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强化学案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必修4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 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
【思路分析】此题主要立足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 论证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解答此 题首先明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制约 整体。三国时期荆州作为关键部分,制约整体发展。现在 国家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带动荆州发展。
【典型例题二】
(2011·福建龙岩质检)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 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 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 “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 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 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 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 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 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 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高考体验 】
1. [2012·全国卷]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 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 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 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2. 联系的特点
拓展深化: 1. 联系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 物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必须遵循联系的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存在的状态,从而改 变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类建立新的联系必须依据 固有联系。新的联系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的联系消失,只要 联系具备的条件存在,联系就会呈现。
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目标]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教学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教学方法]理论生活相结合,自主探究【导学】一、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1)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
(外部)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存在的。
(全部)(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的。
(客观或主观)(3)方法论要求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为转移。
三、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课堂巩固】一、判断题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3、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4、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5、世界上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6、人们可以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
7、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二、选择题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涵盖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涉及经济、外交、资源等多个部门。
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新课开始前,仔细阅读本栏目,准确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做到学习的有的放矢)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客观性、普遍性的含义。
2.准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
【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间和课首3—5分钟,认真背诵下列内容,同桌间相互检查)1.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要求。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菜单设置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1.什么是联系?2.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3.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如何做?4.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如何做?【感悟平台】——我来探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各种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灵活采用括号框架或者知识树的形式将本课的知识以网络形式呈现)【过关窗口】——我来练习(独立完成,同位互批,发现问题,交流研讨)1.城市,是让人居住的。
今天,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气候、生活、环境等因素。
这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2.1 000千克废报纸=850千克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多种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3.“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提升作业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能够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不能凭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①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③观点错误;材料中物联网将各种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1 000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2.(2015·武汉模拟)“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把丝绸之路从传统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逐步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②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④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2020版高中政治总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精练(含解析)(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2019·嘉兴期末检测)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因此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F )2.(2019·杭州七校联考)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F )3.(2019·浙江黄岩选考模拟)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F )4.部分制约整体,对整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 F )5.(2019·杭州余杭检测)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T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北京一街道从居民那里回收不少废旧自行车,经过分拆、改装、喷漆后,成了颇有个性的绿地护栏,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社区资源再利用新路。
这说明()①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事物的联系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③创新意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变废为宝”,这是利用条件建立了新的联系形式,②符合题意。
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社区资源再利用新路,说明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④符合题意。
联系具有客观性,①错误,排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错误,排除。
7.(2019·绍兴教学质检)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医疗技术,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人类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有利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自在事物的联系的产物④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A.①③ 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
通过基因治疗技术,人类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目标细胞,可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这表明人类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对人有利的具体联系,造福人类,也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④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①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③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新人教版必修4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所谓“总特征”指的就是“基本观点”。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这两个本质方面的反映。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拓展]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三者都是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871aaaf705cc17552709ae.png)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考点展示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考点解析(一)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总特征”指的就是“基本观点”。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这两个本质方面的反映。
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拓展]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三者都是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二)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解读】(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中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4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对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但学好这个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及分析还是不够全面,学生对于哲学知识的应用还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累加而不是应用于现实生活。
而本课题正是对上一课联系观点的一个延伸,理论性较强比较难以吸收,联系观点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在难度上对学生也是种挑战,再加上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着眼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与知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哲学知识,运用哲学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法基于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了一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课概览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______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__________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___________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提醒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
提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是由______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______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作用。
(2)部分是______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________,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____________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__________;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要求我们用________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频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核心突破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4.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联系的观点是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这些对它影响和制约的事物就是它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所以,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只有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命题探究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20广东文综·33 2020新课标全国卷·19 2020广东单科·40(1)此考点主要采用主客观题的形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说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特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训练1 (2020·广东文综)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题点2 联系的特征训练2 (2020·广东单科)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误区警示易错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提醒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至于到底和什么事物相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则要从其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出发去具体分析。
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不能将“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两个根本不同的观点混为一谈。
训练3 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之为“药源性致死”。
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
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这说明( ) A.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不同,事物的状态也不相同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们无法改变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D.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高频考点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核心突破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部分区别内涵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和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联系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原来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了部分;原来作为部分的东西,相对于更低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为整体(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和要素是相互区别的①二者各有不同特点: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素具有个别性、局部性、多样性、差别性、不可分割性、不确定性。
②地位和功能不同:系统有着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
(3)系统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①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不能离开作为整体的系统而孤立地存在。
②当一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尤其是关键性要素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引起系统整体功能状况的改变。
(4)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
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3.全面把握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横向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条件性、多样性,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命题探究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20浙江文综·28 2020重庆文综·30 2020安徽文综·37(2)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命题形式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
训练4 (2020·浙江文综)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
这意味着(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训练5 (2020·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联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
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命题点2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训练6 (2020·重庆文综)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