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知识
显微镜知识点

引言:
概述:
正文内容:
1.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和成像原理:
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滤光器等光学部件。
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它负责将样品的细节放大到微米级别。
成像原理是指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散射来实现对样品的放大和观察。
样品中的光线受到物镜的聚焦,然后通过目镜被眼睛观察到。
2.显微镜的倍率和分辨率:
倍率是指显微镜放大样品的程度。
显微镜通常有多个物镜可以选择,每个物镜具有不同的倍率。
倍率越高,显微镜的放大效果越好。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展示清晰图像的能力,即最小可分辨的细节。
分辨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波长、透镜质量等。
3.显微镜的样品准备和操作技巧:
样品准备是显微镜观察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固定、染色等处理,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对比度。
操作技巧包括调节焦距、光源亮度、对焦等。
这些技巧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4.显微镜的常见问题和故障排除:
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图像模糊、光源不均匀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5.总结: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显微镜,并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图像。
结语:。
显微镜基础知识

一、光学系统无限远是指共轭距离为无限远。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标本所在的平面为物平面,第一次中间像所在的面为像平面,物平面与像平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共轭距离。
在有限远光学系统中共轭距离为有限的(大多数为195mm,也有185mm的)。
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中物镜将标本成像于无限远处(即从物镜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需用镜间透镜再次将其成像于目镜的视场光栏处。
有限远光学系统和无限远光学系统所用的物镜是不一样的当然光学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二、160指该显微镜的机械筒长为160mm。
机械筒长是指物镜安装端面与目镜安装端面之间的距离(指镜筒中间无任何光学器件的直筒时,如果中间有任何光学器件则应换算成等效筒长)。
160mm加物镜的光学长度(物平面到物镜安装面的距离),再减掉10mm(目镜安装面到中间像平的距离)即为显微镜的共轭距离。
无限大即指该物镜适用于无限远光学系统。
三、无限远光学系统:现在生产的显微镜,一般采用无限远光学系统无限远与有限远的区别:有限远是指固定有一定镜筒长度的光学系统.机械筒长:指从物镜的装卸端到目镜插入筒的一端(即目镜接口上端面)的距离,在国际上将显微镜标准筒长定为160mm(leica曾为170mm);金属显微镜200mm。
在有限远光学系统里它与放大倍率有关总放大倍率M=物镜放大率Mob*目镜放大率MocMob=标准镜筒长度160mm/物镜焦距F1 Moc=明示距离250/目镜焦距F2无限远光学系统就是在物镜与中间像平面之间装上一个结像透镜,使中间光线转为平行光束,理论上光束可延伸到无限远,不受机械筒长的限制;所以无限远光学系统中间可附加多个光学附件,并不影响成像质量;而且并不受以上公式限制。
四、如果无限远光学系统,在物镜上会标示出“8”;有限远的话一般会标出机械筒长如160mm 等。
标示的为光学系统而非物镜系统。
至于个别品牌广告上或许会出现“无限远色差校正xxx光学系统”等,其中无限远指的是其光学系统,色差校正则是物镜对透镜成像产生的位置色差校正的能力,以现在光学发展的水平,现在生产的物镜都具有消色差功能。
显微镜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设备,它通过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小细节。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中,显微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显微镜的原理、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应用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显微镜的原理1. 光学放大原理:显微镜利用透镜或物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然后利用目镜放大焦点上的光线,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放大观察。
2. 分辨率原理: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它受到物镜数值孔径、波长以及眼睛的分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3. 像差原理:显微镜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像差,如球差、色差、像散等,以提高成像质量。
二、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的一种显微镜,分为单镜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两种类型。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以提高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3.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样品,通过激发荧光的方式观察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4.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型探针来感知样品的表面,能够达到原子尺度的分辨率。
5. 红外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利用红外辐射来观察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三、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在样品上产生放大的像。
2.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负责放大物镜产生的像,并将其投影到人眼中。
3.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包括光源、聚光透镜和光阑等部分,用于照亮样品并提供足够的光线。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包括对焦调节、缩放调节等功能,以便用户能够观察到所需的细小结构。
5.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显微镜的支架、台座和臂等部分,需要稳定支撑显微镜的各个组件。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微生物以及生物分子等。
知识点总结显微镜

知识点总结显微镜1.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佛兰德斯的光学仪器制造商扬·斯瓦年斯在荷兰德尔夫特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光学显微镜,从此开启了显微镜的时代。
之后,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哈伊因、利奥波尔德、费氏、埃斯特和南丁格尔等都对显微镜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到了19世纪,光学显微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可靠的实验仪器。
2. 显微镜的分类根据其原理和结构的不同,显微镜可以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而电子显微镜则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此外,还有比较新的成像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等。
3.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技术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其基本构造包括镜体、透镜组、光源、物镜和目镜等部分。
物镜位于镜筒末端,是用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光学组件;目镜则是用来进一步放大物体的光学组件。
在观察时,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要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以便获得清晰的图像。
此外,光源的选择也对观察结果有一定影响。
4.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技术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高,分辨率更高,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观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通过透射电子的原理来获得样品的图像,而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扫描电子束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
5. 显微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组织形态、微生物和病原体等;在材料科学领域,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断口形貌等;在地质学领域,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岩石、矿物和土壤等。
6. 显微镜的维护和使用为了确保显微镜的正常工作和观察效果,需要对显微镜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
在使用时,要避免碰撞和摔落,注意调整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合理选择光源,并避免长时间观察以减少镜片的老化。
显微镜相关知识介绍

2、环 境 和 我 们
相关知识介绍 ----固体废弃物
凡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并被人们弃 之不用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我们都称为固体废弃物。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 根据它们的来源不同,我们把它们分为工业废物、 农业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等。
• 从其化学成分来分可以为有机固体废弃物和无机固 体废弃物。
昆虫的触角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 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 感触物体,还能平衡身体。
家蚕雄蛾的一根触角上约有1.6万个毛状感觉器, 它们接受气味的能力非同小可。雄舞毒娥可感受到 500米以外雌蛾释放出来的气味。一种天蛾能感受到 几里以外同种异性的气味。
什么是晶体?
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别区 分晶体还是非晶体的。组成物质的原子、 分子或离子具有规律、周期性的排列,这 样的物质就是晶体。晶体一般是固体形 态。
小球代表Na+,大球代表Cl-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透明的 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松香、琥珀、 珍珠就不是晶体。因为组成玻璃的微观 粒子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作有规则 的排列,而从大范围来看,它们的排列 是不规则的。
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 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 苍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 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 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捕食性 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视频:苍蝇的飞行
昆虫的耳朵
昆虫的耳朵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 也不固定。如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夜蛾的 耳朵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 在触角上,蟑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蟋蟀用来听音 的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 听器。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 100—300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 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 回答。据测定蟋蟀的足听器为700一5000周秒,但它们 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广得多。
显微镜复习_知识点比较全面

显微镜复习_知识点比较全面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具,可以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细菌、组织等微小物体。
下面是关于显微镜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显微镜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的类型1.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射光学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的图像,再通过目镜观察。
2.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替代传统的光线,通过电子透视来观察物体,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探针显微镜:利用如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通过探针的接触和扫描来观察物体表面形貌和性质。
二、显微镜的结构1.光路系统:包括光源、准直系统、物镜、目镜、光学管等部分,用于形成清晰的放大图像。
2.支撑结构:包括底座、臂架、台面等部分,用于稳定显微镜的工作。
3.调焦系统:包括粗调焦和细调焦机构,用于调节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像。
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物体的图像,再通过目镜放大物镜的图像,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
2.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电子束和电磁透镜来放大物体的图像,通过电子束的透视观察物体。
3.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探针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观察物体的形貌和性质。
四、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技巧1.标本制备:对于光学显微镜,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薄片或薄荷状,并进行染色或固定处理;对于电子显微镜,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超薄切片。
2.调焦调光:适当调节粗焦距和细焦距,以及光源的亮度,使得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明亮。
3.换倍镜选取: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以获取适当的放大倍率。
4.样品移动:通过移动样品台面或滑块来对样品进行观察,需要谨慎操作,避免碰撞和损坏。
5.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细节,包括图像的特征、颜色、大小等。
以上是有关显微镜的复习知识点,涵盖了显微镜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使用技巧。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显微镜,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重要的显微镜知识点

重要的显微镜知识点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
它的发明对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逐步介绍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显微镜类型。
它利用透镜组将光线聚焦到样本上,并通过目镜和物镜来放大图像。
光学显微镜通常具有两个参数,即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表示目镜和物镜的倍数乘积,而分辨率决定了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2.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是光学显微镜中的两个重要组件。
目镜位于显微镜顶端,是用于放大图像的镜片。
物镜位于样本顶部,是用于聚焦光线并放大图像的镜片。
常见的物镜有4x、10x、40x和100x等倍数,而目镜通常为10x倍数。
3.分辨率分辨率是显微镜的一个关键参数,它决定了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它受到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影响。
波长越小,分辨率越高。
数值孔径是物镜的一个参数,表示物镜能够收集的光线数量。
数值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4.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是一种常用于观察无色透明样本的显微镜。
它利用物镜上的相差镜片来增强样本中的相差效果,从而使样本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相差显微镜常用于生物学领域的细胞观察。
5.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利用荧光染料或标记物来观察样本的一种显微镜。
在荧光显微镜中,样本通常会被标记上特定的荧光染料,这些染料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发出荧光。
荧光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细胞内的特定结构和分子。
6.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使用电子束而非光线的显微镜。
它的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可观察到更小的物体和更细微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有两种主要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样本内部的细节,而扫描电子显微镜则用于观察样本表面的形貌。
7.数字显微镜数字显微镜是一种将显微镜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显微镜。
它通过连接到计算机或显示器上的摄像头来实现。
数字显微镜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方便保存和共享图像结果。
七年级上知识点显微镜

七年级上知识点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概念及种类
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原理和技术,能够扩大
物体显微图像的仪器。
显微镜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又分为单透镜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
二、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单透镜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和目镜两个透镜,物镜与被观
察物体之间距离很近,目镜与眼睛之间距离为焦距。
2.复合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光圈、调焦轮等。
3.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安装放大镜,插入电源线。
接着在放
大镜上放置物体,然后调节焦距,最后可以看见物体详情。
三、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核和胞质的关系等;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的
现象;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卵子的活体细胞等。
四、关于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清洁情况;
2.在观测前应先熟悉各种透镜、照明和调焦装置等;
3.在观测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镜头、不要用粗糙的纸巾擦
拭镜头;
4.观测时光线要适当,不要用过强的光源照射;
5.观测完毕后将显微镜及其配件和标本等擦拭干净,做好保护
工作。
五、结语
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生物学时,显微镜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于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的使用知识总结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高考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A.2个B.4个C.8个D.16个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
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B.物镜上C.目镜上D.反光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