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事件的影响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比较

血小板计数(女± s , x 109/L) 198.59 ±56.74 188.11 ±36.86 1. 182 0.240
血小板体积(i± s,fl)
10.20 ± 1. 70 10.02 ±1.81 0.558 0.578
1 . 2 选 择 标 准 纳 人 标 准 :(1)诊 断 标 准 符 合 《中国
急性缺 血 性 脑 卒 中 诊 治 指 南 (2018)》[3];(2)首 次 发
病 ,起病 24 ~ 72 h 以 内 ;(3 ) T O A S T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为非心源性脑梗
死 ;(4 )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 除 标 准 :(1)既往有 脑 梗 死 病 史 ;(2) 1 个 月 内 服 用 过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
吸烟[ 例பைடு நூலகம் % )]
32(47.76) 23(43.40) 0.227 0.634
高血压[ 例( % )]
34(50.75) 27(50.94) 0.000 0.983
糖尿病[ 例( % )]
28(41.79) 19(35.85) 0.439 0.508
冠心病[ 例( % )]
35(52.24) 21(39.62) 1.892 0.169
者 血 小 板 聚 集 状 态 的 影 响 。现 报 道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 床 资 料 回 顾 性 分 析 2018年 1 月 -2020年
1 月 湖 南 省 常 德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收 治 的 A C I 患者
1 2 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不同 分 为 2 组 ,A 组 患 者 6 7 例采用 阿 司 匹 林 治 疗 ,B 组患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氯吡格雷(75mg/d)与阿司匹林(100mg/d)对降低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等危险性的相对疗效和相对安全性。

方法:计划人选120例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一临床组各人选60例,在随机化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组(60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

随访3~6个月,研究终点为致命或非致命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性死亡。

统计两组治疗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总结两药物的副作用。

结果:分析显示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治疗组51例中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对照组48例中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

治疗结果分析显示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氯吡格雷为7.84%,而阿司匹林为16.67%。

结论: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氯吡格雷的总体安全性至少等同于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

标签:缺血性事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缺血性事件是临床上动脉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要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减少死亡率,防止血栓形成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临床上常用包括抗血小板药在内的综合措施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为此我们设计了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卒中进行预防缺血性事件的临床试验,对早期和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在观察治疗效果的同时观察该药的副作用,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诊治的确定为新近的缺血性卒中,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由动脉血栓性原因引起,起病<6个月,CT排除出血性卒中或无关的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透壁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起病<35d。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40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中第21卷第17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田维东(1989.11—),男,土家族,贵州务川县人,大学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田维东(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贵州 务川 564300)【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病死率、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的量表(National Institute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NIHSS 评分、血清Hcy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脑梗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7-0040-03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脑供血突然中断之后导致缓和的脑组织坏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发病率[1]。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病因是由于血管、血液等异常造成的大脑动脉狭窄堵塞,最终引发脑梗死。

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吸烟喝酒都是导致脑梗死的高危因素[2]。

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影响和其和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

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影响和其和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

山西医科大学碰士学位论文结果1.联合应用氯毗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两组的比较表1两组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比较单用阿司匹林组联合用弱组2173304030%10%}注:¥与单用阿闭匹林组相比P<O.05由表1可以看出,阿司匹林联用氯毗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两种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其中,以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下降更显著: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相比较,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组AR与AsR总发生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明显为低。

综上,加用氯毗格雷可明显减少阿司匹林抵抗。

2.两娄不同他汀与氯毗格雷联用时对血小板平均聚集率的影响表3两组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比较ADP诱导CYP3A4代谢的他汀组50.6l±11.42%{X-CYP3A4代谢的他汀细j2.19±10.15%{注:{两纽相比P>O.05由表3可以看出,CYP3A4代谢的他汀与非CYP3A4代谢的他汀组相比较,在与氯吡格雷联用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影响无明显差异。

lJ西医科_夫学碰士学位论直讨论(一)关于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由于其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现已成为各种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基{i。

国际抗l『Ⅱ栓联合组用Meta一分析对6j个临床用阿司匹林的试验中发现其能降低23%危险度:“。

早期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减少23%Vj死亡率‘“。

但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在所有患者中并不一致,表现在接受治疗量(75~325mg)的阿司匹林的患者仍有缺m性事件发生,即认为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这个定义虽然明确,但无实用价值,因为非要患者出现缺血性事件才能作出AR诊断,利用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评价,具6口瞻性。

近来数位作者“。

“。

倾向于对AR作如下诊断:用lOuMADP使血小板平均聚集率970%,用0.5mg/ml。

从使血d、板平均聚集率320%。

两条均符合为AR,只符合其中之一为阿司匹林半抵抗LASR)。

通过此诊断的阿司匹林抵抗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即基于此。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的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的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对照组, 每组40例。

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 1 次;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脑缺血发生率,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缺血事件复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拮抗血小板作用,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clopidogrel plus aspirin and aspirin alone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of clopidogrel plus aspirin and an aspirin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The aspirin group was orally given aspirin of 100mg once a da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clopidogrel of 75mg and aspirin of 100mg once a day. The follow-up lasted for 3 months. Incid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clinical effect was then summari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relapses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has the function of collaboratively antagonizing platelets, and therefor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 It also causes less side effects and is thus safe and reliable.[Key words] Aspirin; Clopidogrel; Cerebral ischemia脑缺血事件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对本病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和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优势更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lopidogrel tablets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tablets based on the above treatment.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hemodynamics,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IHSS)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coagulation function,hemodynamics and NIHS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more obvious clinical advantage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Clopidogrel tablets;Aspirin;Acute ischemic stroke;Hemodynamics;NIHSS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郭迎霞;邱正伦【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07【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孟津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量表及日常生活评分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d、30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 I H S 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d、30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NIHSS评分,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总页数】3页(P49-51)【作者】郭迎霞;邱正伦【作者单位】孟津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南孟津 47110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河南洛阳 47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姜波;乔来军;韩玉会2.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NIHSS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J], 赵艺;陈晓兵;许培;汤志锋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宋学云;郑献召;杨杰;魏丽红4.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 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李淑娟5.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SS-QOL评分的影响 [J], 王洋洋; 杨瑞瑞; 李永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5-09-30T10:15:49.8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周琳黄作义李鹏[导读] 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 TIA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脑梗死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最易被公众和医生忽视的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病亚种.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关键词:阿司匹林;脑出血转化率TIA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脑梗死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最易被公众和医生忽视的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病亚种,﹝5﹞未经系统治疗的TIA约有1/3以上可发展为脑梗死,其危险评分愈高,则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则大大提高,现在已经有ABCD2评分系统对TIA患者进行评分,分层管理、分层治疗,并选择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1],那么双抗在治疗TIA患者是在当前神经内科领域的热点问题,预防及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均有与单抗,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科在应用ABCD2评分系统对TIA患者进行评分后,并选用双抗治疗干预,在临床应用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TIA患者共239例,男121人,女118人,年龄在30岁~80岁,平均59.16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60.78岁,诊断标准符合﹝4﹞新的推荐应用的TIA的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主要根据头颅CT/MRI对1小时CT未显示责任病灶的患者72小时再复发查头CT,若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肯定的脑梗死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学的异常,并为新发的脑梗死灶,则诊断为卒中[2-4]。

而脑出血则依赖头部CT,即为症状性脑出血,复查头CT与原片对比新增高密度灶,则诊断为脑出血。

1.2方法筛选标准:ABCD2对TIA患者进行高危危险程度分组,分值6~7分。

评分相同的TIA两位患者则分为双抗组、单抗组、脑梗死好转率、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

治疗:双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单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70 llITl司处办药第12卷第8划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浆CRP、ESR、DD水平均明 
显高于对照组;3项检测指标中,CRP敏感性显著高于ESR与 
DD,CRP与DD特异性显著高于ESR,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由此可见,老年肺炎患者血浆CRP、ESR、DD水平明显升 
高,CR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而DD特异性较高,临床 
上可以通过对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为老年肺炎病情的鉴别与诊 
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1叶青,邝军.血清降钙素原、C一反应蛋白和血沉联合检测在老年 肺炎中的临床价值.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6):491-493. ・临床研究・ 『2]单杨杨,姚反修.老年肺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 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33. 『3]刘新正,涂学亮,肖征,等.老年肺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和c一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2): 1208一l209. [4]黄娟妮,曾昭华,石永英,等.老年肺炎D一二聚体与C一反应蛋 白的临床意义.广东医学,2010,31(23):3108—3110. 『5]阿丽娅・艾依提,白婷迪娜.血清降钙素原和c一反应蛋白在评 价老年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13, 
】0(】】):38-39.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事件的影响 
王飞 
(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河南新乡453400) 

【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早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2月河南长垣县人民 
医院和中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发病后14 d 
内缺血事件如一过性的头晕、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再梗死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发病2周内TIA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均未发生。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两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相结合在 
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能显著抑制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 

本文对2009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进行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取得了良好疗 
效,使治疗2周内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共73例,随机分成两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治疗 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63.2±9.8)岁;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57.9±11.3)岁。两组 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合并高血压43例,糖尿 病27例,冠心病18例,高脂血症32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 颅CT、MRI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 糖、心电图和凝血四项。给予常规改善脑供血、促进脑组织代谢 和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脱 水剂、降压、和控制血糖药物应用。两组均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 5 000 U皮下注射,ql2h,连用3~5 d;对照组抗血小板治疗常 规使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 维持共14 d;氯吡格雷(波利维)75 mg/d维持共14 d。 1.3疗效对比 观察对比两组发病后14 d内一过性头晕、黑朦、TIA、再梗 死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无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1_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检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35例中,14 d内发生再梗死1例,占2.8%;TIA 3 例,占8.5%;一过性的头晕、黑嗉7例,占20%;35例中未出现 出血并发症,占0%。对照组38例中,14 d内发生再梗死2例, 占5.2%;TIA 5例,占13%;一过性头晕、黑噱l1例,占28.9%; 38例中未出现出血并发症。 两组相比,治疗组在发病14 d内再发再梗死、TIA、一过 性头晕、黑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时,缺血事件后血管内皮血小板的沉积增加2 
倍。氯吡格雷作为新型的第二代选择性ADP受体抑制剂,选择 
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同时抑制继发的ADP介导的 
糖蛋白GPⅡb/III 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能进一步使患者发生急性大脑中动 
脉供血区梗死、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的风险轻度降低。在本研究 
中,治疗组急性脑梗死后的再梗死、TIA、以及一过性头晕、黑朦 
等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两药联合应用较单用 
阿司匹林可能在抗血小板疗效方面起到协同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巨噬细 
胞、细胞因子、补体及其他炎症前介质直接参与脑卒中的许多 
病理过程 l。在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事件 
发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也与氯吡格雷的抗炎作用有关,其机制 
可能为氯吡格雷阻断ADP受体,减少了血小板释放更多活性因 
子,从而抑制了对巨噬细胞的诱导、迁移和增殖作用有关。即减 
轻动脉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两组患者 
在治疗期间均无出血并发症出现,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这与一些安全性 
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 
死早期缺血事件的预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 
志,2006,29(6):379—380. 
f2]温红梅.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国外医学(脑血管分 
册),2002,10(4):298—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