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西门豹治邺》学案
《西门豹治邺》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歌颂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敏捷发展的阶段,对所有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探讨性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个性表现,对于本课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的情节,学生们肯定会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认读“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结构,分清内容的主次。
四、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1.话题导入:你们了解哪些历史故事呢?学生:司马光破瓮曹冲称象、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说说《西门豹治邺》这个历史故事了解多少?2.揭示课题:朗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西门豹治邺》命题方式提示了主要内容。
人物:______事件:______(二)新课初知1.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认识。
2.预习检查:(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2)默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说说你对人物西门豹以及故事背景的了解。
(3)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批注你的理解)。
(4)预习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3.人物介绍:西门豹。
4.故事背景:战国时期,魏国邺县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媳妇榨取民财,百姓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非常迷信,老百姓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
(三)字词强化1.生字检测:出示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
2.形近字辨析:分别展示“媳、绅、豹、溉”的形近字。
3.图文识字:旱、灌、溉。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西门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
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
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
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
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
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5.想象写话: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西门豹治邺》篇1教学目的:1 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他是怎样治理、整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1 不过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是先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 自己读课文,看看西门豹通过什么事来治理的邺,他都做了什么?(通过拆穿巫婆谋财害命的事来整治的,先查明原因,惩治罪犯,兴修水利)三学习课文:(一)第一部分:1西门豹来到邺,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谁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荒凉)如果你是西门豹此时你会想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西门豹就要进行调查,他向谁调查了,为什么找他呢?2请大家自读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的部分,看看西门豹共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共调查了4个问题,分别了解了原因、首恶者是谁、受害者是谁和漳河的情况)板:摸清底细四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
3看来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我们大家了解了很多,那么谁能说说,西门豹和老大爷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能读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试试好吗?4事情的真相大家明白了吗?那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谁能概括出来?(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品行,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巧妙所在。
3.了解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主次分明的特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引出今天的新课:西门豹治邺。
简单介绍一下邺。
2.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简单的问题根据预习情况适时解决。
二、初读课文,巩固生词,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时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2.指名读生词,注意易错字。
3.说一说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呢?出示提示: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接着……最后……。
请学生说一说,注意语言简洁,条理。
三、调查了解,从对话中了解真相。
1.邺治理以前是什么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语。
2.邺为什么会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请学生读1---9自然段,读完后,集体交流,谈自己从语句中所了解到的真相。
3.文中两个“闹”字,找出来读一读,从而看出两方面原因。
4.引导学生以管理者身份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的想法。
四、破除迷信,惩治恶人,读中体会巧妙所在。
1.让学生默读10到12自然段,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评价一下西门豹的做法怎么样。
2.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并出示学习提示:找一找,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谈一谈,西门豹的用意,做好批注;读一读,读出西门豹当时说话的巧妙性。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并宣传破除迷信活动,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巧妙之四: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板书:教育百姓)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三)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四)引导学生画出文中有特点的句子,读一读,抄在积累本上。
如:表现xx非凡xx的
(五)板书设计
xx治邺
xx——惩治恶人
破除迷信——治水
《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磕头、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1、小声读1-9自然段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能够分析并描述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质疑。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西门豹治邺》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历史小说,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在邺地担任郡守,通过治理水患、改革农田、整顿治安等手段,使邺地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描述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的方法,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邺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门豹能够治理好邺地?他的治邺方法有哪些特点?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深入了解西门豹的治邺方法和成效。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和治邺方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提出不同意见或问题。
3.4 写作练习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主动性、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
4.2 作业完成情况4.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西门豹治邺》的文本,可以是原著或改编版本。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达到领悟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的目的。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张老师拿出一本《西门豹治邺》的小说,让学生打开书看看封面,尝试解决问题:1. 你能猜测一下这本书要讲什么吗?2. 阅读只是看懂文字,还需要一些预测和猜想,你能否猜测一下书中的主角和故事情节?第二节:阅读和讨论1. 分析故事情节,内容。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西门豹治邺》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它描述了什么故事?主角是谁?他为什么要治理邺城?2. 分析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将《西门豹治邺》列入中国古代历史名著?其中包含哪些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为什么这些意义至今仍然有启迪意义?第三节:写作活动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写下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来介绍《西门豹治邺》,该文章应该包含何种信息及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1. 书名2. 主人公和故事情节3. 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4. 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第四节:展示与交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出来,并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过程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对于《西门豹治邺》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

高中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课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点:1. 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讨论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1. 课文《西门豹治邺》2. 板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学生的思维:1. 让学生回想一下他们了解到的关于西门豹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门豹能够成功治理邺城。
阅读与理解:1. 请学生阅读课文《西门豹治邺》。
2. 让学生回答一些基本的理解问题,例如:西门豹是怎么治理邺城的?治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最终效果如何?3. 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重点段落进行标注和思考。
文学分析与探讨:1.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故事有何寓意?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2.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观点,并将观点汇报给全班。
创作活动:1. 让学生以《西门豹治邺》为灵感,写一篇自己的故事。
可以是关于如何解决一个问题或挑战的故事。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尽可能运用一些创新和有趣的元素。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修改和改进自己的故事。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东西,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他们对于《西门豹治邺》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门豹治邺》学案
教学参考
0919 1806
《西门豹治邺》学案
一、链接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颖川人。
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士。
他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
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二、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原告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古义:容貌美
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
好
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
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
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为
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
且
叩头且破(连词,而且)
且留待之须臾(副词,暂且)
即
即娉取(副词,马上)
即不为河伯娶妇(连词,假如,如果)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治新缯绮縠衣。
译文:给(她)做各种新的丝织品的花衣。
(“为”后省略介宾“之”)
②为治斋宫河上。
译文: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
(“宫河”前省略介词“于”)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以故、逃亡)
译文: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是、更、后日)
译文: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乐、虽、期)
译文: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
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必定会想起我的话。
四、译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
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
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
马上下聘礼娶去。
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
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象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
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
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
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
”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
”这些人都说:“好。
”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
三老、官员、有钱
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
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
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
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
”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
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
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
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
总共抛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
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
”又把三老抛到河中。
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
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
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
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象死灰一样。
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
”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
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
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
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
”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
想要合并渠水,并且把流经御道的那段,三条渠水合为一条,只架一桥。
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
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
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