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解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miǎn)腆(tiǎn)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运用神态描写,写我在听到赞美时那种既难为情又自豪的性情。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写“我”想让父亲看到“我"写的诗的迫切心情。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3)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téng)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写“我”受到母亲的赞扬后,期待得到父亲表扬的喜悦、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4)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说明了“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突出了“我”盼望父亲回来的急切心情。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5)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6)“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m』(7)“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8)“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9)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理,也表现出父亲是在认真地读诗和思考。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六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三篇)

六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三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

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 然不同,原因是( D )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 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 子。
作业:
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 “ 我懂了”为题,写一篇450字左 右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上爸爸、妈妈、 老师… 。 要求:从现在的理解出发,写一件曾 经发生的,当时不理解的事,表现爸爸、 妈妈或老师…对你的爱。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
鼓励 赞扬 批评 提醒

正确把握航向,走向成功
成才
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听到 母亲 的评 价后 父亲的 目光被 诗吸引 住了 听到 父亲 的评 价后
兴奋自 豪急切 盼望父 亲回来
紧 张 极 了
委 屈 失 望
这些年来 几年后 现在出 少年时的 当我再 版发行 两种声音 拿起这 很多作 一直交织 首诗时 品后 在耳际。 我从心底 里知道: 这两个极 端的断言 醒悟了 越来越 都有一个 发觉那 体会到 共同的出 首诗的 自己当 发点—— 确相当 初是多 爱 糟糕 么幸运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会 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 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 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 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 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 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 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 要义。
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这是因 为母亲希望儿子对自己更有信心,能取 得更大的成功,所以给予鼓励;
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时因 为父亲要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甚至误入歧 途,于是对儿子给予警告、提醒和鞭策, 是严格要求。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j īn g c ǎi j íl e h éz āo g āo t òu l e记得j ìd e 七八q īb ā岁suì的d e 时候shíhòu,我w ǒ写x i ě了l e 第一d ìy ī首shǒu 诗shī。

母亲mǔqīn 一y ī念niàn 完wán 那n à首shǒu 诗shī,眼睛yǎnjīng亮亮liàngliàng 地d ì,兴奋xīngfèn 地d ì嚷rǎn g 着zháo :“巴迪b ād í,真是zhēnshì你n ǐ写x i ě的d e 吗m a ?多duō美měi 的d e 诗shī啊ā!精彩jīngcǎi 极了j íl e!”她t ā搂lǒu 住zhù了l e 我w ǒ,赞扬zànyáng 声shēng 雨点yǔdiǎn 般bān 落luò到dào 我w ǒ身上shēnshàng。

我w ǒ既j ì腼腆miǎntiǎn 又yòu 得意扬扬déyìyángyáng,点头diǎntóu 告诉g ào s ù她t ā这zhè首shǒu 诗shī确实quèshí是shì我w ǒ写x i ě的d e 。

她t ā高兴gāoxìng得d é再次z ài c ì拥抱yōngbào 了l e 我w ǒ。

“妈妈m ām ā,爸爸b àb a 下午x i àw ǔ什么shényāo 时候shíhòu回来h u íl ái ?”我w ǒ红着脸hóngzheliǎn 问wèn。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小组讨论:
作者为什么说“ ‘精彩极 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 出发点——那就是爱” ?
说一说: 假如你是巴迪的好朋友,看到 巴迪扑到床上痛苦地哭了,你会说: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 物的心情,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 语言等。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1、对“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 他读了几个小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两项是( 心情紧张,对时间产 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父亲的赞赏。
1、对“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 他读了几个小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两项是( B、C ) A.父亲会写剧本,但并不懂诗。 B.父亲读诗非常认真仔细。 C.“我”心情紧张,对时间产 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父亲的赞赏。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 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 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 向我吹来.我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 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 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 力地向前驶去。

奋斗小学:韩琴
•我会读: •腼腆、誊写、出版、歧途、 糟糕、谨慎、搂住、自豪、 位置、奇妙、慈祥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 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 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 么。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搂着我,赞扬声雨点般 落在我的身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评价:“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是他继续写作,另一个是他失望到了极点,没了信心。

这两种评价对他都是激励,不过前者让他不骄傲,不自大;后者让他不自卑,不自弃。

正是因为这两种评价,巴迪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成了一名作家。

课文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评价虽然截然不同,但都是对子女的一种关爱。

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这些关爱,要全面认识自己。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品教案(表格详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品教案(表格详案)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讲了两种评价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告诉我们,这两种评价都饱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作者介绍】巴德▪舒尔伯格(1914.3.27—2009.8.5):知名编剧、作家。

他担任编剧的《码头风云》风靡全球。

他的作品有《在滨水区》《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等。

课后作业一、连一连。

篇腼腆誊励版miǎn tiǎn ténɡ lì bǎn piān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2.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3.他需要鼓励..。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用加点字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写面对“我”写的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评价里都饱含了他们的_______。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有不同种方式。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是啊,母爱是不上锁的门,是长 长的穿针线,是开饭前那悠远的呼唤; 父爱是转弯处的回头,是脊背上的温 暖,是夜晚里的灯。蓦然回首,我惊 奇地发现,原来我的心跳竟是父母整 个的世界……
小小讨论会
•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 了”,那又将如何? • 在本人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 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说一说吧。
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
上。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 回原处。 •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 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
的。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 等不及了。……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 个小时。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 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q翘 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 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 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 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 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 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 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 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 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 弟弟的眼 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 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 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

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

(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

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

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

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

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

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

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

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

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

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

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

”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

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

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

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

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

面对
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

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

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

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

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上一篇教案:18慈母情深
下一篇教案:20学会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