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轴流式人工心脏血泵

合集下载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原理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心脏,与传统的人工心脏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

本文将介绍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的原理、结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原理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采用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力场将人工心脏离心转子悬浮在气室中,实现无接触运转。

其转子外径为30mm,重量仅有20g,可提供5-10L/min的血流量,满足成年人的生理需求。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由离心转子、电机、气室、传感器、控制器等组成。

离心转子是实现血液流动的核心部件,电机则提供转动力,气室则用于控制悬浮状态,传感器和控制器则负责监测和控制人工心脏的运转状态。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的原理基于离心力。

当转子旋转时,其产生的离心力可以推动血液流动。

磁力场的作用使得离心转子可以无接触地悬浮在气室中,并保持旋转状态。

由于无接触磁悬浮的实现,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的摩擦损耗小,磨损程度低,因此寿命更长。

二、结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的结构包括离心转子、电机、气室、传感器、控制器等几个部分。

离心转子是核心部件,通常采用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制作。

其外形为圆柱形,中空,内壁光滑,用于容纳血液。

在转子底部,采用直径10mm的轴承支撑转子,同时电机的输出轴也与轴承相连。

电机是驱动离心转子旋转的动力源。

通常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或三相交流电机,其额定转速在6,000-20,000 rpm之间。

电机通过输出轴和轴承相连,使离心转子转动。

气室是用于控制离心转子悬浮状态的部件。

气室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进入和排出高压空气来维持离心转子的位置和旋转状态。

气室上部设置了磁悬浮传感器,用于检测离心传感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的运转状态。

包括离心转子位置、转速等。

传感器可以分为离散式和连续式两种。

离散式传感器通常采用霍尔元件、光电传感器等,连续式传感器则采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控制器是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的大脑,用于监测运转状态,控制气室状态,保障人工心脏的稳定运行。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心脏装置,其原理是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心脏的悬浮运动。

与传统的机械人工心脏相比,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核心部件是由永磁材料制成的转子和由电磁线圈组成的定子。

转子是心脏的关键部分,它被植入到患者的胸腔中,与心脏相连,负责模拟心脏的搏动。

定子则通过电磁力将转子悬浮起来,使其能够自由运动。

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中,转子被设计成圆柱形,表面覆盖着磁铁。

定子则围绕转子设置了多个电磁线圈,这些线圈通过不断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力,从而悬浮和控制转子的运动。

通过精确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转子的稳定悬浮和精确控制。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悬浮原理是基于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将物体悬浮在空中的技术,它可以实现非接触、无摩擦的悬浮运动。

通过在物体和支撑物之间产生磁场,可以产生磁力,从而实现物体的悬浮和控制。

磁悬浮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磁场和磁力的相互作用。

磁场是由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它可以产生磁力。

当物体中存在磁铁或磁性材料时,磁力可以作用于物体,从而使物体悬浮起来。

通过调整线圈的电流,可以调整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物体的悬浮高度和位置。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心脏的悬浮运动。

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可以调整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转子的悬浮和控制。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定子和转子之间产生磁场,磁力作用于转子,使其悬浮起来。

通过调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调整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转子的悬浮高度和位置。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悬浮原理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由于采用了磁悬浮技术,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接触,不存在摩擦,因此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其次,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悬浮,减少了机械损耗,提高了运动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此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还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人体对异物的排斥反应,降低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最新的心脏辅助装置,它能实现机械辅助心脏的功能。

该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助循环泵、电磁轴承和外部供电系统。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是利用电磁力来悬浮和驱动助循环泵。

助循环泵通过外部供电系统获取能量,将血液从左心室抽吸进入泵中,然后将血液推送到主动脉。

在此过程中,助循环泵的运转由电磁轴承支持和控制。

电磁轴承由多个电磁体组成,这些电磁体通过电流激发,产生磁场来改变转子的位置和角度。

这种设计使得转子能够在空气悬浮的状态下运转,消除了任何摩擦和磨损。

同时,电磁轴承还可以根据转子的位置和角度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泵的正常运转和血流稳定。

由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没有机械接触部件,因此具有以下优势: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植入手术对心脏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心脏辅助装置的运转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通过利用电磁力实现泵的悬浮和驱动,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循环支持。

这种技术的发展有望为临床上心脏移植等治疗提供更加可行和可靠的选择。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新型的心脏辅助装置,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能够有效地辅助心脏的泵血功能,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是基于磁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通过磁力悬浮技术实现了对人工心脏的悬浮支撑和稳定运转,从而实现了对心脏的有效辅助。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主要由血泵、控制系统和能量供应系统组成。

血泵是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核心部件,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通过磁场将血泵悬浮在体内,避免了传统人工心脏需要机械支撑的缺陷,从而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

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心脏的运转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保证人工心脏的稳定运转。

能量供应系统则为人工心脏提供了所需的能量,通常采用外部电源或者内置电池供电。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悬浮技术和流体力学原理的结合。

血泵内部采用了磁悬浮技术,通过磁场将血泵悬浮在体内,避免了传统人工心脏需要机械支撑的缺陷,从而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

同时,血泵内部的叶轮采用了流体动力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泵送血液,实现对心脏的有效辅助。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相比传统人工心脏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采用了磁悬浮技术,避免了传统人工心脏需要机械支撑的缺陷,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

其次,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血泵内部采用了流体动力学设计,能够更加有效地泵送血液,提高了心脏的泵血效率。

最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心脏的运转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保证人工心脏的稳定运转。

总的来说,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新型的心脏辅助装置,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和流体力学原理,能够有效地辅助心脏的泵血功能,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是基于磁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通过磁力悬浮技术实现了对人工心脏的悬浮支撑和稳定运转,从而实现了对心脏的有效辅助。

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是通过磁力场来控制人工心脏部件的运动。

具体来说,磁悬浮人工心脏由一个外部系统和一个内部系统组成。

外部系统包括一个磁场控制器和一个电源,它们通过无线电波信号来控制磁悬浮人工心脏内部系统的运动。

磁悬浮人工心脏内部系统由一个电动机和一对磁悬浮轴承组成。

电动机驱动一个加工的金属转子旋转,轴承则通过磁力场将转子悬浮在内壁上,并控制转子的稳定位置和旋转速度。

永磁体也与转子保持静止,以使外部磁力场通过转子并控制其运动。

当血液流经磁悬浮人工心脏时,它会被抽入转子内部,在那里它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从而被逼向离心机。

旋转的转子可以模拟正常心脏的运动,并向体内推动血液。

总之,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原理是通过外部磁力场来控制人工心脏内部系统的运动,使其能够模拟正常心脏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

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

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

技术太新,使用寿命暂时是未知的
2015年,苏州一家企业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重量不到180克,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

该成果填补了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空白,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希望,已完成临床试验25例。

陈琛团队解决了第二大难题——血液相容性,他们让血液高速通过血泵,并形象地比喻为“骗”过血液的识别,从而解决血栓的形成问题。

这样的设想,对血泵的生产工艺提出挑战。

陈琛说,他们对产品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相当于一滴水大小的空气要想穿透到这个产品里面,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经历千百次反复实验、调试、检测。

2011年,陈琛团队,自主创新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该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科研重点项目。

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人工心脏原理
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心脏,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无接触、无磨损、无噪音的运转。

其原理是利用磁场的作用力来支撑和旋转心脏,从而实现心脏的正常运转。

磁悬浮人工心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悬浮器,另一个是转子。

悬浮器是由电磁铁和永磁体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磁力可以支撑和旋转转子。

转子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它可以在磁场的作用下旋转。

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运转过程中,悬浮器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作用在转子上,从而使转子旋转。

转子的旋转会带动血液流动,从而实现心脏的正常运转。

由于磁悬浮人工心脏采用了磁悬浮技术,所以它的运转非常平稳,几乎没有噪音和振动。

磁悬浮人工心脏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它可以实现无接触、无磨损、无噪音的运转,从而减少了机械损耗和噪音污染。

其次,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运转非常平稳,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最后,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寿命比传统的人工心脏更长,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长久的治疗效果。

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人工心脏,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无接触、无磨损、无噪音的运转。

它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是是什么?怎么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加速发展? ...

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是是什么?怎么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加速发展? ...

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是是什么?怎么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加速发展? ...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又传来好消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临床试验条件已成熟,很快将展开临床试验。

该产品如若上市,将填补我国在人工心脏研发领域的空白。

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是是什么?怎么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加速发展?接下来,就给你说一下吧!第三代全磁悬浮离心泵人工心脏是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力的一个典型。

专家指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借助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医疗器械行业逐步向创新发力,加快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直面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说,这具体体现在发达国家能够生产的医疗器械我国基本上都能生产、产品性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创新产品逐渐增多等方面。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也表示,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约5%)的2~3倍。

“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

但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基本上是1∶1,部分区域甚至超过了1∶1,而在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大概是0.3∶1。

由此可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姜峰说。

不过,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少,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如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总体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等。

但在王宝亭看来,最大的挑战则是我国医疗器械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调查,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只占销售额的2%~3%,而全球排名第一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2016年研发投入费用为22亿美元,占当年销售额的7.7%。

”王宝亭说。

2016年,美国普华永道对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后指出,美国(排名第1位)、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器械创新速度和水平上保持领先,虽然我国(排名第11位)医疗器械市场和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新品研发、创新队伍构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明显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悬浮轴流式人工心脏泵
一、简介
磁悬浮人工心脏泵是利用无机械接触的磁悬浮轴承的机械装置,一种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帮助衰竭心脏完成血液循环功能,同时降低病人的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力,促进病人自身心脏机能的恢复。

二、发展历程
从1953年5月,全球第一台体外心肺机为一名心脏手术患者实现26分钟的完全呼吸-循环支持开始,到如今体积小,结构简单可植入式人工心脏泵的研发,已经经历了60余年。

人工心脏泵的研发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气动搏动泵,只能在医院使用几个月,泵的设计复杂,而且血栓发生率很高。

第二代是半植入式搏动泵和非搏动泵,病人可在院外使用,通常可用1到3年,但在泵的轴密封处、管道的连接处仍是血栓的高发部位。

第三代是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大大降低了血栓溶血的发生几率。

在2006年第十三届国际旋转血泵会议上,用无机械接触的磁悬浮轴承代替血液浸润型机械轴承的心室辅助泵被公认为第三代心室辅助泵,该类血泵可用于永久辅助或为不能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提供终极医疗,成为最有前途的人工心脏泵[1]。

三、临床应用
磁悬浮心脏泵,由于体积小,结构简单,避免了血栓溶血问题,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在国外,如德国INCOR公司的BerlinHeart、美国HeartMateⅢ、HeartQuest等[1]。

国内方面,近年人工心脏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

北京工业大学心血管医学工程项目组常宇教授等人对人工心脏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对磁流血泵柔性转子建模仿真,能够满足患者的生理活动的需求[2]。

设计了用于人工心脏泵爪极永磁步进电动机的结构与方法,可调节和控制血液输出的流量及压力,使其正常运转,稳定悬浮,避免温升过大[3]。

设计了血泵调速控制系统,能够检测血泵在不同生理状况下的供血需求,满足预期血泵调速设计要求[4]。

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成功研制出并研发了BJUT-II系列的人工心脏辅助装置。

2013年4月20日在人工心脏泵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汪忠镐院士正式将其命名为人工心脏泵。

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例动物实验以及挽救了四例急性心衰患者的生命[5]。

新一代人工心脏血泵与传统的人工心脏血泵相比,具有三方面优势。

第一,采用主动脉血管代替导管减小了异物面积,降低了血栓和溶血发生的几率;第二,采用磁耦合能量传递方式,去除了经皮导线,避免感染的发生;第三,植入升主动脉,避免对心肌组织与主动脉瓣的损伤,能够提高患者的治
疗效果与月以后状况,为心衰患者搭建延长生命的桥梁。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微型轴流泵、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磁悬浮离心泵、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FW-I型轴流血泵等多款人工心脏也已经进入动物实验或临床前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工心脏辅助引起的心脏功能恢复的现象成为研究热点[5]。

参考文献:
[1]杨晟.轴流式磁悬浮人工心脏泵驱动电机的研制[D].山东大学,2010.
[2]常宇,冯辅周,郝冬梅,乔爱科,JoohoYang,曾衍钧.人工心脏传子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03:252-255+329.
[3]雷永锋,汪希平,常宇,夏翠艳,江鹏.磁悬浮人工心脏泵驱动电动机及控制研究[J].微电机,2008,03:72-74.
[4]常宇,师林溪,高斌,李玲,马鑫蕊,郝冬梅,刘有军,王存新.基于PWM的血泵调速控制系统设计及检测[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04:348-351.
[5]高斌.面向新功能恢复的人工心脏泵分层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