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共27页文档
井控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井控安全经验分享案例一、井控设备操作在进行钻井作业时,井控设备的正确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在操作过程中,遵循严格的井控设备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防喷演习防喷演习是提高应对井喷事故能力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定期进行防喷演习,模拟真实井喷场景,加强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演习,员工熟悉了防喷设备的操作流程和配合方式,确保在实际事故中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井喷。
三、钻井液处理钻井液处理对于井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对钻井液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保持了其良好的性能指标。
同时,根据钻遇地层情况及时调整钻井液性能,确保了钻井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四、异常监测与处理对钻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安装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钻井液密度、压力等关键参数,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五、人员培训与演练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是提高井控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井控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配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确保每个员工都熟悉预案内容。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七、井场布局优化优化井场布局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对井场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使得各种设备和管线布局合理、维护方便。
同时,加强了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有序。
八、沟通与协作增强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是保障井控安全的重要条件。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配合。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课件

通过本PPT课件,了解井喷失控事故的概述、案例分析、预防措施,以及强调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建议。
概述
什么是井喷失控事故
介绍井喷失控事故的定义和 特点。
井喷失控事故的危害
详细阐述井喷失控事故对人 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
为什么会发生井喷失控 事故
探讨造成井喷失控事故的主 要原因和风险因素。
2 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重申预防井喷失控事故的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建议
给予员工提高安全意识的实用建议和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井喷石油公司. (202 1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与预防措施. 石油工程知识网. (202 1 ). 井喷失控事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
历史上的井喷失控事故
分析发生在历史上的重大井喷失控事故案例,并总 结教训。
当前发生的井喷失控事故
介绍当前发生的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提醒人们重视 预防和处理。
井喷失控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详细阐述设备维护的 重要性,包括定期检 查、维修和更换关键 设备,确保其完好可 靠。
合理控制钻井压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介绍正确的钻井压力 控制策略,确保井底 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加强检查与监测
强调日常巡检和实时 监测的重要性,及时 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探讨培训人员掌握安 全标准和安全操作程 序的重要性,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
结论
1 总结井喷失控事故的危害
归纳井喷失控事故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巨大风险和损失。
【最新推荐】8.11事故心得感悟-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8.11事故心得感悟篇一:关于汲取长庆油田“8.11”井喷着火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井控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井控安全工作的通知公司属各单位:xx年8月11日,长城钻探40609队在长庆油田施工的一口井,在完井作业过程中因井漏引发溢流,导致井喷着火,最后井架烧塌,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井控安全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井控管理。
各单位要加强井控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全员井控意识,严格执行井控十七项管理制度,各级井控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井控技能培训、强化井控设备管理、强化井控风险识别、强化开钻及钻开油气层验收、强化应急预案和演练,扎实推进井控安全管理。
二、吸取事故教训。
各单位要认真吸取“8.11”井喷着火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大井控”意识,结合实际,查找本单位、本岗位在井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井控培训与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基层队伍井控技能和应急处臵能力。
三、强化应急管理。
各单位要加强“三高井”和“野猫子井”的管理,做好装备配套、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附件:长庆油田“8.11“井喷着火事故技术发展处xx年8月22日附件:长庆油田“8.11“井喷着火事故xx年8月11日22点左右,长庆油田位于定边采油六厂一钻井施工现场发生井喷事故,导致起火,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经过长城钻探40609队(挂靠队伍),在完井下入套管后,循环过程中发生井漏。
在堵漏过程中现场化工材料耗尽,不能及时向井内补充钻井液平衡地层压力,导致环空失压,引发溢流,导致井喷。
下完套管后,由于套管头已坐封,从套管头侧法兰接头处接出一根排污管线至泥浆池建立循环,油气经排污管线喷出,油气达到一定浓度,加上现场吊车正在作业,引起爆燃。
井喷及井喷失控案例教育

司钻、远程控制台及 手动锁紧装置失灵
内防喷工具失灵
设计的井身结构不合理
制定的井控技术措施 缺乏针对性
选择使用的井控装置 压力级别低
工艺的因素
设计使用的钻具组合 不利于防漏喷
设计与实际的钻井液 密度偏低
处理溢流、井涌的 方法不当
井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坐岗制度不落实
井控操作证制度 不落实 井控装备试压、检修与 巡检制度不落实
造成的危害
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油气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造成环境污染 酿成火灾
1984年9月1日,位于印度尼西亚西 爪哇的帕西加里笛的PSJ-A探井井喷, 几秒中后着火,钻机在10分钟内烧毁, 当时的火焰高达130米,在方圆300米 内的噪音为100分贝。
造成的危害 1990年10月11日,大港油田王15-33井 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井喷,井架倒塌报废。 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996年10月25日,长庆油田W24-23井, 油气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井喷着火,7分钟后井架倒向泵房,进而 烧毁井场部分设备和材料。
◆在油层井段采用高速档起钻,由于起钻速度快和钻具中加带扶正器的
联合作用,造成起钻抽吸,诱导井喷。
事故原因——间接原因
◆作业班组全体人员没有发现溢流。当 送联动机的人员发现异常并通知司钻时, 司钻才发警报信号,此时已经井涌。 ◆发现井涌以后班组没有及时正确地关 井。没有快速抢装钻具内防喷工具。 ◆关防喷器时操作错误,本应关环形和 半封,但在操作时关的是全封。
造成的危害
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03年12月23日发生的罗家16H井及2004 年12月2日发生的曲2井井喷事故,分别造 成60000余人和4600余人的紧急疏散。
井喷失控的处理措施

井喷失控的处理措施井喷失控是指发生井喷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油井失控和气井失控各有其特点和复杂性,以油为主的高油气比的井处理更为困难。
由于天然气具有密度小(仅为原油的0.7‰),可压缩、易膨胀,在钻井液中易滑脱上升,易爆炸燃烧、难以封闭等物理化学特性,因而稍有疏忽,气井和含气油井高的油井更易井喷和失控着火。
井喷失控的类型很多,其处理方法主要是围绕怎样使井口装置、井控管汇重新控制油气喷流这一环节进行。
井喷失控井虽各有特点和复杂性,但基本处理方法都是相同的。
1.1井喷失控处理的基本做法(1)成立现场抢险组,制定抢险方案井喷失控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需要精心组织和施工。
险情一旦发生,要迅速成立现场抢险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抢险工作。
抢险组应根据现场所了解的油气流喷势大小、井口装置和钻具的损坏程度,结合对钻井、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弄清井喷层位、井喷过程和该井事故特点等。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吃透险情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调集抢险人员和设备,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取胜的心理。
(2)尽一切办法保护好井口处理井喷失控的经验表明,不论井喷失控后的情况有多复杂,只要尽力保护好井口,使好的井口不再损坏,情况不再恶化,就能掌握处理井喷失控整个过程的主动权。
因为新井口要在原井口上“生根”,重新控制井喷还需原井口有用部分尽量发挥作用。
井喷失控后,原井口装置的连接件极易被障碍物憋坏,密封件易烧坏。
故所谓保护好井口,主要是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准备充足的水源和供水设备,要达到每小时供水500~1000m3的能力,并以每分钟 1~2m3的排量经防喷器四通向井内注水和向井口装置及周围喷水,达到润湿喷流、清除火星以免着火的目的。
其二是消除使井口装置处于受憋状态的一切障碍物,用钢丝绳或支柱等加固井口。
(3)未着火的失控井应千方百计使其不着火井喷后着火,不仅会造成人身伤亡,设备烧坏,而且会使事故变得更为复杂,处理事故的条件更为恶劣。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一、从红吉林油田G+4-52井喷事故原因中吸取教训1、泥浆密度高是造成严重井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提高泥浆密度时要注意地层的承压能力,不能认为泥浆密度越高越安全。
2、没有按规定设计安装封井器。
安装了封井器不按时管理等于没有,所以我们在安装后要很好的管理,包括试压维修保养到按时进行。
3、忽视该地区钻井的井控高风险性,沿袭历史经验和错误做法,片面理解、过分地夸大和依赖一次井控,将有浅气层的井按一般开发井对待。
所以立足于一次井控不是万能的。
4、钻井队的泥浆循环系统简陋,依然沿用地面池循环系统,无法准确计量泥浆量。
钻井队的坐岗观察以井口有无泥浆返出来判断是否井漏,以木棍的刻痕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泥浆坑液面的升降,并据此计量地面泥浆坑的泥浆量增减。
如此简陋的计量手段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井漏或井涌。
我们有了循环罐和检测设备如果不认真检测,论虚作假等于没有,我们必须加强坐刚工作5、发生井漏后,钻井队现场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对井漏可能导致井喷的问题认识不足,井控意识不强。
灌满泥浆后,既不校核漏失和灌入的泥浆量、计算漏失速度,也不适当地静置一段时间以便充分观察环空液面变化,确定井下稳定与否,而是匆忙决定起钻。
在发生井漏后我们同样没有进行观察,所以堵漏后必须进行观察后在决定起钻。
6、起钻时又采取整立柱起钻的常规做法,违反了一次井控的预案要求的“用方钻杆一个单根一个单根地逐根起出”的要求,造成发生井喷后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接上方钻杆,失去了循环压井的通道。
我们同样是这样的做法,所以我们以后在起钻时必须先用放钻杆带出几根后观察井下正常时再正立柱起钻。
7、井控无关论:由于无知,认为井控是别人的事,与自己和单位无关。
无知无畏,不信不怕。
我们同样存在着。
8、侥幸心理:认为井喷毕竟是少数,这次我们也不会摊上,不会发生井喷。
这种思想我们井队普遍存在。
9.井控意识淡薄,麻木不仁:把传统的违规做法和“低老坏”毛病视为正常,见怪不怪。
井控安全经验分享与共享

井喷组初步调查,造成事 故的原因主要是,试油作业中对该井含有硫 化氢没有预见。作业队执行制度不严,没有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等。
井喷事故是灾难性的事故
距离事故发生已经十几个小时,可以看到喷势依然 十分强劲。
井喷过后,现场一片 狼藉,所幸这次井喷 主要是地下气体携带 大量泥沙,从井下 1000多米深处喷出, 没有原油,硫化氢含 量也不高,因此没有 造成更大的损失。
井喷事故是灾难性的事故
从28日夜至29日上午,抢险指挥部组织专家 深入空地考察,制定抢险方案,筹备抢险设 备、机具。29日上午,由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钻并局总工程师孙某带领的16人抢险小分队 配带防毒面具接近井口,根据井口和井喷情 况,在当地驻军防化兵和井烃煤矿抢险队的 支援下,某油田5名抢险队员关闭了井口左右 两翼套管闸门。9点20分,抢险队完全控制了 井喷,从井喷到控制井喷历时18个小时。
违规操作是事故的根源
1、川东油田井喷事故造成 川东油田井喷事故造成191人死亡 川东油田井喷事故造成 人死亡 发生“井喷”的16H矿井井深4000米,又水平横穿7 00米,平时每天生产100万立方米天然气,生产一直很 正常,出事故前的所有操作也都正常。但是在23日22时 50分,钻杆还剩下208米时发生了“井喷”,富含硫化 氢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 2、公诉机关在法庭上的陈述亦表达了制度缺失的观点,如 “在罗家十六H井开钻前,有关方面没有充分了解井场周围 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等详细情况,并据此制订有效的应 急预案,以致在井喷失控时,不能及时通知井场周围居民迅 速撤离危险区。”
中原油田公司***采油厂
安全经验分享
HSE监督站 2009年
安全经验分享——我与危险曾擦身而过
一名中石化的普通职工,对安全问题,他一直没有怎么从心里去 重视它,总觉得它离他比较遥远,直到他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 他才意识到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你不去重视他,你损失的就有可 能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那是去年一个秋天的晚上,我用自行车驼着四岁的孩子学完英语 回来,天刚下过雨,路上有些滑,孩子求我去健身器材那地方玩 玩。看到时间刚过八点,又觉得孩子学完英语应该放松一下,我 便带着她来玩转圈圈。脚底下那圈圈是铁的,下雨后变得很滑, 上面那把手也由于雨水的原因,比平时难把住,这些危险因素我 都没有注意到,开始孩子玩得很开心,可没过几分钟,她就因为 转得太快,拿不住把手摔了出去,正好摔在对面那个铁圈圈上, 耳朵立时被撕成二半,血大滴大滴地滴在她的衣服上,我的心也 被揪成了一团,我赶紧找亲人跟我一起送到了医院。在缝耳朵八 针的时候,那么小的孩子也要三个大人才能摁住,听到她那痛苦 的大哭声,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多么希望躺在那儿的是我,而不 是我年幼的四岁的女儿。因为我的疏忽,让孩子受了这么大的罪, 想起当时的情景,现在的我还心有余悸。
井喷事故心得体会

井喷事故心得体会井喷实例案例1 起钻形成抽汲,及时处理避免了管柱飞出事故。
1996年7月,在齐2-9-5009井打捞FH-5封隔器施工中,下丢护捞矛至,850 m捞获。
上提打捞管柱至960 m时,管柱自动上粉,此时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对管柱进行反加压处理,并装井口,避免了管柱飞出事故的发生。
案例分析:打捞管柱自动上行原因是:起打捞管柱时,封隔器将其以上环空的压井液带出,降低了液柱压力,同时又将井内地层的油气抽出。
当井内压力超过管柱悬重及液柱压力时,形成抽汲,造成管柱自动上行现象。
案例提示:(1)在打捞封隔器施工中,当确认捞上封隔器后,必须反复上提下放管柱,使封隔器胶皮 __回缩解封,才能避免起管柱时形成抽汲现象。
(2)打捞封隔器前,要查清油层压力资料,并采用相对密度合适的压井液进行压井。
(3)打捞封隔器前,在制定的打捞工艺方案中,充分考虑井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从措施上周密安排,防止井喷事故发生。
案例2 违章操作,引起井喷事故2000年10月5日,在齐108-25-1井起隔热管作业施工。
该井为补层后停喷下泵井,施工前没有按要求进行压井作业,当起管至第85根时,井口出现少量溢流,现场操作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继续施工,起出全井油管后,进行下步工序,下放第一根油管时,发现溢流增大,立即抢装井口。
因井内压力高,致使防喷井口坐不到四通平面上,发生井喷,后经抢险突击队制定抢喷方案,采取用钢丝绳反加压的方法才将井口坐上,制服井喷。
此次井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案例分析:(1)由于没有严格按井控设计施工,在起下管柱施工前,没有装井口防喷器,又未进行压井作业,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在发现少量溢流时没有及时安装井口和进行压井,延误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有利时机。
案例提示:(1)在作业施工中,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于重点工序要由专人负责指挥。
(2)一旦发现溢流、井涌、气大等井喷预兆应及时抢装井口,然后压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19日7时30分,西部钻探公司和青海油田分公司两家立即启动紧急预 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一、事故概况
(三)抢险经过
4月19日12:40 抢接压井管线,通过压井管线向井内注入清水实施进口降温。 17:10消防车进行冷却工作,固井车从环空向井内注水,拖拉机开始进行拖 快绳作业, 用拖拉机拖拉绞车快绳起出井内钻具,关闭全封闸板,井口得到 有效控制。 4月20日1:35 -4:45实施压井作业, 分8次共向井内注入比重1.80 g/cm3的重 浆67方。注压5 MPa↘4MPa。套压由3.4MPa↘2.2MPa↗2.8 MPa。 5:10—9:00配置1.25 g/cm3-1.30 g/cm3堵漏钻井液实施堵漏。 4月21日15:40—-16:30注A级水泥37.5T(22方),关井套压为零。
候凝:每半小时观察一次套压变化.自17:00-19:30上升至1Mpa, —- 22日1:00下降为零,7:05,从节流管汇处泄压,无任何溢出物。
4月22—-23日现场清淤。
一、事故概况
一、事故概况
一、事故概况
(四)现场抢险时间
4月19日7:15- 4月19日20:05 从井喷到实施关井历时:12小时50分钟
英9-4-A5井是青海油田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砂山 油田东南端的一口注水井。 目的层:下油砂山组(N21) 地层压力系数:0.81~1.12 气油比:81m3/t 设计井深:1620米 套管结构:9 5/8*354.06
+5 ½ *1615
井控装置组合图
2FZ35-35
四通 套管头
一、事故概况
(二)事故经过
一、事故概况
2019年4月19日7:15,由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40520钻井队(CNPC乙级资 质)承钻的海西洲英东油田英9-4-A5井,在二开井深1461米时失返后起钻准备换 钻具堵漏时发生井喷失控事故,4月19日20:05 成功关井,历时12小时50分钟。
一、事故概况
(一)英9-4-A5井基本情况
发生井漏后,井队把全井钻入油气层后的唯一一次在井漏情况下的起钻 当做常规作业对待,现场监督未提醒井队告知事项。 7、井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钻开油气层后发生井漏的处理 钻开油气层前未落实对裸眼段做地层承压试验。 起钻时做好连续灌浆工作,保持井内压力平衡。若井下发生气侵,应及 时除气 ,维持正常的液柱压力。 低泵冲试验、短起下钻等井控细则的相关要求。
二、事故原因分析
4、未严格落实双座岗制度 泥浆灌所有液面监测报警装置失灵,没有专用灌浆罐,液面标尺损坏,
座岗人员使用直尺测量液面,不能及时、准确校核灌入量与起出钻具体 积差值,未及时发现溢流征兆,失去了第一时间控制溢流的机会。 5、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
本井表层下深354米,而在漏失层在360-452米处,多次发生失返性 井漏,虽然经过几次堵漏,但是在钻进至1450米时,上部井段再次发生 只进不出的严重井漏,造成上部井段液柱缺失,为井喷埋事故下了隐患。 在英东油田已完成的107口井中,二开后发生35井次失返性漏失,几乎全 部是靠注入水泥浆进行封堵,漏失段集中在350~500米之间,说明了当 前设计的350米表层套管不符合设计原则要求,却又长期未得到修正。
4月19日20:05 - 4月22 日7:05 从成功关井到压井成功历时:59小时
总抢险时间:71小时50分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井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习惯性心理井控安全 井型简单、地层压力较低,自勘探开发以来同区块没有发生过溢
流险情和井喷事故,认为该地区没有井控风险,不会发生井喷事故。 2、没有意识到漏喷转换的风险
对该地区多口井发生的严重井漏,以及同井组的相邻井从350米 到井底存在多层油气显示的情况没有分析,没有针对多频次的井漏 开展风险评估,没有研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操作程序,使井喷风 险隐患长期存在,仅从工程技术方面进行治漏堵漏。 3、井漏情况下起钻未连续灌浆
钻开油气层后上部地层又发生井漏,失没有意识到在井漏情况 下起钻存在发生井喷的风险,未制定井漏情况下有针对性的防喷措 施,导致发生溢流导致井喷。
三、事故的相似性
2019年上半年,长庆区域共发生溢流及以上井控险情20起,主要集中在先 注后采区。从这起井喷失控事故可以看出,该井的施工现状与目前我们所施工 的镇北、姬塬、坪桥、合水、黄陵、桐川等注水高压区、含浅层气、高气油比 区块极为相似,主要表现在: ①上部裸眼井段都有漏层、地层承压能力较低,钻达目的层发生溢流加重时常 出现上部地层漏失; ②地层压力系数在0.81-1.12之间; ③气油比较高,在80m3/t以上; ④井口防喷器组合大部分为单闸板或双闸板; ⑤井身结构为二开结构,且表层套管下深较浅; ⑥溢流检测装置简单、可靠性差,手段单一。
二、事故原因分析
6、 未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前的检查、验收及审批制度 该井甲、乙方驻井专职安全监督各1名。经过一、二开以及打开油气层
前验收时均未发现泥浆液面报警装置失效,打开油气层审批报告流于形势, 安全监督检查记录泥浆液面报警装置为合格。存在着检查不严肃、事后补签 以及验收组织形式混乱等问题,难于保证验收效果。
4月14日 11时二开钻至井深360米、404.5米发生两次漏失,分别经过水 泥浆封堵,才恢复正常。4月19日0时钻进至井深1450米时再次发生井漏,漏 速每小时3方。1时20分继续钻进至1461米时井口失返,起钻计划进行挤水泥 堵漏。起钻前从环空灌入堵漏浆18方,井口未见液面。
4月19日7时15分,起钻至井内剩余一柱钻铤时提升短节内溢出泥浆,接 着从环空喷出泥浆接近二层台,发生井喷。前期喷出物是泥浆,逐渐转变为 油、气、泥、水混合物。由于喷势过猛,下放游车抢挂吊卡失败,井口一片 大方瓦喷出,井内钻铤上顶5米,由于本井安装的双闸板防喷器,无法实施 关井。
二、事故原因分析
8、钻井地质工程设计存在缺陷,指导性较差 8.1钻井地质设计对井控相关风险提示不具体
对上部井段存在井控高风险的13个油气同层提示不够明确。 8.2钻井工程设计没有对邻井频繁的失返性井漏给予提示
从设计源头上没有认识到漏喷转换的井控风险,英东地区10口井的钻井 工程设计中的相关技术措施内容完全一样,没有针对单井具体地质情况进行 个性化设计,针对性较差,指导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