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就是上帝

合集下载

为什么说顾客是上帝

为什么说顾客是上帝

为什么说顾客是上帝问题一:为什么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

汉语词典上说:“顾客是到商店或服务行业来买东西的人或服务对象。

”企业必须仔细的了解它的顾客市场,这样,可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更好的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人们对顾客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商品短缺,什么都凭票供应。

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举不胜举。

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变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

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力里。

那时候的百货商店里,售货员对顾客很少有笑脸。

而是顾客拿出笑脸一遍又一遍讨好店员,想买点紧俏商品。

问个三声五声,得到的是冷冰冰的态度,生硬的回答。

那时候的顾客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能成为今天的“上帝”。

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赢得顾客,谁就赢得市场,谁的企业就能够有所发展。

所以“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

为了全面、深入的理解“顾客是上帝”这个命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顾客是上帝”,就要尊重顾客的人格、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常常讲“以人为本”,那么,商家就要更多地体现对顾客的人文关怀。

企业的生命之源在于使顾容满意。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今天的顾客不同于以前的顾客,今天的市场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场。

现在,市场的主导权已由厂商转向了顾客手中。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就等于了解了市场。

人类社会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是指人们对生活消费资料和对生产消费资料的一种需求和欲望。

实现消费需求,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消费欲望。

就是对市场提供的消费品的购买欲求。

二是要有货币支付能力。

仅有欲求而不具备货币支付能力,并不能成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爆笑2人小品《顾客就是上帝》

爆笑2人小品《顾客就是上帝》

爆笑2人小品《顾客就是上帝》表演:萧鸿鹏战队参演人数:2人参出时长:6分钟左右剧本字数:1600字+剧本人物:顾客:男,1人服务员:男,1人【顾客】:服务员,服务员,点菜。

(手机铃声响起,开始接电话)喂,王经理,对对对,是我,是这样的,我们公司决定今年还在你们酒店里举行年会,对对对,喂,喂,你那信号不好,你换个地方试试,好了,听见了,别动(此时服务员拿着点餐单来到包间门外,站立不动),别动就站在那说,对。

【服务员】:先生您好,我为您服务,请问你呢有多少个人?【顾客】:127个。

【服务员】:不是,你别闹了,127个我们酒店都装不下呀,我看您就一个人进来的呀。

【顾客】:是是是。

【服务员】:那到底几个呀?【顾客】:你看着办吧。

【服务员】:不是,哦,那行,那咱们开始点菜,行吧。

【顾客】:你们店里有什么推荐呢?【服务员】:我们店有几个招牌菜,第一个是酥骨烧鸡。

【顾客】:行。

【服务员】:好,来一个。

第二个呢是脆皮烤鸭。

【顾客】:没问题。

【服务员】:也来一个,还有晾皮烧鹅。

【顾客】:都可以。

【服务员】:大哥你一个人吃得下这么些吗?【顾客】:这没问题啊,反正用的是公司的钱。

【服务员】:不怕不要命的,就怕不要脸的。

那咱们菜什么时候起啊?【顾客】:年底。

【服务员】:什么玩意,大哥你都提前半年起菜啊?别开玩笑了,我现在就给您下单去好吗,拜拜(离场)。

【顾客】:好了好嘞,年底见啊。

(挂断电话)这服务员怎么还不来,服务员,服务员!员(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接电话)喂,是我,什么?晕倒了?在哪儿晕倒的?办公室?你先别激动(此时服务员正好端菜过来)冷静,别动(服务员停止不动,再次对话)你先冷静冷静。

【服务员】:我、、我、、我还行。

【顾客】:检查一下他有没有呼吸。

【服务员】:(望向手里端的那盘鸡)你疯了!!它都熟了有什么呼吸啊。

【顾客】:你再看一下他有没有外伤。

【服务员】:(用手抓起鸡检查)外伤倒是挺多的,它都碎了。

【顾客】:那你通知它家人没有啊。

顾客不再是上帝 顾客是上帝,但是

顾客不再是上帝 顾客是上帝,但是

顾客不再是上帝顾客是上帝,但是“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经济初期时被传到了中国,“顾客至上”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解为“顾客就是上帝”,这也昭示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

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与深入,一般性服务已经普及,微笑待客、质量担保、售后服务等原来算是“奢求”的服务已经变成今天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门槛后,顾客的“上帝”身份,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与顾客不存在仰视或是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用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

而且,顾客也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人。

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与思想文化的多元,顾客的结构、特征与思想也变得多元复杂,这时我们似乎应该摘下顾客头上的上帝光环,以发现的目光,重新定义一下顾客的身份。

顾客是“唯利是图者”这里说的唯利是图不是贬义词,只是描述顾客的消费立场与消费特征。

顾客付出了金钱、时间、购买风险等各种成本,目的当然是要换取自己期待的利益。

顾客并不想做上帝,只想合理地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你能提供,顾客自然忠诚于你,你的对手能提供其更想要的价值,其自然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你,虽然你平时奉其如神明。

所谓满意与忠诚是建立在满足了顾客利益需求基础之上的。

MP3播放器的行业领导者,拥有大量高满意度、忠诚度的顾客,但当其对手推出MP4的时候,这些高忠诚度的消费者并没有等待这家企业生产出MP4后再购买,而是马上把消费转移到那家最先推出MP4的企业。

市场交易中顾客对企业或品牌忠诚的前提是谁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是在动态变化着的。

企业讲求利益的最大化,那有什么理由不让消费者选择利益最优化呢?面对“惟利是图”的顾客,只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是不够的,只有持续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消费者没有比选择你的商品更好的选择时才会忠诚,此时,也许你还会是顾客的上帝。

服务语句经典语录

服务语句经典语录

服务语句经典语录服务语句经典语录1. “顾客就是上帝。

”这是服务行业不变的真理。

无论你是在餐厅、超市、银行还是其他任何服务行业,都应该把顾客视为上帝。

只有真正地把顾客放在心中,才能真正地为顾客服务。

2. “用心服务,客户满意。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够概括服务行业的核心。

只有用心服务,才能真正让客户感到满意。

对于服务员来说,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准确听取客户要求、提供专业的服务创造更高的客户价值。

3. “简单礼貌,胜过华丽装饰。

”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一份简单的礼貌胜过华丽的装潢。

服务员在工作时应该时刻保持微笑,跟客户交流要有礼貌,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赞赏。

4. “客户不是推销员,但每个客户都会推销。

”这句话体现了客户在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

顾客本身虽然不是推销员,但是好的服务是可以让客户口口相传的,这是最好的宣传。

对于服务人员,要把每一位顾客视为推销员,并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5. “专业的态度,客户的信任。

”在服务行业,以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工作中积极投入、认真负责、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在服务行业中持续发展。

6.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一个放心的服务,让顾客的心更加放心。

服务员应该在一星期的服务当中发现顾客需要什么服务,每一次服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会再下一次避免。

因此,服务员在工作中一定要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7. “顾客的感受就是最好的标准。

”服务员可以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一些想法,但是要想知道客户是否满意的最好标准就是观察顾客的感受,当顾客说服务是好的,当顾客发现服务是一流,这就是最好的标准。

8. “服务是情感的流动。

”服务不仅仅是对客户的服务,更是对客户情感的服务。

因为好的情感能够让顾客感到放心,从而愿意在该商家消费。

因此,服务员在工作的时候要做到与客户情感沟通,细心呵护,体现出服务的真诚与人文。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前言“顾客是上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商业口号。

但是这个口号在商业实践中是否真的被重视?以及这个口号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部分:对“顾客是上帝”的解读“顾客是上帝”的意义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和礼貌,彰显了企业的诚信和服务意识。

因为顾客是企业的最终受益者,如果没有顾客,企业就不可能存在。

因此,对顾客的尊重和服务就是对企业本身的尊重和服务。

还有一些人认为,“顾客是上帝”这个口号包含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决定企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只有积极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并通过不断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尽管这些解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中心:即企业必须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关注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把顾客的利益摆在首位。

然而,“顾客是上帝”这个口号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扰。

例如,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矛盾,以及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发展需要,是企业难以平衡和处理的问题。

如何在与顾客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尤其是考虑到现代企业集团更加注重股东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是一个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二部分:顾客与企业之间复杂的关系在“顾客是上帝”的口号下,顾客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天然的默契”。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默契可能会被多种因素影响和冲淡。

首先是消费者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消费者在收入水平、文化背景、嗜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必须尝试去适应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以满足他们的期望。

但是这种适应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和成本。

例如,在研发新产品时,企业可能会考虑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但是这种研发成本也许会使得产品定价上涨,影响销量和市场份额。

其次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不断提高。

顾客是上帝

顾客是上帝

大到机关单位,小到单一消费,很多商家都向员工传输这么一个思想:顾客是上帝。

这话说的没错,顾客来我们这里消费,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当真是地球人都知道,而然顾客是上帝,我们并不是奴隶。

在基督信徒的眼中,上帝是伟大的,他谦卑柔和,所有的生物在他的眼中,没有高低贵贱,一律平等对待。

当上帝被赋予太多的金钱利欲的时候,一切就会显得不一样了。

可能最初是因为商家的原因,他们想要出售一件东西,不管顾客的需求,夸大其词,虚假宣传,一件原本普通的商品被一番天花乱坠的辞藻装饰,他们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尽量向客户推销,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不管别人的死活。

在此过程中,顾客就是上帝,顾客说的就是对的。

结果客户买回家,才发现根本没有描述的那样的效果,想要退换的时候,商家就火速变脸,并且给你罗列出九九八十一条的冠冕堂皇的原因,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商家赚足了钱,顾客伤透了心。

在这种现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一个心理,你不遗余力的向我推销,看者笑容满面,其实心里就是惦记我兜里的钱。

既然你在此时此刻我把当做上帝,那我就最大限度的行使我上帝的权利,我对你冷眼相加,给你脸色看,那都是我的权利,想要赚我的钱,先要把我伺候舒服了再说。

今天去超市购物,正好就遇见了这样一个情况,一位称重的售货员不知是什么原因在给一位顾客称量商品的时候,口气不太好,顾客听了就不高兴了,当时就破口大骂,叫嚣着要找领导,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都揪出来,要求把这样的人辞掉。

售货员也是个有火气的人,一听骂的难听就不干了,于是乎,两人就开始的对骂,惹得购物的人频频驻足围观。

平等这个词好像越来越越匮乏了,可能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中,对平等这个词的认识已经扭曲。

即便如此,在人与人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顾客就是上帝”分析

“顾客就是上帝”分析

“顾客就是上帝?”分析正方观点作为市场营销的理解就是要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他当成上帝来看待。

营销者如果是做生意的一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如果没有顾客来买我们的东西,那么营销者也就没有可能获得利润,所以照顾顾客的利益也就是照顾好我们的利益。

顾客就是上帝说的是营销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来,以最好的态度让顾客满意,以此来提高营销者的销售,实现我们的利润。

顾客是上帝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如果对别人不尊重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尊的.你有选择我服务的权力,我也有受尊重的权力.辱人者人必辱之.与人相处,处于优势的时候,对待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教养。

反方:营销管理,别把顾客当上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现代意义的“以顾客中心”也早已从“满足顾客需求”发展到了涵盖品牌、服务、广告、公关、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等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神经。

无庸置疑,“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如果不能真正把握甚至是误解“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相反对于企业却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上帝不会无礼如果以“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以顾客为尊,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然无可厚非。

“上帝”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与礼待,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要“顾德”,不能违背起码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才好。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以“顾客是上帝”为由要求企业员工迎合甚至满足顾客所有的要求则未必妥当。

因为上帝不会无礼,而顾客却经常发生“无礼”的错误。

《扬子晚报》就曾转载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酒店服务生在推门送客时,不慎碰到一位顾客的胳膊,服务生忙不迭赔礼道歉,但这位顾客却得理不饶人,破口大骂;上海某餐厅在晚间营业时,由于突然跳闸停电,食客竟趁黑逃单;武汉某商场为顾客备了几百把“雷锋伞”,结果借出去的伞除了一小学生归还外,其余的竟有借无还……面对这样的“上帝”,我们如何能够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原则?面对这样的顾客,我们又如何能够“参照第一条” ?(服务理念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第二:如果顾客有错,请参照第一条)另一个更为可笑的例子是,在“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指导下,湖南某酒店餐饮部的女经理竟然总结出一套“发嗲服务法”并授之于麾下的服务小姐。

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怎能变成“花钱就是大爷”“顾客就是上帝”是消费者最常念叨的话“顾客就是上帝”不是放之四海皆准“顾客就是上帝”与其说是商家的“经营理念”不如说是他们的“宣传策略”。

这个源自日本和西方的口号在中国有相当多的变种如“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至上”等。

唯顾客利益是瞻、唯顾客利益是务,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结果。

但显而易见的是,顾客不可能永远是对的,更不可能是中国人普遍不信的“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早就不是它的字面含义,只是商家愿意(或口头愿意)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所表现出的诚意。

你在餐馆吃饭,因上菜慢、没有碗筷去投诉,他们当然应该把你视为“上帝”接受投诉立即改正(否则自有市场去惩罚),但你要在非吸烟区吸烟、和服务员提非分的要求,这当然就不是永远正确的“上帝”。

每种服务的提供都有自己的边界,也有自己的规则,边界之外、规则之外你已经不是他的“顾客”。

遗憾地是,很多消费者并没有和商家达成这样的认识默契,“上帝”们真的以为自己是上帝,追求经营、服务者对自己的尊从和屈服。

“花钱就是大爷”不能成为消费者的自白对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态度,评价起来比较复杂。

一般有三种水准:未达标、达标、超出水准。

我们可以看一下有趣的小费制度。

小费制度源于18世纪的英国伦敦,它的明确涵义是:侍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顾客对侍者表达感谢,前提是双方互相尊重。

各个国家服务业的小费规则不尽相同,有的是约定俗成应该给(美国)、有的是政府限制不让给(新加坡)、有的是限制索要但可以收(中国)。

小费给或不给哪个更好比较复杂,但其表达出的“尊重、平等”正是服务行业的应有之义。

对于中国的某些消费者,恰恰缺少的正是这种平等意识。

相反,“花钱就是大爷”则寻常可见。

如果说“顾客就是上帝”是商家的表述,那么“花钱就是大爷”则是消费者的自白。

“我付了钱”充当了权力膨胀的催化剂,这个时候“付钱”和“提供服务”不再是一种对等交换。

据被打空姐同航班旅客回忆,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我只是为你服务,你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夫人说“如果没有我们,你连饭都没的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经看过一幅名叫“顾客就是上帝”的漫画,当然漫画的意思和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大家只要看见那幅漫画都会明白它是在讽刺现在的经商者和服务者对消费者的一些欺瞒和服务态度的恶劣。

事实上也是这样,现在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确实不如以前了,但也并非全部都是这样,因为也并非全部的消费者都是通情达理、有道德的。

现在有许多消费者打着“顾客就是上帝”的旗帜,在行使消费者权利时对经商者和服务者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蛮横、霸道、不讲理,嘴边还挂着:“我是顾客,我拿钱来消费说句话也不可以吗?”
对,您是顾客,您是消费者,但并不等于您可以为所欲为,也不等于您所说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对的,您拿钱来消费当然可以说您想说的,不过我想经商者和服务者更想听到的应该是您的宝贵意见和您提出的合理要求吧,可不是像您一样提一些无理又自私的要求,如果您真是这样的话,我想可能没有一个经商者或服务者会欢迎您、喜欢您。

所以,伟大的消费者们,请您们放下您们那“顾客就是上帝”的旗帜吧,和经商者、服务者友好相处,不再有“顾客就是上帝”,错了也硬说自己是对的观念,服务者也是人、和您们一样的人,当他们脱下制服坐在您的位置时,他就是和您一样的消费者。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如果有一天他成了您的消费者,他对您也是这样,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反之,如果他对您彬彬有礼,非常的友好,那你的心里又会不会很内疚、很后悔呢?
其实他对您友好是因为第一:这是他对人一惯的礼貌;第二:这是他在惩罚您,让您为当初的行为内疚、后悔;第三:他也是在教您怎样礼貌的去对待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并不是说您是顾客就可以肆意妄为、为所欲为,而是说您有权利对您的的消费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你也有权利让自己消费得明明白白,对于经商者和服务者的错误您有权提出合理的批评,我想这应该才是它本身的意义吧,可不是您的肆意妄为哦。

所以,尊敬的顾客朋友们,请正确诠释“顾客就是上帝”的含义,不要扭曲它的本意,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人感到恶心的“上帝”,不要违背是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所以,朋友们,让自己做一个人人尊敬的“上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