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马

合集下载

《马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马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马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

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原文:
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对照翻译: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马诗 唐 李贺

马诗 唐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是:1、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2、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3、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4、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5、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7、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垫泪拜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8、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9、其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10、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11、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12、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13、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14、其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15、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16、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17、其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18、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19、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20、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21、其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22、其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23、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马诗唐李贺的诗

马诗唐李贺的诗

马诗唐李贺的诗《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作品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其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其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主要内容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主要内容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主要内容《马》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五绝诗,借马以托物言志,表达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那么下面就让大家和本人我一起来了解这首诗作的内容吧,感兴趣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马》作品原文[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1]络脑:马络头。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马诗六年级下册古诗

马诗六年级下册古诗

马诗六年级下册古诗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也是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全文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壮阔的大漠景象,沙子洁白如雪,燕山的新月如弯钩一般。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良马渴望披上金色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的向往。

同时,这首诗也寄寓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领略到大漠的壮丽景色,理解到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李贺马诗注解

李贺马诗注解

李贺马诗注解李贺《马诗》词语注解有哪些呢?了解李贺《马诗》拼音以及注解是学习诗歌《马诗》的前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抒发诗人李贺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马诗》拼音以及注解,欢迎阅读! 《马诗》作者: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1、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2、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3、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翻译: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一: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马诗两首 李贺

马诗两首 李贺

马诗两首李贺李贺创作的咏马诗作非常的有名,在诗坛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的马诗两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解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马诗的诗歌鉴赏

马诗的诗歌鉴赏

六年级下册《马诗》译文与鉴赏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下边整理分享这些古诗的译文和鉴赏。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鉴赏】《马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晚期,当时社会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的状态。

李贺通过马的形象,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李贺的马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著称,作品大量使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将个人的抱负与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漠上的沙子比作皑皑白雪,将燕山之上的月亮比作弯曲的钩。

这种比喻不仅赋予了大漠和月光以独特的视觉效果,还暗示了环境的严酷与战场的氛围。

其中,“钩”这个意象除了描绘月亮的形状之外,还让人联想起武器,暗示了诗人心中对于战斗的渴望和期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金络脑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耀的任务,而“快走踏清秋”则描绘了一匹战马在秋日清新的草原上驰骋的景象。

这里,“何当”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何时能够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期盼。

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个人理想的抒发,体现了李贺诗歌中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通过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马的形象之上,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咏马之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

字面写马,字底却是在写自己,物我融混,真正体现了“寄托遥深”,因而十分耐人寻味和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
《马》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五绝诗,借马以托物言志,表达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那么下面就让大家和我一起来了解这首诗作的内容吧,感兴趣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络脑:马络头。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鉴赏《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
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者介绍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
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