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解除心灵的监禁-教学设计

解除心灵的监禁-教学设计

“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教学设计照应点破克服游离议论文中事例论据使用方法实践探究广东实验中学邓翅跃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互评自评习作,掌握议论文写作中在使用事例论据时运用“照应”和“点破”的方法克服分析论述游离中心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通过“照应”和“点破”,克服分析论述时游离中心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巧妙使用“照应”和“点破”,有效而不生硬。

四、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按要求写作议论文,按训练目标设定标准并评分,但不作详细点评。

2.了解并总结学生作文情况,选出准备评讲的作文按原稿复印。

3.上课当天早读时发还全班学生各自的作文以及将要评讲的作文,按要求预习。

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次我们进行了议论文写作的专项训练,要求大家重点注意在使用事实论据时紧扣中心。

使用事实论据分析论述时要紧扣中心这个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了,但是在具体写作中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特别是在分析论述时扣中心不紧,容易游离中心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今天我们就要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来克服分析论述游离中心的现象。

(投影课题并板书“照应”和“点破”这两个关键词)照应点破克服游离今天,我们的课采用同学们互评和自评的方式进行,同学们是主角,老师的作用是导评,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作文题目回顾(投影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苦全然赦免。

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赦免。

请以“解除心灵的监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

三、作文题意理解(投影)“心灵的监禁”是指束缚我们心灵、让心灵受苦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例如:不喜欢自己的职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竞争对手;别人的成绩;嫉妒;虚荣;贪欲;失败;打击;厄运;挫折……解除心灵的监禁:找到寄托从而使自己心灵得到赦免。

话题作文指导:解除“心灵的监禁” PPT课件 通用

话题作文指导:解除“心灵的监禁” PPT课件 通用
例 雕刻心中的天使 提篮春光看妈妈
审题立意三种境界
进门 进了大门 徘徊不前 正确 是什么
登堂 登得厅堂 必有发现 已见
为 什



入室 入于室内 方见实质 深刻

3、如何进门(过好审题关)
(1)理解内涵。要将词语读透,特别是关键词。 透:字面上的意思(显性)
隐含的信息 (隐性) 例:《传递》
解 除 “ 心 灵
的 监
禁 ”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 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 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 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牢 狱之苦全然赦免。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 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 自我赦免。
请以“解除心灵的监禁”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要求:1、写出其共通的内涵 2、每一话题的写作重点
阳光灿烂的一个早上,一群天真活泼的 小孩子提竹篮来到海边拾贝壳。其中,有一女 孩,一定要拾到她心中最完美的那一枚贝壳。 夕阳西下的时候,其他孩子满载而归,这个女 孩的竹篮却空空如也,她满腹忧郁地朝家里走 去。
请以“不必完美”为话题写出中心论点。

《尝试》
1、主人公的“尝试”,应是有意识、有明确的目的, 是自觉自愿去做的 2、“尝试”的结果应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而且还应 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影响。
(2)找准关键词语,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范围
修饰词语 是限制写作范围 动词 是写作重点
例:《生活是一本正打开的书》 正打开:是我们正在读的(限制范围)
《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年广东高考题) 雕琢: 塑造的过程,完善和逐步实现。(写作重点) 心中:是心中美好的目标,是成功和理想,是人们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解冻心灵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解冻心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有一句名言说:“朋友快快走,你不要为眼前的美丽风景而驻足。

”它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因一时迷恋美丽风光而延误了前进的路程,从而影响尽快到达真正远大的目标。

(2)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路,路旁立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它意在劝告那些匆匆过客不要因为无暇欣赏路上迷人风光而留下遗憾。

请你就这段话引发的思考,联系有关见闻、体验、经历,以“快走还是慢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

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题来源】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解冻心灵每天,我们都被紧张的学习弄得疲惫不堪,每天,我们都被各色的信息弄得眼花缭乱,每天,我们都被莫名的烦恼弄得焦躁不安……伴随这种种的现实,在日历一页页被撕去后,我们的心灵被冰冻了。

阳光一直在门外等待,但门没开,它只能悄然离去;清风一直在窗外静候,但窗没开,它只能重归山间。

世上种种美丽就这样却被我们的眼睛“视而不见”。

我们一路飞奔,一心向前,殊不知路旁有鲜花盛开,妖娆动人。

哲人说:一沙一世界。

佛家说:一叶一菩提。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不信,朋友,放慢你的脚步,你会发现世界的色彩如此动人,自然的天籁如此动听!冰心老人为夕阳下的一瞬而热泪盈眶,郁边夫从扫帚扫过的条纹中感受到无尽落寞,老舍为一只麻雀而或喜或哀,苏东坡因一梦而写出《江城子》这一千古传诵的诗篇……他们之所以如此多情,只在于他们懂得解冻自己冰封的心灵,放慢脚步,用心去呤听自然的心声,用心去发现世界的色彩。

快走虽然能够走远,冰冻心灵也能减少外界的干扰,但到了暮年,蓦然回首时,你会发现你的一生是空白的。

你错过了人生路上的鲜花,流水里的小鱼儿以及那醉人的风中的鸟鸣。

据说,洛克菲勤,这位富可敌国的商业巨子,一生忙碌,当老迈多病的他坐在自己亲手创建的石油帝国里时,却感到孤独,寂寞无助与凄凉,这时的他才幡然醒悟,决心好好享受人生路上最后的美景。

2021届高三考场作文指导:“解开心中的绳索”(附:审题指导及范文展示)

2021届高三考场作文指导:“解开心中的绳索”(附:审题指导及范文展示)

考场作文指导:“解开心中的绳索”(附:审题指导及范文展示)原题回放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栓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

来到禅院,他有意考老禅师道:“什么叫团团转?”“皆因绳未断。

”老禅师脱口而出。

年轻人顿时目瞪口呆,他不明白老禅师何以知道答案。

问明原委后,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那就只能团团转了!”是啊!生活中我们也许有太多的无奈,学习的压力、工作的不顺,情感的波折,朋友的误解,上司的不满等等,都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不少人往往被困得“团团转”。

请以“解开心中的绳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要求记叙文。

②不少于800字。

③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第一段是个禅意故事,这个故事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那就只能团团转了”。

这里包含了因果关系,即心因为被俗物纠缠,所以人团团转。

团团转是心被纠缠的结果。

反之,心不被俗物纠缠,那么人就超脱了。

当然,很明显,语段中的“绳索”是个有隐喻的。

第二段提示读者,哪些可以是绳索,同时也刺激大家的联想。

从学生角度来说,工作的不顺和上司的不满不太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不方便写作,其他几个角度都是可以写的。

本题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的命题记叙文。

那么意味着行文有如下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以850-900为宜。

不足是为硬伤,过多则易被认为是语言啰嗦不简洁。

2、文体,记叙文。

文中应有相当比例的记叙与描写。

3、命题作文,不得改变标题。

根据材料提示,思考:1、什么是“心中的绳索”?学习的压力、工作的不顺,情感的波折,朋友的误解,上司的不满等等,都是束缚我们的绳索。

2、为什么要解开?不解开会让人困得“团团转”。

3、怎么解开?借助自然环境、他人言行或自己思考体悟。

4、解开后有什么意义?超脱、轻松。

写作指导:本命题“解开心中的绳索”是个动宾关系的短语,主语可以是“我”,也可以是第三人。

走出心灵的监狱阅读题答案[走出心灵的囚笼]

走出心灵的监狱阅读题答案[走出心灵的囚笼]

走出心灵的监狱阅读题答案[走出心灵的囚笼]走出心灵的监狱阅读题答案[走出心灵的囚笼]舞台上的魅力皇后舞台中央,云端坐在“魅力皇后”的椅子上,头顶皇冠,手捧大束玫瑰,微笑着,有些眩晕。

台下,数千双眼睛聚焦在云身上,灯光闪烁。

玫瑰花瓣纷纷洒落,带着天使翅膀的白衣少女手持花篮,站在云的身旁,舞曲在掌声与欢呼声中悠扬响起,一身白色西服的白马王子躬身向前,邀请云跳第一支舞。

这一切,仿佛一场梦,来得那么突然。

谁能想到,选美大赛上,这个当选“魅力皇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灵秀女子,十年前还是一个轻度抑郁、内心充满焦虑与恐惧的落寞之人,每天除了以泪洗面,就是昏睡不醒。

只有云知道,这一路,她走得有多艰辛——回首来时路从有记忆起,云就一直在努力——幼儿园的时候,努力听小班长的话,带苹果讨好班长,这样可以替班长管理小朋友。

上小学的时候,努力做个好班干,每次评选三好生,云都紧张得要命,生怕评不上,没法向妈妈交待。

上中学时,云努力做个成绩好的学生,一次冬天骑车摔在冰坨上,险些脑震荡,可还是咬牙爬起来坚持去上课。

高考填报志愿,云想,做个新闻记者可以云游四方,广闻博识,多潇洒!云如愿以偿,考上了新闻专业,毕业后分到一家省级媒体做记者。

年轻灵秀的她,写得一手才情飘逸的文章,赢得领导的赞赏,被调到核心部门——总编室。

可是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单纯的云不知所措,无意间说出的话总被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她苦恼不已。

两年后,一次意外让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刚结婚不久的她,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怀孕了。

为人母,本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可是在年轻人众多的单位,这却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全体大会上,领导公开批评云,说“匈奴不灭,谈何家为”?!于是,云成为被孤立的对象,没有人敢表示亲近与关心。

背井离乡、身怀六甲的云,一个人面对身心的压力与重荷,经常在泪水中睡去,在哭泣中醒来。

倔犟的云终于做了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

失眠、焦虑、无缘由地流泪、昏昏嗜睡,她的世界日渐暗淡。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让……走进心灵》作文讲评教案与作文讲评材料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让……走进心灵》作文讲评教案与作文讲评材料

作文评改课教案教学内容:期中考试卷上的《让……走进心灵》作文评讲与修改试题原题:请以《让走进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提示语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民族精神等),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版块的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题不限。

(3)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本次作文的整体情况,并针对本次作文的情况小结反思自己的作文,发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存在问题。

2.根据前一次作文讲评专题总结的高分作文的特点,学生去评点这次佳作的佳作。

3.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一到两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去修改作文,提高作文的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所掌握的内容去评点同学与自己的作文,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所学的作文窍门去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期中考试的答题纸、专门的作文讲评材料、修改的作文例子:禹纯泽作文的一页,穆昱吉同学的作文一页。

教学过程:一、导入定向(3分)1.课前积累:关于作文上的名言,请您背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生回答,并及时加分)2.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今天我们就期中考试的部分作文进行评点与修改。

3.总结本班作文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次我们班的作文40分的作文,全县的平均分为68.18%,我们平均得分是29.9分,得分率约等于75%,从全县范围来看,比较优秀,作文补充题目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朱昱锦王馨陆蓉蓉蒋兆康王辛茹刘诗琪厉文静席妍妍朱禹萌徐子舒吴怡王静怡让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取得好成绩。

王馨组、王静怡、桑伟榕组整个组作文没有2分以下的同学,为这三组各加2分。

但作文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开头啰嗦,入题慢,作文成了“大头娃娃”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作文成了流水账叙述不具体,描写不细腻语言表述苍白,内容干瘪单调草草结尾,立意不明,中心不突出开头结尾是议论,记叙文的味道不浓。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训练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1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训练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1新人教必修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教学重点】怎样写抓到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真实的细节描写/恰当的议论抒情)【导入学习】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

我们也一定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清代诗人江湜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

”写真话的好处很多。

写真话就有材料。

只要你写心里话,国事、家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论;只要你吐露真情,亲朋、邻居、同志,随处可见,桩桩可叙。

请客送礼,走后门,你没有看法吗?母爱友谊、生活苦乐,你没有体味吗?匆匆行人,田间耕耘、花园草坪,能不勾起你的联想吗?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可见认为作文没有材料的人常常是“坐守粮山愁无米”了。

我们来看看作家们是谈写作的:(见课件)——好文章都是能触动人的心灵的。

【自主学习】一、学生阅读教材P57-59,适当归纳要点。

高考语文考前作文指导课件 解除心灵的监禁 人教

高考语文考前作文指导课件 解除心灵的监禁 人教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是的,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上挫折,那就把心放 宽,把挫折当作一缕清风,从你耳边轻轻吹过;把痛苦当作你眼中一粒尘粒,眨眨眼,滴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把心放宽,擦擦额上的汗,拭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嘴角甜甜的笑。 点评:本文贵在切题而又文采斐然意味深长,文脉流畅而无斧凿之迹。“把心放宽”实际上就是要让自己解除禁锢心灵的牢笼,作者开篇点题,然后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巧妙嵌入古今事例及话题材料,层层深入又步步为营,最后又自然合围,浑然天成。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称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难言之隐在叹息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那么剩下的将靠我们去完成了。时刻主宰好自己的心灵,别让它拘泥于狭小的空间,那样你容纳得太少;别让心灵处于一种无依无靠的空虚状态,而要寻找精神寄托,这样才会轻松愉快赦免苦难。正如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得一个囚徒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后来得到一本棋谱,在脑中对奕,日子便飞快过去,轻松愉快把牢狱之苦赦免。虽然他身处牢狱,可他的心是自由的,牢狱没有囚禁他的心灵,他才获得快乐。你呢,你是否也能在优越自由的环境中让心灵获得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照应点破克服游离
议论文中事例论据使用方法实践探究
广东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互评自评习作,掌握议论文写作中在使用事例论据时运用“照应”和“点破”的方法克服分析论述游离中心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照应”和“点破”,克服分析论述时游离中心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
巧妙使用“照应”和“点破”,有效而不生硬。

四、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按要求写作议论文,按训练目标设定标准并评分,但不作详细点评。

2.了解并总结学生作文情况,选出准备评讲的作文按原稿复印。

3.上课当天早读时发还全班学生各自的作文以及将要评讲的作文,按要求预习。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次我们进行了议论文写作的专项训练,要求大家重点注意在使用事实论据时紧扣中心。

使用事实论据分析论述时要紧扣中心这个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了,但是在具体写作中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特别是在分析论述时扣中心不紧,容易游离中心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今天我们就要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来克服分析论述游离中心的现象。

(投影课题并板书“照应”和“点破”这两个关键词)
照应点破克服游离
今天,我们的课采用同学们互评和自评的方式进行,同学们是主角,老师的作用是导评,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作文题目回顾(投影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苦全然赦免。

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赦免。

请以“解除心灵的监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

三、作文题意理解(投影)
“心灵的监禁”是指束缚我们心灵、让心灵受苦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例如:不喜欢自己的职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竞争对手;别人的成绩;嫉妒;虚荣;贪欲;失败;打击;厄运;挫折……
解除心灵的监禁:找到寄托从而使自己心灵得到赦免。

四、互评
1.赏析所提供的范文(已提前印发给学生,同时投影为点评准备),文章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借鉴?
2.学生发言,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随学生的发言在投影上即时标出原文值得肯定之处,重点标出原文中在“照应”和“点破”方面做得成功的地方,由此引出对“照应”和“点破”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的具体使用:(板书)
照应点破克服游离
题或隐含话题
照应作文标题
文章或文段观点
话题或隐含话题
点破作文标题
文章或文段观点
3.文章在事实论据的使用及分析论述方面可以怎样改进?(本课重点)
(将文章分为六部分:第1-4段、第5段、第6段以“清代蒲松龄”前为界分为两部分、第7段、第8段。

学生任选一部分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借助多媒体投影所选作文,由学生推选一位输入文字快的同学配合作文作者当众现场进行修改。

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同学间相互评价修改意见,老师则充分发挥导评作用。


老师预先也准备好自己的修改意见,但先不出示,避免影响学生的互评。

4.完整出示学生一起修改好的文章,体会修改前后的效果,体会作文论述更加切题。

(完善板书:切题)
照应点破克服游离
题或隐含话题照应作文标题
文章或文段观点
切题
话题或隐含话题
点破作文标题
文章或文段观点
5.老师投影出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修改意见,与学生的对照,学生的修改如有胜过老师之处,及时大胆肯定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

同时鼓励学生对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评议。

(老师修改意见见课件。


五、自评
1.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有论述时游离中心的现象?如果有,尝试自己用红笔加以改正。

(学生独立修改,也可以相互讨论。


2.实物投影学生修改好的作文,由学生自述修改的依据,并自己谈修改的体会,文章修改后的效果,老师和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如不能实物投影则由学生自己读出修改的地方。


六、总结拓展
1.自己总结克服分析论述时游离中心的其他方法,自觉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按今天学习的方法,课外继续对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

七、说明
1.该学生的作文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修改,但本课考虑时间的限制以及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求全面。

修改的方法也还有很多,同样的道理,也只选用这两种。

2.课堂中充满随机的因素,所以实际操作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

【附学生作文原文】
放飞心灵书写人生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2)班许腾龙
①当梵·高的血液在向日葵粗犷的线条中燃烧,他的心灵已摆脱了贫穷、饥饿与嘲笑的囚困。

②当李白在青山绿水间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心灵已远离黑暗官场的笼罩。

③当贝多芬指下流出《命运交响曲》,他的心灵已解除了疾病的监禁。

④只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才能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⑤放飞心灵,成就大业。

先哲孟子说过,承担大任的人,必将先经历困苦。

当顽强的心灵冲破重重困苦,就是大业将成之时。

汉代司马迁,由于触怒汉武帝,惨遭极刑。

如此巨大的打击,谁都无法马上接受。

司马迁,这位铁铮铮的汉子,他也曾绝望、彷徨,在众人的流言中无法抬头。

可是,案头那一卷又一卷的汗青,打开了他心灵的枷锁。

他沉浸其中,手持铁笔,几十年如一日地著成《太史公书》。

是放飞心灵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⑥放飞心灵,潇洒人生。

生活总会给人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使人心中苦闷不堪。

只有放飞心灵,才能潇洒地穿行于生活之中。

一代词宗苏轼,官场失意,屡遭贬谪。

然而他的心灵并没有在痛苦失意中沉沦,而是在青山绿水间漫步,于诗词书画中飞翔。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洒脱地为心灵解禁。

清代蒲松龄,科举落第,仕途渺茫。

于是他留连于鬼狐传说之中,为后世留下《聊斋志异》这本文学巨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他放飞心灵的绝响。

⑦放飞心灵,重燃希望。

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困境也非绝境,只要我们能解除心灵的监禁,希望之火会重新燃烧。

台湾画家谢坤山,年少时意外地失去双臂和一脚。

生活似乎就这样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然而是那神奇的画笔,为他的心灵画了一扇敞开的窗子。

他沉醉在画中,于是心灵又一次在蓝天下飞翔,希望又一次照亮生活。

⑧只有自由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响,只有放飞的心灵才能写出人生的绝句。

【附学生作文修改稿】
放飞心灵书写人生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2)班许腾龙
①当李白放飞心灵,远离黑暗官场的笼罩时,他在青山绿水间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快意人生。

②当贝多芬将他的心灵从失聪痛苦的监禁中解脱出来时,他的指下流淌出美妙的《命运交响曲》。

③当梵·高的心灵摆脱了贫穷、饥饿与嘲笑的囚困他的血液在向日葵粗犷的线条中燃烧得更加热烈。

④只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才能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⑤放飞心灵,成就大业。

先哲孟子说过,承担大任的人,必将先经历困苦。

当顽强的心灵冲破重重困苦,就是大业将成之时。

汉代司马迁,由于触怒汉武帝,惨遭极刑。

如此巨大的打击,谁都无法马上接受。

司马迁,这位铁铮铮的汉子,他也曾绝望、彷徨,在众人的流言中无法抬头。

可是,案头那一卷又一卷的汗青,打开了他心灵的枷锁。

他沉浸其中,手持铁笔,十六年如一日地著成《太史公书》。

是放飞心灵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⑥放飞心灵,潇洒人生。

生活总会给人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使人心中苦闷不堪,而将心灵囚禁在无形的监禁之中。

只有放飞心灵,才能潇洒地穿行于生活之中。

一代词宗苏轼,官场失意,屡遭贬谪。

然而他的心灵并没有在痛苦失意中变成笼中的小鸟,而是在青山绿水间漫步,于诗词书画中飞翔。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洒脱地为心灵解禁。

清代蒲松龄,科举落第,仕途渺茫。

于是他洒意于鬼狐传说之中,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聊斋志异》洒脱的篇章。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正是他放飞心灵的绝响。

⑦放飞心灵,重燃希望。

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困境也非绝境,只要我们能解除心灵的监禁,希望之火会重新燃烧。

台湾画家谢坤山,年少时意外地失去双臂和一脚。

生活似乎就这样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然而是那神奇的画笔,为他的心灵画了一扇敞开的窗子。

他沉醉在画中,让心灵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生命之火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希望又一次燃亮人生。

⑧只有自由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响,只有放飞的心灵才能写出辉煌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