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简介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生于1856年5月6日,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之父和精神分析学之父。

他提出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例如无意识、童年体验在成年人行为中的重要性、性本能等。

“之父”这个称号也因此名正言顺。

弗洛伊德出身于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毛皮商人。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神经学和医学,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也曾在巴黎学习神经解剖学和病理学。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的研究生时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探讨心灵和行为间的关系,并且经常借鉴自己的病人与痴呆症患者的案例,在精神诊断领域上取得重大发现。

1885年,弗洛伊德开始实践催眠疗法,并在之后的实践中,他逐渐发现了人类某些行为的真正原因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指导,而是人类内心潜在的一些感受和欲望在起作用。

1895年,他正式提出了心理学领域内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理论——“无意识”。

弗洛伊德深入研究了儿童时期和童年经验对成年人的影响,并提出了童年性感受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观和行为常常是由于童年不良体验在成年人的人格上暗中起作用的。

这个理论成为了弗洛伊德的另一个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即儿童心理学。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的性本能理论。

他认为性是人类恒久的生理需求之一,并且性主要包括本能驱动、身体机能和了解自己的欲望。

这个理论引发了当代社会的许多争议和批评,但它在其时代里仍然是颇为受欢迎的理论之一。

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健康专家之一,并且他的理论引领了更多人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在1913年,他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为了研究、教学和实践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织。

他开创了精神治疗的实践方法,人称“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治疗”。

除了他的心理学理论之外,弗洛伊德也发表了许多关于文学、文化、宗教和哲学等其他领域的作品。

尽管弗洛伊德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亦受到许多批评和争议,但他的学说仍然大大地影响到了现代心理学和其他领域的人们。

弗洛伊德生平及主要著作

弗洛伊德生平及主要著作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

他4 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

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

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译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

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大事迹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成绩优异。

1883至1885年,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任神经病理学讲师;还发现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

在J·夏尔科的影响下,他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

1895年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

认为被意识所压抑的心理过程转换为躯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则成为癔病,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

在技术上,他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

他分析许多病例后确信,性的问题对神经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发现不但父母常有乱伦冲动,这种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在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

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人物简介

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人物简介

• 导致对文艺作品的解释过于简化和
• 导致对文艺作品的解释缺乏深度和
• 导致对文艺作品的解释过于狭隘和
片面
全面性
片面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的当代发展
新精神分析学派
• 新精神分析学派继承和发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提出新的文艺心理学观点和理论
社会文化学派
• 社会文化学派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的局限性
过度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
• 忽视意识心理活动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 导致对文艺作品的解释过于简化和片面
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 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
• 导致对文艺作品的解释缺乏深度和全面性
过于强调性欲和侵略本能
• 过于强调性欲和侵略本能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人物简介
DOCS
01
弗洛伊德生平与学术背景
弗洛伊德的生平简介
01
• 父亲是犹太商人,母亲是家庭主

• 从小表现出对学术的浓厚兴趣
1856年出
生于奥地
利维也纳
1881年获
得医学博
士学位
02
• 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师从著
• 提出新的文艺心理学观点和理论
认知心理学派
• 认知心理学派关注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认知过程
• 提出新的文艺心理学观点和理论
05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案例分析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在文学领域的应用
对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
•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解读文学作品
• 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佛洛依德简介

佛洛依德简介
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 段(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 口唇期:从出生到1岁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 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 肛门期:2-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 排便过程。 • 性器期:4-5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 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 • 潜伏期:6岁到12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 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 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 生殖期:13岁到18岁。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 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 的成人。
2.5人生后期
• 1923 年春,口腔癌(20支雪茄), • 1923-1939年,33次手术。痛苦但拒绝使用止 痛药。 •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
3.理论贡献
• • • • • 3.1基本观点 3.2精神层次 3.3人格结构 3.4人格发展 3.5心理治疗
3.1基本观点
•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 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 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 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 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 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 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 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 艺术的创作。
2.3心理研究
• 受沙可影响,神经学家→精神病理学家(躯体 →心理)。精神分析的兴趣:在 1884 年与J. 布洛伊尔(密友)合作期间开始产生的。 • 治疗方法:催眠及宣泄疗法( “谈话治疗法”) • 1889 年夏,法国南锡→催眠术的法国医生们求 教。法国的医生本汉的讨论→结果:催眠疗法 的作用是有限&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 眠→放弃了催眠术而转向自由联想。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佛洛伊德的家族
时代背景


19世纪后半期 维多利亚时代的严格道德规范 维也纳的文化氛围 工业化社会的兴起 人的异化、工具化 心理危机的增加 精神医学的兴起 犹太家庭的性道德禁忌
著作
《释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 学》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 系》 《性学三论》 《精神分析运动》 《论无意识》 《超越唯乐原则》《群体 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自我与本我》 《焦虑问题》 《幻想的未来》 《图腾与禁忌》
心理治疗法



自由联想: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 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 伤。 释梦: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 忆者称为显性梦境,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 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隐性梦 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 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 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 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 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 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 冲突。
早期癔症研究 精神层次理论(解剖模型)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梦的解析 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治疗法

早期癔症研究
1884年,研究可卡因的麻醉作用。 1885年,到巴黎学习催眠术,回维也纳后应 用于臆症治疗。 癔症,歇斯底里症(Hysteria),词源子宫 (Hesteron),早期认为是子宫异常引起的 妇科病。 弗洛伊德证明,男人也会得歇斯底里症。 为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 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 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在1882年与马莎· 伯 莱斯订了婚,直到1886年9月他们才完婚, 他结婚前不久,由于经济原因他以神经 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婚后他们 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后来 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的框架和研究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发展。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逝于伦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

开创精神分析学说,建立精神分析法。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等。

人物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并在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生平和其心理学大体介绍

弗洛伊德生平和其心理学大体介绍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Sigmund奥地利神经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创人。

1856 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他在求学时看到J.布罗伊尔医生用催眠法医治癔病。

又于1885~1886年间就学于.夏尔科,坚信神经症能够通过心理医治而奏效。

他曾用催眠治病,后开创用精神分析疗法。

他以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份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神经病的全然缘故。

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偏向。

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躯体上的灵敏部份都属于性觉区。

著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闻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诞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此刻位于捷克境内摩拉维亚省,那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份。

他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念书时确实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学位。

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一个神经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医治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他在巴黎与杰出的神经病专家让夏尔科共事。

他还曾与维也纳内科专家约瑟夫布鲁尔共过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慢慢进展起来的。

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制造性、最成心义的论著之一。

尽管该书开始超级滞销,可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著也接踵问世。

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那时他已是一名知名人士了。

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确实是其中的最先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那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不虚传的世界闻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摩拉维亚省是小城弗莱堡,也就是今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

犹太人。

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以经营羊毛和棉布为生的商人,母亲阿玛利亚生有八个孩子,弗洛伊德是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五个妹妹。

幼年家境较好。

1860年,雅各布一家迁至维也纳,(弗洛伊德开始了他几乎长达80年的维也纳生活,直到他临去世的前一年逃避纳粹迫害匆匆离开维也纳前往英国逃难为止.)家境拮据,在一处贫民区安家。

1865年,弗洛伊德九岁,提前一年以有一点成绩考进所在区的斯佩尔中学,一度醉心于人文学科。

17岁中学毕业他最终选择了医学。

弗洛伊德曾在不同的场合几次诉说他并不喜好医学:“不论是彼时,还是此后,我从未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过什么特别的兴趣。

”1873年,17岁的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开始他的学医生涯。

大学的开头几年,由于在各学科间的游荡和注意力的不时转移,使他比别人迟三年,直到1881年25岁才毕业。

1882年4月的一天弗洛伊德偶遇一位美丽的犹太姑娘玛莎·伯奈斯。

玛莎186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世家,有良好的教养。

两人相识两个月便定下了秦晋之好。

1883年6月,玛莎举家搬迁至汉堡附近的万自兹贝克居住。

弗洛伊德与玛莎开始了三年的分离生活。

在三年间弗洛伊德写了900多封情书。

他在信中写道:“别忘了,‘美貌'只能驻留几年,而我们将共度终生。

一旦青春的的娇美流逝,则修饰容貌的便惟有善良、理解之美,而这正是你的长处。

”1886年9月14日,两人结婚,弗洛伊德30岁。

1886年4月25日,弗洛伊德的私人诊所开业,主要诊治以癔病患者为主的精神神经症患者。

1895年出版的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之作,但它的销售却惨不忍睹。

这本书初印800册,历时13年尚未售完,仅卖出600余册。

买者不多,批者不少。

自它出版之日起,它在维也纳和德国都遭到严厉的批评和抵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的框架和研究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发展。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逝于伦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

开创精神分析学说,建立精神分析法。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等。

人物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并在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