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说课课件(17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共15张PPT)

康有为在此讲“中外之故救国之法”,广招 弟子,意欲改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培养 了梁启超、韩文举、陈千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 变法人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2:49:5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 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六课 戊戌变法
教学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历的史失败八,使年先级进的上中册国人R认J识到,单
凭引进外国器物以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 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 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16张PPT)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 酬圣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 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
哉。
新课讲授
百日维新
7、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 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 定了基础。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新课讲授
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
法救国。在康有为戊等戌维变法新派的推动下,光绪百帝日维决新心变法。 2、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 3、目的: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开始标志: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学习目标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主要活动。 2.公车上书意义。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实质和历史意义。
新课讲授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1)时间: 1895年春 (2)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
订,民族危机严重。
(3)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 拒和、迁都、变法。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A、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亦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变亦变。变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 守旧而灭亡。”—《变法通议》·梁启超
梁启超
B、严复等支持《国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 响的报纸。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 变法图强。—《国闻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1张PPT)

——《近代中国史纲》
阅读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
材料历一史意戊义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影响没有随
之消失1.…在…社学会习上西起学了成思为想一启种蒙时作尚用,。也成为不可遏 制的思2.想中潮国流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 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认真观看历史剧。从表演中发现什么问题?得到什么信息
一、为什么要进行变法? ---背景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 败甲割午台中湾日、战偿争二后百,兆民始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民超族觉醒
—社会基础
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
时间
类别 厂矿 资本额 占总资本额的
民族资本主义初数步发展; —百经分济比基础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 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 言也。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 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 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分戊析戌戊变戌法变法的失失败败的原留因给。我们哪些反思?
材料一 当皇上之改革也,满洲大臣及内务府诸人,多跪
请客于观西原后因,乞:其顽禁固止势皇上力…的…反后对因不和善实帝力之强所大为,;久有废
立意。
——《清代通史》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小,依靠没有实权的
材皇料帝二,今没皇有上发…动…无群赏众罚;之(权,根全本国原大因柄,)皆在西后之 手其,它…原…因何能:有操成之?过急、方法不当—。—康广仁
洋务运动
阅读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
材料历一史意戊义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影响没有随
之消失1.…在…社学会习上西起学了成思为想一启种蒙时作尚用,。也成为不可遏 制的思2.想中潮国流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 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认真观看历史剧。从表演中发现什么问题?得到什么信息
一、为什么要进行变法? ---背景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 败甲割午台中湾日、战偿争二后百,兆民始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民超族觉醒
—社会基础
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
时间
类别 厂矿 资本额 占总资本额的
民族资本主义初数步发展; —百经分济比基础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 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 言也。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 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 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分戊析戌戊变戌法变法的失失败败的原留因给。我们哪些反思?
材料一 当皇上之改革也,满洲大臣及内务府诸人,多跪
请客于观西原后因,乞:其顽禁固止势皇上力…的…反后对因不和善实帝力之强所大为,;久有废
立意。
——《清代通史》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小,依靠没有实权的
材皇料帝二,今没皇有上发…动…无群赏众罚;之(权,根全本国原大因柄,)皆在西后之 手其,它…原…因何能:有操成之?过急、方法不当—。—康广仁
洋务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0张PPT)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是行不通的。 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在中国 行不通!
材料分析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 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推动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决心变法原因
“不甘作亡国之君”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 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
戊戌变法主要பைடு நூலகம்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 许官民上书言事
政治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
军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1898 年 9 月 21 日 ,慈禧太后等发 顽固派的利益 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 士,废除变法诏令。
史称“戊戌政变”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 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戊戌六君子
自此,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
“百日维新”
材料分析 材料二: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 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三: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 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四: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
答: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 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 的影响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3
课后练习:
A 3.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B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 府效率 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呈现
知
√
√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天津条约》 签定 1860年《北京条约》 签定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维新派力量薄弱,顽固派势力强大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上课课件

百日维新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P32,尝试归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措施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参与新政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主义的发展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有式利学于堂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创办学会 (5)学会和报刊的创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7年12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 在眉睫。
消息传出,康有为迅速赶到北京,第五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言 志……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吴玉章回忆录》
根据文字及表格数据,分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课堂小结
甲午 中日 战争, 民族 危机 不断 加剧
公车上书
拉开变法维新序幕
创办报刊、兴办学会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 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它可以称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6课 戊戌(wù xū)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戊戌变法的原因
甲午战败,“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 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 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P32,尝试归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措施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参与新政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主义的发展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有式利学于堂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创办学会 (5)学会和报刊的创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7年12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 在眉睫。
消息传出,康有为迅速赶到北京,第五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言 志……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吴玉章回忆录》
根据文字及表格数据,分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课堂小结
甲午 中日 战争, 民族 危机 不断 加剧
公车上书
拉开变法维新序幕
创办报刊、兴办学会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 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它可以称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6课 戊戌(wù xū)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戊戌变法的原因
甲午战败,“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 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 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1.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基础知识。 2.理解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分析其性质、影响及 失败原因 。 3.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 的事迹,树立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以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
异:(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中 南 海 瀛 台
动脑筋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 血者,有之,请自嗣 同始!”狱中留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慷慨赴死。
二、百日维新 4、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作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 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 发展农、工、商业······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有利于西方
1.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基础知识。 2.理解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分析其性质、影响及 失败原因 。 3.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 的事迹,树立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以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
异:(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中 南 海 瀛 台
动脑筋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 血者,有之,请自嗣 同始!”狱中留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慷慨赴死。
二、百日维新 4、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作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 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 发展农、工、商业······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有利于西方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思想启蒙
知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 )。
识
点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相关史事
二
百
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
日
生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
车上书
一
①
康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有
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 后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为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与 公
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
车
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
上 书
帝②,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
前言 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 百日维新
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
言
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
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戍变法就是制
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
革的内容有哪些?它的历史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一 康有为与公
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知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
识 点
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B)。
康有为(1858-1927)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
康
有
为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