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Base千兆以太网介质标准
1000Base千兆以太网介质标准

1000Base千兆以太网目前有以下介质标准:1000Base-LX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都可以。
1000BASE-LX使用长波激光信号源,波长为1270nm-1355nm。
1000Base-LX,是定义在IEEE 802.3z 中的针对光纤布线吉比特以太网的一个物理层规范。
LX 代表长波长,与1000Base-SX 相反,1000Base-LX 使用长波长激光(1310nm)越过多模式和单模式光纤,1000Base-SX 使用短波长激光越过多模式光纤。
多模式光纤的最大距离是550m。
1000Base-ZX单模光纤。
企业标准1000Base-ZX(或1000Base-ZX)是针对吉比特以太网通信的思科指定标准。
1000BaseZX 操作在平常的单模式光纤链路上,跨度可达43.5英里(70 km)。
如果使用额外收费的单模式光纤或分布式移动单模式光纤,链路跨度达62.1英里(100km)是可能的。
1000BaseZX 使用长波长激光(1550 nm)。
1000BASEZX GBIC 对基于各种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的吉比特以太网接口有意被用作物理媒体依赖(PMD)组成部分。
它操作在1250波特的信令速率上,传输和接收8B/10B 编码数据。
1000Base-SX多模光纤。
1000base-SX是单光纤1000Mbps基带传输系统。
1000BASE-SX也对应于802.3z 标准,只能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SX所使用的光纤有:波长为850nm,分为62.5/125μm多模光纤、50/125μm多模光纤。
其中使用62.5/1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20m,使用50/1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00米。
1000BASE- SX采用8B/10B 编码方式。
1000Base-CX屏蔽双绞线。
1000BASE-CX对应于802.3z标准,采用的是150Ω平衡屏蔽双绞线(STP)。
最大传输距离25米,使用9芯D型连接器连接电缆。
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包括1000BASE-SX(短波长激光器)和1000BASE-LX(长波长激光器)标准将提供一系列光纤的布线方式,由此使网络管理者更加重视他们的光纤基础设施。
千兆位以太网是第一个千兆位应用,它被基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网络所采用。
由于带宽的需求继续在布线系统期望的使用期内,超过千兆位的应用也将出现。
从10Mbps或100Mbps 以太网向千兆以太网的迁移经常被视为一次需要从铜线电缆向光缆的费用昂贵的升级。
实际上情况并不一定如此,目前在企业中铜缆主要是支持快速以太网,同时这些现有的5类电缆也可以为千兆以太网提供可靠的支持。
IEEE 1000Base-T规范支持将5类或增强5类电缆用于成功的千兆位传输。
在现有线缆上实现从100Mbps到千兆位的跳跃是通过几种信令的变化完成的,这些信令进一步利用了已经安装在多数企业网络中的电缆。
5类电缆一般为非屏蔽双绞线,它包含四对双绞线。
快速以太网(100Base-T)和10Bas e-T 只使用这些双绞线中的两对双绞线,留下了两对双绞线未使用。
千兆以太网(1000Bas e-T)则使用所有这四对双绞线。
与全双工快速以太网相似,1000Base-T发送和接收信号同时进行。
不同之处是1000B ase-T使用四对发送/接收双绞线,每对双绞线以250Mbps的速率运行。
在某些方面,5类电缆上运行千兆以太网比10/100Mbps 以太网布线更容易。
1000Bas e-T 规范具有包括自动交叉电缆连接在内的链路自动协商的特性。
自动协商成功地实现了1000Base-T网卡、集线器、交换机或其他一些在端口初始化后可以以半双工运行的设备之间的电缆连接。
如果错误地连接到100Mbps端口的话,许多1000Base-T接口中内置的智能性还能够协商正确的速度。
千兆位端口将以最高的共同速度运行,从而防止对两方设备接口中的任何一个接口造成损坏。
在服务器上以及网络中相关设备上使用1000Base-T 网卡使用户可以在提供有效的高速连接的同时,继续使用5类电缆基础设施。
史上最全弱电智能化工程常用术语

史上最全弱电智能化工程常用术语1. 1000BASE-T:当前的一种局域网标准,用于在5类以上级别双绞线电缆上执行1000 Mbps以太网,另请见千兆以太网。
2. 100BASE-T:100Mbps以太网的双绞线版本,需要5类以上的双绞线电缆3. 10BASE2:又称"细缆网络"。
基于细(RG58)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4. 10BASE5:又称"粗缆网络"。
基于粗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5. 10BASE-T:基于双绞线(3类和以上级别)的10 Mbps以太网。
6. 110 连接器:一种常用的绝缘位移连接器 (IDC),采用模块插座、配线架和交叉连接。
7. 3270 (IBM):一种大型计算机。
起初在RG62同轴电缆上运行,现在一般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
8. 66 Block:一种传统的交叉连接系统,功能与AMP 110Connect XC类似。
9. AS/400 (IBM):一种中型计算机系统。
起初在双轴电缆上运行。
现在一般利用介质均衡转换器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
10. 衰减:信号在通过布线系统时损失的能量。
11. 背板:指固定在电信机柜壁上的胶合板。
用于安装交叉连接。
12. 主干电缆:建筑物各楼层或一个园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电缆。
13. 均衡转换器:一种用于同轴或双轴电缆设备与双绞线电缆连接的转换器14. BNC: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15. 3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
规定适用于10 Mbps速率以下的16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6. 5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
规定适用于155 Mbps(或者1000 Mbps)速率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7. 5e类:又称超5类。
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
规定适用于1000 Mbps速率及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8. 6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
千兆以太网的两种标准

千兆以太网的两种标准千兆以太网是一种高速的局域网技术,其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比起传统的百兆以太网有着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带宽。
在千兆以太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分别是1000BASE-T和1000BASE-X。
本文将对这两种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千兆以太网技术。
首先,我们来介绍1000BASE-T标准。
1000BASE-T是一种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标准,其传输距离最长可达100米。
在1000BASE-T标准中,使用了四对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每对双绞线只使用了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另外两根线用于信号衰减和抑制串扰。
这种设计使得1000BASE-T标准可以在现有的双绞线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无需更换传输介质,这对于现有网络设施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1000BASE-T标准还采用了自适应均衡和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信号衰减和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1000BASE-T标准在现有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我们来介绍1000BASE-X标准。
1000BASE-X是一种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标准,其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甚至更远。
与1000BASE-T标准相比,1000BASE-X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远的传输距离,适用于对网络带宽和传输距离有较高要求的场景。
在1000BASE-X标准中,主要包括了1000BASE-SX、1000BASE-LX/LH和1000BASE-ZX等不同的变种,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光纤和传输距离要求。
1000BASE-X标准的应用范围涵盖了数据中心互连、长距离传输和光纤到桌面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大型企业和运营商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1000BASE-T和1000BASE-X是千兆以太网中两种主要的标准,它们分别采用了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1000BASE

什么是1000BASE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光模块型号中带有1000BASE-LX SFP、1000BASE-LH SFP和1000BASE-LX/LH SFP,你知道什么是1000BASE-LX、1000BASE-LH和1000BASE-LX/LH光模块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飞速(FS)将在本⽂中详细介绍这三者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1000BASE-LH SFP光模块1、1000BASE-LXSFP光模块介绍:1000BASE有五种传输介质标准: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1000BASE-ZX、1000BASE-T,⽽1000BASE-LX是其中的⼀种。
1000BASE-LXSFP光模块和单模光纤⼀起使⽤时的传输距离最⼤可达5km,并且还可以在所有的多模光纤上运⾏。
需要注意的是,距离长于300m以上的链路必须要在光模块和链路两端的多模光纤之间安装模式调节跳线。
2、1000BASE-LH和1000BASE-LX/LHSFP光模块介绍:LH是指长距离。
和1000BASE-LX不同的是,1000BASE-LH和1000BASE-LX/LH并不是千兆以太⽹标准,但还是有许多供应商在SFP光模块型号中使⽤LH和LX/LH。
1000BASE-LX/LHSFP 光模块可以通过单模光纤达到10km的传输距离,⽽1000BASE-LH SFP光模块在单模光纤上的传输距离可达70km。
3、1000BASE-LX、1000BASE-LH和1000BASE-LX/LHSFP光模块的区别:下表分别从光纤类型、波长和传输距离这三个⽅⾯来说明1000BASE-LX、1000BASE-LH和1000BASE-LX/LH SFP光模块之间的差异。
名称光纤类型中⼼波长传输距离1000BASE-LX/LH9/125单模光纤1310nm10km1000BASE-LX62.5/125,50/125多模光纤1310nm550m1000BASE-LX109/125单模光纤1310nm10km1000BASE-LH9/125单模光纤1310nm25~70km1000BASE-EX9/125单模光纤1310nm40km1000BASE-ZX9/125单模光纤1550nm70km4、其他长距离光模块的区别:除以上三种传输标准以外,还有其他长距离传输标准,具体包括1000BASE-LX10,1000BASE-EX和1000BASE-ZX。
以太网10BASE-T、100BASE-T4、1000BASE-T网线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1、目的 42、范围 43、定义及缩略语 44、技术要求84.1 100Ω非屏蔽双绞线94.2 增强型5类非屏蔽双绞线114.3 金属编织铝箔屏蔽双绞线134.4 网络拓展距离145、连接器针脚定义165.1 标准网线165.2 直连网线176、电缆选型186.1 选型原则186.2 选型树187、1000BASE-T网线设计197.1 技术要求197.2 注意事项218、附录22附录A 本规范的用词说明22 附录B IEEE802协议族22 附录C 以太网网族22 附录D 5-4-3法则23 附录E RJ45、RJ48的区别24 附录F 千兆位以太网26 附录G 802.3文档交叉引用27 附录H 802.3部分/子句交叉引用309、修改记录3410、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35以太网10BASE-T、100BASE-T4、1000BASE-T网线设计技术规范关键词:以太网UTP STP 综合布线标准网线直连网线水平布线干线布线针脚定义1、目的目前网上产品使用的以太网网线尽管只有标准网线和直连网线两种。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随处可以看到,这些网线的针脚定义不符合标准,所用的线材没有明确技术指标,给研发设计、用户和技术支持人员的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在于将网线的分类、设计、选型规范化,降低成本,提高通用性,提高开发效率,便于维护。
本规范规定的电缆设计技术要求是以太网网线电缆选型、设计的主要准则。
本规范规定了以太网网线的常用线缆、传输技术指标、连接器针脚定义方式、典型应用等技术要求。
自本规范实施之日起,电缆设计工程师进行以太网网线的设计和选型时,必须遵照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产品。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进行新型线缆及连接器的选型,必须在电缆方案设计阶段提交电缆设计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使用。
3、定义及缩略语定义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一种位于有限地理区域的用户宅院内的计算机网络。
关于以太网技术与标准

关于以太网技术与标准以太网(此文摘自“/wiki/以太网”)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token ring)、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的总线争用技术。
•1历史•2概述•3CSMA/CD共享介质以太网•4以太网中继器和集线器•5桥接和交换•6以太网类型o 6.1早期的以太网o 6.210Mbps以太网o 6.3快速以太网o 6.4千兆以太网o 6.5万兆以太网•7参考文献•8参看•9外部链接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千兆以太网国际标准

千兆以太网国际标准1997年1月,通过了IEEE 802.3z第一版草案;1997年6月,草案V3.1获得通过,最终技术细节就此制定;1998年6月,正式批准IEEE 802.3z标准;1999年6月,正式批准IEEE 802.3ab标准(即1000Base-T),可以把双绞线用于千兆以太网中。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主要针对三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上的长波激光(称为1000BaseLX)、多模光纤上的短波激光(称为1000BaseSX);1000BaseCX介质,该介质可在均衡屏蔽的150欧姆铜缆上传输。
IEEE 802.3z委员会模拟的1000BaseT标准允许将千兆位以太网在5类、超5类、6类UTP双绞线上的传输距离扩展到100米,从而使建筑楼宇内布线的大部分采用5类UTP双绞线,保障了用户先前对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投资。
对于网络管理人员来说,也不需要再接受新的培训,凭借已经掌握的以太网网络知识,完全可以对千兆以太网进行管理和维护。
千兆以太网的标准化包括编码/译码、收发器和网络介质三个主要模块,其中不同的收发器对应于不同的网络介质类型。
1000BASE-LX基于1300nm的单模光缆标准时,使用8B/10B编码解码方式,最大传输距离为5000米。
1000BASE-SX基于780nm的FibreChannel optics,使用8B/10B编码解码方式,使用50微米或62.5微米多模光缆,最大传输距离为300米到500米。
连接光纤所使用的SC型光纤连接器与快速以太网100BASE FX所使用的连接器的型号相同。
1000BASE-CX是一种基于铜缆的标准,使用8B/10B编码解码方式,最大传输距离为25米。
1000BASE-T基于非屏蔽双绞线传输介质,使用1000BASE-T 铜物理层Copper PHY编码解码方式,传输距离为100米。
1000BASE-T在传输中使用了全部4对双绞线并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Base千兆以太网
目前有以下介质标准:
1000Base-LX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都可以。
1000BASE-LX使用长波激光信号源,波长为1270nm-1355nm。
1000Base-LX,是定义在IEEE 802.3z 中的针对光纤布线吉比特以太网的一个物理层规范。
LX 代表长波长,与1000Base-SX 相反,1000Base-LX 使用长波长激光(1310nm)越过多模式和单模式光纤,1000Base-SX 使用短波长激光越过多模式光纤。
多模式光纤的最大距离是550m。
1000Base-ZX
单模光纤。
企业标准
1000Base-ZX(或1000Base-ZX)是针对吉比特以太网通信的思科指定标准。
1000BaseZX 操作在平常的单模式光纤链路上,跨度可达43.5英里(70 km)。
如果使用额外收费的单模式光纤或分布式移动单模式光纤,链路跨度达62.1英里(100km)是可能的。
1000BaseZX 使用长波长激光(1550 nm)。
1000BASEZX GBIC 对基于各种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的吉比特以太网接口有意被用作物理媒体依赖(PMD)组成部分。
它操作在1250波特的信令速率上,传输和接收8B/10B 编码数据。
1000Base-SX
多模光纤。
1000base-SX是单光纤1000Mbps基带传输系统。
1000BASE-SX也对应于802.3z 标准,只能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SX所使用的光纤有:波长为850nm,分为62.5/125μm多模光纤、50/125μm多模光纤。
其中使用62.5/1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20m,使用50/1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00米。
1000BASE- SX采用8B/10B 编码方式。
1000Base-CX
屏蔽双绞线。
1000BASE-CX对应于802.3z标准,采用的是150Ω平衡屏蔽双绞线(STP)。
最大传输距离25米,使用9芯D型连接器连接电缆。
1000BASE-C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1000BASE-CX适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尤其适用于主干交换机和主服务器之间的短距离连接。
其传输速度为1.25Gbps。
1000Base-T
非屏蔽双绞线。
1000base-t : 是最新的以太网技术, 它是1999 年6 月被ieee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 这项技术是设计用来在现有的 5 类铜线, 这种目前被最广泛安装的lan结构上提供1000mbps 的速度. 它是为了在现有的网络上满足对带宽急剧膨胀的需求而提出的, 这种需求是实现新的网络应用和在网络边缘增加交换机的结果.
1000BASE-T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的最长距离是100米。
1000BASE-T不支持8B/10B编码方式,而是采用更加复杂的编码方式。
1000BASE-T的优点是用户可以在原来100BASE-T的基础上进行平滑升级到1000BASE-T。
1000Base-T技术能在五类线(通过TSB-95认证)上提供1000Mbps的传输带宽,而五类线是在LAN体系中最广泛采用的物理媒体。
IEEE的标准化委员会在1999年6月正式批准1000Base-T 成为一种以太网标准。
它是一种使用5类UTP作为网络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技术,最长有效距离与1000Base-TX一样可以达到100米。
用户可以采用这种技术在原有的快速以太网系统中实现从100Mbps到1000Mbps的平滑升级。
与1000Base-LX、1000Base-SX和1000Base-CX网络介质不同,1000Base-T不支持8B/10B编码/译码方案,需要采用专门的更加先进的编码/译码机制。
如图所示,1000Base-T是千兆以太网4个物理层之一,收发机制为千兆以太网的两个标准之一:IEEE802.3z或称1000Base-X和IEEE802.3ab或称1000Base-T。
在1000Base-T之前的1000Base-X技术采用三种物理介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25米的短距离屏蔽铜缆。
由于目前的大多数布线系统是采用的5类双绞线,1000Base-T标准可支持在符合ANSI/TIA/EIA-568A(1995)标准的5类双绞线上运行千兆以太网。
1000Base-T采用4对5类双绞线完成1000Mbps的数据传送,每一对双绞线传送250Mbps的数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