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灰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灰雀》教案

【导语】《灰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个⼩男孩之间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5课《灰雀》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 教学⽬的 1、会认5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包渣、或者、严寒、⾃⾔⾃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

2、分⾓⾊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物的对话描写,体会⼈物的⼼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意、循循善诱和对⼉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如何透过⼈物的⾔语和神态来领会⼈物的⼼理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透过⼈物的⾔语和神态来领会⼈物的⼼理活动。

教学⽤具⽣字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预习探究 1、(出⽰列宁图⽚) 师:简介列宁的资料。

(你了解列宁吗?列宁是苏联的领导⼈,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命取得胜利,建⽴了第⼀个社会主义国家。

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讲述的是其中⼀个。

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2、学⽣⾃读课⽂,找出课⽂中要求认读的⽣字,⾃读。

⼆、合作交流 1、出⽰⽣字卡⽚,学⽣认读。

(1)教师范读、学⽣跟读、⼩组轮流读。

(2)学⽣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拼读以上⽣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字,学⽣书写。

(1)⽼师讲解重要的⽣字,帮助学⽣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

如:散、胸、脯、惜。

(2)学⽣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到⿊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板批改。

3、范读或朗读课⽂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学⽣思考:课⽂提到了哪些⼈,写了⼀件什么事? (2)学⽣朗读,边读边领悟课⽂如何通过⼈物的⾔语和神态来表现⼈物的⼼理活动。

三、品读体验 1、学⽣朗读第⼀⾃然段 师:这⼀段说了⼀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列宁在公园⾥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灰雀》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灰雀》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灰雀的基本特点。灰雀是一种常见的小鸟,它们有着灰色的羽毛和灵活的身姿。在课文中,我们将学习到灰雀与男孩之间的情感故事,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灰雀与男孩之间的友谊,以及它们如何给我们带来欢乐。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指导学生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时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大对此类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力度。
4.小组讨论:学生们围绕“关爱动物”主题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和启发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努力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灰雀》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灰雀》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灰雀、捉住、欢蹦乱跳”等;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灰雀与男孩之间的情感变化;3.体会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感悟作者对灰雀的喜爱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阅读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灰雀的特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通过“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运用生字词。
(2)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把握课文情感变化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设置问题“男孩为什么要捉住灰雀?灰雀被放走后,它们和男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可通过例句分析、写作实践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拟人修辞手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3篇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觅引人爱好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期望对您有所帮助!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读本课5个生字,知道词语“胸脯、婉转”的意思,会写本课生字。

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进程与方法:通过“部位法”“演示法”知道“胸脯、婉转”的意思。

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

通过资料展现、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体会列宁爱好灰雀,酷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惜,并遭到爱惜鸟类,酷爱自然的熏陶。

教学重点:列宁发觉灰雀消逝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即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2、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磁带和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情形引题,激发爱好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换后,教师简介列宁。

3、(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漫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小学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二、初读课文。

发生了什么事?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

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惹:上中下结构。

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

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

你看它们可爱吗?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

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

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

灰雀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灰雀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课文《灰雀》
2.理解课文的基本意义和情感色彩
3.学会欣赏并模仿灰雀的声音和飞行
教学重点
1.灰雀的形态、声音和飞行
2.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常用词语
3.把握课文中的主旨和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灰雀形态、习性和行为的描述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并通过语音语调表达出来
3.学会欣赏并模仿灰雀的声音和飞行
预设时间
本教案预计用时为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
1.让学生听一段灰雀叫声和飞行音,并带领学生猜测是什么鸟儿发出的声音和飞行声。

2.引导学生思考:鸟儿飞得越高,角度会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
步骤2:朗读课文(20分钟)
1.教师模仿灰雀的叫声,营造课文中的场景氛围。

2.逐段朗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跟读。

1 / 2。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5篇)灰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灰雀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灰雀的图片或实物。

2. 有关灰雀的资料。

3. 学生的观察记录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灰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鸟。

2. 新课呈现:向学生介绍灰雀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如体型、颜色、食性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进行对比和讨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每组一只灰雀。

学生需要观察灰雀的外形、行为、叫声等,并记录下来。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

4. 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灰雀的特点和感受。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5. 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灰雀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强调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家中或周围的鸟类,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

质量。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对灰雀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灰雀》教学设计篇二循着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原则,着力于儿童的言语学习出发,创设有情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单元整体编排上去系统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新旧教材对比中明晰老课的新使命,促成统编教材体系下的老课文教学新价值、课时核心新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材分析《灰雀》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

这组教材以“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落实“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这一语文素养。

文本中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犹如温暖的阳光,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达上主要通过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说课稿第1篇】一、“纵横联系”说教材《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

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

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

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

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

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

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

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反思-《灰雀》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反思-《灰雀》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灰雀的基本特点。灰雀是一种美丽的小鸟,它们善于歌唱,有着轻盈的体态和优雅的举止。它们在大自然中有着重要的角色,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灰雀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灰雀的特点和它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可能存在难度,如灰雀的象征意义。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句子成分来构建形象的画面。
-观察日记写作:学生可能难以将观察到的细节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写作。
-课后反思: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与灰雀相关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命的深层含义。
-句子分析与仿写: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灰雀在枝头唱歌,歌声真好听。”,并能仿写出具有观察和想象力的句子。
-语文实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举例:
-在学习“灰雀在枝头唱歌,歌声真好听。”这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唱歌”和“真好听”两个动作和形容词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绘事物的状态。
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小鸟,并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个环节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们的描述也充满了童真和创造力。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引导,他们就能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小组讨论时,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我看到了孩子们积极的讨论和思考,他们对于保护灰雀这个话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热情。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对自然的关爱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 (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 招人喜爱 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 ~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体会列宁爱灰雀:
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 每次 都要 仰望 经常 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寒冷,它怕冷。

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寒冷,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没看见 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

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一定会飞回来的 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

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

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

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 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

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 果然 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学生讨论解答。

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 爱 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