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点评语”类鉴赏题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2)“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2025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评价语”题型专项指导学案(含答案).doc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评价语”题型专项指导23、24年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趋势,出现一种新题型,在题干中设置一个“评价语(即引用一段评论或观点)”,然后用“评价语”的理论去分析文本,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今天我就这类题谈谈解答思路。
我们先看2024年北京卷的题目马诗二十三首(选四)李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十催榜②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③买骏骨,将送楚襄王④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
②榜:船桨。
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方人,有以十金求十里马首。
”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
”13.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
(6分)这道题非常明显,先要读懂题干中王琦的评论,再看题干中有“这三种情感”,很明显是指王琦评论中“美、讥、悲”,所以就要用王琦的理论去解读诗歌,那么考生在充分理解诗歌基础上,紧紧扣住“美、讥、悲”来答题。
从诗歌中找“美、讥、悲”的佐证。
不难组织出答案:①“美”,其一前两句表面上赞美了马的外形及奔驰时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
②“讥”,其十三中,写侠客重金购马,却赠给不好马的(楚襄王)?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
③中的“无人”与“谁为”,其十中乌骓马失主后的临风哭泣,露出诗人对骏马的怜惜,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叹。
所以这道题,既是同一诗人不同作品比较阅读题型,更是借助别人评论来解读诗歌的新题型。
这种题型目前逐渐普遍,有扩大的趋势。
如果说今年北京卷的这道题难度不大,那咱们看看去年新高考I卷的题目: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5.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20篇及解析解析(1)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20篇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
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
④若个:哪个。
(1)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2)【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
(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两句的画面。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及解析解析(1)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
②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南。
③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
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
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D.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
(2)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论杜诗:“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请谈谈你对此诗首联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①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 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 语”,请作具体分析。
木兰花
步骤一:审题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 梦欲教何处觅”两句,
愁望玉关芳草路。消 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
息断,不逢人,却敛 中称之为“情至之语”,
细眉归绣户。
请作具体分析。
坐看落花空叹息, 情至:感情达到了极点。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 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
• “急”有“引人遐思、情意深切”特点,首先理 解何为“引人遐思、情意深切”。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 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
• 参考:
• ①“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 (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 寻找自己的归宿;②表现诗人急切不安,空度岁 月,,无安身立命之处,无所归依的心情。(1 分)。
【答案示例】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
相思之深;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 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题型
• 典型真题 • 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
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 • 题型分析 • 某联或全诗有某特点(评语),请简要分
析。
例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诗歌情感点评类解题
学习目标
• 1、巩固解读诗歌情感的途径: • 标题、直接表现情感的词、景物、修饰景
物的形容词、序言、背景 • 2、如何扣住评论语进行文本分析
诗歌情感类考题样式
• 一、常规题: •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4分) 2013四川卷 • 2、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 2013湖南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 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细眉归绣户。
羁旅之情。
坐看落花空叹息, 生2:体现了诗人对故人的 罗袂湿斑红泪滴。千 怀念,“千山万水”体现
山万水不曾行,魂梦 了感情之深,对故人的怀
欲教何处觅。
念,“魂梦欲救”表达了 愁情,何觅体现了诗人
的无奈之情。
• 木兰花
• 韦庄 •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
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 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 何处觅。 •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 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 语”,请作具体分析。
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
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
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
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 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 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 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 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 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 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 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 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 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 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 作品译文
•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 州。
• 作品鉴赏 •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
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 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 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 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 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 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 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 泪横流。全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作 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罗袂湿斑红泪滴。千 思考:什么情感?
山万水不曾行,魂梦 (课后巩固:知识储备
欲教何处觅。
你是否有?不同题材的 诗歌表现何种情感?)
木兰花 韦庄
步骤二:根据题干 要求组织答案。
独上小楼春欲暮, 生1:千山万水都没有行走
愁望玉关芳草路。消 过,灵魂梦里想寻找却无
息断,不逢人,却敛
处可找,表达了诗人对远 人的思念,内心的忧愁,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 姑苏怀古
许浑
•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 荒台麋mí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suō。
•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 作品鉴赏
•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
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
拓展训练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 姑苏怀 许浑
•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有人说, 这首怀古诗包蕴着诗人多少思想感情,试说说你 的看法。(3分)
•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 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 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2012上海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木兰花
•
韦庄
•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 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
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 欲教何处觅。
卷
• 3、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2013湖北卷
答题规范: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分析。
变式题
• 1、景中有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 请就此作具体赏析。
• 2、诗中表现了“×××”之感,请就中间 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