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根据考试说明,探究近几年江苏高考翻译题特点,了解考查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技巧,提高文言语句翻译能力。

3、讲练结合,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体验】1.(2015江苏卷)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 级。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题指导】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

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2. (2014江苏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3.(2013·江苏卷“李丰,字安国……”)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第(1)句中的“左右”指身边伺候的人,近臣;“所”放在动词“在”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应译为“在哪里”;“以”是介词,可译为“用”。

第(2)句中“尚”的翻译是个难点。

“尚”,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尚公主”即娶公主为妻;“选”即“被选中”,注意把被动句式翻译出来;“内”“外”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第(3)句中“缺”指“空缺”;“谘”同“咨”,意为“征询”;“谁可补者”是个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可补者谁”。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共53页文档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共53页文档
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没有语病。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 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字字落实
文 言


文从句顺翻 译二源自雅标 准“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
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 高要求。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SUMMER TEMPLATE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 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 飞去袭人裾。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 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 管仲。
(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 “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 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 “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柙 [xiá,木 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 以为“来给齐国”。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信” 和“达”就可以了。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第三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共90张PPT)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第三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共90张PPT)
答案: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语文(SD)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句中“为”(替)、“白”(报告)、“遂”(于是)等是关键词;
பைடு நூலகம்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 ⑤ 。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 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
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 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
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语文(SD)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第三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增、调、留、换”,“信、达、雅”
山东省《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子”,能力层级为B。具体要求为:(1)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将考查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在考试中,主要考的是翻译句子。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语文(SD)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句中“焉”(语气词,可不翻译)、“高阔”(两个单音节词,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高大宽敞)、“步”(名词活用作动词,行走)等是关键词。
语文(SD)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目录江苏卷 (2)〖参考译文〗 (3)山东卷 (3)〖参考译文〗 (5)湖北卷 (6)〖参考译文〗 (8)重庆卷 (9)【参考译文】 (10)安徽卷 (11)【参考译文】 (13)四川卷 (14)〖参考译文〗 (15)〖参考译文〗 (16)天津卷 (16)〖参考译文〗 (18)湖南卷 (19)〖参考译文〗 (20)广东卷 (21)〖参考译文〗 (22)北京卷 (23)〖参考译文〗 (25)浙江卷 (26)〖参考译文〗 (28)福建卷 (28)〖参考译文〗 (30)全国卷Ⅰ (30)〖参考译文〗 (32)全国卷Ⅱ (32)〖参考译文〗 (34)江苏卷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文言文的翻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文言文的翻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一、文言文的翻译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及词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

达:译文要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雅:译文要体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文笔要优美、生动、简明,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直译: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句逐一对译,不增减内容,力求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意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对一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语句、句式及借代、比喻、引申、互文等,可适当增减文字,调整语序,改变句式。

3、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弄清结构。

(2)按照顺序,逐词落实,译易存难。

(3)把握语境,前瞻后顾,解决疑难。

(4)重读全文,检查对照,调整译文。

4、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六字法)(1)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国号、书名、职称、器具等要保留。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翻译时,对年号“庆历四年”、人名“滕子京”、地名“巴陵”都保留,这句话就可以翻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补: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必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

例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原句省略了量词,翻译时应补出,这句话就可以翻译为:“(先帝)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

”(3)删:可以不译的虚词,如发语词、一部分助词、一部分连词可以删去。

例如: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翻译时,删去同义连用(“既”“已”)的虚词中的一个词。

因此这句话可翻译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4)换:文言词语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词类活用必须按较为固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用的特征来。

例如: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翻译时,用现代汉语单音词“都”换古文中的单音词“咸”。

2015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2015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指译文应通顺明白,符合汉 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文通句顺:调、补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文言文某些句子中的语序,与现代 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不同,翻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时应作适当调整,比如宾语前置、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硬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1.翻译下面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译文: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
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 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 律。
文言翻译的原则
高考翻译文言文 要遵循“直译为主”的原则。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 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 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这是对翻译的最高要求。

表达优美,再现神韵
抓住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 二是特殊句。 1抓关键词 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 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尤其是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 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 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关键词语翻译 错误,或不准确,那么这个分就遗憾的丢掉了。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例:2012绍兴市一模卷 1.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3分)
①只有我能看到(张君),我就把您引见给张君。 1分
②(张君)就算是我也能拜见的,我请求为您引见 2分 张君。
【正确翻译】(张君)就是我也能 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

2015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5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参考译文

山东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率,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

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

有删改)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帅的仪式是怎样的?‛太公回答道:‚凡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上召见主将,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

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解析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解析

常见实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 常见虚词:以、而、其、于
省略句、被动句、倒 装句、判断句及固定
句式
原因:(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殊 句式,准确翻译
要有采分点的 意识,洞悉命 题者意图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 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 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
• (“其官”“积功劳”“文学”“恭谨”省略句各1 分)
(三)、调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特 一、判断句。 殊 二、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句 三、被动句。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 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 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1、根据语境确定对象
(你)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省略主语)
1、根据语境确定对象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 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 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作为姓氏 ③翻译全句(13广东卷):傅先生天下贤士, 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透视本考点涉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个考点,可认作是在“理解”层级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

一般来说,一道翻译题3分左右,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每译出一个关键点得1分(这里所说的关键点,往往涉及重要实词、虚词,特别是活用词语、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保留节目”。

从2009年起,江苏卷翻译题分值增至10分,考查重点由原来的侧重直译到近几年兼顾句意通畅、语气恰当。

典题例析例:(2013·江苏卷第8题,文本“李丰,字安国……”见第59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思维导引〗第(1)句中的“左右”指身边伺候的人,近臣;“所”放在动词“在”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应译为“在哪里”;“以”是介词,可译为“用”。

第(2)句中“尚”的翻译是个难点。

“尚”,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尚公主”即娶公主为妻;“选”即“被选中”,注意把被动句式翻译出来;“内”“外”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第(3)句中“缺”指“空缺”;“谘”同“咨”,意为“征询”;“谁可补者”是个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可补者谁”。

参考答案:见第59页“参考译文”画线处。

解题指津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1.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的对象:①在句中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②现代汉语中找不到与其直接对应的词语,③含有特殊修辞和固定格式的句子。

方法点拨:留、替、删、补、调。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官职、地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替: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包括把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换成现代汉语中与之对应的结构。

3.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一些虚词。

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表停顿或只起结构作用的词,句末调节音节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4.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词省略等。

5.调:对文言文中不合现代语言习惯的句子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翻译句子带有很强的综合性,翻译前首先要通过语感、语法(圈画主框架)、语境把握句意的大方向,这本身也在赋分的范畴中。

其次,要落实好每一个细节,不轻易丢掉一个词。

在语感和积累不充分的情况下,学会合理推断。

还要注意利用注释及选择题中选项的信息,做到文句理解和各题关联参证。

最后,用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范的书面语写译文,力争顺畅表达。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亚父者,范增也B.是社稷之臣也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D.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答案 D (为一般的陈述句。

A.“……者,……也”表判断。

B.“也”表判断。

本句中“是”为代词,不是判断词。

C.主谓排列直接表判断。

)2.从句式的角度看,同类的一组是( )A.B.C.D.答案 A (均为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②“为……所……”表被动。

B.①判断句,标志词是“是”;②被动句,“诛”理解为“被诛杀”。

C.①“有益于君”是状语后置;②被动句,“为”表被动。

D.①判断句,“……者,……也”表肯定判断,“非”表否定判断。

②被动句,用“见”和“被”表被动。

)3.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A.大王来何操B.夫晋,何厌之有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 C (“以桑”为状语后置,例句和A、B、D均为宾语前置。

)4.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A.求人可使报秦者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骑数千过其门D.渺渺兮予怀答案 D (为主谓倒装。

例句和A、B、C均为定语后置。

)5.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肇锡余以嘉名A.其制稍异于前B.不赂者以赂者丧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 B (为陈述句,“以赂者”语序和现代汉语相同。

例句和A、C、D均为状语后置。

)6.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⑤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⑧将以有为也⑨恐年岁之不吾与A.①⑦/②⑨/③⑧/④⑥/⑤B.①⑦/②/③⑨/④⑤/⑥⑧C.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D.①⑦/②/③⑧⑨/④⑤/⑥答案 A (分别是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 7.句子成分的省略形式大致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介词,省略宾语。

下列句子按上述省略形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括号内的文字不作为省略形式考虑)(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③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⑤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⑦(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①③/②⑤/④⑦/⑥B.①②/③⑥/④⑤/⑦C.①/②⑤/③⑥/④⑦D.①/②⑥/③⑤/④⑦答案 C (分别是省略主语,省略介词,省略谓语,省略宾语。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固定结构。

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无乃尔是过与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参考答案①难道……吗。

②与……相比,哪一个……。

③恐怕……吧,只怕……吧。

④没有什么用来,无法,不能。

⑤为什么……,哪用……。

⑥为什么,怎么。

⑦因此。

⑧差不多,大概。

9.下列句子全都属于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③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④而彼且奚适也⑤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⑥无乃尔是过与⑦不拘于时,学于余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①③⑤⑦ B.③⑥⑦⑧C.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⑦答案 C (①定语后置,③主谓倒装,⑤⑦状语后置。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答案 C (为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答案 C (“东”为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A.名词作动词,砍柴。

B.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D.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A.请略陈固陋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素善留侯张良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答案 A (A和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圣”,圣明的人;“固陋”,固塞鄙陋的意见。

B.动词作名词,收藏的珍宝。

C.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D.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安宁。

)13.从实词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 (①动词用作使动词,使……退却、击退。

②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担负。

A.①名词用作使动词,使……作边界。

②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伴侣。

B.①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发扬光大。

②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认为……奇异。

C.①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寒冷。

②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羞、感到羞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5题。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宋濂传》)14.下列两组句子都有省略,从省略的形式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 B (①官内庭久,“官”后面省略介词“于”。

②“间召”前省略主语“帝”,后省略宾语“濂”。

③“即指示之”前省略主语“濂”。

④“有足采者”前省略主语“其书”。

)15.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诚然,卿不朕欺A.之二虫又何知B.士大夫造门乞文者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 D (D和例句均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用结构助词“之”帮助提前宾语。

)〖参考译文〗宋濂性情诚恳谨慎,在宫中为官很久,未曾攻击过他人过失。

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

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皇上派人暗中观察。

第二天,皇上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座中客人是谁,下酒菜是什么。

宋濂都据实回答。

皇上笑道:“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皇上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好的大臣,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书一万多字。

皇上大怒,以此询问朝中大臣的看法。

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书说:“这里不恭敬,这里的批评不合乎制度。

”皇上问宋濂,宋濂回答:“他是在对陛下尽忠罢了。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过后,皇上翻阅茹太素的奏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朝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若不是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

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