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标签:中药;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反复发作中上腹胀痛不适或伴恶心呕吐,喛气口苦,呃逆嘈杂,呕吐黄绿色苦水而求治,随着电子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而现代医学缺乏疗效好的药物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但长期服药又有一定副作用。
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情况总结如下。
1纯中药汤剂胡莹[1]运用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味治疗,基本方:柴胡20 g,黄芩10 g,枳壳10 g,人参10 g,法半夏10 g,公英15 g,竹茹10 g,旋复花(包煎)10 g,香附1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
随症加减: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去人参,加连翘20 g,败酱草20 g;黏膜糜烂或溃疡加珍珠粉5 g冲服,三七粉3 g冲服;黏膜苍白变薄去人参加太子参20 g,加百合12 g,玉竹12 g;胃内潴留液较多混浊黏膜加炒牵牛子3 g,虎杖10 g。
每日1剂水煎服,30 d为一疗程。
治疗40例,治愈16例,好转19例,未愈5例,有效率87.5%。
蔡汉强[2]亦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基本方:柴胡10 g,黄芩10 g,半夏15 g,党参10 g,竹茹12 g,枳实10 g,陈皮10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枚。
热邪偏盛者去党参加黄连6 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5 g;病情反复发作,痛有定处,舌质红或舌边红者加元胡6 g,栀子10 g。
治疗30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卢绍城[3]运用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柴胡、枳壳、白芍、姜、竹茹、旋复花(包)、半夏、川芎各10 g,代赭石15 g(先煎),甘草6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30 d为一疗程。
治疗100例,痊愈40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
张书昌[4]运用降逆汤治疗,药物:半夏10 g,旋覆花(包)10 g,柴胡10 g,白芍10 g,丹参10 g,蒲公英15 g,代赭石(先煎)15 g,枳壳6 g,黄连6 g,甘草6 g,大枣6枚。
柴芍解郁汤和乌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柴芍解郁汤和乌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属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2.3%[1]。
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及胃切除术后,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反流入胃,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黏膜上皮反应性变化等[2]。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们采用柴芍解郁汤和乌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病程均超过半年。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完整胃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同时伴胃窦黏膜糜烂和(或)中度以上充血并被证实存在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者可诊断为BRG。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定。
(略)1.2.3中医在明确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基础上,选取辨证为“肝胃不和”患者。
1.2.4中医临床症,记录腹痛、腹胀、嗳气、吞酸、恶心、失眠、抑郁或烦躁等7项。
按无症状、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采用尼莫地平症状积分法。
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给予柴芍解郁汤和乌贝散加减内服:炒白术15g 太子参30g 茯苓15g 当归15g炒柴胡12g 杭白芍20g 木香12g 枳实12g香附12g 郁金12g 合欢皮20g 砂仁6g后下金钱草12g 浙贝母15g 乌贼骨10g 甘草10g以冷水1000ml,浸泡30分钟,煎沸后10分钟,取汁6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
2.2 对照组:雷尼替丁:口服 150mg/次,2次/日,餐前或睡前服;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标签:中医药;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其发生原因与胃部大手术后,慢性胆道疾病和幽门功能失常等有关[1]。
临床表现多为腹胀腹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应嗳气及便秘等。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加强胃排空功能及抑制胃酸药物,且这些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疗效不甚满意,而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其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我院于2012年9月~2015年8月采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83例,全部符合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2],并经胃镜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上腹胀痛或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呕吐及烧灼感等症状。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38±4.1)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6.3±2.5)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4~70岁,平均(38±3.3)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7.1±3.2)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雷尼替丁0.15g/次,2次/d餐后口服,吗丁琳10mg/次,3次/d饭前口服,果胶铋胶囊0.15g/次,4次/d餐前30min 与睡前口服。
治疗组则采用疏肝利胆和胃中药治疗,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5g、枳壳10g、白芍10g、旋复花10g、半夏10g、川芎10g、姜竹茹10g、黄芩10g、生甘草6g。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近况

病 。 中医认 为本 病主要 病 因多为情 志失 调 、饮食 不
出现 充血 、水 肿 、糜烂 等炎 症 表现 。临床 以上腹 灼
痛 ,口干苦 ,胆 汁样 呕吐 ,嗳气 泛 酸为 特征 。西 医
故 日呕胆 ” “口苦 者 ……病 名 胆 瘅 ” 等 记 载 。 中 、 医根 据 B G多 出现 胃痛 、胃胀 、恶 心 、反 酸 、烧 R 心等 症状 ,将 其 归属 于 “ 胃脘 痛 ” “ 、 嘈杂 ” “ 、 呃 逆” 、“ 呕胆 ” “ 、 胆瘅 ” 等范 畴 。近 年 来 中医药 对 本病 的研 究 1趋 深 入 ,中 医 治疗 B G 取 得 良好 疗 3 R 效 。现 就有 关 文献综 述 如下 。
病所 的作用 ;王 不 留行 活血通 经 ,借 其苦 泄宣 通之
功 ,以助消 肿散瘀 之 效 ;甘草 调 和药性 。全方 疏肝
理气 ,活 血逐 瘀 ,散结 止 痛 。对乳 腺增 生症 起 到 了 标 本兼 治 的作用 ,显 著改 善 了患者 的生 活 质量 。现 代 药理研 究 表 明 :用 中药 治疗 乳腺 增 生症 能调 节性
胆 汁反 流 性 胃炎 ( R B G) 是 常 见 的 消 化 道 疾 病 ,又称 为碱 性反 流性 胃炎 ,系各 种原 因引起 幽 门 功能 不全 ,或 者 胃切 除术 后胆 汁反 流入 胃 ,胆 酸破 坏 胃粘膜 屏 障 ,H 逆 弥 散 增 加 ,最 终 导 致 胃粘 膜
所化生 ,汇集 于胆,泄 于小 肠 ,参 与饮食物 的消 化。《 灵枢 ・ 本输篇》谓 : 胆随 胃降” ,若 胃失和 降 ,气机 上 逆 ,可 引 起 胆 汁 反 流 。胆 胃同 为 六 腑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作者:许飞李让亮马成猛吴雪默黄桂宇张强强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21年第02期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强、生活水平提高,国人饮食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纤维胃镜的普及,发病率及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西医目前以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等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且易反复。
中医药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文章就近5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2-0073-04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2.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 Fei, LI Rang-liang, MA Cheng-meng, WU Xue-mo, HUANG Gui-yu, ZHANG Qiang-qiang(Feng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Fengyang 233100, China)Abstract: Bile reflux gastriti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of digestive system.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the incidence rate and detection rate of this disease have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has been reduced. 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focuses on promoting gastric motility, protecting gastric mucosa and inhibiting acid, but the efficacy is not good and the condition recurs easily. In contrast, TCM, guided by the holistic view and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has achieved ideal efficacy for bile reflux gastriti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on TCM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in recent five year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bile reflux gastritis; TCM; treatment; review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種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

医药界 2020年05月第10期—172—卫生管理品管圈在提高患者术前访视满意率中的应用吴 玲 罗郑萍(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术前访视满意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自制我院“手术室术前访视满意度调查表”,抽取我院2017年5月8日~19日的患者进行满意度情况调查,把握现状,通过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等品管活动后,于2017年6月15~30日患者进行相同问卷调查,对两组间患者术前访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满意率由进行品管圈活动前的85.5%提升至改善后9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患者术前访视满意率,减少术前焦虑,提高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术前访视;满意率【中图分类号】R 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10-172-0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ie,QCC)活动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品质管理手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并应用简单有效的品质管理方法,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1]。
而提高患者满意率有利于患者缓解术前恐惧心理,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增进护患沟通,护士能全面了解患者,从而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因此,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提高患者术前满意率的工作中,获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抽取我院2017年5月8日~19日和2017年6月15~30日患者,发放“手术室术前访视满意度调查表”。
品管圈活动前和品管圈活动后分别调查患者40例进行对比分析。
科室护士6名,圈员7人,年龄22~43岁,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 3名护士,由1名经过品管圈学习与培训并且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副主任护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圈活动指导。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概况

5 4・
山西 中医
21 0 1年 1 第 2 第 1 期 0月 7卷 0
S A X O C O t 0 l 0 2 o1 H N I FT M J c .2 1 V 1 7N .0 .
・
综
述 ・
中 医 药 治 疗 胆 汁反 流 性 胃炎概 况
司艳艳
关 键 词 : 汁反 流 性 胃炎 ; 医药 疗 法 ; 述 胆 中 综
为, 该病 的 主要 病 因为 情 志 不 调 , 食 不 节 , 胃虚 弱 及 手 饮 脾
例, 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 9 .% 。沈茂泉 分 3型治疗 : 87 胆 胃失和型 , 药用炒 白芍1 , 1og柴 胡、 金、 5g 厚+ 1 , , 郁 炒枳 壳、 炒绿萼 梅、 蒌皮 各9g 吴 茱 萸 、 甘草 各3g 胆 胃郁 热 瓜 , 炙 ;
田
梅
中图 分 类 号 :5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0—75 (0 1 1 0 5 0 R 7. A 10 16 2 1 )0— 0 4— 3
胆汁反 流性 胃炎 ( i f Xgs isB G) bl r ] tt , R 又称碱性反 e e l a ri l 流性 胃炎 , 慢性 胃炎 中的一种 特殊类 型 , 是 由于 幽 门括 约
胆 胃气逆 , 胃腑升 降失 司所致 ; 陈贤 强 认 为, 该病 由于胆 火犯 胃, 胃失 和降。寒热互结 : 唐剑武等 认为 , 该病 由于 寒热互结 , 降失常 , 升 虚实 夹杂 ; 昌乐 认 为 , 胡 该病 由于 情 志不 畅, 肝气郁结 , 升降失调 , 胆疏不利 , 上逆犯 胃, 致使
陈皮各 1 , 0g黄连 、 佛手 各6 ; 胃郁 热证 , 肝 g 方选 化肝 煎合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定位及辨证治疗近况

关 键 词 : 汁 反 流 性 胃炎 ; 位 ; 证 论 治 ; 述 胆 病 辨 综
中图 分 类 号 : 8 R2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胆 汁 反 流性 胃炎 是 以碱 性 十 二 指 肠 液 返 流
胃, 引起 胃粘膜 损伤 为特 征的一种 慢性 胃炎 , 由于
2 疾病 定位
肝失疏泄, 横逆犯 胃, 胃不和导致 胃气上逆, 胆 肝 使
失通降, 逆流于 胃而发病。治 以青皮 、 香附各 1g 0, 郁 金 1g厚朴 、 5, 枳壳 、 陈皮 、 旋覆 花 ( ) 木香 、 芩 包 、 黄 各 1 , 0g党参 、 制半夏 、 柴胡 、 白芍 各 1 。罗 氏 认 0g 为为肝郁气滞 , 气机升降失常 , 横逆犯 胃, 胃失和降,
二指肠 内容 物有 大 量 的胆 汁 , 得名 。 现代 医学 故
■ 为 反 幽 由神蠕由致 ’胆 流 炎 迷 经动多 起 能 门 不 胃或所 引功 胃 闭 和奋缓原 的 关全 汁性 是 走 兴迟种
■ 目前 , 重建 胃粘膜 屏 障是 西 医治 疗 的主 要 方法 。
瞄
有针对胆汁反流入 胃的临床过程 , 采用 胃动力药
能降, 不升而不磨 , 脾 胃不 降 而 不 纳 ” 。肝 随脾 升 , 胆 随 胃降可谓 枢机 之言 , 因辨证 , 求 立法 成方 亦 皆可
大 黄 6g炙甘草 6g 。 、 ) 32 脾 胃虚 弱 王 氏 认 为 本 病 由于 久 病 、 食 . 饮
6g枳壳 1 g 白芍 3 , , 5 , Og炙甘草 6g 。 ) 综 上 所述 , 近年 于 胆 汁反 流 性 胃炎 的 中 医辨证 治疗虽有诸家之言 , 但仍不离肝胆及脾 胃, 正如《 灵 枢・ 本输篇》 指出的那样 “ , 土气冲和 , 随脾升 , 肝 胆 随 胃降 , 木荣而不郁 , 土弱而不能达木 , 则木气郁塞 , 而胆 病上 逆 , 木邪 横侵 , 土被 其贼 , 脾不 能升 , 胃不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刘又 宁, 赵铁 梅 , 陈民钧 , 中国城 市成人 社 区获得 性 肺 炎 等. 6 5例病原 学多 中心调查 [ ] 中华结核和呼 吸杂志 ,0 6 2 6 J. 20 ,9
, 5糜 秦玲 . 支原体科 病原 体分 子检 测方 法 学研 究 [ ] 中 J. 国优 生与遗传杂志 ,0 2 1 ( ) l. 20 ,0 2 : 0
杂志 , 0 2 ( )21 4. 2 7,2 4 :4 —2 3 0
[] 8 中华医学会 呼吸病学分会. 区获得 性肺 炎诊 断 和治 疗指 南 社 [ ] 中华结核和 呼吸 杂志,0 62 ( 0 :5 — 5 . J. 2 0 ,9 1 ) 6 1 6 5 [ ] 晓华 , 9韩 刘立 云, 宏 , 小 儿肺 炎支原 体肺 炎合 并 全 身炎 敬 等.
j k zk N, ai Ya aaS e a. h r t sc f arl 1 aai N raM, m d ,t C a ce t so co — 6 O t 1 a ri i m i
d —r ss n c p a ma p e mo ie s a n s l td fo p - e— e it t My o l s n u na t i s i ae r m a a r o -
海螵蛸 1 , 日 1 5g每 剂水煎服 , 吗丁啉 1 , Omg 餐前 3 i 0m n口服 , 4
祁 月英 等 运用疏肝降逆汤治疗 , 方药 : 柴胡 、 枳壳 、 白芍 、 神 曲各 9g 薄荷 6g郁 金 1 , , , 0g 党参 、 灸黄芪 各 1 , 草、 黄各 5g 甘 大
『2 S zk S Y maai , ai e a. l ia ea ai a 1 ] uu i , a zk T N raM,t 1Ci cl vl t no m — t n u of
l nl W S m rg l LJi A ,t 1 ol iepr 1 rodF , u mesi T, ao S e a A w r wd e— 2 A lJ e . d
肺炎 支原体肺炎 的治疗 。 22 免疫 抑制剂 的应用 目前认 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的肺外 并发 . 症 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 , 故在急性期病情 较重或肺部病 变
迁延不 愈患者 , 或合并有肺 不张 、 间质纤维 化者 , 荐短期 内使 肺 推
[] 7 陆权 , 陆敏. 炎 支原体 感染 的流行 病 学 [ ] 实 用儿科 临床 肺 J.
浓度 , 是治疗成人肺 炎支原体肺炎 的理想药 物。虽然环丙沙 星对 肺炎 支原体也有较好 的抗 菌活性 , 但考虑 到部分 支原体肺炎 可能 合并肺 炎链球菌感 染 “ , 其肺组 织 穿透 性 和吞 噬细 胞 内浓 J且
度 与呼吸喹诺酮类药 物相 比没有优 势 , 因此 , 也不推 荐 常规用 于
煎服 , 个月为 1 程 , 1 疗 治疗 6 0例 , 愈 2 , 治 2例 显效 1 , 9例 有效 1 6
例, 无效 3 , 例 总有效率 9 . %。 50
效3例, 8 好转 2 , 无效病 例 , 3例 无 总有效率 10 。仕乐 生 由土 0% 木香 、 大黄 、 山奈 、 河子、 寒水石及碱化组成 。 黄适 、 林寿宁 、 何善 明、 朱永萍 运用 安 胃汤合 吗丁啉治疗 。 方药组成 : 黄连 5g干姜 5g制半夏 1 , , , 5g 百合 2 , 0g乌药 7g 丹 , 参 1 , 5g 白芍 2 , 0g 木香 7g甘草 5g 可加上黄芩 1 , , , 0g柴胡 1 , 0g
t nsa d id c d w t rt o y i io J . co il m. i t n u e i e h m cn i v r 『 ] Mi bo I e n h y r n t r m n l2 0 。5 8 :1 6 0 u o ,0 1 4 ( ) 6 7— 2 .
C I 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0l - l __一。≯0 尊 l 一。≯。 。。。 ◆。_。。lt ∥。≯ I 。。0i 0・∥∥ l l 蜇。 重l l l 。 l 。 l l 。黪 1 , 0g 柴胡 1 , 0g 白芍 1 , 0g丹参 1 , 0g 蒲公英 1 , 赭石 ( 煎 ) 5g代 先
原 学调 查[ ] 中国抗 感染化疗杂志 ,0 3 3 6 :2 34 J. 20 ,( ) 3 1— 2 . co d rl e—rs tn M cpamape oie J . n mi o — i eiat yo l nmnna [ ] A f c bA s s i r
gns hm te , 0 ,0 2 :0 et C e ohr2 6 5 ( )7 9—7 2 0 1.
综
NE AND F GN ME C 述 中 学 究 21年2 第1卷 第4 CHI SE 0REI DI AL RESEARCH 外医 研 02 月 O 期
嚣
◆ ≯≯。 _ . l ∥ 00鹫0≯≯∥ 0
黟l 1 l 1
_ 。 露 l lll 0 0 ◆ 一 0 llll I lIl _ __ l I 1 ll l l
参考 文献
症反应综合征 时 炎性 相 关 因素的 变化及 临床 意义 [ ] 中 国 J.
当代 儿 科 杂 志 ,0 7 9 4 :4 3 0 2 0 , ( ) 3 7— 5 .
[O 刘又宁 , 1] 赵铁梅 , 姚婉 贞, 北京地 区成人社 区获得 性肺 炎 等.
非典 型病 原 体流 行 病 学 调 查 [ ] J .中华 结核 和 呼 吸 杂 志 ,
[ ] 永文 , 3傅 刘桂 英 , 玉乾 , 婴 儿 沙眼衣 原体 肺 炎病 原 学和 张 等.
临床研究 [ ] 中华儿科 杂志,9 5 3 ( ) 50— 9 . J. 19 ,0 4 :9 54
【 收稿 日 】 2 1 — 2 1 期 01 1 — 4
中 药 疗 胆 汁 流 性 胃 炎 近 况 -一治 - - 反
莫平 忻 城 县 中 医院 ( 西 广
【 关键词】 中药; 胆汁反流性 胃炎
胆汁反流性 胃炎 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 患者常 因反复 发作 中上腹胀痛不适或伴 恶心呕吐 , 暖气 口苦 , 呃逆 嘈杂 , 吐黄 呕 绿色苦水而求治 , 随着 电子纤维 胃镜在 临床上 广泛应 用 , 汁反 胆 流性 胃炎的检 出率 逐 年增加 , 而现代 医学缺 乏疗 效 好 的药物 治 疗, 多数 只能改善临床症状 , 药后易复发 , 停 但长期服药 又有 一定 副作用 。现将近年来 中药 治疗 胆汁反流性 胃炎情况 总结 如下。
s e t eo t p c l ah g n o p ci fay i a t o e si c mmu i — c u r d p e mo i v p n nt a q i n u n・ y— e -
a J . m JR si C t aeMe ,0 7 1 5 1 ) 18 『 ]A epr r r d 2 0 ,7 ( 0 :0 6—19 . i C 03
20 ,7 1 2 3 . 0 4 2 ( ): 7— 0
[ 1 黄海辉 , 1] 张婴元 , 黄绍光 , 上 海地 区社 区获得性肺 炎的病 等.
.
[] 1 曹玉璞 , 叶元康. 支原体与 疾病 [ .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人
2 0 1 6—1 0 0 0: 0 2.
卢绍城 运用柴胡疏肝 汤加 味治疗 , 药物 组成 : 胡 、 柴 枳壳 、 白芍 、 、 姜 竹茹 、 复 花 ( ) 半 夏 、 旋 包 、 川芎 各 1 , 赭石 1 ( 0g 代 5 g 先 煎) 甘草 6 g 随症 加减 , 日 1剂 水 煎 ,0d为 一 疗程 。治 疗 , , 每 3 10例 , 0 痊愈 4 0例 , 效 3 显 4例 , 效 l 有 6例 , 效 1 无 O例 , 有 效 总
1 , 5g枳壳 6g 黄连 6g 甘草 6g 大枣 6枚 。随症加减 , 剂/ , , , 1 d水
0
有限责任公司 )3次/ , , d 加铝 碳酸镁 10 g 商 品名达喜 , 国拜 . ( 德
尔公 司生产 ) 吗丁啉 1 g 均 3次/ , , 0m , d 治疗 3周 , 治疗 6 1例 , 显
0 ≯
率 已经 超过 了 8 % ’ , 0 最近 , 北京 朝 阳医 院报 道 的一组成 人肺 炎支原体感染 患者 中, 肺炎 支原 体 对红 霉 素的 耐药 率也 达 到 了 6 % 。氟 喹诺 酮类 药物 和 四环素类 抗 生素仍 对 M 9 P具 有 良好 的体外抗菌活性 , 在临床 常用 的氟喹诺 酮类药 物 中, 氧氟 沙星 左
率 9.% 。 0O
较多 混浊黏膜加炒牵牛子 3g虎杖 1 。每 日 1 , 0g 剂水煎 服 , 3 d 0
一
张书 昌 运 用 降逆 汤 治疗 , 物 : 夏 1 , 覆 花 ( ) 药 半 0g 旋 包
10 一 6
中外 医学研究
21 0 2年 2月 第 1 0卷
第 4期
用激 素 , 但应注意激 素所 副起 的 副作 用 。因此 , 可根 据病 情使用 激素 , 针对不 同并发症 , 采用不 同的对症处理 办法 。 综上所述 , 肺炎支原体所 导致 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的发病率 逐年增加 , 且起病不典 型 , 病情进展快 , 多合并严重并 发症 。临床 上应予 以重视 。因此 , 视非典 型病原 体感染 、 重 了解肺 炎 支原体 感染诊 断和治疗进展 , 更好地 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 指导。
例, 无效 1 , 例 总有效率 9 . % 。 67
芩 1 , 0g 枳壳 1 , 0g人参 1 , 0g法半 夏 1 , 0g 公英 1 , 5g 竹茹 1 , 0g旋 复花 ( 包煎 ) Og香附 l , 1 , Og 炙甘草 6g 生姜 9g大枣 4枚 。随症 , , 加减 : 镜下 见 胃黏膜充血 、 水肿 明显 去人参 , 连翘 2 , 酱草 加 0g 败 2 ; 0g 黏膜糜烂或溃疡加珍珠 粉 5g冲服 , 三七粉 3g 冲服 ; 黏膜苍 白变 薄去人参加太子参 2 , 0g 加百合 1 , 2g 玉竹 1 ; 2g 胃内潴 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