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语录三则》

合集下载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他们的言行被记录在了《论语》和《孟子》中,这些记录称为孔孟名言。

这些名言充满了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对人们的生活和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孔孟名言的翻译,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

翻译:在治理国家时,要以德行为先导。

这就好比北辰星,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星星,但却能够引导其他众多星辰围绕它而转。

这句话是孔子强调领导者应以道德品质为重要指导原则。

领导者如果具备高尚的德行,就会受到众人的尊重和追随。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被人所接受。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信用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他就会失去朋友、合作伙伴或是社会公众对他的依赖和支持。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做事全面考虑,不与他人相互攀比;小人只喜欢吹嘘自己与他人比较优秀,而缺乏全面发展。

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做人做事时要有整体的视角和思考,不要过于追求与他人的优劣比较,而是注重自身的发展,不断追求全面而高尚的品德。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明白事物原理的人没有真正喜欢去实践,真正喜欢去实践的人没有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句话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明白问题的本质只是第一步,真正理解和享受的人往往是那些愿意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拓展自己认知和智慧的人。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每天都能够学习并且坚持实践自己所学,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快乐,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如果想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首先提供好工具。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在进行工作或学习时,必须准备好适合的工具和条件,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2023孔孟的名言

2023孔孟的名言

2023孔孟的名言2023孔孟的名言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子罕》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颜渊》孔子关于诚信的名言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五、仁则荣,不仁则辱。

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七、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八、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十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二、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十四、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孔孟语录三则》

《孔孟语录三则》

文意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 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 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 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 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 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第一则提到的三种具体的生活现象: 吃饭、喝水、睡觉
孔孟
语录三则
文学常识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散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 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 称为“至圣先师”。
文学常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 并称“孔孟”。后世尊称他为“亚圣”。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重点字词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粗糙的饭食;冷水 曲肱而枕之:弯曲;手臂,胳膊; 当枕头;代词,指胳膊 匹夫不可夺志:夺去,丧失 富贵不能淫:惑乱,扰乱 贫贱不能移:改变 威武不能屈: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助词,无意义;是
整体感知
第一则,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对于 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 的。第二则,孔子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 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第三则,孟子认为 人的志向、气节、人格,不会因富贵而扰乱, 因贫贱而改变,因武力而屈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联系孔孟 语录第一则,谈谈人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忧 ”? 要“安贫乐道”,不慕富贵。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孔孟语录三则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孔孟语录三则

第三步: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反复朗读,合作探究每则语录的思想主张, 并结合当今社会现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与 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
温馨提示: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解决不了的 疑难点进行记录并请其他师友帮助解决
第三步:互助释疑 环节2:教师释疑
第一则:安贫乐道,守护心灵的宁静与幸福。 第二则:树立自己的志向,矢志不渝。 第三则:
乐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粗糙的饭食
弯曲 手臂,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合道义,不正当的手段
对,对于 像
《论语·述而》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二步:研读共品 环节2:教师点拨
泛指军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孟子·滕文公下》
先自主探究,然后师友交流重点词句,译给对 方听并作分析。
第二步:研读共品 环节2:教师点拨
吃 ,动词 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富贵不能淫”,表现了富贵后,仍然节俭 朴素,洁身自好,不奢侈淫靡的精神。
“贫贱不能移”,表现了在穷困中,矢志不移, 意志坚定,正直高洁,不阿谀奉承的精神。
“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对不怕强权,勇敢无 畏,不卑不亢,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四步:巩固拓展 环节1:师 友 练习
通过《孔孟语录三则》的学习你 能在我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找到 一些诠Biblioteka 这些伟大高尚精神品质的 典型事例吗?

孔孟言论精华

孔孟言论精华

孔子言论精华(一)☐1、过则勿惮改。

(《学而》)☐2、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政》)☐4、言寡尤,行寡悔。

(《为政》)☐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同上)☐7、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同上)☐9、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同上)☐10、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同)☐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述而》)☐1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13、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16、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同)☐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同)☐18、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19、当仁不让于师。

(同)☐20、有教无类。

(同)孟子言论之精华(一)☐1、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公孙丑上》)☐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离娄上》)☐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同)☐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同)☐5、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离娄下)☐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下》)☐7、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告子上》)☐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同)☐9、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同)☐10、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同)☐11、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告子下》)☐1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14、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诸子语录(孔孟)

诸子语录(孔孟)

诸子语录发布:admin 来源:中文教研室点击:2776 时间:2005-5-22[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文学常识]:孔子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其先祖本是宋国贵族,后迁鲁。

父亲叔梁纥(字叔梁,名纥)是陬邑邑宰。

他本人出身下层贵族家庭,属于新兴的“士”的阶层。

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中年以后做过鲁国的司寇,管全国的司法,不久下台,开始聚众讲学。

他曾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齐等国。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均不被统治者所采纳,不得不返回鲁国继续讲学授徒,并传授整理了古籍《诗》,《书》、《礼》,《乐》,《春秋》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孔子的主要学说是仁义礼乐。

“仁”是他思想学说的核心。

1、“仁”的含义很广,按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要有差别等次;2、他认为当时社会“苛政猛于虎”,主张“为政以德”,反对横征暴敛,想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消除社会动乱;3、他希望恢复西周初年的稳定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告诫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妄图以“礼”来正君臣,父子、夫妇的名分,甚至为了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隶制,对现实采取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表现了他保守复古的思想倾向。

他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学者身份聚徒办学的人,把处于王官为贵族所专有的文化学术传播到广大社会中来。

他一生弟子众多,据说听他讲学的有三千人,其中与他关系密切而有出名的有七十二人。

他谦虚好学,在学习的态度、方法上有许多好见解,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很重视文学的政治与教化的作用。

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而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就某种意义上说,孔子主张的“兴、观、群、怨”,奠定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上现实主义的基础和传统。

《孔孟语录三则》课件

《孔孟语录三则》课件


掌握作者知识,疏通文意。


感知课文内容,领会观点。
叁、添加标题
提升思想境界,学以致用。

孔子:名 丘 ,字仲尼。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家
子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论的书。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 ,政治思想 的核心是“仁 ”。

孟子:名 轲 ,字子舆。战国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词类活用 饭:名字作动词 吃
一词多意
连词 表修饰 而
连词 表转折
古今异义 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词类活用
特殊用法
淫 使……受到迷惑
移 使……改变
屈 使……屈服
代词 曲肱而枕之 之
取独 此之谓大丈夫
安贫乐道
树立志向
志向坚定
大丈夫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文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坚守名节,不见利忘义。 分清是非,不随波逐流。 心怀天下,不独善其身 。 无私奉献,不自私自利。
达标练习
一、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以

为乐,在
他看来
就如同浮云一般 。

孔孟语录三则

孔孟语录三则
• 一词多义: 之

曲肱而枕之 (代词,指前面的肱) 此之谓大丈夫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古今异词
• 饭疏食饮水(古意:指冷水。今意: 统指“水”)
• 此之谓大丈夫(古意:古代也指成 年男子;今意:女子的配偶)
词类活用
•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 富贵不能淫(动词的是动用法, 使……扰乱) • 贫贱不能移(动词的是动用法, 使……改变) • 威武不能屈(动词的是动用法, 使……屈服) • 曲肱而枕之(形容词作动词,弯曲)
孟子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 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 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 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 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 《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 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 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合称为“孔孟”。
• 译文: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 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 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 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 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 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 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思考: 怎样理解“乐亦在其中矣”中的 “乐”?
• “乐”指的就是快乐,孔子认 为一个人要是真的能清心寡欲、 安于清贫,也是很不容易的, 是贤者的行为。这里体现了孔 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名轲[kē],字子舆[yú]。 时:约前372——前289. 地:邹人(山东邹城)
评:战国时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主要代表之一。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作:著有《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
古文翻译方法
(1)翻译原则:
富贵不能是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 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是所说的大丈夫。
• 三、反复朗读,合作探究每则语录的思想 主张
• 1、第一则你读出了什么?这种观点与当今大力 发展经济的社会现实是不是相违背,请说说你的 看法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 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 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 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 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 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孔孟语录三则
孔子
名:名丘,字仲尼, 时:前551——前479. 地:春秋鲁国陬[zōu]邑人 (今山东曲阜[fù]) 评:大教育家、思想家,儒 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后人尊 称为“圣人” .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仁”。自汉代以后,孔子 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 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相关资料:
他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先河,有教无类, 循循善诱。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在 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 从事《诗》《书》《礼》《易》等古籍的整理工 作。近世学者经考证认为,《春秋》是鲁国史, 可能曾经孔子修订。 《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谈行事的著作,共二十篇。采用 语录体,以记言为主。 四书: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一则:
疏食:粗糙的饭食 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手臂,胳膊 于:对,对于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 上的浮云一样。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二则:
• 夺:夺去,丧失 •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 • 姓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 确地表达出来。)
(2)翻译方法: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3、第三则,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 从这一观点中,你想到了什么?这一观点对 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无论外界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决不会转移 这是两千年来始终激励人心,传诵不绝的名句。它似乎 是中华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思想。这种理想的道德 人格并不是宗教性的精神,而是具有审美性灼灼光华的感 性现实品格,它不是上帝的仆人,而是道德意志的独立自 足的主题
不相违背。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飞速,我们的物质水平提高很快, 而与之而来的是,功力和物质,使我们的品性,节操毁失殆尽,我 们从古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人们虽贫穷,但是乐在其中,而如今我 们大多人虽然拥有很多很多,但是却不能够那样洒脱,快乐,就是 因为我们没有修身养性的习惯,和安于简陋的心态。造成许许多多 的抱怨和纷乱,我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重拾祖先那份平淡真诚~。 如果能够做到“安贫乐道”更会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2、你如何理解第二则的观点?这种观点对你 有什么影响、对于当今社会有没有价பைடு நூலகம்?
•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 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 志,是很困难的。 • 孔子的这种观点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今天仍具有不可忽视 的价值: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树立自己的 志向,坚守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种观点 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入着正能量,让每一个人积极进取, 为社会尽职尽力。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 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二、积累重点字词
• • • • 第三则: 淫:惑乱,扰乱 移:改变 屈:屈服
富贵不能是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 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是所说的大丈夫。
二、积累重点字词
• • • • 第三则: 淫:惑乱,扰乱 移:改变 屈:屈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