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适与疾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情绪的认识与调适

情绪的认识与调适

情绪的认识和调适
情緒表达与疏导的原则 1.必須以不伤害別人、不伤害自己等符合社
会规范的方式,否则紓解了原來的負面情 緒,却又因不符合社会规范受到责备和惩 罚,而产生更大量新的负面情緒。学习符 合规范的紓解情緒方式,是在个人成长过 程中逐渐学习而來的能力。
情绪的认识和调适
• 区分情绪的表达和情绪本身 如在批判情緒表达方式時,连带否定情緒存
表明我们需要和期待可以或已经得到满足, 可以放松和享受。
积极情绪的影响
• 积极情绪是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 促使人积极向上,成为我们行动的动力。
• 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充分发挥机体 的潜能
• 愉快情绪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 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 的抵抗力。
• 积极情绪使人具有亲和力,有助于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ABC理论
•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 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 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 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 生。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1.绝对化要求。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 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 “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 “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 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 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 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 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 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 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学会以合理的方 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 碍的可能性

《抗炎自救:修复你的免疫力》札记

《抗炎自救:修复你的免疫力》札记

《抗炎自救:修复你的免疫力》阅读札记目录一、前言 (2)1.1 编写说明 (2)1.2 阅读建议 (3)二、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 (4)2.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2.2 免疫系统与健康的关系 (6)2.3 免疫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影响 (8)三、炎症与免疫力的关系 (9)3.1 炎症的定义与分类 (10)3.2 炎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1)3.3 抗炎与免疫力的提升 (12)四、抗炎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 (13)4.1 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15)4.2 抗炎食物推荐 (16)4.3 生活方式的优化 (17)4.3.1 规律作息 (18)4.3.2 适量运动 (19)4.3.3 减压放松 (20)五、药物治疗与医疗手段 (21)5.1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22)5.2 医疗手段在抗炎自救中的应用 (23)5.3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24)六、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26)6.1 心理压力与免疫力的关系 (27)6.2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28)6.3 心理干预策略 (29)七、总结与展望 (30)7.1 本书要点回顾 (31)7.2 免疫力提升的长远规划 (32)7.3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33)一、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炎症作为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给身体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成为我们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力并非天生就强大,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精心呵护和锻炼。

本书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了解抗炎自救的基本知识,探索如何科学地修复和维护我们的免疫力。

从饮食、运动到作息,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你在面对炎症时能够从容应对,保持身体健康。

1.1 编写说明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抗炎自救:修复你的免疫力》这本书的阅读札记,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将对书中的重要观点、实验证据、实用建议和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您能够快速掌握书中的核心信息。

情绪控制总结报告范文(3篇)

情绪控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情绪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为了提高自身情绪控制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我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心理培训课程、实践等方法,对情绪控制进行了深入学习。

现将学习成果总结如下。

二、情绪控制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情绪稳定的人,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强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能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3. 增强心理素质:情绪控制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助于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4. 促进身心健康: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

学会情绪控制,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三、情绪控制的方法1. 认知重构:通过调整对事件的认知,改变对情绪的影响。

例如,将“失败”的认知调整为“经验积累”,从而减轻负面情绪。

2. 情绪宣泄: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哭泣、运动、倾诉等方式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3. 转移注意力:当情绪波动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活动、听音乐、看电影等,减轻情绪波动。

4.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情绪压力。

5. 增强自信:自信的人更容易控制情绪。

通过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

四、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在工作中,因同事失误导致项目延期,我情绪波动较大。

通过认知重构,将“同事失误”的认知调整为“团队合作中难免出现失误”,从而减轻了负面情绪。

2. 案例二:在家庭生活中,因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

通过情绪宣泄,我选择去户外运动,释放情绪,避免了争吵升级。

3. 案例三:面对考试压力,我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等方法,保持情绪稳定,顺利通过了考试。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在情绪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情绪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

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

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正常运转,没有疾病或缺陷的状态。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中,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健康。

因此,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正常运转,没有疾病或缺陷的状态。

这种状态需要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睡眠等多种方式来维持。

合理饮食可以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良好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备平衡、稳定、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够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并具有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自我实现能力。

心理健康需要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自我探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来维持。

积极的心理调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自我探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疾病。

社会健康社会健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得到满足和支持。

社会健康需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学习沟通技巧和建立良好关系等方式来维持。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拓展人们的社会网络,学习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关系可以让人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情感健康情感健康是指人们在情感方面具备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体验到爱、幸福、满足等正面情感,并能够应对负面情感如焦虑、抑郁等。

情感健康需要通过积极的情感调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维持。

积极的情感调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寻求专业帮助可以解决情感问题和疾病。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身体健康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而心理健康也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等都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

中医对老年人养生与健康的指导

中医对老年人养生与健康的指导

中医对老年人养生与健康的指导最初,请让我们明确一个问题:老年人对于中医养生和健康方面的指导有着独特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渐衰退,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

因此,中医在提供老年人养生和健康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养生理论养生是中医传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老年人应该以“养心”为重。

中医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将心称为“君主”,主管血液循环和心理活动。

因此,老年人应该注重调养心脏,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等。

其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

阴阳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动力和基础。

老年人的身体通常偏向于阳虚,因此需要注意补阳。

中医提倡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和气功,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

二、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老年人应该注意合理膳食,食用有益健康的食物。

根据中医的分类法,老年人应该多食用滋阴清热的食物,如冬瓜、苦瓜和莲子等。

此外,食物的烹饪方式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和油炸食品。

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节制。

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引发消化问题。

因此,老年人应该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中医还提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慢慢咀嚼食物和定时进餐等。

三、中医草药应用中医草药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的养生和健康中。

根据中医理论,草药可以补充体内的元气和调理脏腑功能。

老年人常用的中草药包括人参、黄芪等,这些草药被认为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提高身体抵抗力。

然而,老年人在服用草药时需要谨慎。

中草药服用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剂量控制,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四、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在老年人健康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通畅。

针灸疗法被认为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和阴阳,起到平衡和调理的作用。

然而,老年人在接受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时也应密切关注健康状况。

老年人通常身体较为脆弱,应选用温和的疗法,避免剧烈刺激。

情绪秘密知多少教案--心理健康教育版

情绪秘密知多少教案--心理健康教育版

情绪秘密知多少教案--心理健康教育通用版第一章:情绪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情绪的定义:解释情绪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1.2 情绪的重要性:探讨情绪在个人成长、社交互动和决策中的作用。

1.3 情绪的类型:介绍常见的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表现。

1.4 情绪与身体反应:探讨情绪如何影响身体,例如心跳加速、出汗等。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与管理2.1 情绪表达的方式:讨论健康情绪表达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表达情绪的方法,如谈话、绘画、运动等。

2.2 情绪管理技巧:介绍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

2.3 应对情绪困扰:讨论如何应对情绪困扰,如面对压力、处理悲伤等。

2.4 情绪调节策略: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策略,以促进情绪平衡和心理健康。

第三章:情绪与人际关系3.1 情绪感染力:讨论情绪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传递和影响他人。

3.2 情绪智力:介绍情绪智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

3.3 情绪沟通技巧:探讨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倾听他人的情绪需求。

3.4 情绪与人际冲突: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中的情绪问题,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情绪与自我认知4.1 情绪与自我认知的关系:探讨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4.2 情绪与自尊:讨论情绪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自我自尊。

4.3 情绪与自我调节:介绍情绪调节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4.4 情绪与个人成长:讨论如何通过情绪认识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挑战。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2 情绪障碍:介绍一些常见的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并讨论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5.3 情绪与心理调适:讨论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管理情绪问题,以促进心理健康。

5.4 情绪与心理抗压能力:探讨如何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情绪挑战。

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

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导语:情绪反应指什么,就是指人处在情绪状态时,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心理健康之情绪论文一般人的情绪对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与政府管理工作的效能,其影响作用表现如下:(一)情绪对一般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

情绪及情绪调节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

积极的情绪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心态平静舒畅、身体机能协调。

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虑症、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

因此,一般人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进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二)情绪对一般人具有激励调控作用。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对客1 / 9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一般地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

在同样的工作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一般人提高工作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一个一般人如对社会公共事务及政府内部事物的管理抱有满腔热情,就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提升政府的绩效;消极的情绪则起干扰作用,当一般人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有时会不冷静的思考,容易做出不成熟的事。

很多资料证明,一般人的情绪不同。

作出决策的效果是不同的。

(三)情绪对一般人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控制总结报告书范文(3篇)

情绪控制总结报告书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情绪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

本报告旨在总结情绪控制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为提高个人情绪控制能力提供参考。

二、情绪控制概述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体验。

它具有主观性、情境性和波动性等特点。

2. 情绪的分类根据情绪的性质和表现,可将情绪分为以下几类:(1)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爱等。

(2)消极情绪:如悲伤、愤怒、恐惧等。

(3)中性情绪:如平静、平静、无聊等。

3. 情绪控制的重要性(1)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的失误。

(2)维护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能力强的个体,更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促进身心健康:情绪控制不良会导致身心疾病,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

三、情绪控制理论1. 情绪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情绪ABC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反应是由其信念(Belief)和认知(Cognition)决定的。

当个体面对某一事件时,其信念和认知会直接影响情绪反应。

2.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情绪刺激时,可以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途径调节情绪。

(1)认知途径: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认知评价,降低情绪反应。

(2)行为途径:通过改变行为方式,降低情绪反应。

(3)生理途径:通过调整生理状态,降低情绪反应。

四、情绪控制方法1. 认知重构(1)识别负面信念:找出导致情绪波动的负面信念。

(2)质疑负面信念:对负面信念进行质疑,寻找证据反驳。

(3)建立积极信念:建立积极的信念,以替代负面信念。

2. 情绪宣泄(1)合理宣泄:在合适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情绪。

(2)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避免情绪持续波动。

3. 生理调节(1)呼吸调节:通过深呼吸、放松技巧等,调节生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调适与疾病的关系徐薇!,戴瑞婷",杨安阳",徐志刚"(!#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天津第四中心医院)

关键词’情绪调适;疾病;关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徐薇,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早在!)$"年,国际学者坎农[!]分析了不同情绪状态时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情绪学说是心理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绪的生理基础既包括大脑皮质活动,又包括皮质下中枢的活动,大脑皮质起调节、制约的作用。情绪既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当人体受到外界各种不同事件刺激时,大脑皮质对各种事件会发生不同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情绪的外在表现。随着客观世界的复杂化、多维化,人们的感觉也深化繁衍,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情绪也随之千变万化。因此,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才能使身体健康。!’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现代社会的疾病与心理情绪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心理情绪的状态也影响疾病的进程、转归和预后。在当今的社会变迁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身的感触,有不同的情绪变化。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在竞争中求生存,人们心理适应的差异导致了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是人体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心理活动与社会稳定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当人体情绪的外环境发生突如其来的事件,且超过了人体正常心理承受能力,肌体就会产生疾病。’’人们在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下产(01(0、事故、失恋)产生的紧张、焦虑、愤怒、悲伤或过喜等情绪反应,都伴随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当心血管调控系统受到敏感的刺激后,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变化,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心率加快、心博量增加,继而诱发心血管疾病。有人做过试验,被试者看不同的电影时,其尿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变化如下:看风光片时,尿中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均降低;看攻击性影片或喜剧片时,尿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不变;看恐怖片时,尿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上升。试验还发现,人愉快时肾上腺素排出量最高,安静时最低;不愉快时肾上腺素的变化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情绪激动时,儿茶酚安排除量均上升,情绪压抑时,血与尿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量均持续相当高,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醛固酮也类似变化[!]。’’23455在!),!年报道了对胃瘘患者的观察,发现情绪可以引起胃粘膜、胃壁运动血管充盈和粘膜分泌的不同变化,长期紧张的精神刺激和不良的情绪反应,作用于大脑皮质开始引起兴奋。长时间过度兴奋的大脑皮质转为超限抑制,导致了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植物神经的控制中心视丘脑下部紧张性增高,进而发生机能的紊乱和异常[!]。通常为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升高、粘膜下血管痉挛、胃部内分泌增加、胃运动亢进、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67逆向弥散增加而诱发溃疡病。’’紧张的刺激作用于大脑后,可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使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可降低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及消化能力,以致病原体有可能在体内增殖而感染[!]。紧张的刺激情绪可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紧张的刺激影响下丘脑,胸腺功能失调,8

细胞成熟受损,巨细胞吞噬的能力下降,而干扰了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免疫器官退化,功能低而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症等许多疾病,都与情绪的失控密切相关。近代医学证明,人体具有生物性、心理性两大防御体系。前者是人体的生物免疫系统,后者指人的良性情绪功能等心理作用["]。心理活动是人体组织器官对外事务反应的集合。在这

些器官的调解下,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与自然环境与社会保持动态的平衡。当这种平衡受到破坏,人失去了良好的心境和情绪,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因此,调试好自我心境才能有良好的、稳定的情绪。"’情绪的自我调适情绪明显带有社会性,或喜或忧、或惊或怒,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水平有关。评定每个人的情绪、矫治不良情绪,掌握好这一点对疾病的防治都非常重要。产生不良情绪原因有三:!

社会改革的步伐加快,社会关系网的微妙变化;"各种突发事件的产生,外环境的改变;#承受心理压力顺应度的较弱与应激不良。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于最敏感的应激源类型,各人有不同的反应。每人对应激源的敏感性也是各不相同。事态骤变、失意及其他问题,某人可以处之泰然,而另!人则会感到束手无

策[$]。躯体反应与情绪体验是一致的,情绪一旦改变,相应的躯体反应立即消失。因为,心里紧张或不良的情绪,可诱发疾病,不良的情绪可以使病情加重,不良的情绪可以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学会调整自我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顺应各种应激源,缓解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笔者认为首要一点是超越自我,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做到胸襟开阔,理智宽容的对待生活、工作,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其次是平衡心理,善交朋友,学会自我放松,在遇到不愉快事件,想不通问题时,与朋友聊聊天,听听音乐,散散步或到大千世界去郊游,以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再者,学会宣泄,把所有的不快讲出来,使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另外,运动疗法也可使自身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现代精神卫生科学阐明,稳定和乐观的良性情绪是防治疾病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笔者认为,身心健康状况受个人生活、社会和心理因素平衡的影响,情绪的失控会影响到人对事物的认知。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情绪调适。在绝望中摆脱烦恼,在痛苦中抓住快乐,在压力下寻找解脱,在失败的时候找回希望[,]。在这个世界中会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

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能掌握自己,调试自我情绪。只有稳定的良性情绪,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躯体。$’参考文献[!]忻志鹏#实用临床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文学出版社,!))!:!%&-!*!#

,%%"《职业与健康》’"%%/年!!月第""卷第""期’9++:;18<9=1=>6?1@86A3B#""=3#!!=3CDEFDG,"%%/

万方数据[!]朱先志"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斯摩尔"心态"北京:地震出版社,!##!:!(,($#&()("(收稿:!##%&#$&#*)(本文编辑:孙毓柏)

,-.&/!*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戴庆福(,黄莹莹!(("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0泉州市第一医院)

摘要1目的1通过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检测,探讨其在强直性脊柱炎(.2)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42.),检测分析5+#例可疑.2和!(#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患者,以及’#例健康人群的,-.&/!*阳性情况。结果1.2病人的,-.&/!*检测阳性率为’!")(7,明显高于6.组的+"#’7和健康人群对照

组的$"$7。且.2发病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1,-./&!*3-42.法检测是对.2和各种关节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当前.2诊断的最佳实验室指标,对.2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1强直性脊柱炎;人类白细胞抗原/&!*;鉴别诊断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6))%0%11111文献标识码:/11111文章编号:(##)&(!5*(!##%)!!&!##5&#!

作者简介:戴庆福,男,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11强直性脊柱炎(89:;<=>?9@>A=9B;,.2)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关节、脊柱、脊柱软组织及四肢关节。主要症状是腰、骶及下肢关节疼痛,晚期患者脊柱僵硬呈板状,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失去劳动能力,致残率高。,-.&/!*(,DE89-FDG=G?CF.9C?@F9/!*)是一种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与.2的相关性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与疾病相关性中最强的,其相对危险度达+*"),超过’#7的.2患者其,-.&/!*抗原表达阳性,普通人群中仅57H(#7为阳性[(]。.2由于其症状与其他骨性疾病相似而难以确诊,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放射线检查,但在早期骨骼未发生改变,仅靠临床症状难以准确确诊,更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多数误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6.)为多。因此,,-.&/!*抗原的检测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1对象("("(1.2组1.2患者5+#例,其中男性)!+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岁,临床诊断均符合(’’%年制定的纽约标准。("("!16.组1临床诊断排除.2并已确诊为6.患者!(#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健康对照组1健康体检者’#例,来自本院体检者。("!1方法("!"(1标本采集1使用含3IJ.抗凝剂真空采血管(绿色头)采集病人静脉血!E:89.>GF9C酶标仪和洗板机。("!")1统计处理1均数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1结果!"(1$组,-.&/!*检测结果比较1.2病人组测定5+#例,其中5$%例为阳性,阳性率’!")(7;6.病人组测!(#例,阳性(*例,阳性率+"#’7;健康对照组’#例,阳性$例,阳性率$"$$7。经!!检验.2病人组与6.病人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0#()。!"!1不同性别.2患者发病年龄比较1.2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T+"!)岁,其中男)!+例,女(#+例,男女比为)"#U(,男

性平均年龄(!5"%T%"$)岁,女性平均年龄(!5"’T*"5)岁,经!

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0#5)。!"$1,-.&/!*阳性和阴性.2患者年龄比较1.2患者组中,,-.&/!*阳性5$%例,平均年龄(!5"%T+"!)岁,,-.&/!*阴性)!例,平均年龄(!+"’T*"!)岁。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0#5)。

$1讨论,-.&/!*是人类白细胞众多抗原中的一种,,-.&/!*又可分为%种亚型,其中特别是,-.&/!*与.2发病密切,有强烈的相关性。在传统诊断的基础上加上,-.&/!*的检测,可以提早诊断,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赢得时间[!]。外国学者经

动物实验发现动物脊柱关节受累程度与转化的,-.&/!*基因数量有关。,-.&/!*分子可以和一些自身肽片结合,形成

的肽&,-.复合体在自身细胞膜上表达后,能被相应的PI+JP细胞识别,从而导制JP细胞对自身靶细胞的杀伤,造成组织变性,器官受损。.2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且男性与女性之间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同时.2具有较强的家族遗传倾向,据调查.2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倍左右[$]。因此,,-.&/!*阳性患者的一级亲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