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文本中被放逐的男性
初中九年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九班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九班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郭沫若及其创作情况。
2.认识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屈原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屈原深沉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屈原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力求从读、演、评三个方面培育戏剧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剧《屈原》,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历史剧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简介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三、文本链接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高潮。
破译游戏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破译游戏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破译游戏中,最常见的加密方式是:A. 凯撒密码B. 维吉尼亚密码C. 摩尔斯电码D. 一次性密码本答案:B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破译游戏的常用工具?A. 密码轮盘B. 频率分析C. 密钥生成器D. 替换表答案:C3. 在破译过程中,如果发现文本中某个字母出现频率异常高,可能意味着:A. 该字母是密钥B. 该字母是加密算法的一部分C. 该字母是明文中的“E”D. 该字母是明文中的“Z”答案:C二、填空题4. 在凯撒密码中,字母表被固定向右移动了若干位置,这种移动的位数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密钥5. 维吉尼亚密码是一种使用________的多字母替换密码。
答案:密钥表6.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通过不同的信号组合来表示字母和数字的编码方式,其中字母“S”的摩尔斯电码是________。
答案:...三、简答题7. 请简述破译游戏的基本步骤。
答案:破译游戏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加密类型、收集频率数据、分析可能的模式、尝试解密、验证解密结果。
8. 为什么说一次性密码本是理论上无法破解的?答案:一次性密码本是理论上无法破解的,因为其加密过程中使用了与明文等长的随机密钥,且每个密钥只使用一次,这使得即使知道了加密算法,没有密钥也无法解密。
四、案例分析题9. 假设你得到了一段使用凯撒密码加密的信息:“Wklv lv d whvw phvvdjh”,请尝试解密并解释你的解密过程。
答案:首先,识别出这是一段使用凯撒密码加密的信息。
然后,尝试逐个字母向左或向右移动,直到找到有意义的明文。
在这个例子中,向右移动3个位置,我们可以得到明文:“This is a simple text”。
五、论述题10. 论述破译游戏中,为何需要同时掌握数学知识和语言知识。
答案:在破译游戏中,数学知识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加密算法的数学原理,如频率分析、统计方法等。
而语言知识则有助于识别和理解明文的语言结构,如字母频率、语法规则等。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致大海(一)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 噢,大海! 他曾经为你歌唱。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 像风暴之声驰过我们面前, 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四、品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诗人面对着大海,产生了哪些情绪?
情感基调低沉。 情绪:沉郁、烦闷、愤懑、迷茫、悲伤……
联系背景:诗人即将再次被迫踏上流放之旅,现实的黑暗让诗人 感到厌烦、痛苦。他渴望挣脱这强权的束缚,但前路茫茫找不到 前行的方向。因此他“迷惘地徘徊”“徒然想要挣脱开”,心绪 沉郁、烦闷、愤懑、迷茫、悲伤。
高二—统编版—语文—第四单元
致大海(第一课时)
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面对 辽阔的大海,诗人会情不自禁地放声高 歌。
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 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 海》。
一、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是 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作家 , 是 19世纪 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罗 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 罗斯民族诗人”,高尔基称之为“俄罗斯文 学之父”。
你……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带到寂静的荒原。
四、品读诗歌,整体感知
3.请同学们分别朗读诗歌的第1、第2小节和 第14第15小节。 思考:诗人在这两部分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
四、品读诗歌,整体感知
诗 歌 第 1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2小节: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五、分析意象,品味情感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4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附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错因归纳:不能正确区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
释疑解惑1.古代雅典:直接民主;近代西方:间接代议制民主。
2.古代雅典: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近代西方:更加广泛,基本实现了普遍的民主。
3.近代西方民主在制约机制、治理机制和程序等方面更加完善。
真题突破1.(2019.4·浙江高考·17)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
”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雅典直接民主仅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疆域广大,不利于公民长途跋涉参与政治,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雅典的扩张问题,“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下官员的选任,排除B项;同理,材料与公民和奴隶间的关系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2.(2018.4·浙江高考·1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
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公职选举体现出民主性,属于民主制的“得”,故①错误;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属于民主制的“失”,故②正确;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体现出民主性,属于民主制的“得”,故③错误;④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属于民主制的“失”,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新唐书·阳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阳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阳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阳城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迎接于道。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
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
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
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
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
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
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
”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
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
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
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
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
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自是罢。
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
”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
判官遽辞去。
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2024年华为人工智能方向HCIA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2024年华为人工智能方向HCIA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MindSpore全场景部署和协同的关键特性?A、统一模型R带来一致性的部署体验。
B、端云协同FederalMetaLearning打破端云界限,多设备协同模型。
C、数据+计算整图到Ascend芯片。
D、软硬协同的图优化技术屏蔽场景差异。
参考答案:C2.在对抗生成网络当中,带有标签的数据应该被放在哪里?A、作为生成模型的输出值B、作为判别模型的输入值C、作为判别模型的输出值D、作为生成模型的输入值参考答案:B3.下列属性中TensorFlow2.0不支持创建tensor的方法是?A、zerosB、fillC、createD、constant参考答案:C4.以下哪一项是HiAI3.0相对于2.0提升的特点?A、单设备B、分布式C、多设备D、端云协同参考答案:B5.以下哪个不是MindSpore中Tensor常见的操作?A、asnumpy()B、dim()C、for()D、size()参考答案:C6.优化器是训练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优化器的目的不包含以下哪项:A、加快算法收敛速度B、减少手工参数的设置难度C、避过过拟合问题D、避过局部极值参考答案:C7.K折交叉验证是指将测试数据集划分成K个子数据集。
A、TRUEB、FALSE参考答案:B8.机器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也是深度学习的一部分。
A、TrueB、False参考答案:B9.在神经网络中,我们是通过以下哪个方法在训练网络的时候更新参数,从而最小化损失函数的?A、正向传播算法B、池化计算C、卷积计算D、反向传播算法参考答案:D10.以下不属于TensorFlow2.0的特点是?A、多核CPU加速B、分布式C、多语言D、多平台参考答案:A11.以下关于机器学习中分类模型与回归模型的说法,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对回归问题和分类问题的评价,最常用的指标都是准确率和召回率B、输出变量为有限个离散变量的预测问题是回归问题,输出变量为连续变量的预测问题是分类问题C、回归问题知分类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过拟合D、逻辑回归是一种典型的回归模型参考答案:C12.ModelArts平台中的数据管理中不支持视频数据格式。
时代的旗手_浅析_熙德之歌_中的熙德形象

聂珍钊主编.外国文学史(第一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41 页.
参考文献:
[1]赵金平译.熙德之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2]屠孟超译.熙德之歌.译林出版社.1997. [3]让・德科拉.西班牙史.商务印书馆.2003. [4]唐民权.西班牙中世纪文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2007 年第
1期
安徽文学21Fra bibliotek文 学 评 论
时代的旗手
——浅析 《熙德之歌》 中的熙德形象
◎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迅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 《熙德之歌》是中世纪流传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第一部西班牙文学作品。 “熙德"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本文 从西班牙民族的英雄、 封建阶级的捍卫者和基督教信仰的中世纪骑士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熙德这一人物形象。 “熙德"作为 文本中最为重要的人物, 是中世纪欧洲时代精神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熙德 《熙德之歌》 时代精神
20
2007 年第
1期
安徽文学
文 学 评 论
咱们要活活分离, 您知道这事已经注定, 您将要留下, 我将要启程。 求主和圣母玛利亚的圣灵, 保佑我还能亲自料理女儿的婚事, 愿我有幸能享有久长的寿命, 好让我对您, 忠诚的妻, 陪奉!”(十六节) 这段充满亲情与爱情的表白, 使读者感受到了熙德作为 平凡人的一面。 这不仅使人物更加生动、 丰满, 也拉近英雄与 读者的距离, 使得人物更加真实、 可爱。 二、 封建阶级的捍卫者 中世纪欧洲史诗中表现出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无限尊崇。 封建意识的核心就是等级观念, 这种观念把人对自我的判断 限制在等级的原则之中, 使人在行为中表现出一种等级约束。 这一点表现在熙德身上就是忠君与爱国的统一, 虽然熙德仍 旧摆脱不了时代的束缚, 但是从他身上仍旧可以看出超越时 代的精神。 (一) 对君主的绝对忠诚 熙德一直保留着自己作为臣子的身份而效忠于 “天生的 主公” 国王阿方索。 作为一名被放逐的臣属, 熙德与国王阿方 索保持着一种非常得体的关系, 一方面, 他要靠对摩尔人的战 争维持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既表明了自己对王权的忠诚, 又 使自己占据了战争中的合法地位。 文中当熙德获得战利品时, 他都会把一部分供奉给国王, 并且派自己身边重要的将领前往。从奉送 “三十匹马” (四十 节) 一百匹马 、 (七十七节) 到两百匹骏马 (一百零二节) 他甚 , 至表态 “永远效忠国王, 只要生命不息” 虽然熙德 。 “觉得这婚 事并不十分美妙” 但是没有违背国王的旨意, , 把女儿嫁给了 卡里翁的两个儿子。 值得注意的是,熙德之歌》 《 中熙德的这种忠君爱国的方 式与东方世界里的传统形成了对比。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中的人物, 他们虽然也是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因遭受谗言而深受打击。可是他们都保持着自己作为 君子的节操, 而默默等待着权威的醒悟。 《史记》 如 中的屈原, “王怒而疏屈平” 但是他被放逐后只是 ,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最后只有 “遂自汨罗以死” 而熙德虽然也因为嫉妒朝臣们的 。 诬告, 被国王驱逐出境, 但他没有什么一味的埋怨, 而是平静 地接受了现实, 努力寻找机会得到国王的宽恕。他把自己在 战争中的一部分缴获贡献给国王, 多次要属下慰问阿方索殿 下。 通过国王一步步的谅解, 他最终被召回, 而结局比较圆满。 东西方这种文学形象的差别, 其实是各种民族对于不同 文化的信仰。中国人崇敬屈原的气节与崇高; 而西班牙人欣 赏熙德的宽容与智慧。 (二) 对权贵的挑战 从另一个方面, 熙德爱国热情与民族正义感则体现在他 有为民族利益敢于得罪权贵的勇气。 他曾在战斗中打败并羞 辱了加尔西亚・奥多涅斯伯爵--他的一绺胡子,为此招致嫉 恨并引起了他的放逐; 他对卡里翁两公子的起诉也包含了对 权贵的挑战。 卡里翁的两个以自己的高贵身份为他们丑陋的行为辩 解:我们是卡里翁伯爵的后裔, “ /我们应同国王或皇帝的女儿 结婚, /而不应同一般的贵族的女儿联姻。/我们有权抛弃她 们, ” /这样我们就会更高贵而不会降低身份。熙德此时愤怒异 常。 从佩德罗・贝穆德斯的话中, 我们可以知道熙德的态度: “你们把她们抛弃了, 你们寡廉鲜耻, 而你 /虽然她们是女人, 们是男人, 但无论如何, 她们都是比你们高贵的人。 ” 三、 基督教虔诚教徒 中世纪时期,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种文明曾经在欧洲大 陆有过激烈碰撞。在基督教文明地形成过程中, 它不断受到 外来文化的侵袭, 而中世纪的英雄史诗通过当时战争的片断 反映当时文化冲突的状况。在这样的文化冲突的主题下面, 英雄史诗的作者自然而然地站在基督教中心的立场上, 以一 种批判的方式, 传达给他的听众一种信息。 《熙德之歌》 作为中世纪史诗的代表作品, 自然表现出强 烈的宗教意识, 它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基督教地影响。文 本出现了大段歌颂基督的内容 (十八节) 同时基督教已渗入 , 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熙德会去教堂做弥撒, 当面对险境时, 他 会祈求上帝保佑自己和周围的人。甚至当他们举起长矛, 向 敌人胸膛深深刺去的时候, 他们凭借的是基督的名义。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熙德表现为一个反对异教的英雄, 他 凭借机智勇敢收复失地, 夺得大量财富, 还通过征服了许多摩 尔人的王国来征收他们的贡赋。在战争中, 熙德的军队对待 异族, 十分的凶残。如在 《熙德之歌》 中第四十节写道: “米纳雅骑着那马很称心, 他杀了三十四个摩尔人, 他用锋利的宝剑砍杀敌人, 臂膀溅得血淋淋,. 血流循着小臂而下, 好像泉水泠泠。 ” (四十节) 对于文本中反映出 “平均主义” 的思想, 笔者认为这也是 受到了当时基督教的影响。 基督教的教义要求教徒们无私地 和教友分享他们的财产。举例来说: 如在攻下卡斯特洪城之 后, 熙德按传统把战利品的五分之一分给前锋米纳雅, 但米纳 雅坚决推辞, 之后熙德命令分发战利品, 并叫领到的人登记注 册。他的骑士每人一百个银马克, 兵丁得此数的一半。战利 品的五分之一归熙德, 熙德立即转手卖给摩尔人, 得到三千银 马克。 (见二十五节)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 熙德就是那个 时代的代表, 他是一个民族的英雄, 也是融合封建意识与基督 教信仰的中世纪骑士。 由聂珍钊主编的 《外国文学史》 中有一 段话曾经这样总结, 它很好的说明熙德形象存在的魅力: 熙德这种超越同时代史诗英雄的精神境界产生了激烈的 民族斗争的客观环境, 这一环境如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艰 难时期一样呼唤大无畏的英雄。……熙德为自己的军队, 或 者在史诗的更广泛的意义上讲, 为了自己民族的强大的外族 占领者之间求生存而作殊死的搏斗, 因此他的精神就是这一 特定时代的产物。 今天人们之所以还研究 《西德之歌》 是因为作为时代旗 , 手, 熙德身上具有的某些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屈原列传》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三(鲁人版)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课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制作】孔令海【课型】复习课【学案序号】13【审核】王长宏【使用日期】10月【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翻译第三段。
2.积累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积累并运用写作素材。
高考链接1.(2009四川卷)-------------------,蝉蜕于浊秽。
2.(2009湖南卷)以蜉蝣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
3.(2005湖南卷)(2007上海卷)(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4.(2008安徽卷)(3)其志洁,---------------------;其行廉,---------------------。
自学达标【学习过程】自学自导1.诵读翻译课文,背诵第三段,认真查看课下重点字词的释义,然后做“基础扫描”。
2.讨论解决“基础扫描”遗留的问题;独立完成“基础检测”。
基础扫描一、给加粗的字注音1.属()草稿未定2.谗谄()之蔽明也3.惨怛()4.谗人间()之5.帝喾()6.濯淖()7.皭()然8.滓()9.从()亲10.商于()之地11.屈匄()12.靳()尚13.唐昧()14.咎()15.不肖()16.随属( ) 17.忠臣之分()18.被()发19.渔父()20.餔()其糟21.啜()其醨()22.汶汶()23.温蠖()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6.亡走赵,赵不内7.濯淖污泥之中8.厚币委质事楚9.被发行吟泽畔三、解释多义词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2.亡国破家相随属()3.属予作文以记之()4.名属教坊第一部()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6.吾属今为之虏矣()7.神情与苏、黄所不属()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齐()3.伐薪烧炭南山中()4.此五霸之伐也()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6.口诛笔伐()疏1.王怒而疏屈平()2.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4.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5.论积贮疏()6.十三经注疏()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2.约从离衡3.如有离违,宜别图之4.多情自古伤离别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本末倒置3.今背本而趋末4.此之谓失其本心5.本在冀州之南6.己后典籍皆为板本7.今存其本不忍废8.用芽者自从本说9.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1 0.臣本布衣11.抑本其成败之迹志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博闻强志4.其志洁,其行廉5.聊斋志异6.项脊轩志指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2.指如削葱根3.璧有瑕,请指示王4.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5.哙遂入……头发上指6.指通豫南害1.争宠而心害其能()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谗谄之蔽明也3.邪曲之害公也4.方正之不容也5.明道德之广崇6.蝉蜕于浊秽7.厚币委质事楚8.泥而不滓9.其后楚日以削10.亡国破家相随属11.时秦昭天与楚婚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3.身客死于秦1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5.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1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3.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4.奈何绝秦欢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6.颜色憔悴7.形容枯稿8.而能与世推移9.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离骚”者,犹离忧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召回文本中被放逐的男性姬志海内容摘要:西方19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和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的“女性主义”文学,对中国的现当代女性文学的诞生和成长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针对目前国内女性文学在创作中存在的诸多症候,现在西方正如日升月恒般的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不失为一剂灵丹妙药。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二元叙事的两极对抗与窘境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呼唤一、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女性主义”(Feminism)也译作“女权主义”,其思想的源头,最早滥觞于19世纪西方的作家、社会评论家那里(如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丁、勃朗特姐妹等)。
但作为一种应用于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文艺理论则正式出台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当时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为其产生提供了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丰富资源,同时期对其影响较大的还有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等派别,所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带有此前的英美新批评的印记,又彰显着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的特征。
大体而言,西方的女性主义文评有两大派别。
其一是英美学派:美国的女权批评从人道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注重文本分析,反对其间的性别歧视。
英国的女权批评特点与之相近,但更多地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影响。
另一是法国学派:因为深受精神分析学、语言学、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而尤其强调女性受压抑的状况并致力于在语言领域内寻求突破。
两派的共同特点是“都吸收了《自己的房间》、《第二性》、《女性的奥秘》等早期女权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都把女性在文学创作和批评领域所受到的歧视作为批评的出发点”。
在19世纪以前的西方,由于女性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饱受歧视,艺术创造力也因而受到了严重摧残。
到了19世纪以后,才相继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的女作家和许多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
我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现代女性文学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受惠于西方19世纪以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及其相应的女性文学的。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就开始活跃起了第一批女性作家。
如代表“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渴望的陈衡哲;对人性的曲折丰富进行细腻揣测的凌叔华;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的谢冰心;以浓重自传色彩解读妇女解放的庐隐;在戏剧、小说、散文创作上全面解读女性觉醒意识的学者型作家袁昌英;以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冯沅君;率真感伤色彩浓厚的石评梅;以现代文明眼光对待人的异化的萧红;从“爱神”转向“革命神”的白薇等。
在四十年代,孤岛时期的上海(后为沦陷区),除了对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幸和哀怨进行发掘的苏青之外,在小说中体现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的现代性成就最高的一代才女张爱玲也横空出世。
上述的这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群,正是由于她们大都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秉承了西方现代教育精神和体制,因而也就成为了“五四”以后最早被启蒙的知识女性。
也正是这些极具自我意识的知识女性们,在开辟了“五四”女性文学创作传统的新纪元后,又谱写出了女性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最初辉煌。
新时期以来,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也同样取得了不可忽略的创作实绩。
对中国当代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影响更多的无疑是处于第二阶段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即拒绝接受被男性社会所强制安插的位置,积极强调“性别差异和独特性”,并以此来颠覆传统的男性象征秩序。
这种理论直接给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创作指引了一种思维方向,一种书写风格,奠定了新女性话语的基础。
于是,新时期的女作家们共同“合谋”,致力于创造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艺术世界。
在这里,男性的主宰地位不是被放逐就是遭到无情的拆解和彻底的颠覆。
具有“方舟”意识张活;“站在同一地平线上”高呼的张辛欣;大喊“你不可改变我”的刘西鸿;营造“三恋”象征的王安忆;描摹“玫瑰门”意象的铁凝;感叹“爱又如何”的张欣;张扬着“个人化”写作姿态的林白……都为女性文学留下了缕缕芬芳。
在女性文学的无性化写作方面,也相继出现了抒写人的尊严的杨绛和不断提出对生命的思考,试图对亲情、友情、爱情重新构建的毕淑敏。
女性小说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把女性的心灵秘史展示的淋漓尽致,从而打破了自古以来男人对女人既向往又有神秘感的矛盾心理,营造了一个铿锵玫瑰的艺术世界。
二、性别叙事的反抗与目前的窘境毋庸讳言,国内女文学创作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这一点,相对滞后的国内女性文学批评应该是难逃其咎的。
一般认为,西方的女性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
目前,在创作上影响国内作家最深的仍然是处于第二个阶段的激进女性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其实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偏颇与硬伤。
而其中较为明显的。
就是在女性主义理论里所营造出的性别上的二元对立气氛,即在女性主义理论中,或显或隐地总把男性预设为男性中心主义者,置于所有女性的对立面:“男性=男性中心主义者=父权制=专制和暴虐;女性=女性主义者=“双性同体”=善良和希望。
这种“剑走偏锋”的理论一旦被作为一种金科玉律,就会在中国女性作家的心目中幻化成一种偏执的创作惯性,从而导致了诸多创作上的缺陷。
归纳如次:首先,把叙事的手段与目的混淆等同。
解构和颠覆男权中心,这是女性文学必要的手段,但绝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的。
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女性解放以后,去实现生命的自我价值,去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去以半边天的角色为整个社会文明的传承与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我们在大多女性文本中看到的却是一味地放逐男性,拒绝男性在场,即使在场,所塑造的两性形象也是趋于对立的“女尊男卑”的两极,从而用一种新的“强权话语”来替代另一种“强权话语”。
其次,一些作家由于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某些理论断章取义、理解不足,而把女子过去的闺房变成了今天展示性隐私的橱窗,在两性问题的文字描述上大做文章、过于出位。
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高调提倡女性要在文本创作时“描写躯体”,要“描写的全是渴求和她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对她自己的色情激昂而贴切的提问。
这一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实践,……发展了或伴随着一系列的创作方法和真正的美学活动,这个迷人的阶段都塑造出一些令人回味的幻境和形象,一种美的东西,美的不再遭禁锢。
”西苏的观点,或许是出于对长期以来女人性格中(只有“母性”、“妻性”)的“女性”虚位的感慨罢了,但却在诸多国内女作家那里被刻意地曲解。
从而堂而皇之地就把女权主义追求的女性解放贬值成了身体的解放、性的解放。
喧嚣一时的卫慧的《上海宝贝》、红遍网络的木子美《遗情书》引起的读者的赞美之声与苛责之辞的此消彼长或彼消此长莫不如此。
再次,是大多数女性作家对现实社会民生的疏离。
应该看到,女性文学的创作及其研究的影响还相当有限。
女性主义者并不是真正地去做实际工作,去关注、去描写现实的社会民生,特别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没有文化、失去了基本的话语权的女佣、女工、打工妹以及娼妓等女性的生活从而给予她们物质、精神上的支援,而是局限在所谓的“精英”圈子里冲撞驰骋。
三、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呼唤观念的革新往往是创作革新的先兆。
它特别要求理论批评家“运用理论的武器为文学导向引航,运用批评的工具为文学扶正纠偏,引导文学进人时代精神的轨道”。
当我们打开视界,今天方兴未艾的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应该不失为是一条有助于我们当前文坛的女性叙事走出困惑重获新生的有效途经。
所幸的是,有许多有识之士都已陆续认识到了这种理论的价值所在,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呼声也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只是空谷足音了。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
应该说,后结构主义是促进二者相互结合的催化剂。
后现代话语以解构主义为旗帜,将非边缘化和非中心化的波澜一步步地推向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的结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它们都朝着逻各斯中心主义这一共同的抨击对象进发,自然汇合成一股争取性别与物种平等的进步洪流。
它们都肯定人与自然系统的所有部分都有一定的价值,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利益整体,世界的各种有机体、个人、社会都在同一个生态关系网上生存。
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把关怀、爱、友谊、诚实和互惠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确立了新价值观念,为文学批评家提供了新的批判尺度。
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成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凡体现了对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和稳定世界的追求,洋溢着关怀、同情和“慈育意识”的文学作品会受到极力颂扬。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积极汲取其他民族的智慧。
比如印第安人的生态智慧、印度的佛教、日本的禅宗、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等。
生态女性主义者尤其强调多样性,并追求各学科流派之间平等对话精神。
墨菲把女性主义、生态学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三者结合,认为文学批评要打破支配性话语,理论发展要摆脱困境,保持持续的活力,就必须采取一种对话的姿态。
“对话性”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现身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活动中,成为理解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精神的关键词。
综上所述,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内的核心策略是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它把解构男人,女人、文化,自然、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建构崭新的女性文化作为最终目的地和解决性别叙事冲突的根本途径。
生态女性主义虽然也高扬着批判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和一切反自然的行为,反对性别歧视和人对自然的压迫等,但它主张重新建构的是一种崭新的平等的用对话代替对抗的男性和女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生态女权主义把道德观建立在关心、爱护和信任上,把人(包括男人和女性)在私人、家庭和政治上的关系视为平等,也把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视为平等伙伴,而不是控制和统治的关系”。
它扩充和发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纠正了第二阶段女性批评中出现的偏差,因而也更为成熟更为理性。
它无疑是“生成中的”、“研究前景相当乐观”的文学批评。
伴随着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目前许多西方的文学家都进行了相关主题的文本创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如美国当代文学家坎贝尔、勒吉恩的生态写作,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反乌托邦生态小说《玛拉和丹恩》和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
俄罗斯女作家达吉雅娜·托尔斯泰娅的《斯莱妮克斯》都可以视为这个谱系。
这些成果无疑也为目前国内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结语: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人类要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可见,文学叙事中走向两性的和谐乃大势所趋。
在当前的女性文学创作之中,生态女性主义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其崭新的走向与嬗变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