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评价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评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贡献和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还为20 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提出的梦的解析理论和性本能理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对于性别、性取向和人际关系的广泛讨论。
同时,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也对其心理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受到了许多赞誉,但也受到一些批评。
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神秘和难以理解,而且一些理论观点也有争议。
此外,一些人也批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情感和动机。
总的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也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属分类:1856年出生1939年逝世奥地利心理学家心理学心理学家编辑∙马莎·伯莱斯配偶∙A·弗洛伊德子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目录[隐藏]∙ 1 个人简介∙ 2 生平经历o 2.1 童年时期o 2.2 学习医学o 2.3 心理学研究o 2.4 学术理论奠基期o 2.5 人生后期∙ 3 理论贡献o 3.1 精神层次理论o 3.2 人格结构理论o 3.3 人格发展理论o 3.4 心理治疗法∙ 4 主要著作∙ 5 贡献评价o 5.1 贡献o 5.2 争议评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个人简介弗洛伊德·西格蒙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生平经历童年时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Moravia,现属捷克)的弗莱堡(Frie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雅各布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后感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后感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后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对于人类心灵的奥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他的理论和观点对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后来者前进的方向。
在阅读他的传记后,让我对于人类心灵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基于自身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以及对于病人的深入观察与分析。
他相信人类的内心存在着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力量会对于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于患者的梦境解析、意识流的分析以及自由联想的技术,他试图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冲突和压抑。
他的理论中,心理防御机制和童年经验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阅读弗洛伊德的传记后,我对于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他提出的“精神结构”理论,包含了意识、潜意识和超我这三个层次,对于人类心灵的构造进行了系统性的解释。
他的理论认为,个体的欲望和冲突主要来源于潜意识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被超我所控制和规范,对于个体的冲突处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理论观点使我对于自身心理活动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我对于他人行为的动机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后,我逐渐认识到自身和他人心理行为中的一些特征。
比如,他提出的压抑、投射、位移等防御机制,让我意识到在应对压力和挫折时,人类倾向于通过将不适的情绪和欲望转移或移动到其他对象上,以缓解内心的冲突。
这样的认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
同时,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某些问题和情绪的压抑行为,以及对于某些欲望的过度位移行为,从而更加重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对于童年经验的重视与研究。
他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和父母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格蒙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中文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外文名: S igmund Freud国籍: 奥地利民族: 犹太人出生地: 摩拉维亚出生日期: 1856 年5月6日逝世日期: 1939年9月23日 职业: 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 毕业院校: 维也纳大学 主要成就: 开创精神分析学说 建立精神分析法 代表作品: 《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
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弗洛伊德和他的孩子 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
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
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
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
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
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探索心灵的旅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后感

探索心灵的旅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后感在阅读《探索心灵的旅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后,我对这位著名心理学家的思想和贡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传记详尽地描述了弗洛伊德的生平和他对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讨论了他的理论的争议和不足。
通过读这本书,我被他的研究方法、思考方式和对人类复杂内心世界的洞察深深吸引。
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心理动力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书中生动地描述了他的思考过程以及他对梦境、精神分析和人格结构的研究。
他坚信我们的内心世界深藏着重要的秘密,通过深入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我们可以揭示出这些秘密并理解我们的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治疗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他认为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潜意识中的冲突,并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受到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尽管他的思想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认可,但在其他地方,他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其一,他的理论主要基于中产阶级的观察和病例研究,对其他社会群体的适用性受到了质疑。
其二,他过于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这些缺点限制了他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普适性。
此外,他对女性心理的解释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衰退情结和嫉妒情结导致了女性的心理问题,这种观点被很多女性主义者视为对女性的歧视和刻板印象。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时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对女性心理的深入理解。
尽管存在争议,我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鼓励人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欲望和冲突,并将这种认识应用于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中。
他的工作还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总结而言,《探索心灵的旅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是一本深入介绍弗洛伊德生平和他对心理学的重要贡献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弗洛伊德的思想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他理论的争议和局限性。
弗洛伊德生平及主要著作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
他4 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
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
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译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
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大事迹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成绩优异。
1883至1885年,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任神经病理学讲师;还发现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
在J·夏尔科的影响下,他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
1895年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
认为被意识所压抑的心理过程转换为躯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则成为癔病,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
在技术上,他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
他分析许多病例后确信,性的问题对神经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发现不但父母常有乱伦冲动,这种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在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自维基语录
(重定向自佛洛伊德)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编辑] 语录
•信仰是不容易获得的,如果你们很快获得,它们不久就会失去其价值并且没有抵抗力。
•在人们通过艰苦的工作而获得信仰的时候,他同时就获得了某种权力来顽强地保持这种信仰。
•所谓科学的论辩,从总体上来说则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更不用说论辩几乎总是各持己见的这个事实。
o(出自《精神分析导论》)
•成见未必总会受到非难;相反,由于它们使我们避免了无益的劳动,有时却是正确而有力的。
实际上,成见也仅仅是从其它可靠的判断类推而获得的结论。
•真理通常并不是简单的。
o(出自《精神分析新论》)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西格蒙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语: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
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属捷克),后因躲避纳粹,迁居英国伦敦。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发展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
1881年,弗洛伊德获取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一家维也纳医院工作,期间仍未放弃在脑性麻痹,失语症以及微观精神解剖学方面的研究。
这些临床经验为他将来对潜意识以及精神抑制机制的深刻理解和精神分析学(一种提倡通过精神分析学家与病人的沟通来治疗精神病例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尽管他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
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利比多”(Libido)、“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认为人类男性天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参见:俄狄浦斯),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嫁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又叫厄勒克特拉情结,参见:厄勒克特拉),以及儿童性行为等理论。
如今其理论的大部分细节已经被心理学界抛弃,但理论的框架和研究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发展,而且对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流行文化等都有深刻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潜意识主条目:潜意识弗洛伊德对当代思潮贡献最著者,为其动态潜意识之概念。
19世纪西方主流思潮为实证论,相信人可取得关于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之真实认知,并以明智判断予以掌握。
弗洛伊德则认为自由意志本为幻念,人无法全然意识到自我,且行为之因与意识层次所思,关系极微。
潜意识之概念可推翻以前理论的原因,在于弗洛伊德提出意识的层次之说,“在表层之下”另有思绪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主义超越160年争议
今年是20世纪世界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诞辰160周年纪念。
弗洛伊德被认为塑造了人类对自身的看法,然而,对其心理理论表示质疑的科学家却一直以来在不断增长。
即便如此,弗洛伊德在心理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地位似乎还没有减弱的迹象。
他依然是人们在谈论心理问题时的旗帜和标杆。
开创潜意识研究方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塑造了20世纪人类对自身的看法。
没有他,人类或许还无法认识自己。
160年前,弗洛伊德诞生于摩拉维亚(今属捷克共和国)。
他在接受普通医生培训的过程中意外接触到关于催眠和歇斯底里等心理理论,从此开始了对人类思想的研究,并最终动摇了西方心理学的根基。
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恋母情结”的说法,认为童年经历会对成人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梦境是心理的反映、人无时无刻在进行性幻想……这些理论未必都是弗洛伊德开创的,但他却是第一个将这些心理理论集合成系统的人。
在一些20世纪的学者眼中,弗洛伊德是一股智慧的领导力量。
他已不单纯是一个普通人类,而代表着一种思想的氛围。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用尽其一生力量研究其
父亲的理论。
在她看来,弗洛伊德和她是第一批找出研究人类行为理论关键的人,他们认为人类的反常行为并非由表面的显见因素引起,而是大脑潜意识的本能力量造成的。
弗洛伊德自己也称:“潜意识是以前学者所发现的,我发现的只是研究潜意识的方法。
”
支持者反对派针锋相对
尽管弗洛伊德创造了看似伟大的心理分析法,但一个半世纪以来,科学界对弗洛伊德及其理论的研究却从未间断,并且存在巨大的争议。
人们热衷于讨论的是,弗洛伊德究竟是挽救人类心灵的科学家和医生?还是一个自吹自擂、自圆其说的诗人、幽默大师?
自从20世纪另一位心理大师卡尔·荣格提出自己的理论之后,科学界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方法更加表示质疑。
一些学者由于认为任何科学心理理论都可以凭借经验主义去伪造,因此断定弗洛伊德的理论根本不能被称为科学。
还有学者认为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科学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
弗洛伊德及其理论的其他批评者还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朋友杰弗里·M·梅森。
1988年,梅森出版著作公然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疗法。
弗洛伊德的研究学者弗雷德里克·克鲁斯认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看似心理学的金科玉律,实际上它的科学前提理论陈旧。
英国学者理查德·韦伯斯特则认为弗洛伊德以救世主身份自居的心理扭曲了他对自己理论的认识。
然而,弗洛伊德的拥护者则认为人们应该停止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弗洛伊德及其心理学理论的攻击,因为这些攻击对心理分析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法国是滋养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的一块热土。
直至今天,大约70%的法国精神病学家仍然主要地使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也是各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核心课程之一。
像小说家一样说心理
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对弗洛伊德也很景仰,他们是弗洛伊德理论支持者的一部分。
作家欣赏弗洛伊德用优美的文笔叙述心理问题,他的写作风格秀丽,善于运用隐喻和想象。
一些学者认为,弗洛伊德更像一个小说家,他擅长从混乱的潜意识中创造形式和重点。
他的文章就像小说一样有声色、有力量。
在他们看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给予病人最大的重视和关注,就像文学批评一样最注重批评家和读者之间的共鸣。
据弗洛伊德的研究专家披露,弗洛伊德喜欢使用一支肥大的自来水笔写作,纸张都是剪裁成固定格式的。
他书写时字与字之间的间隔特别大。
弗洛伊德写字的书桌上摆满了埃及和意大利罗马的小雕像,他喜欢在写作时面对着它们,同时还狂抽雪茄。
弗洛伊德的写作速度奇快,一旦开始似乎难以停笔,而且错误极少。
弗洛伊德的大多数手稿都得不到保存,因为他通常在著作出版之后就将手稿扔掉。
无论如何,近一个半世纪来备受争议的弗洛伊德不会被世人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