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试讲

合集下载

2018年版 思修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案

2018年版 思修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案

课程教案教学过程:一、为什么学?(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课程的逻辑结构:全书共有绪论、六章和后记,集中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是思想教育。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的绪论和一、二、三章的内容,是全书内容的前提。

第二是道德观教育。

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教材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中道德的相关内容,是全书内容的基础。

第三是法制观教育。

教材第六章中法律相关的内容。

全书的逻辑结构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有机统一,承前启后。

问题1:为什么上了大学要再谈人生观?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句话启发我们:人生要不断反思,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人生的每一个重大抉择都需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则,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就是做真挚完整的自己。

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人生是没有尊严和意义的。

任何选择要有结果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人生选择的依据往往在于我们自己拥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则依据必须合理。

因此,尽管我们在中学已经学习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树立自己的三观,更没有对种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反思,这就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问题2:大学阶段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为什么首先要反思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

它们渗透、凌驾于整个的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观察、认识、态度、信念、理解、思维、想象以及行为等等,支配着人们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判别标准和理由,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苏格拉底说“德性即知识”,就是指人要了解自己,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采取合理、明智的行动。

习近平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第一问:1、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态度的评判标准。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3、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第二问: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思修版人生的青春之问

思修版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
2024/1/14
6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我是谁 人是什么?
2024/1/14
7
▪东方第三思章想家领悟们人对生人真本谛 质创造的人述生说价值
▪孟子
人 性 善 说


▪荀子
人 性 恶 说
▪v 语言学:人是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v 解剖学:人是骨骼肌肉血液等因素组成的有机物。 ▪v 化 学:人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特殊物质。 ▪v 文艺学:人是由肖像特征心理活动;生活在特定环境 中的艺术形象。
2024/1/1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人的特征: ▪v 形体特征:高矮胖瘦 深浅美丑; ▪v 心理特征:喜怒哀乐、内外刚柔。 ▪v 行为特征:快慢大小、勤懒松紧。 ▪人的类别: ▪v 性别、年龄、年代、国度、民族。 ▪ 人的功能: ▪v 表达、劳动、创造、生育。
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 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 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 戴 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爱 的人都躺在一起了,却背靠背,不是 没戏吗?
2024/1/14
37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 准备回家;
▪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 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 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 “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 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 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 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爱的 人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 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思修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讲义

思修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讲义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应怎样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7验室问
一、怎样正确认识人生与人生观 (一)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 有羽毛的动物” 。
——柏拉图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8验室问
一、怎样正确认识人生与人生观
(一)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 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只是 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 与人的统一之中。只有社会 的人才是人。”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 生 观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13验室问
一、怎样正确认识人生与人生观 (二)人生观是什么?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14验室问
一、怎样正确认识人生与人生观 (二)人生观是什么?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一支辽宁舰航母编 队采购费用大约为 690亿元人民币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验室问
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0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验室问
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02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A.认真
第现代一焊接生章产技青术国家春重点实之验室问
1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3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怎样正确认识人生与人 生观 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人生 观 三、如何去创造有意义的人 生
44
一、怎样正确认识人生与人生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须认真 P16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 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
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
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 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 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人啊,认识你自己!”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对于人是什么,或者什么才是人即人的本质是 什么,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 题。先哲柏拉图也尝试作过解释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有人问柏拉图,如何给“人” 下定义。柏拉图就说:人就是身 上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行走的动 物。他的学生听到他们的对话后, 把家里的鸡拨光了羽毛,说 :这就是柏拉图认为的人。
乞丐的三个愿望乞丐的三个愿望有一个又老又脏的乞丐天天站在路旁乞讨有有一个又老又脏的乞丐天天站在路旁乞讨有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他每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他每天早上仍然虔诚地做祷告希望奇迹能降临到自天早上仍然虔诚地做祷告希望奇迹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的一生怎样才能 更有意义、更有价 值?
27
辞去教育厅副厅长职务,回大学当辅导员
曲建武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 范大学,留校任辅导员,
1998年被任命为辽宁师范大 学党委副书记。2004年,他 调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 教育厅副厅长。2013年,曲 建武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 意料的决定,要求辞去正厅 级职务,回到高校,当一名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2
【插入视频】台湾画家谢坤山的照片
【点评】
谢坤山在16岁时,受到高压电的袭击,失去了双手、一条腿和一只眼睛。这种打击,大多数人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谢坤山却一直乐观地走了过来,而且是成功地走过来了。谢坤山现在可以靠着自己的绘画来支撑家庭的开支,而且现在是国际口足画艺协会的董事,他把自己绘制的图画制作成卡片或者是挂历,销售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乐观人生态度的力量,乐观会使人生更美好。
另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奴隶社会——占有奴隶数目的多少。封建社会——等级与特权。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和资本。社会主义社会——?(请思考)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为标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例如,一个工人的人生价值,要看他为工厂、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多少有价值的产品;一个教师的人生价值要看他为人师表如何,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如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多少人才;一个医生的人生价值,要看他的医德、医术如何,解除过多少病人的痛苦,挽救过多少危重病人的生命;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人生价值,要看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何,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工作的程度如何。总之,个体的人生有无价值、价值大小都必须接受这一标准的验证。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思想家们孜孜以求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答案。在各式各样的关于人生目的的思想中,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与奋斗奉献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 一、人生与人生观 •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说明了人的本 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忽视或 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都是一己之私利。
• 三、成就出彩人生 •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
•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应主 要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有助于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生 的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之 问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 和反映
人生观
两种人生态度
庸碌无为 消极倦怠
积极进取 乐观向上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浮生如梦 及时行乐 看破红尘 悲观厌世
热爱生活 满怀信心 责任感强 意志坚韧 积极向上 勇于开拓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自己的前途命运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 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岁的爱迪生 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认为面对废 墟一片,他一定会暴怒至极。但爱迪生 的表现非常镇静,甚至还笑着说:“这 场大火烧得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 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
人生目的是人生 观的核心,它决 定着人生道路、 人生态度和人生 价值选择。
人生 道路
人生 目的
决定
人生 态度
人生价 值选择
当你面对人生重大课题时,是否能够作出 正确的选择?
人生态度
人们通过生活实 践形成的对人生 问题的一种稳定 的心理倾向和精 神状态。 人生态度
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
3. 促进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完善 集体方面
需要克服自身的弊端,去掉非 真实性的成分。 个人方面 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 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学小结: 1.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 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 眼点和出发点。
(1)人的社会性 个人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为前提。人们都具有 不可超越的社会性。只有在社会的基础上,个人 的发展才有可能。 (2)人的依赖性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依赖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前 人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生存和发展依赖社会生产 、社会规范、社会进步。
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 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 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 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 个成员。 ——爱因斯坦
2、人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依赖性,以及人与 人、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相互制约 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
(1)人类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社会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婴儿出生后,长期脱离社会, 就不可能形成人的自我意识、思维、语言 和劳动能力等。
集体主义的三重内涵
1.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二者发 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 益为重;在必要的情况下为集体利益放 弃个人利益;在人民重大生命、财产受 威胁的情况下,见义勇为、牺牲个人利 益甚至生命。
2. 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尽力保障每个集体成员的正当的个 人利益、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力 求使个性及才能得到发展。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遇到矛盾时 ,集体应进一步考虑和运筹,努力 化解矛盾或对个人作出照顾,使二 者一致起来。

人的一生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人生的使命其实很简单,就是二句话八个字“ 抗拒死亡,享受人生”。 这八个字象人生前行 的二条腿,左腿叫“抗拒死亡”,右腿叫“享 受人生”。这二条腿相互支撑相互作用,“抗 拒死亡”是为了更好地“享受人生”,“享受 人生”是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抗拒死亡”。 左腿迈一步——---抗拒死亡,右腿迈一步—— ---享受人生,一直到无力“抗拒死亡”的时候 为止,一直到无法“享受人生”的时候为止。 这是每一个人活着的使命。
人生的青春之问
返回目录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决择人生道路的指南。 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帮 助人们辨别方向,识别善恶,朝着既定的人生目 标前进。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 方向,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创造 巨大的人生价值。错误的人生观引导人们走向迷 途,甚至走向堕落,以至毁掉一生。
人生的 社会价值
做个有意义的人
心理测试
如果您在旅途中必须丢弃这些东西时 , 你丢弃的顺序如何? A.照相机 B.雨伞 C.银行卡 D.旅游指南 E.书籍
看看你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A.照相机——回忆 B.雨伞——爱情 C.银行卡——金钱地位 D.旅游指南——朋友 E.书籍——梦想
怎样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三者之间的关系?
案例精选——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 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 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 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 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 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 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 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 ,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 一时的"狼孩"故事。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统一 1.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性 (1)同一社会中,人们存在不同的个性差异 。这是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关系 中而形成的。 (2)人的主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和 社会,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
2、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2、集体的概念 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团体,具 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共同的经 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目的 和共同的社会利益。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理解为 个人与整体、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或具体化为个人与阶级、 集团、国家的关系。
3、社会的概念 社会是人类生活 的共同体。它是 人们相互交往的 产物。社会的基 础和本质是物质 生产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 的巩固、发展和变 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生观与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 学世界观的指导。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集体和个人 (二)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集体和个人 1、个人的概念 个人是相对于集体而言。 即历史的、社会的人的个 体。 个人具有个性化的自然素 质和历史主体性。在道德 活动实践中,个人是个性 化的主体。
(三)人生观是什么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 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 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 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 待生活的态度 。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 人应当如何活着
人生价值 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目的
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 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 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 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
拿破仑在一次与敌军作战时,遭遇 顽强的抵抗,队伍损失惨重,形势 非常危险。拿破仑也因一时不慎掉 入泥潭中,被弄得满身泥巴,狼狈 不堪。 可此时的拿破仑浑然不顾, 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 何也要打赢这战斗。只听他大吼一 声,“冲啊 ! 他手下的士兵见到他 那副滑稽模样,忍不住都哈哈大笑 起来,但同时也被拿破仑的乐观自 信所鼓舞。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激 昂,奋勇当先,终于取得了战斗的 最后胜利。
毛泽东、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 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生命及其实 践活动对于社会 和个人所具有的 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人生的 自我价值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 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 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是个体的实践活动 对社会、他人所具 有的价值。
3、人的本质
什么是本质?
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 性。是相对于现象提出来的,两者 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 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 的一对哲学范畴。
(1)人的本质主要不是体现在自然属性
之中,而是体现在人的社会属性之中。 (2)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 ,而是全部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 质之谜: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
自然属性
人有两种 属性 (人化)
本能
社会属性
本质
人是自然之物,具有自然属 性;
人更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 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的 根本属性。
(1)社会是人的存在和 发展的形式。人与社会 互为前提,同时形成。 社会的有机性在于人的 有机性。 (2)社会形成过程不是 人的生理组织与机能进 化的生物学过程,而是 以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关 系形成的过程。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 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 会的关系 问题 问题
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 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林彪、周恩来)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人是什么?
(二)人生是什么?
(三)人生观是什么?
(一)人是什么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 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 上用三条腿走路?”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 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 倚而趣者,谓之人。”
(英)培根:“人只不过是 自然的仆役。” (美)富兰克林:“人是能 创造劳动工具的动物。”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人生目的 决定着 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 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 的评判
人生态度
影响着
人生价值
制约着
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们对生活在其 中的世界以及人 与世界的关系的 总体看法和根本 观点。 世界观
退休后傻
(2)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性
例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人
如果离开了交换与交往,就根本无法 生活。
(3)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动物行为并无善恶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