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通用5篇)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1这个星期二,老师讲了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了美国作家巴迪童年时的一件事。
巴迪小时候写过一首诗,而父母却对这首诗有不同的评价:母亲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这两个评价一直在巴迪的耳际响起,直到他长大,也真正明白了父母的做法。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母亲每次都会换着法鼓励我,让我有信心。
而父亲却很严厉,父亲从小对我的要求很高,他希望我将来有个好出息。
我也是能理解,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呢?在上这堂课时,老师曾提问过我们:你们是比较赞同父亲的做法还是母亲的做法呢?“对这个问题的话,我无法做出选择,因为如果像妈妈那样的话,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但如果像爸爸那样的话,孩子会不会反而没有信心呢?所以,我赞同巴迪的那一句话:无论是”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种极端的断言都有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爱。
”《格言联璧》写到“为你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是来自父母啊!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2今天,我学习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文章主要写在巴迪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说:“精彩极了!”巴迪听了,得意扬扬。
而他的父亲看了却说:“糟糕透了!”巴迪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评价截然相反呢?经过仔细阅读和认真揣摩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迷团:母亲觉得巴迪还小,能写这样一首诗,已经很不错了,他需要鼓励。
而父亲认为这首诗写得并不好,如果过分表扬就容易误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应该给得意洋洋的孩子降降温。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10篇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10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一有一个小男孩,他写了一首诗,他马上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孩子,这篇文章精彩极了。
孩子很高兴!过了一会,爸爸回来了,说:这篇文章糟糕透了。
孩子很伤心,和妈妈向父亲投去奇怪的目光。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还在写作,妈妈每次都在夸奖他,可父亲还是一直再说糟糕透了。
孩子长大了,果然成为了作家。
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好文不厌千遍改,我们不能作一遍就满意。
我还懂得了,成功需要鼓励和教导,两者缺一不可。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篇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小巴迪的妈妈是常常鼓励他,可小巴迪的爸爸却很严厉,经常批评他。
有时候,一味的表扬会使人骄傲,可一味的批评又会使人失去自信。
当这两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让你有信心超越上一次的成绩,又可以提醒你还未做到最好。
两种方式截然不同,可合在一起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自己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二百字的作文。
妈妈看了,高兴地说:“你写得真棒!”我一听,心里甜滋滋的。
可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写得不好,这是一篇没有中心的作文。
”我听了爸爸的话,心里很难受极了。
我忍住了眼泪,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写一篇更好的作文,让爸爸满意。
因为我记得爸爸曾对我说过:“失败乃成功之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管爸爸这次是真的觉得我写得不好,还是想让我写得更好,我都要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做好每一件事。
就是我父母的这两种爱的方式,让我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也是这两种教育方式,让我对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有了正确的认识,让我自己也更加有了自信和奋斗的目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好的文章,也是这篇文章鼓励着我,让我时刻要求自己:要做到更好,要超越自己。
我知道我一定会做到更好。
加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三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巴迪的爸爸妈妈对巴迪那深深的爱!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__后,我的心理久久不能平静。
__主要讲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考了个全班级第一名。
我兴高采烈在回到家,急忙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大吃一惊,抱着我在原地转了个圈,还不住地夸奖赞扬。
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于是,我自豪地把卷子拿到爸爸跟前,得意扬扬地说:“爸,你看,我考了个全班第一名!”爸爸看了一会卷子,又抬头看了看我,说:“我还以为你考得有多好,你看,就连口算和标点这样的题都出错,你还在那儿高兴,真没出息!”我被爸爸的话惊呆了,明明考得这么好,还说我没出息,爸爸也真是太不近人情了!直到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父亲是对的,他不是要存心责备我,而是希望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前进。
我为有这样的父母亲而感到自豪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知道了母亲的爱像是蜜罐中的蜂蜜,甜甜的,告诉我在失败时不要失去信心;父亲的爱是药罐中的药。
苦苦的,告诉我在成功时不要骄傲自满。
我会在这两种形式不同,目标一致的爱中健康茁壮成长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2前天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__,__讲的是作者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得到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后来作者终于在母亲的无限鼓励下和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读过了这篇__,我明白了这就是爱的两种方式:一种爱像慈母般无时不刻鼓励你,为你树立信心,促你前行。
另一爱像严父,总以谨慎提醒的方式告诉你,还有不足,仍需提高。
记得刚一年级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作文班,由于我的基础不算好,写得不怎样,这时,妈妈总是鼓励我,哪怕只有一点儿的小进步,她也会很开心地说:“真棒,有进步!继续加油。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30篇)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30篇)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篇1英国著名哲理家弗兰西斯.培根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但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不仅知识就是力量,爱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七八岁的巴迪写了一首小诗,母亲念完后兴奋极了,说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却皱着眉头,说那首诗“糟糕透了”。
后来,巴迪在他那慈祥的母亲的鼓励下,一直都在写作。
有一次,他鼓起勇气把自己写的一篇小说给严厉的父亲看,父亲说他写得不怎么好,但还有希望。
在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的交织中,巴迪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巴迪长大后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巴迪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有慈祥的母亲,一直鼓励他前进,但这是不全面的。
他还有一个严格的父亲,总是皱着眉头,用警告的话来平衡巴迪,使他不误入歧途。
读到这儿,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只生活在充满表扬的环境里,还需要有一个人时时来提醒你:“小心,注意,提高。
”巴迪有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
在每次考试来临的前一天晚上,妈妈总是鼓励我说:“做题时认真审题,仔细思考,做好后反复检查,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而爸爸却总是皱着眉头说:“看他平时那马虎的样儿,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小心,考不到98分以上,要揍你的。
”这种鼓励和警告,使我十分认真地做题,结果我数学考了100分。
回到家,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十分高兴,做了好吃的来奖励我。
可爸爸又警告我说:“不要骄傲,怀着平静的心态去迎接下一次考试,才能考出好的成绩来。
”鼓励的爱和严格的爱都是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但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它会使人产生不断进取的力量!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篇2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
2023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

2023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读后心理久久不能平静。
__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七八岁时他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恰恰相反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在这两种不同的爱的鼓舞下,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获得成功。
当我读到“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是啊,人需要鼓励,但是单有鼓励可能导致盲目自信、骄傲自大;人也需要批评这种爱,但是单有批评也可能导致过于自卑、失去自信。
要使鼓励和批评达到相互平衡的效果。
作者是那么幸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生活,使作者努力向前驶去。
而我也是一个这么幸运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了99分,妈妈看了后,对我不住地表扬,让我有点飘飘然,于是我赶忙拿给爸爸看,结果爸爸只是淡淡地说:“不要骄傲。
”这把我喜悦的心情全给冲没了,甚至让我有点讨厌爸爸,不过我知道爸爸也是爱我的。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受到表扬就骄傲,遇到挫折就气馁;要把鼓励转化为信心,把批评转化为谨慎,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2前几天,我认真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__,使我深受教育。
这篇__主要讲了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
母亲看了以后,高兴地称赞这首诗是“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批评这首诗是“糟糕透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边,像两堵墙一样,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不骄傲,不自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成为一名作家。
读完这篇__以后,我首先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
这不仅是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更主要的是他有了母亲的鼓励,不骄傲:有了父亲的严厉,不自卑。
于是,他不断地写作,不断地进步,终于写出一篇篇优秀作品。
巴迪的成功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鼓励、表扬。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1当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顿时我的心不禁不由一震,顿生感慨。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许多年后,作者意识到了爸爸的评价是对的,而受到了鼓励的他,有了很大的成就。
最后写了,爸爸的评价中,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作者知道,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点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的感受是: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都只会接受赞美和夸讲,讨厌警示和批评。
不错,赞美的确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因为它会使得到赞美的人,有一种自豪感。
但是,接受过多赞美和夸奖的人,都听不进忠告,只会骄傲自满,一意孤行,自认为很了不起。
这种成就了一点就飘飘然的人,最终是会失败。
然而,接受过多责备的人,也不好。
因为他们收过责备过多,就会怀疑自己的水平能力,做事时就会柔寡断,不敢尝试,生怕自己不行,会把事情做砸。
虽然他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们不会昂首挺胸的面对,而是再三地怀疑自己的能力。
所以,如果每个都写了一片作文,爸爸都说糟糕透了,那么只会让孩子们受到打击,不会再坚持写作了。
因此,赞美和批评都是必要的。
所以,我们不能嫌弃批评,依赖赞美,如果依赖赞美,这样只会让你仿佛陷入了迷宫,永远都走不出来。
其实,我也遇到一个这样的场景,那天下午,我拿着满分的试卷,美滋滋地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以后说:“考了满分,实在太好了,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随后,爸爸也走来了,妈妈又兴奋地给爸爸看,在爸爸看的过程中,我已做好了准备,等待着爸爸的表扬。
爸爸看了后,严厉地说:“骄傲什么,半学期来,才考一次一百分,还骄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我曾经读过很多书,其中有一篇文章,我看了之后觉得特别精彩,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受,它的名字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有一家三口发生的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里有不同的爱,有慈祥的爱,严厉的爱。
八岁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赢得了母亲慈祥的爱,她认为,不管孩子做的怎么样,都要给他关爱与鼓舞,由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有自信,敢把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来。
但那首诗却得到了父亲严厉的爱,他认为,孩子做的不好就是不好,不应当给他鼓舞,不能让他变得傲慢,不然他会退步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二班级时的一次考试。
那一次,我始终在努力,成果发下来一看,98分!纳尼?我这次的题都会做,写完还检查两遍,没错呀!我认真的读了一遍,晕!原来是读错题了,我常常这样,这次对我来说缺乏为奇,于是就没放在心上。
回到家,我把卷子拿到妈妈面前,她一看98分,不错呀!妈妈不停地夸我,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
晚上,爸爸回到家一看我的卷子,就吵起来:“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都读错,太亏了。
”我的心里一阵难过。
可如今我却知道了,爸爸之所以吵我,是由于爱,每个人都需要爱,不管是什么样的爱,只要爱过,才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2再次看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
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却受到了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
几年后,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通过父亲的批语学会了修改文章。
等长大了,成名了,便拥有了很多作品。
文中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表达在不同的地方。
母亲的爱表达在点点滴滴的赞扬声中,而父亲那么是通过严格教育孩子来表现这一点。
假设文中的没有觉察这一点,他就不会谈及当时的幸运。
正是由于觉察并懂得享受这些爱,才会让我如此尊敬。
“为什么要尊敬他呢?”有人表示疑问,“谁都可以做到,又不单单只有他一个人。
”是的,确实每一个人都能觉察并享受父母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选1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再次看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
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却受到了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
几年后,作者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通过父亲的批语学会了修改文章。
等长大了,成名了,作者便拥有了许多作品。
文中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体现在不同的地方。
母亲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赞扬声中,而父亲则是通过严格教育孩子来表现这一点。
如果文中的作者没有发现这一点,他就不会谈及当时的幸运。
正是因为作者发现并懂得享受这些爱,才会让我如此敬佩作者。
“为什么要敬佩他呢?”有人表示疑问,“谁都可以做到,又不单单只有他一个人。
”是的,的确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并享受父母的爱。
但有些人疏忽了一点:父亲的严厉也是一种爱。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一些能安慰自己、赞扬自己的评价,对一些反面评价却置之不理,甚至为此感到不满和愤怒。
他们不懂得品味这些严厉的爱才会有这种感觉,而作者却把它当成宝贵的财富。
是啊,在生活中,谁不希望别人能够多多表扬自己?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但在这其中,还要接受别人对你的意见与批评,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一想到这些,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越发深刻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2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读后心有所触,思绪起伏,感受良多。
看着文章的题目,我被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
什么是精彩极了?什么又是糟糕透了?我带着这些疑问,仔细地阅读起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巴迪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母亲评价精彩极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脑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一)
在一个美好的下午,我闲着没事就看了一本书,书名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两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呢?
我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着这篇文章,原来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我很吃惊,这不可能吧!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孩子就会写这样好的诗?真的很难让人相信,我从心底里很敬佩他,想想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写一篇简短的日记都很吃力,而小作者竟然能做出如此美妙的诗!
于是,我带着一种敬仰读着这篇有意思的文章,其中写到”母亲一念完这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说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是啊,小作者的诗得到了母亲的赞扬,想想自己也曾得到过妈妈的赞扬,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制作——大红的灯笼,在省获得了二等奖,当时我高兴极了,让妈妈看了我的奖状,听着妈妈表扬我的话语,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啊!是妈妈的多次鼓励才使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
文章中的主人公还有一位严厉的父亲,根据他父亲的
批语,自己学着慢慢的进行修改,那是小作者不过十一二岁,就学会了自己写小说,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因为她知道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
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严厉才能教育孩子写好作品。
所以,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慈母,又有个严父。
因此不管是母亲的唠叨,还是父亲的安慰,都应该是我们勤奋学习的动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二)
本文通过母亲的父亲对巴迪所写的诗的不同评价,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正面的鼓励,也需要反面的激励。
只有正确对待这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次考试,我考了97分,心里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回家。
到了家门口,没找到钥匙,只好等母亲回来了。
不一会,母亲拎着菜回来了。
进了门,我把我靠了97分的好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的拥抱我,说:”我的乖女儿,你太棒了,从这份试卷中,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我为你骄傲!”虽然这有些夸张,但心里非常高兴。
这是只听外面有人来了,我以为是父亲,可一看不是父亲,就又回到房间里。
就这样,我熬过了1个小时,终于,父亲会来了。
我给父亲了看我的成绩,心中心中浮现出阵阵表演的话语,想
母亲一样的拥抱。
没想到的是,父亲连笑都没笑,严厉的说:”找到错的原因了吗?考的不是好成绩,这样简单的试卷你应该考满分才对!看你骄傲的!”本以为父亲会像母亲一样夸赞我,没想到他会这样说!心中的喜悦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失落。
我知道,父亲妈妈是爱我的,父亲是在告诉我,不要对自己太放松,没有最好的,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而母亲知道现在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我即使没有靠好,母亲会说:”不要气馁,没有失败又何来成功!”我会在母亲的父亲两种不同的爱下,一直走下去,相信我会成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三)
今天,我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文中有段话是这样叙述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我读了这段话,体会到作者巴迪之所以在成年后写出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杰出的作家,是因为他能正确地对待母亲的称赞和父亲的批评。
不仅从母亲的称赞中吸取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从父亲的批评和提醒中找到自己
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沿着创作的轨道前进。
我们青少年学生,正是长知识、学本领的阶段,也应该培养巴迪一样的健康心理,不但听得进甜言蜜语,更要听得进批评意见。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老师、家长的批评,虽然有点刺耳,听起来心里不舒服,但是这些批评就像一面镜子,照清我们身上存在的缺点。
如果我们听得进这些批评意见,就可以搬掉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
一次考试,我得全级总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父母夸奖我,同学们羡慕我,我陶醉了,满足了。
老师看出了我有骄傲的苗头,把我批评了一顿。
虽然我感到满肚子的委屈,但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还是接受了。
结果,我的成绩不但没有拉下来,而且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到了忠言逆耳的意义。
如今,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使我更进一步领略到批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同学们,敞开我们的胸怀,去容纳别人对我们的更多批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