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2004级)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2004级)《地理思想史》讲义(2月前言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思想史》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通过对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和运行轨迹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解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基本价值,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和地理研究的基本范式,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2,宗旨和任务:通过地理思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基本理论体系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解:地理知识的历史,中国和古希腊地理知识的记载;宗教与地理的关系;中国航海探索未知世界的成就:为什么地理发现的概念只适用于欧洲?汪妮、布冯和康德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地理结构的形式和内容;战后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对地理的影响;时代特征和科技革命对现代地理学的要求;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2,理解:地理知识生成的客观基础和中国在地理知识生成领域的贡献;裴休画六面体的学术意义——中国古代区域地理的特点:斯特拉波和托勒密在区域地理学研究中的成就和不足: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沈括、徐霞客对地球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洪堡特和里特地理思想的异同,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家的世界观和科学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地理的关系;地理形成期的特征;比较和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的适当结合;战后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趋势;应用地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渊源;新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3,硕士:地理理论;早期地理作品的特点和对早期地理作品的正确认识;地图在地理知识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古希腊和中国地图的特点;区域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地理学及其评价;游记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伟大的地理发现的先驱?中国发现美洲的条件和可能性分析:洪堡特和里特的学术特点和贡献:相关科学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洪堡特和里特在前期和后期地理发展的异同;形成期的地理学家及其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地理概念的演变;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地位;现代地理概念的主要内容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199课程教学内容共18章,计划课时为36小时。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cdba3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6.png)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地理学思想史》是一部关于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著作,作者是美国地理学家普詹姆斯杰马丁。
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地理学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地理学思想的梳理,展现了地理学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书中,普詹姆斯杰马丁首先回顾了地理学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家们,如赫卡泰俄斯、埃拉托色尼等,他们对地理学的贡献。
这些地理学家们不仅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貌、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的研究为后来的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书中接着讲述了地理学在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现代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地理学逐渐从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转变为一门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学科。
尤其是在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如探险、测量、遥感等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使得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日益丰富。
在书中,普詹姆斯杰马丁还重点分析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
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地理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其他学科的滋养,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阅读这本书,我对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更是一门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
正如书中所说:“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的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在地球上的分布、移动和适应,以及人与地的相互影响。
”第二篇范文:《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地理学思想史》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地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思想史知识点总结

地理思想史知识点总结地理思想史是研究地理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包含了自古以来关于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的认知与思考。
下面将对地理思想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古代地理思想:1. 世界的构造观念: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一个由陆地与海洋组成的平面,例如《封禅书》的“方而不圆,圆而不方”。
2. 天地万物的关系: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万物是有关联的,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如《周易》的“天人合一”。
3. 地理探索: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探索主要是为了求生存,例如商朝的“四方经商”,希腊的远洋航行。
古代地理学家:1. 克拉托: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提出了地球的圆形理论,并通过推测认为地球是悬浮在水面上的。
2. 托勒密:公元2世纪的亚历山大地理学家,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绕地球运动。
3. 罗马哲学家普林尼:撰写了《博物志》,记载了当时的地理知识和较详细的地图。
地理思想的复兴与发展:1. 文艺复兴: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开始受到重新关注,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地理大发现: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航海家进行大规模的地理探索,开辟了新航路,丰富了地理知识。
3. 黑格尔地理观: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主张通过对地理环境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现代地理学派与观念:1. 环境决定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地理学家拉特尔提出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 人文地理学:20世纪后期,地理学界出现了一股强调人文因素的思潮,人文地理学主张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作为地理研究的核心。
3. 空间思维: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空间的重要性,将地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上。
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与方法:1. 区域研究:地理学家将地球划分为多个区域,重点研究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地理思想史总结长表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古代中国地理学地理知识的萌芽:先秦地理学《尚书·尧典》有关于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记述《诗经·豳风·七月》记有蟋蟀活动、葽草开花、蝉叫、稻熟、草木掉叶等全年物候现象《夏小正》载有全年各月的物候和农事活动,全篇400多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吕氏春秋》一书连续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直到鲁哀公16年(公元前479)200多年的水旱的情况,载有雨、雹、雷、霜、雪等灾害共13次,因旱求雨24次等。
《诗经》记有山、阜、丘、陵、穴、谷、岵、冈、原、隰等10多种陆地地貌类型名称,洲、兆、厂、滨、澳、沚、渚、浒、浦等10多种流水地貌类型名称。
《管子·地员》将丘陵分为15种类型,山地分为5种类型。
《周易·谦卦·象辞》中提到“地道变盈而流谦”,说明已认识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
”从理论上阐述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草与土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不同的土壤其性质不同。
《尚书·禹贡》论述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土壤分布的地区差异。
《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植物分布以淮河为界的思想("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尚书·洛诰》记载周公在洛阳选建城址时绘有地图献给成王。
《地员》是中国最早的综合自然地理著作。
全篇2222字,综合地貌、土壤地理、植物地理等知识,较为系统和详细地把土地划分为5大类20多个小类,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土地类型等级系统。
它也是中国最早论述植物生态地理和土壤地理的专篇。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天论》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即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努力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来改造地理环境。
地理学专篇《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全篇1193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等部分组成。
地理推荐书目

地理推荐书目地理推荐书目(一)1.《国家的常识》迈克尔·罗斯金 / 杨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侯仁之 / 学苑出版社3.《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侯仁之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 中国地图出版社5.《地理学的性质》理查德.哈特向 / 叶光庭 / 商务印书馆6.《当代地理学要义》萨拉·L.霍洛韦等编 / 黄润华等译 / 商务印书馆7.《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 / 商务印书馆8.《水经注》郦道元著、谭属春、陈爱平点校 / 岳麓书社9.《梦溪笔谈》沈括 / 上海书店出版社10.《徐霞客游记》徐弘祖 / 上海古籍出版社地理推荐书目(二)11.《海陆的起源》魏格纳 / 李旭旦 / 北京大学出版社12.《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 / 商务印书馆13.《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 / 科学出版社14.《长水集》谭其骧 / 人民出版社15.《麦哲伦航海纪》斯蒂芬?茨威格、苏惠玲 / 苏惠玲 / 希望出版社16.《宇宙之书》约翰·D.巴罗 / 李剑龙 / 人民邮电出版社17.《古拉格群岛》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田大畏等 / 群众出版社18.《历史的地理枢纽》哈·麦金德 / 林尔蔚、陈江 / 商务印书馆19.《地理学中的解释》大卫.哈维 / 商务印书馆20.《地理学与生活》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 / 黄润华、韩慕康、孙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1.《人文地理学问题》阿·德芒戎 / 商务印书馆22.《所有可能的世界》杰弗里·马丁 / 成一农 / 上海人民出版社23.《从混沌到秩序》唐晓峰 / 中华书局24.《搏击沧海》许靖华 / 地质出版社25.《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 北京大学出版社26.《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 / 柴彦威、张景秋 / 商务印书馆27.《地理学与历史学》阿兰·R.H.贝克 / 阙维民 / 商务印书馆28.《地理学与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 / 唐晓峰 / 商务印书馆29.《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克鲁格曼 / 蔡荣 / 北京大学出版社30.《自然地理学》伍光和 / 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推荐书目(三)31.《城市地理学》许学强 / 高等教育出版社32.《地球的法则》斯图尔特.布兰德 / 叶富华耿新莉 / 中信出版社/33.《古老阳光的末日 : 抢救地球资源》哈特曼 / 马鸿文 / 上海远东出版社34.《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丑纪范 / 气象出版社35.《气象学》夏布德 / 雷淑芬 / 上海教育出版社36.《混沌的本质》E.N 络伦兹 / 刘式达 / 气象出版社37.《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Paul A.Longley / 张晶、刘瑜、张洁、田原 / 机械工业出版社38.《哲学与人文地理学》R.J.约翰斯顿 / 蔡运龙、江涛 / 商务印书馆39.《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 / 商务印书馆40.《小问号看大天下科普系列-神秘的地理与资源》卓文 / 上海科学普及41.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比肩已有俄、日、韩、西、葡、意、法、德、波兰文版本进入中学课本汉译名著最新书之一《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自然的结果。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04级)文凤平2008年2月前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探明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运行轨迹,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基本价值,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和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范式。
2、目的和任务:通过《地理学思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历史,中国和古希腊对地理知识的记载;宗教与地理学的关系;中国通过海上航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成就;为什么说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只适用于欧洲;瓦伦、布丰、康德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上的贡献;地理学结构形式和内容;战后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对地理学的影响;时代特点和科技革命对现代地理学的要求;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客观基础,中国在地理知识产生领域内的贡献;裴秀制图六体的学术意义;我国古代区域地理的特征;斯特拉波与托勒密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沈括、徐霞客对地学的贡献与成就;洪堡与李特尔地理学思想的异同,怎样正确对待科学家的世界观与科学成就;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地理学的关系;地理学形成时期的特点;比较并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的优劣及两者的恰当结合;战后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和趋势;应用地理学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3、掌握:地理学产生的学说;初期地理著作的特点及正确认识初期地理著作;地图在地理知识产生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古希腊与中国古代地图的特点;区域地理的理论根据,地理志及其评价问题;旅行记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中国发现美洲的条件与可能性分析;洪堡与李特尔的学术特点与贡献;相关科学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洪堡、李特尔以前和以后时期地理学发展的异同;形成时期的地理学者及其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地理学概念的演化过程;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科学地位;现代地理学构想的主要内容。
地理学思想史指要_杰弗里_马丁_所有可能的世界_地理学思想史_评介

地理学思想史指要———杰弗里·马丁《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评介叶超,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A REVIEW ON ALL POSSIBLE WORLDS: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YE Chao,CAI Yun-lo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geographer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The relative research findings about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 are not enough in China,and it has been ignored for a long time.The scholars who study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and state the geographical ideas and knowledge,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m,but also by way of this knowledge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geography.In his book,Geoffrey Martin hold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the keystone of geography,and the main task of geographers 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it.The whol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phases:the classical and modern times.The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tage is in1859,because the founders of modern geography,Humboldt and Ritter died in this year.Although geography has common object and sub-ject all over the world,geography of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trad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Geographers should absorb experiences from the history of ideas and learn from the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and avoid the dualism.In the future,geography will focus on some major issu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in the21st century.In order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geographical thoughts,geographers should more profoundly understand"history"and"thought"in the end,and not be lim-ited in a field of geography.For scholars who study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they should combine tightly geography with history and thought,achieve the final goal that theorizes those historical facts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After all,geography is a kind of philosophy,because all geographers are influenced by some philosophical ideas.Judged by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and theory,the work of Martin's is traditional, broad and meticulous,but not enough deeply concerned with theory and philosophy and modern thoughts. Key words:geography;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classical geography;mode of country;dualism文章编号:1003-2398(2009)06-0010-06提要: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对地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地理学思想史》一书,作者罗马·切尔菲(ROMANO GHERARDI)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书中涵盖了地理学的诸多方面,内容充实广泛,思维独到,精彩纷呈。
读完本书,我对地理学的思想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漫长的人文传统、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地球科学、20世纪的地理思想。
其中,漫长的人文传统一章,文字流畅易懂,从远古时期开始,按时间顺序阐述了人们在地理学方面的认知和思考,如早期的地图绘制、古希腊的自然地理学、罗马的实用地理学等。
我最为关注的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作者详细讲述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地球科学,这一时期,地球本身开始成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科学的诸多学科逐步形成,人们对地球的认知史无前例地加深了。
而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的探险家、地理学家勇往直前地探索着未知的大陆、未知的海洋,开展了一系列地理探险活动。
其中,英国的达尔文和德国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两位地理探险家和地球科学家。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追问了生物起源和演化的问题,提出了物种选择的理论,这一理论激发了后来的生态学研究;而亚历山大·冯·洪堡则通过实地考察和大量的测量工作,发现了物质的等量变换规律,推动了地学、气象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
再来说一说本书最后一部分,作者将20世纪的地理思想分为5个主题进行阐述。
其中,文化地理学对我影响很大,它将地理和人文文化相结合,从这个视角来认知地理空间、地域发展和人文活动。
文化地理学提出了人文-自然相互作用的观点,强调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影响,预示着地理学的全面转型和广泛应用。
人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被提上了议程,地理学也不再只是在某一科学范畴内被研究,而是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更好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总之,读完《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我深感地理学作为人文与自然研究领域,对人类的认知和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掌握地理学知识,具备地理学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也能帮助我们做好区域规划和开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
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
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
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
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
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
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
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
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
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
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
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
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经理哪五个脉络?
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
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
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
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
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
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10.试述18世纪地理学野外实察的需求及影响影响野外实察发展的学者?
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地图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19世纪期间德国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却取得领导地位?
第五章科学的地理学之兴起:从缔造者到演化论
1.工业革命对地理空间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在工业革命后,地理学因“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改变,请问这一改变是如何影响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3.试述18——19世纪的“自然地理之父”洪堡地理学术形成背景、研究工作的方式以及他对后辈地理学者对影响?
4.试述18——19世纪的“人文地理之父”利特尔的地理学术形成背景、研究工作的方式以及他对后辈地理学者对影响?
5.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出来的新知识、新经济与政治对地理学的影响是什么?
6.试述18——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者拉采儿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第六章国家学派时期:德国与美国学派
1.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教育的发展与地理学习的课程重点是什么?
2.试述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三个主要的地理概念与国家学派的关系。
3.19世纪末期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有何重点?
4.试述德国与美国国家学派的主要学者及其影响。
5.国家学派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学派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第七章国家学派时期:法国学派
1.法国学派的主要学者及其影响有哪些?
2.试述法国传统区域分析中之自然、历史、实察与国家特性。
3.试述维达尔学派的发展与传承者。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受到哪些影响?
第八章新地理学:20世纪60——70年代
1.为什么1960——1970年期间地理学术发展的重心移向英、美及北欧?
2.请问20世纪50年代末期为何发生地理学界的科学革命?其后如何发展出人们期待的地理学新科学纪元及“学术盛世主义”的气氛?
3.什么是新地理学?试述其起源与主要领域的发展状况?
计量地理学
区位理论
空间经济学
新实证主义
时间地理学
都市地理学
都市规划
激进地理学
人本主义地理学
第九章迈向后现代地理学
1.配合社会需求,新地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哪些领域的发展较活跃?
2.试述针对环境问题的地理学发展状况。
3.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曾有何危机?
4.试述区域研究的再兴。
5.试述迈向后现代地理学的趋势。
第十章最近演化出来的多样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法
国地理学
1.法国在“光辉的三十年”(1945——1975年)期间,哪些方面得到快速成长?此时地理学有哪些大方向的发展?
2.法国地理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主要与哪些领域相关?马克思主义曾引爆法国地理学界吗?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应用地理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及地理学界对此的反应。
4.当代地理学的主流观点有哪些?就法国而言,说明知名的地理学者如彭萨德、乔治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领域。
第十一章地理知识形式与制度的关联
1.什么是“比较研究”?请列举说明如何运用于地理学研究。
2.什么是“深厚描述”?请列举说明如何运用于地理学研究。
3.试述“地理知识”的社会需求。
4.何谓生态金字塔?
5.何谓“乡土文化地理”?其与地理学科的关系如何?
6.试论昔日与今日“学术地理学”的异同。
7.何谓“大科学”?地理学术发展与大科学的关系如何?
第十二章规范性空间思想与地理学史
1.试述地理思想与文化中的前学科的关系。
2.试述民族地理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3.什么是“分析性思维”?如何发展出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
4.什么是“规范性思维”?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5.试问萧伊的《法则与模式》一书曾提出哪两种方式来表现空间的规范理念?
6.请问15世纪的阿尔贝蒂撰写的建筑学提出哪四项规划作为建筑品质的依据?
7.试说明莫尔的《乌托邦》是怎样虚构的旅游故事?就社会的规范性思维而言,它的价值何在?
8.试比较地理学与分析性和规范性空间思想的关系。
9.18世纪卢梭怎样扭转了传统的基督教哲学?此种意识形态对于其后两个世纪的影响?
10.基督教原罪的观念在19世纪的新教徒国家中有怎样的新诠释?产生了哪些自然哲学家?
11.试说明现代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历史传统。
12.西方与非西方传统的规范性思想的来源有何差异?
13.地理学史宜以怎样广阔领域的研究来完成?
第十三章全球化:对地理学的挑战
1.全球化与交通革命间的关系是什么?
2.何谓“集装箱革命”?
3.何谓“第三世界”?
4.汽车革命与都市区多核心的产生有何关系?
5.试述全球化下的经济形态及人口与城市问题。
6.试述全球化下新网络结构所形成的生活空间。
7.试论全球化对文化及生态的影响。
8.何谓“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9.何谓“威斯特伐利亚”政体?
10.何谓“非政府组织”?
第十四章地理学的前景
1.当前地理学的转型主要受全球化及学科内部动力的双重影响,请问后者指哪些方面?
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与地图需求有什么关系?
3.当代地理信息系统革命与哪些技术革命有关?在监测地球上有何价值?
4.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关系日趋紧密,试问生态为度在地理学内演进有哪些阶段?
5.试述1970年代地理研究因为“文化转向”呈现的特色。
6.詹姆森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世界”与“性别地理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7.拉采尔所谓“自然人”及“文化人”的意义之差别是什么?
8.试比较“地理学者之眼”概念的今昔差异/
9.说明本书作者克拉瓦尔认为重建人文地理学的四个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