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二)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2020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2020摘要:一、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概述二、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具体内容三、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相较于以往的变化四、对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正文: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是对铁路机车进行统计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2020 年,中国铁路机车统计规则进行了最新修订,本文将对这一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概述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是铁路部门对机车车辆进行统计和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包括机车的数量、型号、使用情况等。
统计规则的制定旨在掌握机车的实时信息,为机车运用、维修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具体内容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相较于以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1.增加了新型机车的统计要求,包括复兴号、和谐号等新一代动车组机车;2.调整了机车报废和退役的条件,以提高机车的使用效率;3.明确了机车维修和保养的周期和要求,以保障机车运行的安全性;4.优化了机车统计表格和报告格式,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三、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相较于以往的变化相较于以往,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更加注重机车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各铁路局对机车进行动态管理;2.加强对新型机车的统计和监控,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求;3.提高机车运用效率,通过优化机车报废和退役条件,降低机车闲置率;4.强化机车维修和保养,确保机车运行安全。
四、对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理解和应用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是铁路部门对机车进行统计和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对于机车运用、维修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和应用机车统计规则,能够有效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2020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2020(实用版)目录1.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背景和重要性2.2019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3.2012-2019 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4.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主要内容5.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影响正文一、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背景和重要性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是指对铁路机车进行统计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以及优化铁路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铁路运输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二、2019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19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029 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 7511 亿元。
在这一年里,我国投产铁路新线 8489 公里,其中高铁5474 公里。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铁路建设持续加速,为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2012-2019 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2-2019 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如下:2012 年:6300 亿元2013 年:6600 亿元2014 年:7200 亿元2015 年:8200 亿元2016 年:8000 亿元2017 年:8000 亿元2018 年:8000 亿元四年、2020 年铁路机车统计规则的主要内容2020 年,我国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铁路机车统计范围:包括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等各类铁路机车。
2.铁路机车分类:按照机车类型、用途、技术特点等进行分类。
3.铁路机车统计指标:包括拥有量、新增量、报废量、运营量等。
4.铁路机车统计方法:采用定期统计和不定期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五、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影响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对铁路运输行业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铁路机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运输效率。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基本规定PPT培训课件

统计规则不统一
各地区、各线路的统计 规则存在差异,导致数 据可比性差,难以进行
统一分析。
技术更新滞后
现有的统计技术手段相 对滞后,无法满足大数 据时代对海量数据处理
的需求。
法规制度不完善
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对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造成一定影响。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01
02
03
04
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政策制定和评估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更加 科学合理的政策。
保障数据质量
规范化的统计规则能够减少人为因素 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提高数据的质量 和可靠性。
02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概述
统计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统计规则是用于规范铁路机车统计工 作的准则和标准,包括统计指标、统 计方法、统计流程等方面的规定。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基本规 定ppt培训课件
• 引言 •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概述 •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基本规定的内容 •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基本规定的实施和
应用 •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基本规定的优化和
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铁路机车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01
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统计规则基本规定,确保统计数据
结论
总结统计规则基本规定的重要性和意义
统计规则基本规定是铁路机车管理的重要依据
统计规则基本规定为铁路机车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的关键
通过统计规则基本规定,可以对铁路机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和运用,提高运输效率,降 低运输成本。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促进铁路运输管理的科学决策
铁路行车规章项目二 列车编组

项目二 列车编组
二、货物列车波动尾数及处理 (四)欠轴列车
单元二 编组列车一般要求
欠轴列车指实际编成的列车重量和长度均未达到列车运 行图规定的标准。 编组欠轴列车浪费机车牵引力,一般不准开行。必须开 行欠轴列车时,须有列车调度员命令准许,跨铁路局运行时 要经铁路总公司批准。 摘挂列车、小运转列车及固定车底列车,不受欠重或欠 长的限制,但超重或超长时,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项目二 列车编组
二、货物列车波动尾数及处理 (三)超长列车
单元二 编组列车一般要求
列车长度超过运行图规定长度时的列车,即为超长列车。车站接发列 车时,虽系超长列车,但该列车不超过接车线有效长时,不按超长列车 办理;虽系非超长列车,但车站接车线有效长小于列车长度时,亦应按 超长列车办理。 开行超长列车时,必须在班计划及阶段计划内确定。跨局时,应事先 取得有关局列车调度员同意。列车调度员应在开车前3h做出会让计划, 在始发站发车前以调度命令将车次、计长下达有关站段,最晚在会让前 1h通知有关车站。 单线区段除到发线能安排会让外,不得对向开行超长列车。 旅客列车不得超长。必须超长时,由铁路局局长批准。 超长列车在技术站必须编在两条线路上时,列车的技术检查应平行作 业,连挂一起后进行列车自动制动机简略试验。 超长列车到达后妨碍邻线,需要转线时,可由本务机车担当作业。对 转线甩下部分,有列检作业的车站,必须经列检进行技术检查后,方可 进行分解作业。
项目二 列车编组
1
熟记列车编组相关规定
2 掌握列车中编入机车车辆的限制 掌握编组列车违编情况判定 熟悉掌握列尾装置在中间站、技术站作业流程 熟悉掌握列车中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连挂和 摘解在不同情况下的任务分工
项目任务4 53目二 列车编组参考资料
铁路行车规章项目二 列车编组

所需设备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铁路运输调度规则》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
《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 《铁路货车统计规则》
无线调车灯显设备 红绿(黄)信号旗 红绿(黄)信号灯
•
项目准备
项目二 列车编组
单元一 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 一、执行列车编组计划的有关规定 (1)摘挂列车主要是为中间站服务的,其编组方法应按中 间站的要求办理: ① 所挂车辆应以到达中间站的车辆为主,即技术站编开的摘 挂列车应首先将中间站的车辆挂走,不满轴时方可加挂其他 车辆,为了中间站调车作业方便,到达中间站的车辆还应挂 于列车前部。 ② 需要时,摘挂列车应为中间站挂车留出空余吨数(留轴), 留轴后仍有“余轴”时,方可加挂编组计划指定的车流(区 段车流或直通车流)。
如果甲站编组甲—丁的直达 列车,基本组只编了1500t, 未达到规定的基本组重量, 势必造成在乙站补轴或改编。 若乙站无车流补轴时,还有 可能拆散这一直达列车,因 此算作违反列车编组计划。
项目二 列车编组 二、违反列车编组计划的有关规定
单元一 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
(8)始发直达列车不符合编组计划的编组方法。
项目二 列车编组 一、执行列车编组计划的有关规定
单元一 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
(2)编组一般货物列车时,车组的编挂位置除单独指定外, 不受车组组号顺序的限制。临时排送空车时,应单独选编成 组(摘挂、小运转列车除外)。按回送清单向指定到站回送 的空车(特殊规定者除外),按该到站的重车办理。
(3)车辆应按规定经路运行。对需要加冰、加油的机械冷 藏车可视为前方加冰、加油站的重车办理(特殊指定者除 外)。
如图2-3所示,A站到己站及其以远车流应在甲站集结,编入甲—己技术 直达列车;到丁站和庚站及其以远的车流应选分成组,编入到丁站解体 的直通列车。如果A—丁始发直达列车里挂有己站及其以远的车流,则 不符合编组计划规定的车流到达站;如果把丁站及其以远和庚站及其以 远的车流混编在一起,则不符合列车的分组方法。这两种情况都算作违 反编组计划。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

第三章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第37条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机车走行公里:为运用机车实际走行或换算走行的公里。
1. 机车总走行公里:为沿线走行公里及换计走行公里之和。
2.本务机走行公里:为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走行公里3.沿线走行公里:为本务、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和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4.辅助走行公里:为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补机及各种换算走行公里之和。
5.换算走行公里:为按机车台小时换word编辑版.算的走行公里。
调车工作每小时作业时间换算20公里;其他工作每小时换算5公里;有动力停留每小时换算4公里(内燃、电力运用机车的段内停留均按有动力停留统计)。
(二)牵引总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方法: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注:双机合并牵引及挂有补机、重联机车时,按附件二“重联、补机机车牵引能力比例表”分劈:3台机车牵引列车时不考虑机型,其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车按40%,其余两台各按30%分劈。
4台及以上机车牵引列车时,不分机型,平均分劈。
word编辑版.(三)机车自重吨公里:是指机车沿线走行产生的自重吨公里。
机车自重根据附件三“机车重量、长度及功率表”确定。
计算方法:机车自重吨公里=机车重量×沿线走行公里(四)通过总重吨公里:是指沿线上通过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通过总重吨公里=机车自重吨公里+牵引总重吨公里(五)机车专调时间:指机车担当专用调车工作产生的调车时间,是根据司机报单记载的每次由实际工作开始至实际工作完了的时间。
包括专调机车在编组站、区段站以及运输方案规定的专调站调车时间和月间计划指定利用列车的本务机车在列车始word编辑版.发站及终到站兼作调车工作的实际作业时间。
(六)车辆公里:为车辆运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车辆公里=机车牵引车辆辆数×实际走行公里(七)载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一)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一)第一章总则第1条铁路机车统计是铁路运输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燃料(煤、油、电)消耗情况,为制定运输生产计划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为了保障全路机车统计的统计范围、口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和报告制度与统计资料使用标准的统一,根据国家《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铁道部有关规章,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凡铁道部管辖的营业线、临时营业线的机车统计均按本规则办理。
全路各级统计部门和使用机车统计资料部门,提供和使用统计资料均以本规则规定统计口径为依据。
第3条各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负责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检查指导,使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为了充分发挥统计信息作用,要加强统计监督、咨询和预警工作。
第4条各单位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支持和维护《统计法》和本规则赋予统计人员的职权,保证统计工作按规定的报告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
第5条为了适应运输生产发展和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统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铁路机车统计信息的搜集,要达到直接从源点进网,实现从数据搜集、存贮、处理和传输四个环节紧密衔接的机车统计信息系统。
第二章统计范围、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第一节配属机车第6条一、配属机车:为根据铁道部配属命令,拨交铁路局(机务段)保管、使用、涂有局(段)标志并在资产台帐内登记的机车。
二、非配属机车:指原配属关系不变,根据铁道部命令由他局(段)至本局(段)入助及临时加入和长交路轮乘的机车。
三、铁路局(机务段)配属机车分类表:第7条配属机车的转变时分:一、调拨机车:凡新购置、新造或在段调拨的机车,自实际交接完了共同签字时分起,并由交接双方拍发电报通知新配属和原配属局(段)加入或取消配属;在工厂(段)修竣后调拨的机车,自验收员签字时分起加入或取消配属,并由验收室(员)及时拍发电报通知新配属和原配属局(段)。
二、报废机车:自铁道部核备“机车报废申请核准书”后并电复通知铁路局时起取消配属。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0.09.01•【文号】铁计[1990]146号•【施行日期】199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铁道部关于公布铁道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发布日期:2003年6月17日实施日期:2003年6月17日)废止铁路机车统计规则(铁计(1990)146号1990年9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铁路机车统计是铁路运输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燃料(煤、油、电)消耗情况,为制定运输生产计划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为了保障全路机车统计的统计范围、口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和报告制度与统计资料使用标准的统一,根据国家《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铁道部有关规章,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凡铁道部管辖的营业线、临时营业线的机车统计均按本规则办理。
全路各级统计部门和使用机车统计资料部门,提供和使用统计资料均以本规则规定统计口径为依据。
第3条各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负责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检查指导,使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为了充分发挥统计信息作用,要加强统计监督、咨询和预警工作。
第4条各单位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支持和维护《统计法》和本规则赋予统计人员的职权,保证统计工作按规定的报告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
第5条为了适应运输生产发展和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统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铁路机车统计信息的搜集,要达到直接从源点进网,实现从数据搜集、存贮、处理和传输四个环节紧密衔接的机车统计信息系统。
第二章统计范围、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第一节配属机车第6条一、配属机车:为根据部(局)配属命令,拨交铁路局(机务段)保管、使用、涂有局(段)标志并在资产台帐内登记的机车。
二、非配属机车:指原配属关系不变,由他局(段)派至本局(段)入助及临时加入和长交路轮乘的机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二)
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
第37条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机车走行公里:为运用机车实际走行或换算走行的公里。
1. 机车总走行公里:为沿线走行公里及换计走行公里之和。
2.本务机走行公里:为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走行公里
3.沿线走行公里:为本务、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和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4.辅助走行公里:为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补机及各种换算走行公里之和。
5.换算走行公里:为按机车台小时换算的走行公里。
调车工作每小时作业时间换算20公里;其他工作每小时换算5公里;有动力停留每小时换算4公里(内燃、电力运用机车的段内停留均按有动力停留统计)。
(二)牵引总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方法: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
注:双机合并牵引及挂有补机、重联机车时,
按附件二“重联、补机机车牵引能力比例表”分劈:3台机车牵引列车时不考虑机型,其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车按40%,其余两台各按30%分劈。
4台及以上机车牵引列车时,不分机型,平均分劈。
(三)机车自重吨公里:是指机车沿线走行产生的自重吨公里。
机车自重根据附件三“机车重量、长度及功率表”确定。
计算方法:机车自重吨公里=机车重量×沿线走行公里
(四)通过总重吨公里:是指沿线上通过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通过总重吨公里=机车自重吨公里+牵引总重吨公里
(五)机车专调时间:指机车担当专用调车工作产生的调车时间,是根据司机报单记载的每次由实际工作开始至实际工作完了的时间。
包括专调机车在编组站、区段站以及运输方案规定的专调站调车时间和月间计划指定利用列车的本务机车在列车始发站及终到站兼作调车工作的实际作业时间。
(六)车辆公里:为车辆运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车辆公里=机车牵引车辆辆数×实际走行公里
(七)载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计算方法:载重吨公里=机车牵引列车的载重×实际走行公里
第38条机车运用效率指标与计算方法。
(一)运输密度:为每公里线路所负担的货车载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运输密度=区段载重吨公里÷区段公里
(二)空车走行率:为空车走行公里与重车走行公里的比值。
计算方法:空车走行率=运用空车车辆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
×100%。
(三)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为平均每辆运用重车在运行中所载重量。
计算方法: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载重吨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
(四)列车平均总重:为每一列车的平均总重量。
计算方法:列车平均总重=总重吨公里(不分劈重联、补机)÷本务机车走行公里(五)机车平均牵引总重:为每台机车平均牵引列车的总重量:
计算方法:机车平均牵引总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单机)÷本务、重联、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六)机车台日产量:为平均每台机车在一昼夜内生产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机车台日产量=该运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该运种机车台日
(七)机车千千瓦功率日产量:为平均每千千瓦机车功率在一昼夜内生产的总重吨公里。
机车功率,内燃机车为机车标称功率,电力机车为机车持续功率。
计算方法:机车千千瓦功率日产量=该运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该运种机车千千瓦功率日
(八)支配机车台日产量:为平均每台支配机车在一昼夜内生产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支配机车日产量=各种运输总重吨公里÷支配机车台口
(九)支配机车千千瓦功率日产量:为平均每千千瓦机车功率支配机车在一昼夜内生产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支配机车千千瓦功率日产量=各种运输总重吨公里÷支配机车千千瓦功率日
(十)机车日车公里:为平均每台运用机车在一昼夜内走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机车日车公里=机车沿线走行公里(不包括补机)÷运用机车台日(不包括补机)
支配机车日车公里:为平均每台支配机车在一昼夜内走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支配机车日车公里=机车总走行公里÷支配机车台日
(十一)列车平均组成辆数:为每一列车的平均组成辆数。
计算方法:列车平均组成辆数=车辆公里(不包括单机)÷本务机走行公里
(十二)旅行速度:为列车机车在区段内平均每小时走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旅行速度=本务机车走行公里÷
本务机车旅行时间
(十三)技术速度:为列车机车在区间内平均每小时走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技术速度=本务机车走行公里÷本务机车纯运转时间
(十四)平均全周转时间:为机车每周转一次平均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平均全周转时间=机车全周转时间之和÷机车周转次数(十五)机车全周转距离:为机车每周转一次所走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机车全周转距离=沿线走行公里(不包括补机)÷机车周转次数
(十六)单机率:为单机走行公里占机车沿线走行公里的比重。
计算方法:单机率=单机走行公里÷机车沿线走行公里(不包
补)×lOO%
(十七)机车重联率:为重联机车走行公里与本务机车公里的比值。
计算方法:机车重联率=重联机车走行公里÷本务机车公里×lOO% (十八)机车补机率:为补机机车走行公里
与本务机车公里的比值。
计算方法:机车补机率=补机机车走行公里÷本务机车公里×100%
(十九)机车平均能源消耗:为机车完成一定工作量所消耗的能源量。
内燃机车每万吨公里消耗油量=燃油消耗量(千克)÷机车万总重吨公里
电力机车每万吨公里耗电量=电消耗量(千瓦小时)÷机车万总重吨公里
调车机车及其他工作机车每小时消耗油量=燃油消耗量(千克)÷调车时间
(二十)机车信号机外停车:为牵引货物、旅客、行包专运列车的本务机车在车站(包括线路所)进站信号机外的停车,按次数(次)、时分(分钟)计算。
(二十一)机车周转次数:货物、旅客、行包专运机车由本段(驻在机车为驻在段)每出入段一次各算0.5次;循环运转机车经过乘务员换班站每到达、出发各算0 .5次;临时越过图定机车交路运行时每经过一个乘务区段算0 .5次,不足一个乘务区段不计算。
第39条机车检修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机车检修率:检修机车占支配机车的比重。
1.机车检修率=检修机车台日÷支配机车台日×100%
2.大修机车检修率=大修机车台日÷支配机车台日×100%(其他修程类推)
3.在段修机车检修率=在段修机车台日÷支配机车台日×100%
4临修机车检修率=临修机车台日÷支配机车台日×100%
(二)平均修车时间:为各种修程的平均修车时间。
计算方法:各该修程的总修车时间除以各该修程的修竣台数。
计量单位:大修、中修为天,其他修程为小时,四舍五入,各保留1位小数。
第40条超重列车。
列车牵引重量按运行图规定的牵引定数超过81吨及以上,连续运行距离超过规定机车乘务区段1/2的货物列车为超重列车。
超过规定牵引定数的吨数为超重吨数。
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在规定双机牵引区段,按规定定数计算。
(二)挂有重联机车的列车,按该区段双倍定数计算。
(三)临时修订牵引定数低于原定数或牵引定数不变而临时增加补机区段时,按原定数计算。
(四)临时使用运行图规定以外的机型牵引列车时,按附件二“重联、补机牵引能力比例表”计算。
(五)超重列车在途中有甩挂时,按列车连续运行超过规定机车乘务区段1/2的超重最多吨数计算。
(六)超重列车在区间内发生分部运行时,不统计超重。
(七)重载列车按规定定数计算。
第41条欠重列车。
列车牵引重量按运行图规定的牵引定数欠81吨及以上,同时换长欠1 .3及以上,连续运行距离超过规定机车乘务区段的1/2的货物列车为欠重列车。
不足规定牵引定数的吨数为欠重吨数。
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空货物列车、空货车占全列1/2及以卜的混编列车、军用列车、冷藏列车、限速列车、固定车底循环使用的列车、快运货物列车、“五定”班列及摘挂列车均不统计欠重。
(二)在规定双机牵引区段,按规定的定数计算。
(三)挂有重联机车的列车,按该区段规定的定数计算。
(四)临时修订牵引定数低于原定数按修订后定数计算,牵引定数不变而临时增加补机区段时按原定数计算。
(五)临时使用运行图规定以外的机型牵引列车时,按附件二“重联、补机牵引能力比例表”计算。
(六)临时加开的摘挂列车在区段内的最高重量未达到该区段定数的70%时,按规定定数的70%,计算(不受81吨限制)。
(七)直通、直达列车在列车编组计划中规定经过编组站、区段站不补轴时,不统计欠重。
(八)欠重列车在途中有甩挂时,按列车连续运行超过规定机车乘务区段1/2的欠重最多吨数计算。
(九)重载列车按规定定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