讲述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民众对民主、科学的渴望。
(2)过程:讲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及取得的初步胜利。
(3)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热血青年,如何参与到五四运动中。
4. 例题讲解:解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指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13课五四运动一、背景1. 政治动荡2. 北洋政府黑暗统治3. 民众渴望民主、科学二、过程1. 爆发:1919年5月4日2. 发展: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 胜利:北洋政府拒绝签字、释放被捕学生三、影响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 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分析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其影响。
2. 答案:(1)背景:政治动荡、北洋政府黑暗统治、民众渴望民主、科学。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第13课中,深入探讨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爆发背景、主要经过、各阶层人民参与情况,以及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影响,从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讲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等情况,引导学生解五四运动爆发背景。
(2)过程:详细讲解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具体情况,让学生解五四运动主要经过。
(3)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动作用,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方面历史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阶层人物,模拟五四运动中游行示威活动,体验当时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认识。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四运动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活动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 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结果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3)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它是一次彻底的 2.历史意义:
的爱国运动。 反帝反封建
➢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
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 到一个新阶段。“新”在哪里?
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和壮大的,你知道吗?
2.第二阶段 时间:6月5日后 主力:工人 中心:上海
斗争方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第一阶段
时间:5月4日-6月3日 先锋:学生 中心:北京 斗争形势:学生罢课, 游行示威
天安门
外国使馆区 东交民巷
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
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
从这传单中,我们能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青
2019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案语文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教学案编号:初历八上13号
课题:13、《五四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师生随堂笔记
阅读课文,预习本课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册自主学习。
授课人:陈审核:时间:2019.11.13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1、阅读下面材料,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中心、地点、主力。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
——1919年5月5日《晨报》
2、了解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
3、五四之追因
(2)五四运动的扩大(第二阶段)
1、结合课本正文,完成下表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结果
2、思考: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三个方面)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五四运动取得胜利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19年6月
(三)析意义
【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P47测试巩固1-6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P48-49(ABC)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课件(共19张PPT)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 地点 主力 形式
罢课
罢市、罢工
初期
后期
1919.5.4
1919.6.5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 放被捕学生 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 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 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哪个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精神?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这个口号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怎样的性质?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 反封建
彻底 的___________ 反帝反封建 的_____ 爱国 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 7、性质:
北洋军阀出动军警,逮捕在街头讲演的北京大学学生
商人罢市后的上海南京路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理发馆贴出的广告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 徐世昌总统签署命令,全国放假三天。 • 中央公园树立“公理战胜”牌楼。 • 北京六万民众聚集太和殿,举行盛大庆祝游行。
1.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 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3. 弘扬五四精神,思考现代青年有什么时代担 当!
图片中有哪些人 参与到运动中来,说 明了什么?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 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 观于北京大学数月来之举动,我西南数十万雄兵所 不能为者,而彼能为之。 ——国民党人张宁写给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信
《五四运动》 优秀教案

《五四运动》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选题名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学段、年初二年级学科历史级所属单位无课时1课时应用信息技术类别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一、教材内容分析、选题原因,尤其要讲清楚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时主要内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五四运动在本册教材内容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选题原因:本节课在讲授导火线时需要补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情况下,能简单明了的让学生理解当时巴黎和会时期中国不平等的待遇。
有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展现,运用视频展现更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结合图片展示,丰富其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某校初二(2)班学生,基础较好。
知识背景:感性认识为主,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能力背景:对历史问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生思维跳跃大,难以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能力目标: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学生能够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感目标: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四、所属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进行讲授新课:例如PPT课件展示,集合图片、视频、图表等方式丰富其内容,增强趣味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共17张PPT)

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 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3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表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学生 北京
工人 上海
上海人民大示威
各地工人罢工的消息不断
结果
五四运动 的直接目 标得到实 现。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口号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国 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加深。
国内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无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பைடு நூலக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不 同 点
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
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结果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革命
时代
资产阶级世界革
命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
命一部分
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
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
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❸板书设计➷
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发展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直接目标实现(略)
❹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
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