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所英国小学将引进中国数学教学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是学生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课的例10“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运算能力,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于何时使用进一法,何时使用去尾法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何时使用进一法,何时使用去尾法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应用。
3.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原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说课稿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数的认识重中之重》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说课稿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数的认识重中之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点单元,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里程碑。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本的数的读写练习,又有有趣的数学游戏,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读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万以内的数较为复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数。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万以内的数。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开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万以内的数。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入万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数的读写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
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
(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
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
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
(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
《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
(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
《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
哪个国家推广采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哪个国家推广采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英国推广采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英国在8000所小学推广采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这一数字占到英国小学总数的一半。
不仅如此,英国还建立了35所专业数学教学中心,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
除了学生外,英国小学教师也将接受培训,来适应使用新的教科书,学习如何采用中国式数学教学方法。
为保障教学质量,英国每所小学将安排两名教师受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中国式数学教学办法”。
汤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汤涛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2024年第06期
广州南方学院校长
现今中国年轻数学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起来不比美国20世纪40年代本土数学家的水平差。
而中国青年才俊的涌现说明,过去30年,中国数学人才培养之路是相当成功的,这是中国数学教育近百年来最成功的30年。
在中国数学界,年轻一代成长趋势明显。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过数代人努力,一批年轻人逐渐成长起来,在国际数学界取得了很好的地位,比如千禧年前后进入北大数学系学习的“黄金一代”。
这批优秀的年轻人有不少放弃了国外名校的教职,回到祖國从事数学教研工作,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袁新意和孙崧、宾西法尼亚大学的丁剑、康涅狄格大学的肖梁、耶鲁大学的刘一峰,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姚方于近几年纷纷回国。
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我们是单向的留美就回不来了,现在确实有很多人才回国了,这是历史的突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它将大大提高整个国家的数学研究水平。
我们要沉得住气,不要盲目自大,但更不应妄自菲薄,要稳住今天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年轻人成为振兴中国数学的主力军,他们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国数学的未来,他们肯定会做得很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发布时间:2021-09-07T15:59:20.8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2期作者:耿颖[导读] 近年来,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改革新探索》等文件的出台,推进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耿颖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一小学黑龙江伊春 153000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改革新探索》等文件的出台,推进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从过去简单地传授知识转向对学生探究、推理和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需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到同行教师。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正文:问题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处于认知不平衡的状态时,产生了心理困境,利用情境创设为学生创设所熟知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既发展学生兴趣,又能解决知识问题,以此提升记忆效果得到一种情境教学方式。
相比较传统、机械式的问题引导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如何发挥出问题情境的价值,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就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方向。
一、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总结与概括,对于数字知识来说,也是如此。
小学数学的知识概念与生活实际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数学的身影。
所以,教师在教学数学中,要贴近生活,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自由的想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发展学生兴趣,学生会自觉加入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比概念以及正反比例之间的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展学习。
中国“九九乘法表”风行英国,可大家知道乘法口诀的来历吗?

中国“九九乘法表”风行英国,可大家知道乘法口诀的来历吗?乘法口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法则,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提起中国的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背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童年的必修课。
许多人都认为这一乘法表世界通用,其实不是,这只是在中国盛行而已。
当外国人第一眼见到九九乘法表时,都被这一发明所惊讶,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简单的算法。
最近有报道称,英国正积极向中国引进数学教学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试图将中国传统的“九九乘法表”引进英国。
据英国全国算术协会负责人说,78%的英国成年人的数学水平低于初中考试的及格标准,甚至有人认为,英国人一旦离开计算器,则连简单的乘除法都没法做出来。
事实上,不仅仅是英国人数学不好,德国、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都没有如此系统的初级运算法则。
究其原因,乃是中国汉语发音和构词的先天优势,造成了中国人在数学基础教育上的领先。
而且,语法、发音以及早期数字表达方式的不同(例如罗马数字),造成欧洲人数学思维方式与东方人截然不同。
以法语为例,数字71的念法相当于60+11,数字99的念法相当于4X20+10+9,导致基础的数学计算变得异常复杂。
不过,即使引进“九九乘法表”,在英国也可能水土不服。
以“三七二十一”为例,中文发音有节奏且易记,而英文“three seven twenty-one”就显得颇为绕口。
不过,英国教育部门也颇有决心,即使存在这种困难,也希望能够在英国小学推广“九九乘法表”,从而扭转长期不利的局面。
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上也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引起轰动。
专家在对秦简初步的清理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记载于简牍上的乘法口诀,并被考证为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九九乘法口诀”大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
《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2019年智慧树《职业生涯规划_体验式学习》最新完整答案1

智慧树《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答案绪论1【多选题】(20分) AC这门课与传统学习方式有哪些不一样?A. 老师与学生是师生更是朋友B. 有很多理论C. 老师讲的是资料和信息,只是作为参考,重要的是我的生涯由我自己来决定D. 只要按照老师讲的去做,就可以了2【单选题】(20分) C什么是积极的心态?A. 让父母来帮忙自己做决定B. 用拖延的方式静待时机C. 主动出击D. 以不变应万变3【判断题】(20分) A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到成为自己。
A. 对B. 错4【多选题】(20分) ABCD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前后有哪些心态的对比?A. 成功和成长B. 听妈妈爸爸老师说和我的生涯我来决定C. 理直气壮和理直气和D. 在学习生活工作间取舍和在学习生活工作间平衡5【单选题】(20分)D数字化时代对生涯规划的改变,在这个知识点中主要指的是什么?A. 一带一路的工作机会B. 由impossible变为I’m possibleC. 从生气到争气D. 从简历到生涯电子档案Career Electronic Portfolio6【判断题】(20分)A开放的心态的核心就是输出,而不完全是在吸收。
A. 对B. 错7【多选题】 (10分)BCD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什么?A、学习生涯知识B、了解自己C、成就自己D、成为自己8【多选题】 (10分)ABCD我们有哪些不一样?A、来自不同的家庭B、不一样的身体状况C、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D、不一样的遗传9【多选题】 (10分)ABC这门课帮助每一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什么?A、性向B、兴趣C、性格D、工作10【多选题】 (10分)ACD哪些属于归零的心态?A、不要为倒翻的牛奶哭泣。
B、以前的事情去追悔、懊悔。
C、过去的不管是好的不好的,结束了就不要再纠结。
D、把所有的事情重新定位。
11【多选题】 (10分)AD学会新媒体自媒体是为了什么?A、推广自己B、了解自己C、成为自己D、营销自己第1章1【单选题】(20分) A数字化时代有“四种人”,以下哪种人不属于数字化时代?A. 数字人民B. 数字移民C. 数字原住民D. 数字公民2【判断题】(20分) A我们的年代跟父母爷爷奶奶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好职业生涯的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00所英国小学将引进中国数学教学法
在英格兰地区,将有大约8000所小学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这一数字占英格兰小学总数的将近一半。
为了确保“中国模式”的普及成功,英国教育部决定在未来4年内,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购买教科书及相关培训的开支。
英国教育部日前宣布,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计划,英格兰半数小学将采用亚洲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对此,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尼克?吉布称,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
吉布说,他将在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宣布向数千所小学提供支持和培训,以改用上海的数学教学法。
同时,政府将斥巨资用于提供教科书和培训教师。
此消息一经公布,即引发多方关注和热议。
未来4年内投资4100万英镑,普及“中式教育”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按照英国教育部的新规,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进行计算练习,“必须先通过不断重复来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再学习其他新的内容”。
计算练习除了保障正确率之外,还要不断加快运算的速度,让孩子们做到“熟能生巧”。
据悉,英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全班教学法和纯数学上。
为此,教师们也将接受培训,使用新教科书,学习如何采用上海式数学教学方法。
为保障教学质量,每所小学将安排两名教师受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上海式数学教学办法”。
英国媒体分析,这种转变将有效改变英国小学的数学教学。
目前,英国小学班级往往根据学生能力分组,每个组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
而新方法将在大多数班级实施整体教学。
报道说,在英格兰地区,将有大约8000所小学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这一数字占英格兰小学总数的将近一半。
为了确保“中国模式”的普及成功,英国教育部决定在未来4年内,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购买教科书及相关培训的开支,同时还将建立35
所专业数学教学中心,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
“这一庞大计划是一场数学教育领域的复兴,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并对此充满信心,届时,没有人会再说我们英国人数学能力不好了。
”吉布强调说。
英国学生成绩不断下滑,媒体呼吁向中国学习
英国教育部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教育部的上述计划,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强化数学基本功”,因为在数学方面,英国
学生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目共睹,中国的数学教学法值得英国去揣摩、体会、学习和借鉴。
据英国《卫报》7月5日的报道,今年英国小学毕业考试进行了首次改革,教育部公布的考试结果显示,只有53%的学生在数学、阅读和写作这3门考试中达标,形势堪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时发现,英国数学仅排名26,而中国上海的学生居数学第一名。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指出,根据OECD 的考试结果,英国十几岁女生的数学能力比上海同年龄段女生的数学能力至少落后大约3年。
与此同时,英国各大媒体也都对OECD的结果表示震惊,对本国学生“如此低劣的成绩感到耻辱”,《金融时报》等呼吁政府正视此事,并立即采取措施,遏制英国学生成绩不断下滑的颓势,尤其是应该接受既成的客观现实,虚心向其他表现好的国家例如中国学习。
全国学生数学不好的状况引起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要通过“顶层设计”加以改变。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去年发表讲话,要求英国加强数学科学教育,
以提升竞争力。
他强调“数学、科学和技术是现代全球化经济的关键技能,其中数学和科学应该是英国学校的教学重点”。
卡梅伦说:“在现代化的世界里,成功没有什么秘诀。
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在全球的角逐中取得优势,孩子们能够有竞争力获得最好的工作,你就需要数学和科学好的人――就这么简单。
”
此次英国教育部推出向中国学习的计划,也是在经过检验后觉得中国经验可取才决定推广。
英国还曾邀请中国教师到英国教授数学,英国广播公司也曾就此拍摄过一个纪录片,中式教育当时还引发各种议论甚至诟病,而结果表明,无论如何,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还是高出一筹,这是吸引英国教育部门出台向中国学习政策的主要动因。
采取“拿来主义”,是对重视基本功教育理念的肯定
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英式教育,推崇的基本上是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法朗士的观念:“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小孩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
”记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英国的学生嘻嘻哈哈、笑
意盈脸的时候居多,与中国学生埋首做题、专心复习功课的眉头紧锁、满脸严肃状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专家表示,中式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要求学生通过“勤学苦练”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因而基础教育雄厚,应试教育普及,题海式战术使他们吸收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应试的技巧技能。
而这恰恰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同龄学生一两个年级。
一些英国学生遇到考试如临大敌,甚至紧张得要哭。
这显然是因为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应试能力和方法不到位。
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也有英国媒体评论称,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不该复制中国重视分数的教育模式”,英国认为“这种在上海、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方法,只是为了让孩子应付考试,却没有帮助他们利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英国全国算术基金会负责人迈克?埃利科克指出:“孩子们当然需要掌握数学基本思想,这样他们才能在此基础上感受到自信。
但他们不用通过练习和重复来实现这一点。
事实上,这是建立‘数字感’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正确实
现这种平衡。
”他说:“不能简单地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全盘引进思想。
”
不过,英国教育部的主流观点还是充分认可中式教育,此番引进上海数学教学模式,就是一个例证,是对中国这种重视基本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肯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英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数学大国。
如今,英国这个曾经的数学大国辉煌不再,令国内的有识之士心生焦虑。
采取“拿来主义”向中国学习,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