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合集下载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摩擦桩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摩擦桩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如图3-2-1所示。

摩擦型桩
端承型桩
图3-2-1 摩擦型桩与端承型桩
端承型桩桩身穿越整个软弱土层,由不可压缩的土层支承,通常是岩床。

嵌岩桩就属于端承型桩。

端承型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纵向的压缩变形很小或可以忽略不计,桩沿垂直方向移动也很小,因此桩身和土之间摩擦力很小或可忽略。

可以认为桩顶竖向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摩擦型桩的各个方向包括底部都被可压缩的土层包围,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向下移动,周围土层对桩产生向上的摩擦力,并在桩端产生向上的反力。

桩顶竖向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为了减少摩擦型桩基础的沉降和更好地发挥桩身材料的抗压能力,应该将桩端打入较坚实的土层中。

在荷载作用下桩的承载力可用下式表示:
(3-2-1)
式中:Q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kN);
Q s—桩周土施加的桩侧阻力(kN);
Q p—桩端土施加的桩端阻力(kN)。

根据桩侧与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和分担荷载比例,端承型桩又可细分为端承桩和摩擦
端承桩,桩侧阻力很小时,称为端承桩;摩擦型桩又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很小时,称为摩擦桩。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1985)等将桩按桩在土中支承力特点分为摩擦桩和柱桩,柱桩是指支承在岩石层地基上的桩,是一种端承桩。

2017《基础工程》名称解释、问答题答案

2017《基础工程》名称解释、问答题答案

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基础——指结构物底部与地基相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地基。

2、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或局部冲刷线的垂直距离。

3、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4、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5、地基容许承载力——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能够保证地基不发生失稳破化,也不会产生建筑物所不容许的沉降时的最大地基压力。

6、地基系数——表示土体表面在平面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可压缩性的大小。

7、弹性抗力——支护结构发生相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引起的围岩对支护结构的约束反力。

浅基础1、刚性基础——能够依靠基础材料本身强度抵抗所承受的应力,而不需要配置钢筋的一类基础。

2、刚性扩大基础——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强度要求的刚性基础。

3、刚性角——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材料的强度极值,从而得到墩台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

4、地下连续墙——在地面上用抓斗式或回转式等成槽机械,沿着开挖工程的周边,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开挖成一条狭长的深槽,形成一个单元槽段后,在槽内放入预先在地面上制作好的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教主混凝土,完成一个单元的墙段,个单元段之间以特定的接头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地下连续墙壁。

5、围堰——围堰是指在基础工程建设中,为了防水而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

桩基础1、钻孔灌注桩——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2、端承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

3、嵌岩桩——桩的下段有一定长度浇筑于岩体中的钻孔灌注桩。

4、单桩承载力容许值——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摩擦桩,嵌岩桩,支撑桩的区别

摩擦桩,嵌岩桩,支撑桩的区别

摩擦桩,嵌岩桩,支撑桩的区别摩擦桩,嵌岩桩,支撑桩的区别:原来桩只分为支撑桩和摩擦桩,后来才有嵌岩桩。

如果桩穿过并支撑在各种压缩土层时,主要依靠桩侧土的摩阻力支撑垂直荷载,这样的桩就称为摩擦桩。

主要用于岩层埋置很深的地基。

桩穿过较松软的土层,柱底支撑在岩层或硬土层等实际非压缩土层时,基本依靠柱底土层抵抗力支撑垂直荷载,这样的桩称为嵌岩桩。

嵌岩桩承载力较大,较安全可靠,基础沉降也较小。

支撑桩我感觉可理解为嵌岩桩!所谓支承桩是指桩端进入桩基持力层,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设计要求或按规范要求。

嵌岩桩是指桩端嵌入岩面的桩基持力层,因根据设计要求,如穿过强风化、弱风化、岩面嵌入,与岩层紧密结合,形成嵌岩桩。

摩擦桩通常只考虑桩侧摩阻力D*H*τ;狭义的端承桩就是只考虑桩端反力的作用即A*σ;而嵌岩桩除了要考虑A*σ,还要考虑桩侧摩阻力D*H*τ。

有了这个计算原则,就可以判定桩的设计类型了,如果桩周约束很强,且桩底支承很差,那就是摩擦桩了;反之是端承桩;介于之间的按嵌岩桩设计!1、属于哪类桩:关于桩的承载类型,在新的桩基规范(JGJ 94—2008)中第11页,第3.3.1.1条“按承载性状分类“中有明确说明(与老规范第3.2.1.1条相同);对于嵌岩桩,至今我还没有看到比较明确的界定。

JGJ 84—92标准中说:桩的下部有相当一段长度浇筑于坚硬岩层中的钻孔灌注桩;刘金砺在他的著着中认为是:桩端穿过土层嵌入基岩中的桩,在老桩基规范第3.3.4条和新的桩基规范第13页第3.3.3.6条中有一些相关内容。

从以上来看,总的概念就是:桩端穿过土层嵌入基岩中的桩就是嵌岩桩。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我在和老桩基规范主要起草人、嵌岩桩的主要研究者黄求顺先生面对面的讨论嵌岩桩的有关问题时,也讨论过这一问题。

2、施工桩基的实际承载类型,还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确定,不能简单套用规范。

例如:人工挖孔桩有护壁的桩段就不能计算摩阻力;岩体不完整的桩段嵌岩摩阻力要适当折减;有新近填土或未固结土的桩段还要计算负摩力等等。

双堡特大桥三个主墩下部桩基础类型

双堡特大桥三个主墩下部桩基础类型

双堡特大桥三个主墩下部桩基础类型【一、双堡特大桥简介】双堡特大桥位于我国某地区,是一座跨越山谷、河流的大型桥梁。

该桥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堡特大桥全长约XX米,宽度为XX米,设计时速为XX公里。

大桥共有三个主墩,下部桩基础承担着整个桥梁的重量。

【二、主墩下部桩基础类型介绍】1.沉井基础:沉井基础是一种在土层中挖掘出一定尺寸的井,然后在井内安装钢筋混凝土桩的基础形式。

沉井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抗渗性能强等优点,适用于土层较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2.群桩基础:群桩基础是由若干根桩组成的桩群,共同承担桥梁荷载的基础形式。

群桩基础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和抗弯抗压性能,适用于土层较浅、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区。

3.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是一种将摩擦桩和端承桩相结合的基础形式。

摩擦桩主要承担垂直荷载,端承桩主要承担水平荷载。

这种基础形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

【三、各种桩基础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1.沉井基础:优点——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抗渗性能强;缺点——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

适用于——土层较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2.群桩基础:优点——整体性能好、抗弯抗压性能强;缺点——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适用于——土层较浅、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区。

3.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优点——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缺点——施工工艺较复杂。

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

【四、双堡特大桥桩基础选型及原因】根据双堡特大桥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经过综合比较分析,选用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

原因如下:1.地基条件:双堡特大桥所处地区地基承载力较低,群桩基础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

2.抗风性能: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能够确保桥梁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3.施工条件: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施工工艺相对成熟,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

4.经济效益:与其他基础形式相比,摩擦桩与端承桩结合基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桩分类

工程桩分类

工程桩分类一、按承载性状分类1.1 摩擦型桩摩擦型桩是指桩基竖向承载力或沉降变形主要受桩侧土的摩擦力控制的桩基。

其设计时,承载力计算时可以忽略桩端土的作用。

1.2 端承型桩端承型桩是指桩基竖向承载力或沉降变形主要受桩端土层控制的桩基。

其设计时,承载力计算中必须考虑桩端土的作用。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2.1 预制桩预制桩是指在打桩前,在工厂或施工现场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成品桩。

预制桩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

2.2 灌注桩灌注桩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钻孔、挖掘、扩孔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向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其他浆液而形成的桩。

三、按桩径大小分类3.1 小桩小桩是指直径较小的桩基,一般在300mm以下。

小桩适用于一些轻型建筑物或桥梁等。

3.2 大桩大桩是指直径较大的桩基,一般在300mm以上。

大桩适用于一些重型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等。

四、按桩身材料分类4.1 混凝土桩混凝土桩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桩基。

混凝土桩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应用广泛。

4.2 钢桩钢桩是指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桩基。

钢桩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能承受较大荷载等优点,但价格较高。

4.3 木桩木桩是指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桩基。

木桩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等优点,但耐久性较差,适用于临时工程或短期使用的情况。

五、按成桩方式分类5.1 非挤土桩非挤土桩是指在成桩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扰动较小的桩基。

非挤土桩施工时不会挤密或挤开周围的土壤,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

5.2 部分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是指在成桩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有一定扰动的桩基。

部分挤土桩施工时会对周围的土壤产生一定的挤密作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本文为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土木工程知识点之一,大家下载下来好好学习吧!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

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

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3)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

对提高公路桥梁桩基设计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公路桥梁桩基设计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公路桥梁桩基设计质量的思考【摘要】桥梁上部结构荷载通常较大,后期质量稳定、承载能力高的钻孔灌注桩往往成为绝大多数桥梁工程首选的基础形式。

桥梁桩基的设计是否得当,对工程造价、质量、工期及使用影响很大。

本文对桩基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桥梁桩基;设计质量;问题;控制;方法abstract: the bridge superstructure loads are usually larger, late stable quality, high bearing capacity of bored piles often become the preferred form the basis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bridge engineering. the adequacy of the design of the bridge pile a great influence on project cost, quality, duration, and use. pile foundation design,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blem should be noted.key words: bridge pile; design quality; problem; control; method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桥梁桩基设计直接关系到桥梁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

下面我就公路桥梁桩基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要正确区分端承桩和摩擦桩等桩基类型通常认为,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凡端承桩均不考虑土层侧阻力。

实际上,大量现场结果表明:桩侧阻力、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和嵌岩深径比、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有关。

桩基础分类

桩基础分类

“桩基础”,分类1、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①高承台桩基础——承台底面高于地面,它的受力和变形不同于低承台桩基础。

一般应用在桥梁、码头工程中。

②低承台桩基础——承台底面低于地面,一般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2、按承载性质不同①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桩端坚硬土层或岩层上。

桩侧较软弱土对桩身的摩擦作用很小,其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②摩擦桩——是指沉入软弱土层一定深度通过桩侧土的摩擦作用,将上部荷载传递扩散于桩周围土中,桩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桩尖支承的土不甚密实,桩相对于土有一定的相对位移时,即具有摩擦桩的作用。

3、按桩身的材料不同①钢筋混凝土桩可以预制也可以现浇。

根据设计,桩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可任意选择。

②钢桩常用的有直径250~1200mm的钢管桩和宽翼工字形钢桩。

钢桩的承载力较大,起吊、运输、沉桩、接桩都较方便,但消耗钢材多,造价高。

我国目前只在少数重点工程中使用。

如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中,重要的和高速运转的设备基础和柱基础使用了大量的直径914.4mm和600mm,长60mm左右的钢管桩。

③木桩目前已很少使用,只在某些加固工程或能就地取材临时工程中使用。

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木材有很好的耐久性,而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极易腐蚀。

④砂石桩主要用于地基加固,挤密土壤。

⑤灰土桩主要用于地基加固。

4、按桩的使用功能分①竖向抗压桩②竖向抗拔桩③水平荷载桩④复合受力桩5、按桩直径大小分①小直径桩d ≤250mm②中等直径桩250mm< d < 800mm③大直径桩d ≥ 800mm6、按成孔方法分①非挤土桩泥浆护壁灌筑桩、人工挖孔灌筑桩,应用较广。

②部分挤土桩先钻孔后打入。

③挤土桩打入桩。

7、按制作工艺分①预制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用锤击打入、振动沉入等方法,使桩沉入地下。

②灌筑桩又叫现浇桩,直接在设计桩位的地基上成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或不放钢筋,后在孔内灌筑混凝土而成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发挥极限侧阻对应的相对位移〔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相对位移非常小的情况下,桩端嵌岩段的侧阻力就可充分发挥。所以在嵌岩桩承载力确定时,应充分考虑其承载作用。
嵌岩桩的最佳嵌岩深度为3倍桩径,超过3倍桩径时,承载力增长不大。(广中江-嵌岩桩入微风化1.5D或入硬中风化岩3.0D原则终孔)因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桩身最小配筋率应不少于1%,砼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0。此外,成桩工艺对嵌岩的承载性能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钻(冲)孔成桩过程中,孔底总会残留一部分沉渣形成可压缩性软垫,软垫的压缩增大了嵌岩桩桩体与岩(土)体的位移,使桩侧(桩身和嵌岩段)阻力得以充分发挥。增大了端阻充分发挥所需的极限位移。使嵌岩桩表现更多的摩擦桩性状。人工挖孔的嵌岩桩由于人工清底,在干作业情况一般无软垫现象,其承载性状只与地质条件和桩几何尺寸有关。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嵌岩桩应考虑其摩擦桩特性:
1.当L/D&ge;40,嵌岩桩端在设计荷载下,其承载作用很小,上部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承担,属于摩擦桩〔3〕。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2.嵌岩桩的承载性状
由于嵌岩桩的荷载--沉降性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作出准确的预计。因而我们只能对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进行基本分析。嵌岩桩的桩顶沉降主要由二部分组成:①桩身混凝土的弹性压缩;②桩底基岩的应变。这二种分量的相互关系受荷载传递机理的支配。施加在桩顶的荷载通过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传递给桩周的土体和桩底的基岩,(其中桩侧阻力包括桩周土体侧阻力和嵌岩段侧阻力)桩底基岩和桩周土体应变的相对大小,决定着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发挥程度。各位移分量的大小取决于桩的几何形状、荷载大小、成桩工艺及桩底基岩桩周土体和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对于穿过均匀软土层嵌入硬质基岩中的嵌岩桩,由于桩底基岩强度很高,桩底位移很小,桩身位移也不大,此时,桩周土体发挥极限侧阻所需相对位移尚未达到,桩侧阻力无法充分发挥。而硬质基岩所需极限位移能够达到,使桩端阻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嵌岩桩称为端承桩。
实际工程中的情况远比上述两种情况复杂。嵌岩桩在不同地质条件和几何尺寸下,表现端承和摩擦两种不同的承载性状。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
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其实,对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桩的几何尺寸及成桩工艺,嵌岩桩表现出不同的承载性状。对于桩端为基岩,桩周土层为不太弱的情况且长径比L/ D>35的嵌岩桩,桩侧阻力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已为大量现场试验结果所证明。
3)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按成桩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
对于嵌入软质基岩,桩周为均匀硬土层且长径比L/D较大的嵌岩桩。桩侧阻和端阻充分发挥所需的极限相对位移同桩周土体和桩底基岩的强度有关,强度越高所需的极限位移越小,强度越低则所需的极限位移越大。当桩底基岩较软,长径比较大时,桩顶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相对较大,桩周土体强度较高时,其发挥极限侧阻所需位移相对较小,故桩侧阻力首先达到极限值。此时桩端阻力尚未达到极限值。这种嵌岩桩,其端阻只占桩总承载能力的一部分。可称为端承摩擦桩(侧阻占大部分)或摩擦端承桩(端阻占大部分)。
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3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1)小直径桩:d &le;250mm;
2)中等直径桩:250mm&lt; d &lt;800mm;
3)大直径桩:d &ge;800mm。
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值得注意的是,嵌岩桩桩端嵌岩段的单位侧阻力比土层高得多。由于该部分侧阻的剪切破坏发生于桩-岩界面(对坚硬完整岩体)或靠近桩侧表面的岩体中(对软质或风化破碎岩体),主要表现为(a)岩体侧阻达到极限所需的相对位移比土体小得多;(b)在侧阻力的作用下完整基岩一般呈脆性破坏。表1给出部分岩体的极限侧阻所需位移的经验值。
3.钻(冲)嵌岩桩的分类
通常嵌岩桩可按基岩岩性,覆盖层土性,桩长径比L/D和成桩工艺考虑其端承和摩擦特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嵌岩桩可按端承桩计算:
1.桩端持力层在中风化硬质岩(如花岗岩)和微风化软质岩(如砂岩)中,且长径比L/D&le;10冲钻孔桩和长径比L/D&le;12的人工挖孔桩。
2.当长径比L/D比较大,而桩侧处于沿海厚层或巨厚层软土中(如淤泥)其承载力主要靠嵌岩段侧阻和端阻承担的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
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
建筑基桩穿过覆盖层嵌入基岩中(嵌固于未风化岩中不小于0.5m)称为嵌岩桩。由于基岩强度较高,压缩性极小,嵌岩桩能提供很高的承载力。同时嵌岩桩沉降也很小,建筑物沉降在施工过程中便可完成。由于嵌岩桩具有这些优点,因而在工程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及大型构筑物中被广泛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