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比表面积测试

合集下载

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

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

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一、测定仪器准备1. 确认比表面积测定仪的型号和规格,并检查其工作条件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2. 将测定仪器放置在稳定的台面上,并保持其水平。

3. 检查测定仪器的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

如果使用电池供电,确保电池具有足够的电量。

二、样品准备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需要测定比表面积的样品。

2. 将样品仔细研磨或切割,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3. 将样品转移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并密封保存。

三、测定操作步骤1. 打开比表面积测定仪的电源开关,启动仪器。

2. 根据测定仪器的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测定程序和参数设置。

3. 将准备好的样品从容器中倒入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样品室中。

注意避免样品的溅出或飞散。

4. 关闭样品室,开始测定。

5. 等待测定仪器完成测量过程,并记录测定结果。

6. 如果需要重复测量或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按照仪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7. 测定完成后,将样品从样品室中取出,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如果需要,可以保存样品供以后使用。

四、仪器维护和清洁1. 在使用比表面积测定仪之前和之后,必须对仪器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清洁。

2. 在关闭电源之前,清除样品室中的任何残留物,并确保仪器的外部表面干净。

3. 定期检查和更换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滤纸、滤芯等耗材,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严禁使用任何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的清洁剂来清洁比表面积测定仪的部件。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使用比表面积测定仪之前,必须详细阅读并理解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2. 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室眼镜、口罩和手套。

3. 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近样品室的进出口,以免发生伤害或损坏仪器。

4. 在操作和维护比表面积测定仪时,严禁带有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结果的物品进入仪器区域。

总结:比表面积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比表面积的重要仪器。

操作该仪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包括仪器准备、样品准备、测定操作步骤、仪器维护和清洁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采用DBT-127型电动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测定。

该仪器主要根据国家标准GB8074-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有关规定,并参照美国ASMTC204-75透气改进制成。

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一定厚度的压实粉层时所受的阻力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它广泛应用于测定水泥、陶瓷、磨料、金属、煤炭、食品、火药等粉状物料的比表面积。

2.仪器主要技术参数2.1透气圆筒内腔直径12.7+0.05mm2.2透气圆筒内腔试料层高度15±0.5mm2.3穿孔板孔数35个穿孔板孔径 1.0mm穿孔板板厚1-0.10mm2.4电磁泵工作电压周波220V 50HZ2.5电磁泵功耗<15V2.6仪器重量3.2Kg(连仪器箱总重6.5Kg)2.7外形尺寸460mm×220mm×170mm(连仪器箱外型为550mm×180mm×250mm)3. 仪器结构4.实验操作步骤4.1仪器的校正4.1.1校准物料——使用比表面积接近2800cm2/g和4000cm2/g的标准物料对试验仪器进行校正。

标准物料在使用前应保持与室温相同.4.1.2粉料层体积的测定测定粉料层的体积用下述水银排代法a.将二片滤纸沿筒壁放入透气筒内,用推杆(附件一)的大端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正地放在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1。

b.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然后加人适量的粉料,再盖上一层滤纸用捣器压实,直到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为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加入水银,同上述方法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再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2。

(称重精确到0.05g) c.试料层占有的体积用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2)V=(P1-P2)/ρ水银(1)式中:V——试料层体积/c,rf)P1——圆筒内未装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圆筒内装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一)试粉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到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比表面积试验步骤

比表面积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5.1试样准备5.1.1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

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5.1.2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5.2确定试样量校正试验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为0.500±0.005,计算式为:W=ρV-(1-ε)……………………………(2) 式中:W──需要的试样量,g;ρ──试样密度,g/cm[3];V──按第4.2条测定的试料层体积,cm[3];ε──试料层空隙率[注]。

注:空隙率是指试料层中孔的容积与试料层总的容积之比,一般水泥采用0.500±0.005。

如有些粉料按上式算出的试样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经捣实后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则允许适当地改变空隙率。

5.3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注]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

称取按第5.2条确定的水泥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

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元旦。

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慢慢取出捣器。

注:穿孔板上的滤纸,应是与圆筒内径相同、边缘光滑的圆片。

穿孔板上滤纸片如比圆筒内径小时,会有部分试样粘于圆筒内壁高出圆板上部;当滤纸直径大于圆筒内径时会引起滤纸片皱起使结果不准。

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5.4透气试验5.4.1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臻漏气[注],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注:为避免漏气,可先在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形磨口处,旋转二周。

5.4.2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比表面积测定法

比表面积测定法

比表面积测定法比表面积系指单位质量粉体的总表面积。

当气体被粉体的表面物理吸附时,可通过测定其表面对气体单分子层的吸附量而得到粉体的比表面积,单位为m2/g。

物理吸附是被测粉体的表面与被吸附气体(吸附质)之间形成相对微弱范德华力的结果。

测定在低温(常用液氮的沸点温度)下进行,被吸附气体的量可通过容式(CmS=V m Nσm ×22400(2)式(2)中N为阿佛加德罗常数(6.022 ×1023/mol);σ为单个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氮分子为0.162 nm2;氪分子为0.195 nm2);m为供试品的量,g;1 / 52 / 5S 为供试品的比表面积,m 2/g 。

当P P o ⁄值在0.05~ 0.30之间,1[V a (P o P ⁄−1)]⁄与P P o ⁄的线性关系满足相关系数r 不小于0.9975时,可通过第一法(动态流动法)或第二法(容量法)在至少3个不同的P P o ⁄条件下测定V a 值,按式(1)和(2)处理数据,计算得供试品的比表面积。

当P P o ⁄值小于0.05时,1[V a (P o P ⁄−1)]⁄与P P o ⁄通常呈非线性关系,故不建议在此范围内测定。

这种在多个P P o ⁄条件下测定的方式,为多点方式测定。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也可在一个P P o ⁄条件下采用单点方式测定。

当供试品的C 值远大于1时,由式(1)可知,1[V a (P o P ⁄−1)]⁄与P P o ⁄的线性方程的截距趋近于0,在此条件下,只需选择一个P P o ⁄点,式(1)被简化为式(3),按式(3)计算出V m ,再代入式(2)可得到供试品的比表面积。

V m = V a (1−P P o) (3) 1. 供试品的处理及一般要求(1) 供试品的处理 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供试品表面可吸附其它气体或蒸汽,因此在测定前需对供试品进行脱气处理。

由于物质表面的性质、脱气条件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脱气效果不好可使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偏低或产生波动。

比表面积的测定

比表面积的测定

比表面积的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以m 2/kg 来表示。

1. 使用仪器:a ) 采用透气仪、该仪器有透气圆筒、气压计、活塞、负压调整器、抽气装置组成。

b ) 天平一台,称量100g ,精确至0.0005g 。

2. 检定方法:a ) 圆筒中试料层体积的测定:用水银代替法测定,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一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空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和空洞存在。

从圆筒总倒出水银,称量(P1),精确至0.05g 。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用适量的水泥,再把一片滤纸盖压上面,用捣器压实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办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P2),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 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 (cm 3)按下式计算:V = (P1–P2)/ρ水银式中:V —— 试料层体积,cm 3P1 —— 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 —— 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 —— 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 3,见表。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采用二次相差不超过0.005 cm 3的平均值,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a) 称样计算公式: P = ρV (1–m )式中:P —— 试样质量,gρ —— 已知标准粉的比重,g/cm 3V —— 试料层的体积,cm 3m —— 试料层空隙率。

即圆筒中试样空隙的体积和总体积的比值。

P Ⅰ、P Ⅱ水泥层空隙率规定采用m = 0.500±0.005, 其他水泥空隙率选用0.530±0.005。

a) 测定方法:在圆穿孔板上放一张滤纸,把称量好的试样(精确至0.01克)装入圆筒,放在桌面上轻摇使其表面平坦,然后再盖上一张滤纸,以捣器捣实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然后将捣器抽出,打开阀门抽气,待液面升到一定高度,关闭阀门,液面徐徐下降,当经过第一个凹液面时开始记时,至第二个凹液面至,记下所需要时间T 秒,及试验时的温度。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1.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 比表面(1)Langmuir 理论模型吸附剂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相同;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层的,定位的;在一定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达到吸附平衡。

(2)等温方程吸附速率:ra∝(1-θ)P ra=ka(1-θ)P脱附速率rd∝θ rd=kdθ达到吸附平衡时:ka(1-θ)P=kdθ其中,θ=Va/Vm(Va―气体吸附质的吸附量;Vm--单分子层饱和吸附容量,mol/g),为吸附剂表面被气体分子覆盖的分数,即覆盖度。

设B= ka/kd ,则:θ= Va/Vm=BP/(1+BP),整理可得:P/V = P/ Vm+ 1/BVm以P/V~P作图,为一直线,根据斜率和截距,可以求出B和Vm值(斜率的倒数为Vm),因此吸附剂具有的比表面积为:Sg=Vm·A·σmA—Avogadro常数(6.023x1023/mol)σm—一个吸附质分子截面积(N2为16.2x10-20m2),即每个氮气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面积。

本公式应用于:含纯微孔的物质;化学吸附。

2.BET吸附等温方程――BET比表面(目前公认为测量固体比表面的标准方法)(1)BET吸附等温方程:BET 理论的吸附模型是建立在Langmuir 吸附模型基础上的,同时认为物理吸附可分多层方式进行,且不等表面第一层吸满,在第一层之上发生第二层吸附,第二层上发生第三层吸附,……,吸附平衡时,各层均达到各自的吸附平衡,最后可导出:式中,C —常数等温方程。

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出C和Vm,故又称为BET二常数公式。

(2)BET比表面积实验测定固体的吸附等温线,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压力P下的吸附量值V对P/P作图,为一直线,截距为1/ Vm斜率为:(C-1)/ VmC。

比表面积 操作规程

比表面积 操作规程

比表面积操作规程
《比表面积操作规程》
一、目的
比表面积是用来评估固体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比表面积测试的操作流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测定固体材料比表面积的实验室。

三、设备和试剂
1. BET比表面积测试仪
2. 干燥器
3. 超声波清洗器
4. 标准样品
5. 氮气源
6. 分析天平
四、操作流程
1. 准备样品:将需要测定比表面积的固体材料样品经过干燥处理,并使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清洁。

2. 装载样品: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BET比表面积测试仪中,并密封好。

3. 预处理:在氮气氛下对样品进行吸附和脱附处理,以消除样品内部的杂质。

4. 开始测试:启动BET比表面积测试仪,根据仪器提示进
行操作,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

5. 数据处理: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积,并进行记录。

五、质量控制
1. 保持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使用标准样品进行验证,确定仪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六、操作规程遵守
1.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私自更改测试流程。

2. 实验室负责人应对本操作规程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以确保规程的有效性。

七、附则
1. 本操作规程经批准后生效,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2. 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共同享有。

以上就是《比表面积操作规程》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比表面积测试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步骤

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步骤

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步骤一、引言水泥是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水泥比表面积试验是评价水泥熟化程度和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比表面积试验的步骤。

二、仪器设备1. 水泥比表面积仪2. 烘箱3. 电子天平4. 研钵、研棒5. 滤纸三、试验步骤1. 准备样品:取出约10g左右的干燥水泥样品,用研钵和研棒将其研成粉末状态。

2. 称重:使用电子天平将称量纸放在天平上,将称量纸重量清零。

然后将约1g左右的水泥粉末放在称量纸上,并记录下总重量。

3. 放入水泥比表面积仪:打开水泥比表面积仪,将上述称好的样品放入样品盘中。

4. 测定:按下测定键,开始测定。

此时仪器会自动进行吹扫、加压等操作,直至测试结束。

5. 取出样品:测试结束后,将样品盘取出,将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

6. 称重:将烘干后的样品取出,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重,并记录下总重量。

7. 计算:根据公式计算水泥比表面积。

公式为:S=K×m/V,其中S 为比表面积,K为仪器常数(由仪器厂家提供),m为样品质量,V 为水泥中可反应成硬固体的物质的体积(通常取0.25L)。

四、注意事项1. 水泥比表面积试验需要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操作时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

2. 取样时应确保水泥样品干燥、均匀。

3. 仪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校准。

4.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结论通过水泥比表面积试验可以得到水泥的比表面积数据,进而评价其熟化程度和活性。

该试验是建筑材料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真操作、科学分析结果,并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水泥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制含真空系统的预处理机,预处理充分;每个样品可 单定预处理温度和时间,温度可控范围50~ 400℃±1℃

件 在Windows平台上提供自动控制测试和数据处理/报告系 统,测试结束后无需进行数据后处理,软件功能强大, 界面友好 ,操作方便
2.2.3 SA3100比表面分析仪测粉体比表 面积
1.实验器材
2.1.4 操作步骤
1. 仪器校正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仪器常数的测定 漏气检查
2. 试样层制备
3. 透气试验
2.1.4 测试结果处理
1.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思考题
1.透气法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原理是什么?
2.测试前为什么要进行漏气检查?如有漏气应
如何处理? 3.试料层如何正确制备? 4.如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 5.透气法测试粉体表面积的局限性?
测试方法概述
根据透过介质的不同,透过法分为液体透过法和气体透过法, 而目前测定粉体比表面积使用最多的是气体(空气)透过法。该方
法的种类很多,根据使用仪器不同分别有:前苏联的托瓦洛夫式T3型透气仪、英国的Lea-Nurse透过仪、日本荒川-水渡的超微粉体 测定仪、美国弗歇尔式的平均粒度仪、美国勃莱恩式的勃氏透气仪 (该装置由于透过粉体层的空气容积是固定的,故称为恒定容积式 透过仪)等。 其中,勃氏透气仪在国际中较为通用,在国际交往中,水泥比 表面积一般都采用勃莱恩(Blaine)数值。
粉末、颗粒、纤维及片状材料
样品数量 可同时进行4个样品的吸附或脱附测试;可测样品数 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可根据用户具体测 试需要进行扩展,满足多样品同时测试的需求 测试效率 可4个样品同时测试,平均每个样品每个P/P0点测试 时间约4~5分钟,每个P/P0点四个样品测试时间约 20分钟;比表面结果由软件自动实时得出,无需 后处理
仪器工作原理
图1为Blaine透气仪示意图,图2
为Blaine透气仪结构及主要尺寸。
测试时先使试样粉体形成空隙率 一定的粉体层,然后抽真空,使U形
管压力计右边的液柱上升到一定的高
度。关闭活塞后,外部空气通过粉体 层使U形管压力计右边的液柱下降, 测出液柱下降一定高度(即透过的空 气容积一定)所需的时间,即可求出 粉体试样的比表面积
低温氮吸附法
吸附法
吸碘法(已很少使用) 吸汞法(已很少使用) 吸附其他分子方法
比 表 面 积 测 试 方 法
透气法: 如勃氏透气法。目前只在水泥行业使用。
其他方法: 如粒度估算法、显微观测法等。目前已很少使用。
低 温 氮 吸 附 法
动态色谱法 (优势:比表面测试) 重量法 (已很少使用) 静态法 (优势:孔径测试) 容量法
p 为0.05~0.35范围内适用, 注意:BET方程在 p0
超出此范围误差较大。此外适用单层和多层吸附。
选择指定的相对压强范围(通常为0.05 到0.2),并使用等量线数据计算出BET函数, 以(m2/g)计的BET表面积可由下列表达式得 出:
S BET VM N A AM MV
其中,SBET是BET表面积,NA是阿伏加 德罗常数,AM是每个吸附质分子占据的交叉 截面面积,而MV是每克分子体积 (22414ml)。对于液氮的BET测定,吸附 分子的交叉截面面积被假定为0.162nm2。
s πd 2 n 6 Sw 3 w πd ρn dρ 6
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大小的一种量度,也是表示固体吸
附能力的重要参数。可用于计算无孔粒子和高度分散粉末的平均粒 径。比表面积不仅对粉体性质、而且对制剂性质和药理性质都有重 要意义。
每单位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总和,称为比表
面积(m2· -1)。比表面积是粉体的基本物性之一。测定 kg
动态平衡时:Va = Vd
即: ka P(1 - θ)= kd θ
有:
ka P kd ka P
令:
ka b kd
(b:吸附系数)
得:
bp 1 bp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上式可改写为:
p 1 p V bVm Vm
N AVm Am Sw MV
则固体吸附剂表面积为:
无选择性 一般为多层
1. Langmuir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基本假设条件:
① 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
② 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③ 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 ④ 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以建立动态平衡。 满足以上条件的吸附称“Langmuir吸附”。 Langmuir 认为,固体表 面吸附一层分子后,未饱和力场已达到饱和,因而不再进行吸附。
气体的分压(浓度):P ∝ 表面被吸附分子的碰撞数
吸附速度:Va ∝ 吸附表面的分子的碰撞数 则: Va ∝ P (与吸附质的关系)
又: Va ∝ 自由表面(空表面):(1 - θ)(与吸附剂的关系
) θ — 表面已吸附分子所占的分数
故: Va ∝ P(1 - θ)
即: Va = ka P(1 - θ) 脱附速度:Vd = kd θ ka — 比例常数,称吸附速率常数。 kd — 比例常数,称脱附速率常数或解析速率常数。

原 气

理 体
氮吸附法,连续流动色谱法
氮吸附,多层吸附理论,毛细凝聚理论 高纯氮气N2(99.99%),高纯氦气He(99.99%) P/P0范围0.01~0.98, P/P0精度误差≤0.5%
氮 分 压
控制系统 人工控制实验进程,采用进口的高精度流量传感器,根 据具体实验需要手动控制流量,实现流量精确控制; 而且采用高精度的热导检测系统,独创的电桥平衡电 路,信号灵敏度高 预 处 理
2)称量试样管套件
试样管套件包含试样管和试样管芯棒,参见图。试样管的尺寸取决 于需要的试样的体积,试样必须在试样管内与试样管的顶部保持最少
1mm的空隙。所有试样管都有芯棒来减少分析过程中试样管内的无用体
积。这些芯棒提高了灵敏度并加快了测量的进程。 在添加试样之前必须用分析天平精确地称量该试样管套件。虽然在 试样管中添加了未知数量的试样,但是在脱气过程中会失去部分重量。 因此,必须知道试样管套件重量以精确地测量脱气后的试样重量。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吸附热 吸附温度
102-103 cal· -1,接 mol 近气体的液化热 气体露点温度附近
化学吸附
104 cal· -1,接近化 mol 学反应的反应热 比同种类气体进行物 理吸附所需温度高 慢(有活化能) 有选择性 单层
吸附与脱附速度 快(无活化能) 吸附选择性 吸附层
6.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2 气体吸附法
2.2.1 基本原理 物理吸附 吸附力为范德华力,即气体分子凝聚为液体
的力,类似于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凝聚。
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力为化学键力,比范德华力大许多。
吸附过程可以有电子的转移、原子的重排、 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类似于气体分子与 固体表面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直接对比法比表面积测定;BET单点 (P/P0=0.2)比表面积测定;BET多点比表面 积;langmuir比表面积测定
单点(吸附最高点)计算的总孔体积;BJH总孔 体积测定 单点(吸附最高点)计算的总孔体积;BJH平均 孔径测定
比表面≥0.01m2/g,无规定上限;孔径2~100nm
测试重复性误差≤2%
p — 吸附平衡时气体的压力 p0— 实验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 V — 吸附质(气体)的体积
Vm— 标准状况下,全部覆盖一层时所需气体的体积
C— 与吸附热和气化热有关的常数

1 p0 V ( 1) p

p 作图可得一直线, p0
1 C 1 斜率 = ,截距 = Vm C Vm C
可求得 Vm 和C 。 从而可根据前面的公式求出吸附剂的表面积和比表面积。
Vm (6.022 1023 )(16.2 1020 ) S 4.35Vm 对于N2低温(77K)吸附: w 22410
Vm 则粉体试样的比表面积为: S 4.35 WS
2. BET吸附理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Brunauer-Emmett-Teller 三人提出一个多分子层吸 附理论,简称BET理论(方程)。 基本假设条件:
容量法 质量法
动态吸附法:使吸附质在指定的温度及压力下通过定 量的固体吸附剂,达到平衡时,吸附剂所增加的即 为被吸附之量。再改变压力重复测试,求得吸附量 与压力的关系,然后作图计算。
JW-004型动态BET比表面测定仪
技术指标
仪器 功能 比表 面积
总孔 体积 平均 孔径 测量 范围 测试 精度 样品 类型
3. 吸附等温线的形状
五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反映了吸 附剂的表面性质有所不同,孔分布性质及 吸附质和吸附剂的相互作用不同。因此由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反过来可以了解一些关 于吸附剂表面性质、孔的分布性质以及吸 附质和吸附剂相互作用的有关信息。
2.2.2 吸附方法
静态吸附法:静态吸附法是将吸附质与吸附剂放在一 起达到平衡后测定吸附量。
固体标样参比法
BET多点法
BET法
BET单点法
Langmuir法
统计吸附层厚度法
2.1 透气法
2.1.1 基本原理
透气法是将待测粉体填装在透气管内震实到一定堆积
密度,根据透气速率不同来确定粉体比表面积大小
Q p B At L
达西法则
பைடு நூலகம்
g B 2 K SV (1 ) 2
2
以0.001g的精确度用分析天平称量试样管(包括芯棒)。 在称量试样管套件之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试样管必须处于室温 · 试样管干净、干燥 · 分析天平上的称量盘必须是干净的
1
2
2.1.3 仪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