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科教研室的例会制度27页PPT
教研室例会制度

教研室例会制度是指教研室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就教学工作相关事项进行讨论、交流和决策的一种制度。
它的目的是促进教研室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
以下是一些教研室例会制度的要点:1. 例会频率:例会可以每周、每月或每学期召开一次,具体频率可以根据教研室成员的工作安排和需求来确定。
2. 召开时间和地点:例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需要提前确定,并通知所有成员。
可以选择在办公室、会议室或者在线平台上进行。
3. 会议议程:每次会议前,主持人需要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包括讨论的主题、时间安排等内容。
会议议程可以根据教学工作的进展和需要进行调整。
4. 参会人员:例会的参会人员应该是所有教研室成员,包括教师和教研人员。
如果需要,也可以邀请相关部门的人员参加。
5. 会议主持:每次会议需要指定主持人,负责引导讨论、控制时间和维持会议秩序。
主持人可以轮流担任,也可以根据专业特长和经验来决定。
6. 会议纪要:每次会议结束后,需要由会议记录人撰写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主要内容、决策结果和后续行动计划等。
会议纪要需要及时分发给所有参会人员,并存档备查。
7. 问题讨论和解决:例会可以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参会人员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主持人需要确保讨论的公正和有效性,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8. 经验交流和分享:例会还可以为教研室成员提供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讨论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使用等。
教研室例会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教研室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推动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例会,可以解决问题、交流经验、合作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研室例会制度

教研室例会制度一、制度概述教研室例会是指定期进行的教研工作交流、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的会议。
通过例会,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本制度旨在规范教研室例会的组织和实施,以确保例会的效果和质量。
二、例会形式和频率1. 例会形式教研室例会可以采取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进行。
线下例会可以在教研室或会议室进行,线上例会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或互联网平台等方式进行。
具体形式需根据教研室成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2. 例会频率教研室例会的频率一般为每月一次,具体时间由教研室负责人确定,并提前通知所有成员。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例会的次数。
三、例会议程1. 开场白负责人开场致辞,对例会主题进行介绍,并对近期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
同时,对例会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强调,鼓励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2. 教学经验分享不同教师按照议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重点突出成功的案例和教学创新的亮点。
其他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促进交流和深入讨论。
3. 教学问题讨论根据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积累进行教学问题讨论环节。
可以由教研室负责人事先收集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例会上进行集中讨论和解答。
在讨论过程中,提供具体案例和解决方案,帮助教师们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4. 议题交流和决策根据教学工作需要,确定下一次例会的主题和议程,并分配相应的任务和工作。
同时,针对教研室的管理和运作提出建议和改善意见,共同决策工作的具体方案和计划。
5. 整理会议记录由一名成员负责整理会议记录,记录会议中的主要讨论内容和议题决策结果,并将记录及时发布给教研室成员。
会议记录应包括会议日期、参会人员、议程、讨论内容和决策结果等。
四、会议保障1. 会议时间和地点负责人需提前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并通知所有成员。
确保会议的安排合理、时间充足,以保证会议充分发挥效果。
2. 会议组织和主持负责人负责会议的组织和主持工作,确保会议的有序进行。
学校教研组例会制度

学校教研组例会制度学校教研组例会制度一、每学期依据校历,单周一召开教研组长工作例会,(时间统一安排在上午第二、三节课内),非特殊情况不准请假。
二、例会内容:1.学期开始,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学习讨论学校工作计划及教学工作计划。
各教研组要制定相应的联系本组实际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
2.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实例,交流教学心得(定中心发言人)。
3.反馈检查学生作业及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反馈教师教案检查情况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比结果。
4.接受校长室指导,听取校领导意见,对照、检查、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失,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
5.期中、期末对考试科目进行质量分析。
6.发扬先进,激励后进,奖罚分明。
7.其它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布置、检查。
(如试卷抽样检查,帮困情况调查等)。
三、例会考勤:教导处将严格考勤制度,对缺席者要补课,对无故不参加者,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罚。
宇宙地中学2015、3、13大固本学校大固本学校学校教研组例会制度[篇2]1、教导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
2、教研组长必须按时到会,有病有事需履行请假手续。
3、教研组长会议的内容为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汇报情况,研究对策,处理问题。
4、教研组长会议时间一般定在例会开始前举行。
如有重要或紧急内容时,可即时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6、教研组长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并及时向组内成员进行传达与安排。
教研制度(一)、教学研究组织1、教导处为学校教学研究管理机构,各学科任课教师在主任领导下,进行教学、教研工作。
2、为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集体优势,树立研讨之风,学校成立学科教研组,各学科教研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教研组的教学教研工作和日常工作。
学科教研组受教导处领导。
3、各学科教研组也是集体备课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学教研活动,并配合教导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二)、学科教研组长职责学科教研组长在教导处领导下,负责本组的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
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

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一、例会的意义教研室例会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讨论制度和部署、总结、检查教研室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的集体会议。
是调整教研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会议。
二、例会的要求1、由教研室负责人召集与主持,每月一次教研室例会,每次不少于1小时。
2、每次例会召开时,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要按时参与、无特别状况不得请假。
3、教研室负责人安排人员对每次例会做好具体的记录。
三、例会的内容1、教研室例会主要讨论打算本室工作规划、工作分工和重大活动;争论部署本室阶段工作;学习学院有关重要会议精神;传达上级重要文件;通报学院重要工作安排等。
2、本室教师要在例会上汇报阶段工作完成状况及主要工作准备,教研室负责人要对本室阶段工作进展安排部署。
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2例会是教研室准时传达学院及系(院)、部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工作部署的主要途径。
为了标准教研室会议,使教研室工作做到有规划、有目的且能有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保证教研室工作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研室例会定期召开,原则上每两周一次。
除正常例会外,在有特别需要时可随时召开教研室会议。
二、教研室例会由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全体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应准时参与,无故不得缺席。
三、教研室例会主要以专业建立讨论、课程建立研讨、教学组织与实施、师资建立研讨、教科研活动沟通及理论学习等为主要工作任务。
四、教研室开会前应做好相关预备,会上仔细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总结。
会议由教研室秘书负责记录,无秘书时主任指定专人记录。
五、在教研室例会上,教研室主任应准时精确地向教师传达上级部门近期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总结汇报近期教学状况,针对详细问题实行相应措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展。
六、仔细争论教研室主任对教学、科研及一些非规划性临时工作的安排,会议一旦形成打算,各位教师要仔细执行。
七、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每位教师均可在例会期间向教研室提出一些有利于教研室、本系及学院进展与建立的建议或意见,教研室主任有责任反映给上级治理部门。
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 会议目的:总结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 会议时间: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具体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 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或其他适宜场所
●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等
● 会议议程: a.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参会人员 b. 教学管理人员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 c. 教师代表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d. 讨论并制定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目标 e. 其他议题: 如教学评估、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利用等
● a.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参会人员 ● b. 教学管理人员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c. 教师代表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 d. 讨论并制定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目标 ● e. 其他议题:如教学评估、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利用等
会议主题和目的 参会人员和时间安排 会议议程和流程 时间分配和注意事项
记录教学工作例会的内容 和讨论
整理会议记录并形成报告
跟进会议讨论的问题和改 进措施
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学工作 例会的成果
准时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早退 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认真听取会议内容,做好记录 遵守会议纪律,不得私自录音录像
准时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早退
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认真听取会议内容,做好记录
评估教学工作例会的效果:通过收集反馈、分析数据等方式,对教学工作例会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会议流程、提高会议效率、加强沟通协调等。
实施改进计划: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教研室例会制度

教研室例会制度
是指教研室定期召开的会议,旨在促进教研室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交流,提高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下面是一个教研室例会制度的简要内容:
1. 例会周期: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具体时间由教研室主任确定。
2. 例会形式:可以采用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召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3. 例会议程:例会议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主题分享:由教研室成员轮流分享一些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以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 教学评议:对部分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 教研项目汇报:对教研室正在开展或已完成的教研项目进行汇报,分享项目经验和成果。
- 问题讨论:成员可以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和解决。
- 工作安排:安排下一次例会的时间和议程,确定教研室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4. 例会记录:由教研室主任或指定的人员负责记录例会内容和讨论的要点,形成例会纪要,并将其及时分享给教研室成员。
5. 例会评估:定期对例会制度进行评估,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6. 例会奖惩:对于积极参与例会、提供优秀分享和贡献的教师可以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于长期不参加例会或敷衍了事的情况,可视情况给予批评和处罚。
通过建立和执行教研室例会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教研室的发展和进步。
学院教研室例会制度

学院教研室例会制度一、教研室例会的意义教研室例会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度和部署、总结、检查教研室日常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的集体会议,是保障教研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会议。
二、教研室例会的要求1. 由教研室主任召集与主持,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次教研室例会,每次不少于1小时;但也会根据学校及学院工作部署情况,召开临时例会,传达和落实会议精神。
2. 每次例会召开时,原则上教研室全体教师必须参加(包括部分企业教师、兼职教师),无故不得缺席。
如需请假,须提前1天提交申请,由教学副院长审批。
3. 教研室主任安排人员做好会前准备工作,会上认真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总结。
三、教研室例会的内容1. 教研室主任应及时准确地向教师传达上级部门近期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总结通报近期教学情况,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 进行教学检查、自查工作,教研室各教师在例会上汇报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及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等相关工作。
3. 教研室主任负责对本教研室阶段性工作及重大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和总结,并针对工作计划进行分工。
4. 研究决定本教研室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
5. 新教师试讲、新课预讲、说课、学术讨论、集体备课,研究制定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案。
6. 认真讨论教研室主任对教学、科研、竞赛及一些非计划性临时工作的安排,会议一旦形成决定,各位教师要认真执行。
7. 讨论学生教学反馈信息,群策群力,商讨解决措施,进行教学总结。
8.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每位教师均可在例会期间向教研室提出一些有利于教研室、本学院及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建议或意见,教研室主任有责任反映给上级管理部门。
9.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最终解释权归学院办公会所有。
教育与管理学院12月3日。
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1]
![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87ff1a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3.png)
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背景教研室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核心组织单位,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
教研室的例会是进行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通过例会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和启发思维,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
目的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提高教研室例会的质量和效率,在学校建立教研室例会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教研室例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教研室例会的组织和实施,提高教研室例会的效率。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热情。
•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推动优质教育的发展。
内容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会议时间和地点会议时间和地点应该事先确定并告知全体成员,确保例会的有效开展。
会议议程针对教育教学管理、课程研究、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的主题,制定详细的议程,明确讨论的重点和方向。
要求参会教师准备材料事先通知参会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研究成果、教师行为规范等。
纪要和总结针对会议内容进行纪要和总结,形成重要内容的文件,并加以保存和传递。
执行和督促通过学校管理层的执行和督促,确保教研室例会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和执行。
实施步骤实施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应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制度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出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的教研室例会制度。
2. 委任负责人学校教务处需要选定一名教师作为教研室例会制度的负责人,负责制度的推广、实施、督导和评估。
3. 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开展研修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研室例会制度的培训和宣传。
4. 开展实践安排教研室例会,并保证例会的质量和效率,以此切实推广制度。
5. 评估和改善根据实践反馈情况,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改善和完善制度,提高学校教研室例会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学校教研室例会制度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和完善教研室例会制度要注重实际操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培训和评估,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全体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