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10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00例

对照组 : 总病 例 9 O例 , 5 男 0例 , 4 女 0例 ; 年龄 最大
者 7 O岁 , 小者 9岁 ; 最 病程最 长者 4年 , 最短 者 7天 。
两组 临床资料 无显 著差 异 , 有可 比性 。 具
治 疗 方 法
对 照组 : 静脉滴 注成 人硫 代硫 酸钠 2支 ( . 4 支) O 6/ , 胸 腺肽 4 mg 维 生素 C注射 液 2 , 萄糖 酸钙 注 射 液 0 , g葡
学 认 为 , 屑 病 的病 理 主要 由 于 角 朊 细 胞 增 生 、 管 银 血 增 生 和 炎 症 反 应 引 起 , 疫 异 常 可 导 致 总病 例 1 0例 , 6 0 男 0例 , 4 女 O例 ; 龄 最 年
大者 6 岁 , 5 最小者 8岁 ; 病程 最长 者 5年 , 短者 4天 。 最
参 考 文 献
[] 国 亮 , 侠 生 .现 代 皮 肤 病 学 .上 海 : 海 医 科 大 学 出 版 1杨 王 上
社 , 9 8: 3 1 9 l.
( 收稿 日期 2 o -o1 ) o 91 一7
复发 1 0例 , 复发 1 2年 5例 , 复发 率 4 ; 6 治疗组 半年 复
首 乌 1 g 乌梢蛇 1 g 恢 复期 加 生 黄 芪 3 g 三棱 l g 5, 5; 0, O, 莪 术 lg O 。隔 日 1剂 ,5剂为 1个疗 程 。 1
治 疗 结 果
疗 效判 断标准 : 组 均经 2个 疗 程 治 疗后 , 愈 为 两 痊
皮疹 完全 消退 ; 效为 皮疹 消退 6 ; 显 O 有效 为皮 疹 消退 >2 , 效为皮 疹 消退< 2 。 O 无 0 治疗结 果 : 疗组 : 治 痊愈 5 0例 , 显效 3 0例 , 效 l 有 0 例, 效 1 无 O例 , 总有 效 率 9 ; 照 组 : 愈 3 0 对 痊 O例 , 显 效2 O例 , 有效 1 5例 , 无效 2 5例 , 总有效 率 7 。 2 经 6 4个 月 的 随访 , 照 组 半 年 复发 5例 , ~2 对 1年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5个月随访,治疗有效率达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复发率低,比单纯的西药治疗具有优势,对于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神经性皮炎;湿毒清软膏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可以泛发全身,也可以局限于某些部位。

患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社交活动多,工作及学习压力过大有关[1]。

临床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

神经性皮炎因常反复发作,患者较苦恼,情绪波动大,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我所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入选病例100例,入选标准为(1)经临床确诊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2)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3)对所用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者;(4)两周内未接受任何方法治疗的;(5)无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的;(6)未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

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18~60岁,平均(35.6±8.75)岁,病程5周~9个月,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80例,泛发性神经皮炎患者20例。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前积分)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10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100例疗效观察

1资 料与 方法
1 . 1临床资料
2 0年4 09 月至2 1年 5 00 月经我 院皮肤性病 科 门诊诊 断并确诊 的10 0 例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 Ⅸ 国中医诊疗技术标 准规范 与 中医院 ( ) 全 科
工作 政策 法规全 书》 中有关 痤疮 的诊断标 准 。其 中,男4 例 ,女5 l 6
皮 脂溢 出部位 ,为 皮肤常 见病 。临 床表现 为粉刺 、丘 疹 、脓 疱 、结
节 、囊肿及瘢痕等 皮损。现代医学认为 其主要与内分泌失调 、毛囊 皮
猎隙导管角化异常 及微生物的感染等有 关。中医认为该病是 由肺 胃热 盛引起 ,亦有 医家认为与 肾阴不 足 , 经郁热有关Ⅲ  ̄ 09 月至 肝 。 1 0 年4 2
[] 周 际 昌 . 用肿 瘤 内科 学 [ . .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 0 : 2 实 M】 版 北 人 2 2 3 0
4 48 7—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1 0 例疗效观察 O
张 超
( 湖南省长沙市 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 0 0 ) 10 4
【 摘要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寻 常痤 疮 的-床疗 效及 安 全性 。方 法 将 10 诊寻 常痤疮 患者 随机 分为 两组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组 (5 ) 临 0确 5例
[】 胡 万 宁 , 晓红 , 功 , . 方 苦参 注 射 液 体 外 诱 导 鼻 咽癌 3 王 王建 等复 C 2 胞凋 亡的作 用及机 制 [. NE 细 J 山东医药,0 l 1 ) 89 . ] 2 1, ( : -9 5 99 [】 冼 沛 中, , 明意 , 复 方 苦参 注射 液 与5氟尿 嘧 啶对 大肠 4 康旭 李 等. 一 癌 细胞 凋亡 的影响 【 . J中华实 验外科 杂志 , 0 , () 85 . 】 2 5 27: . 0 2 5 9 [】 吕建 华, 红 , 宁 , . 碱微 乳 透皮 吸收 制 剂对 急性 肝损 5 魏 刘俊 等 苦参 伤小 鼠血 清AL T、A T 平及 肝 体 指数 的影 响 [ . 东 医药 , S水 J山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面部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炎性红斑、脱屑和瘙痒为主要症状。

传统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面部脂溢性皮炎多属湿热病邪所致,常以荨麻疹、牛皮癣等疾病表现。

西医认为该病多与皮脂分泌异常、角质层角化过度、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综合考虑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常以清热解毒、燥湿祛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皮炎平软膏、龙胆泻肝丸等。

皮炎平软膏是由金银花、连翘、黄柏、牛蒡子、地肤子等草药制成的外用药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对于面部红肿瘙痒明显的患者效果显著。

龙胆泻肝丸是由黄连、栀子、柴胡、丹参等草药制成的中药丸剂,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对于病情较重、面部有丘疹、糜烂者疗效较好。

西医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常以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光疗为主。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含有抗真菌药物、角质层去除剂和抗炎药物的药膏,如酮康唑乳膏、硫黄软膏、异维A酸软膏等。

这些药物可以起到抑制真菌生长、减轻角质层厚度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对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口服药物常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生素和其他抗炎药物,如酮康唑口服片、甲硝唑片等。

光疗常使用紫外线B照射治疗(UVB治疗),可以减轻面部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自身免疫力。

西医则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手段,直接作用于面部皮肤病变。

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多数采用西医特效药治疗,但存在肝肾毒副作用等问题,同时西医治疗方法对皮炎的根治并不彻底。

中医在治疗皮炎方面有独特优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能够提供治疗该病的新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其中40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症用药,并常规给予配合膳食和中药汤剂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医特效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预期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医特效药治疗。

中医治疗能够通过调节人体气血、加强全身免疫力等方面有助于治疗该病,并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该病的治疗手段。

同时,研究结果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皮肤病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10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100例临床分析
分布及 剧烈瘙痒 等 ,这会对 患者 的心理 、生理 造成损 伤 ,对患者 的生 活质量 也 会造成严 重影响 。本次 研究将 选取 我院在2 0 0 2 年3 月 至2 0 1 2 年8 月 期间所收治 的1 0 0 例慢 性湿疹 患者 ,对观 察组患者进 行 中西 医结
学意义 ,如果P <0 . 0 5 ,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 。
例肛 门。两组患者 在年龄 、性别 、病 程 、皮损 分布方 面的差异没 有统 计学意义 , 尸 >0 . 0 5 ,有可 比性 。
注 :表 中 和 对照 组相 比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P<0 . 0 5 3讨 论
1 . 2诊断标 准 根据 : 《 临床皮 肤病学 》进 行诊 断 :色素沉着 ,皮损 增厚 ,表面 粗糙 ,有不 同程 度 的苔藓 样变 ,有 少许 的鳞屑 ,外 周有 丘疱 疹 、丘 疹 ,病程 是慢性 ,有瘙痒症状 。
痒 、健 脾 、化 湿 。生 薏 苡仁 、茯 苓 、 白术 可 以化 湿 行 水 、健 运 脾
土 ;鸡血 藤 、当归 可 以融乳肌 肤 ,活血 补血 ;陈 皮可 以健脾 燥 湿 ,
初湿止痒 汤 ,药 方为 :l O g 的 白术 ,l O g 的 陈皮 ,l O g 的茵陈 ,1 2 g 的茯 苓 ,l O g 的鸡血藤 ,1 5 g 的 当归 ,l O g 的赤 芍 ,2 0 g 的生 薏苡仁 ,1 5 g 的
虱睚弱
圈同
2 0 1 3 年1 0 月第 1 1 卷 第3 O 期 Nhomakorabea・
中医中药 ・ 5 1 3
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 湿疹 1 O 0 例 临床分析
王 瑞 屏 郑 璇
( 三 明市地 区二 院东 院门诊部 ,福 建 三明3 6 5 0 0 0 )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纯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两组患者均停用化妆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西药治疗方案:制作冷敷药液,以苯海拉明注射液、3%硼酸溶液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混合,患者开放性冷敷,3次/d,每次20~25 min,同时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每次5 mg,1次/d,睡前服用。

研究组在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

中药药方组成:白鲜皮、生地黄各15 g,苍术、牛蒡子、金银花各20 g,连翘、甘草各10 g,牡丹皮、荆芥、黄芩、防风、苦参各25 g,熬制汤剂400 ml,早晚各服一次。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止服用辛辣刺激和腥发动风等食物,禁止使用热水与肥皂水洗脸,饮食保持清淡,多饮水。

当患者急性充血水肿等症状消退后,停止冷敷,将苯海拉明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加入到100 g基质中,制成外用软膏涂抹面部,2次/d[2]。

一周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皮损消退程度和症状消失情况制定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

治愈:患者所有症状消失,皮损消退≥95%;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70%~95%;有效:症状减退,皮损消退50%~70%;无效:皮损消退<30%,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临床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9卷7期封面-目录页-封底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9卷7期封面-目录页-封底

目 次2023 年 7 月 第 9 卷 第 7 期中西医结合脑病护理专栏爱脑护脑,中西医结合护理促健康——“中西医结合脑病护理”专栏第二期导读…………………………………………………………………廖若夷(1)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刮痧干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刘彬,余艳兰,高子琪,奉水华,杨楠,郭元,廖若夷(2)脐灸联合间歇性导尿在中风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邹秋玉,罗红,余艳兰,许静(8)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Meta 分析…………………佀惠婕,廖若夷,余艳兰,高子琪,刘彬,郭元(13)基于CiteSpace 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医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高子琪,廖若夷,余艳兰,佀惠婕,刘彬,郭元(23)经穴推拿联合脐灸治疗1例气虚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葛思楠,王雪送,余艳兰(30)子午流注择时气交灸联合五行音乐治疗1例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泄泻的护理体会…………………雷啸阳,陈青,许时来,张占伟,张茜,邓海霞(34)耳穴压豆联合手指点穴干预1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护理体会……………………………………………………………张慧,周运波(38)1 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郑莹芊,许静,邹秋玉(41)1例中风后遗症期痰热瘀结证反复发热患者的中医外治护理体会…………………………………………………罗焕文,周运波,刘才丹(45)1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陈海香,吴敏(49)心理辅导护理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丛集性头痛1例的护理体会………………………………………刘才丹,余艳兰,周运波,罗焕文(54)中风重症患者中西医早期康复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罗红,余艳兰(58)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后便秘中的应用进展……………………………张茜,陈偶英,许时来,张占伟,雷啸阳(65)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特色护理研究进展………………………………………李文雅,肖纯,黄璐,彭晓玲(71)我国中医脑病专科护士培养构思与展望………………………………………梁星星,李欢,邓茜,黄璐(78)中西医结合老年慢病护理及管理专栏聚焦中西医多元融合,构建老年慢病管理创新模式——“中西医结合老年慢病护理及管理”专栏第二期导读………………………………………………………………………杨梅(82)ZHONGXIYI JIEHE HULI主管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编辑部主编 唐 玲主任 黄 磊编辑 尹佳杰 吴银平编辑助理 鄂海燕美术编辑 王 丽地址 南京市龙蟠路155号 联合立方广场3⁃203邮编 210037电话 ************邮箱 bjb@出版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社长 叶振华电话 ************网刊http ://邮箱 tg@学术传播结合护理(南京)有限公司本刊刊出所有文章不代表编委会以及编辑部的观点ZHONGXIYI JIEHE HULI2023 年 7 月第 9 卷第 7 期新形势下老年慢病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杨梅(84)中药塌渍治疗联合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张圆林,蔡伟伟,李娜(90)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索翠红,杨梅,刘云霞(95)认知障碍评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刘云霞(100)高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送管困难影响因素及对策…………………………………………………………………………………………………………何英(105)中医护理联合持续雾化吸入在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黄宁(110)中医护理在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姜珊(11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李芳(119)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观察……………………………………………………………………………………刘玉辉,张亚萍,郑志兰(123)163例肝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望运丹,王伟仙,胡德英,刘义兰(126)中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刘旭(133)1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前臂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谢继红(137)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护理体会………………………………………………………………………………………………许娟,王亚茹(141)耳穴压豆治疗戒烟后失眠1例护理体会…………………………………………曹蕾,孔晓春,刘洋,杨婷,张丽君,鄂海燕,唐玲(144)耳穴压丸治疗1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韩精华(147)发热患者分诊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陈曦(150)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朱月华(154)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在成人便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晓敏,郑乃花,杨冬梅,鄂海燕,张丽君,刘晓柳(158)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马翠卿,杨梅(164)论著脊柱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证据总结………………………………………向婷婷,郑苏,谢晓敏(170)ZHONGXIYI JIEHE HULI2023 年 7 月第 9 卷第 7 期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段美美,孙贵豫,黎媛媛(176)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饮食困扰的质性研究………………………………………………………………………………………………张月瑜,尹媛媛(182)中医特色护理砭石熨摩疗法缓解1例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腹胀的护理体会…………………………………………………………………………………………………………张旭(188)1例肝肿物微创术后并发流注的护理体会…………………………………………………………………………………………………………冯瑞萍(191)技术与方法1例双上腔静脉患者Sherlock 3CG尖端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对策………………………………………………………………宋兰娜,王媛,王文萱,王钰,张娜(195)1例持续性房颤伴急性左心衰患者腔内心电图定位下PICC置管的护理………………………………………………………………………………………………廖丽红,施丽华(201)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的应用及护理…………………………………………………………………………代洪然,王华枝,李玉华,马海红(205)全科护理经鼻肠管营养支持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卢卉欣(209)盆底肌锻炼联合水疗促进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康复效果研究………………………………………………………………………………………………黄丽明,吴丽芳(215)护理管理科室设立总护士岗位在新入职护士值班管理中的应用…………………………………………………………………………贺丹丹,朱恒美,杨露,倪媛(219)危机管理在儿童口腔门诊投诉管理中的应用……………………………………………………………………………………周莉娜,罗莎,王雁(224)案例分享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体会………………………………………………………………魏娴,王慧萍,刘璐,李祯,张智舒(229)依奇珠单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银屑病1例疗效观察……………………………………………………………………………………李静,沈霞,李红仙(234)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患者的急救护理…………………………………………………………………………………………………………汪碧云(237)综述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李丽霞,班锦青,梁静林,农珍诊,韦玲(241)Volume 9 Number 7 July 2023Fostering brain health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LIAO Ruoyi (1)Effect of scraping on hypertensive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 Qi Circula⁃tion" theory ……………………LIU Bin , YU Yanlan , GAO Ziqi , FENG Shuihua , YANG Nan , GUO Yuan , LIAORuoyi (2)Application of umbilical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troke …………ZOU Qiuyu , LUO Hong , YU Yanlan , XU Jing (8)A Meta -analysi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SI Huijie , LIAO Ruoyi , YU Yanlan , GAO Ziqi , LIU Bin , GUO Yuan (13)Visu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research on post -stroke sleep disorders based on CiteSpace …………………………………GAO Ziqi , LIAO Ruoyi , YU Yanlan , SI Huijie , LIU Bin , GUO Yuan (2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Qi -deficiency type constipation treated by meridian acupoints massage combined with um⁃bilical moxibustion ……GE Sinan , WANG Xuesong , YU Yanlan (30)Qijiao moxibustion based on midnight -noon ebb -flow combined with five -element music therapy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diarrhea in a patient with hemorrhagic strok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LEI Xiaoyang , CHEN Qing , XU Shilai , ZHANG Zhanwei , ZHANG Qian , DENG Haixia (34)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insomnia of heart -kidney disharmony treated by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and acupoint finger -pressing therapy ………………………………………ZHANG Hui , ZHOU Yunbo (38)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a patient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ZHENG Yingqian , XU Jing , ZOU Qiuyu (4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for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fever in the sequelae of stroke with phlegm -heat stasis syndrome …………LUO Huanwen , ZHOU Yunbo , LIU Caidan (45)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leeding ……………CHEN Haixiang , WU Min (49)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 for a patient with cluster headache………LIU Caidan , YU Yanlan , ZHOU Yunbo , LUO Huanwen (54)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arly reha⁃bilit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evere stroke patients…………………………………………LUO Hong , YU Yanlan (58)Contents Responsible InstitutionBeijing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onsorAssociation o f I ntegrative N ursing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ompetence Im⁃provement Project OfficeEiditing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Editor-in-ChiefTANG Ling DirectorHUANG Lei EditorsYIN Jiajie WU Yinping Editorial Assistant E Haiyan Art Editor WANG Li Address NO.155, Longpan Road ,Nanjing , China Post Code 210037Tel + 86 - 25 - 85552880E⁃mail : bjb@PublisherIntegrative Nursing Press Founder and CEO YE Zhenhua Tel + 86 - 25 - 85630967Online Publishinghttp : / / E⁃mail : tg@Academic DisseminationIntegrative Nursing (Nanjing )Co.,LtdVolume 9Number 7July 2023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 in 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 ……………………………ZHANG Xi, CHEN Ouying, XU Shilai, ZHANG Zhanwei, LEI Xiaoyang (65)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LI Wenya, XIAO Chun, HUANG Lu, PENG Xiaoling (71)Conception and prospect of talent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cephalopathy nurse specialists …………………………………………………LIANG Xingxing, LI Huan, DENG Qian, HUANG Lu (78)Focusing on th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building an innovative management model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YANG Mei (82)On the thinking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the elderly……………YANG Mei (84)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apse stains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drug penetr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he elderly………ZHANG Yuanlin, CAI Weiwei, LI Na (90)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SUO Cuihong, YANG Mei, LIU Yunxia (95)Effec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essment on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IU Yunxia (100)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ifficulty in inserting 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mong elderly patients…………………………………………………………………………HE Ying (105)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nebulization in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racheostomy…………………………………………………………HUANG Ning (110)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JIANG Shan (114)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chem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ncer…………LI Fang (119)Effect of care bundles on the prevention of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n the elderly…………………………………………………………LIU Yuhui, ZHANG Yaping, ZHENG Zhilan (123)Analysis of depression statu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163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WANG Yundan, WANG Weixian, HU Deying, LIU Yilan (126)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reated by the ultrasound-enhanced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U Xu (133)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 patient undergoing 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subcutaneous autotransplantation for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XIE Jihong (137)Nursing of a patient undergo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chronic renal failure …………………………………………………………………………………XU Juan, WANG Yaru (141)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therapy and 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insomnia after quitting smoking ……………………CAO Lei, KONG Xiaochun, LIU Yang, ZHANG Lijun, E Haiyan, TANG Ling (144)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and 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pneumonia and diabetes mellitus…HAN Jinghua (147)Application of fever triage system in emergency pre-examination and triage of COVID-19 patients ………………………………………………………………………………………………CHEN Xi (150)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hypothermia in elder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colon cancer………………………………………………………………………ZHU Yuehua (154)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constipation in adult patients………WANG Xiaomin, ZHENG Naihua, YANG Dongmei, E Haiyan, ZHANG Lijun, LIU Xiaoliu (158)Research progress on cause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falls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Volume 9Number 7July 2023………………………………………………………………………………MA Cuiqing, YANG Mei (164)An Evidence summary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spinal surgery…………………………………………………………XIANG Tingting, ZHENG Su, XIE Xiaomin (170)Discharge readi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DUAN Meimei, SUN Guiyu, LI Yuanyuan (176)A qualitative study on dietary distres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ZHANG Yueyu, YIN Yuanyuan (182)Application of stone needle ironing 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surger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ZHANG Xu (188)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deep muscle absces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epatic masses …………………………………………………………………………………………FENG Ruiping (191)Sherlock 3CGtip confirmation system for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relate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n a patient with double superior vena cava……………………………SONG Lanna, WANG Yuan, WANG Wenxuan, WANG Yu, ZHANG Na (195)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phy f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tip location and nursing for a patient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LIAO Lihong, SHI Lihua (201)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prone ventilation technique in ICU………………………………………………DAI Hongran, WANG Huazhi, LI Yuhua, MA Haihong (205)Influence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via nasointestinal tube combined with fast-truck surgery on nutritional sta⁃tus,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LU Huixin (209)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hydro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for sphincter preservation rectal cancer………………………HUANG Liming, WU Lifang (215)Establishment of chief nurse position in training and duty management of newly recruited nurses ……………………………………………………HE Dandan, ZHU Hengmei, YANG Lu, NI Yuan (219)Applica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patient complaint management in the pediatric dentistry clinic ……………………………………………………………………ZHOU Lina, LUO Sha, WANG Yan (224)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and nursing management for a patient with influenza A (H1N1)virus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WEI Xian, WANG Huiping, LIU Lu, LI Zhen, ZHANG Zhishu (229)Therapeutic effect of Ixekizumab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psoriasis ………………………………………………………………………LI Jing, SHEN Xia, LI Hongxian (234)Emergency care of a patient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torm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NG Biyun (237)Research progress in nursing of multiple myeloma complicated by peripheral neuropathy………………………………LI Lixia, BAN Jinchun, LIANG Jinglin, NONG Zhenzhen, WEI Ling (2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10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03-20T17:25:13.8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作者:朱正
[导读] 化妆品皮肤病是一种由接触化妆品所导致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病变。

永州市新田县同济微创外科医院湖南新田 425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化妆品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联合治疗,一周为一疗程,四个疗程后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0%,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医治疗化妆品皮肤病,治标治本,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愈时间缩短,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化妆品皮肤病;临床疗效
化妆品皮肤病是一种由接触化妆品所导致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病变,主要由化妆品中所含有的化学原料、有害金属、化妆品受污染或个人敏感肤质引起的[1]。

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脱屑、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2]。

本文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化妆品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

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1-38岁,平均(25.7±4.3)岁,发病时间1-15天,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2-39岁,平均(26.1±4.2)岁,发病时间2-16天。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停用化妆品,避免外界刺激。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联合治疗。

1.2.1 纯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治疗,急性期红肿明显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医护人员为患者制作冷敷药液,以苯海拉明注射液、3%硼酸溶液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

患者将药液开放性冷敷,每天3次,每次20分钟,同时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每次5mg,每天睡前服用1次。

当患者急性水肿症状消退后,不再冷敷,将苯海拉明注射液与维生素B注射液加入到100g基质中做成外敷药膏,每天2次涂抹在面部。

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或者无渗出是均选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999皮炎平)外敷,每天2次;慢性期选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外敷,每天2次;另有感染时均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联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

中药药方包括白鲜皮、生地黄各15g,苍术、牛蒡子、金银花各20g,连翘、甘草各10g,牡丹皮、荆芥、黄岑、防风、苦参各25g,熬制汤剂400ml,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抗敏骨等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能够内外兼治,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禁止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使用热水与肥皂水洗脸,多进食清淡的食物,并多饮水[3]。

1.3 疗效观察四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的皮损消退情况等判断治疗效果。

当患者所有的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情况超过95%时,则为治愈;当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皮损状况消退70%-95%,则治疗显效;当患者症状好转,皮损消退50%-70%,则治疗有效;当患者症状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皮损消退<30%时,则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讨论
纯西医治疗化妆品皮肤病,包括硼酸、苯拉海明和利多卡因开放性冷敷及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可以消炎、抗菌、止痒,改善患者皮肤皮损状况,短期效果较好,但是容易对皮肤或身体产生其他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以清热、解毒为主,加强对皮肤屏障的修复。

中药药方中的金银花、牛蒡子、白鲜皮、苦参、苍术、黄岑、生地黄等药物可以与西药内外结合,温经活血,改善患者的过敏体
质,恢复患者的自然生理机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可以内外兼治,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润秋,施辛,张静,等.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7(8):586-589.
[2]张冬梅.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综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6(34):240.
[3]冒萍.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研究,2013,11(20):44-45.
[4]李奇林.中西医结合治疗68例渗出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