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
(3分)涉()契()惑()【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小题4】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小题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1】渡过;雕刻;迷惑,糊涂。
【小题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楚人)不知道舟在动而剑却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的道理,所以让人迷惑。
启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应尊重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答案【小题1】A【小题1】(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小题1】(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小题1】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
(3分)涉()契()惑()【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小题4】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小题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1】渡过;雕刻;迷惑,糊涂。
【小题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楚人)不知道舟在动而剑却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的道理,所以让人迷惑。
启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应尊重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
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
[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3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给大家了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构造助词,的]所从坠。
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刻舟求剑阅读答案由语文网,仅供参考: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
[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开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为您收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漂浮了。
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
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
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好词:滔滔自言自语得意佳句: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漂浮了。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正确答案:A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A.江边B.江心C.剑鞘正确答案:B3.“剑鞘”的“鞘”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 )音序。
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

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希望大家喜欢。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jù): 立刻,急忙,马上。
②契(qì) : 用刀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2)楚人有涉江者者: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19.“楚人”与《河中石兽》中的讲学家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7.(1)寻找(1分) (2)……的人(1分)
18.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分,每句分,意对即可。
)
19.楚人与讲学家都脱离实际。
参考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以上就是本店铺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文言文阅读知识,请多关注我们。
《刻舟求剑》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①者,其剑自舟中坠②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吕氏春秋》【注释】①涉江:渡江。
②坠:掉下去。
③遽(jù):急忙,立即。
④契(qiè):通“锲”,刻。
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④求剑若.此: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这儿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指掉下去的剑④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余、予、愚。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当适合于变化的需要,不能死守教条、不懂变通。
【文言文阅读答案】“刻舟求剑”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刻舟求剑”文言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译者: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后,他便从自己镌刻记号的地方上岸回去找寻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文言文注解: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至。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的故事想必给同学们了深刻的鼓舞,期望以后的自学和蜕变中,同学们生活上开ixn能搞的更好,预祝大家自学进步、生活高兴!。
刻舟求剑古文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古文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古文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
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内容。
(1)遽契其舟()
(2)求剑若此()
(3)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求剑者来到了你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呢?根据寓言的寓意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填空。
我会对他说:“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你不应该墨守成规、____________________,而应该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1)立刻、匆忙
(2)像这样
(3)迷惑、糊涂。
2.
(1)这是我剑掉下水的`地方;
(2)船停了,从刚才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前一横线可填: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因循守旧……后一横线: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符合要求,意对即可)。
《刻舟求剑》阅读试题和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试题和答案导语:下面是《刻舟求剑》阅读试题和答案,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扎实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②是( )③遽( )④求(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5、《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______ ,战国末秦国人。
(2分)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2分)《刻舟求剑》阅读答案(一)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4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二)15、《吕氏春秋》、吕不韦;16、C;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
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翻译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
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
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
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字词翻译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2.自--从。3.遽--急忙,立即,
匆忙。4.契--用刀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不亦惑乎--不是很
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
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1.求--寻找。12.之
--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
(指示代词)那。15.从其所契者,其:他。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
词,不译。17.止:动词,停止。18.行:前进。19.亦:也。
启示
《刻舟求剑》讽刺了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的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