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遗传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个体和物种的特征传递与演变。

在高二生物课程中,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

一、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的观察实验主要涉及到对豌豆形态特征的遗传。

1. 隔代遗传规律孟德尔观察到,豌豆的某一性状如果在第一代杂交(父本为纯合种)中不表现,但在第二代杂交(父本为纯合种与F1代杂交)中重新出现。

这就是隔代遗传规律,也被称为势两性状遗传规律。

2. 分离规律孟德尔的实验中,他还观察到了不同性状的分离现象。

例如,豌豆的籽粒颜色遗传现象中,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的比例为3:1。

这说明了不同基因对于性状表现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二、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涉及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关系。

染色体具有双螺旋结构,上面携带着基因。

1. 遗传链的规律在染色体上,基因按照一定次序线性排列,形成了遗传链。

这意味着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特定的排列顺序。

2. 遗传分离规律染色体具有自由组合和重新组合的能力,这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进行遗传分离。

这一规律保证了不同基因之间的独立性。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基因发生的变异和突变。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基因型突变和表型突变。

1. 基因型突变基因型突变是指基因的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常见的基因型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2. 表型突变表型突变则是指基因型突变导致的特征表现的改变。

例如,某一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某一性状的增加或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综上所述,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突变。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遗传现象的发生和演化,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基本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以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且一个基因会表现出优势或隐性的特征。

他总结了两个基因互相独立地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配对、分离和重组,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指出了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分离和随机组合规律。

突变和遗传变异规律: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然而非逐渐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利的或中性的,但是它们都对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规律: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或有性生殖中的复制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实现,是遗传学的基础。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规律。

以上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理解生命进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知识点遗传规律

高中生物知识点遗传规律

高中生物知识点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基础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高中生物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遗传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个体及物种间的遗传关系,为科学研究和遗传工程提供基础知识。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知识点遗传规律进行深入剖析。

一、孟德尔法则孟德尔法则也称为基因分离定律,是基础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发现了基因的分离、隔离和再组合现象。

孟德尔法则包括:1.单倍体性:生殖细胞是单倍体,因此每个因子只有一份。

2.分离定律:基因在生殖细胞中处于分离状态。

3.自由组合定律:不同基因之间自由组合,每个组合几率是相等的。

4.优势定律:当两个基因相互作用时,通常只有一个基因表现,称为优势基因。

5.随机独立性定律:每一对基因在遗传上是独立的。

二、重组率重组率指的是染色体上两个基因间的交换频率。

研究表明,重组率与基因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重组率越高。

重组率的测定可以为基因图谱的绘制提供帮助。

三、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是指某个个体身上两个基因之间的连锁情况不同于整个种群的平均水平。

连锁不平衡与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基因间距离越近,连锁程度越高。

四、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基因频率随时间而变化,主要受到突变、选择、遗传漂变、移民等因素的影响。

基因频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方向。

五、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是指多个基因同时参与一个性状的遗传。

多基因遗传经常呈现连续性变异现象,而非孟德尔现象。

多基因遗传是遗传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复杂性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知识点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法则、重组率、连锁不平衡、基因频率和多基因遗传。

深入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学及遗传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1、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2、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又称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3、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

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遗传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遗传规律。

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是物种在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与模式。

遗传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个体特征的形成和多样性的产生机制,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遗传的规律与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基本遗传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互作规律等。

1.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又称为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主要包括单一性规律、二倍体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单一性规律指出在同一性状的配子组合中,个体表现出双亲中某一特征的比例是3:1。

二倍体规律说明杂合子与纯合子交配,其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2:1。

自由组合规律则表明不同基因间相互独立自由组合传递。

1.2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包括连锁不平衡规律、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以及性染色体遗传规律。

连锁不平衡规律指出若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它们在同一体细胞中会被连锁传递。

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说明染色体显性基因会直接表现在子代个体中,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会表现。

性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涉及到X连锁和Y连锁基因的传递。

1.3 基因互作规律基因互作规律描述了不同基因在表现型上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现象。

基因互作形式包括基因抑制、基因增强和基因互补。

2. 遗传的应用遗传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农业、医学、畜牧养殖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应用领域和方法:2.1 农业遗传应用农业遗传应用主要通过选育和改良农作物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或引入具有有益特征的基因,改良农作物的性状和品质。

2.2 医学遗传应用医学遗传应用主要涉及到遗传疾病的诊断、预测和治疗。

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咨询、遗传检测、基因治疗等。

通过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可以提前预测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2.3 畜牧养殖遗传应用畜牧养殖遗传应用主要通过选择繁殖育种,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

《普通生物学课件》20-遗传的基本规律 ppt课件

《普通生物学课件》20-遗传的基本规律 ppt课件

– 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粗短,交叉的端化, 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联会复合体
两条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
非姊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联会复合体
减数分裂 I
• 中期I:核仁和核膜消失,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二价体中 两个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是面向相反的两极,朝向随机。 交叉点位于赤道面。
Rryy 1/16 绿圆
rryy 1/16 绿皱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皱
rY 1/4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皱
rrYY 1/16 黄皱
黄圆 9 ∶ 绿圆 3 ∶ 黄皱 3∶ 绿皱 1 图 豌豆两对性状分离比棋盘法图解(庞尼特方格)
双线期
终变期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1. 减数分裂过程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中,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其形 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不属于同一对的染色体,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synapsis):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侧 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
× (P) 绿皱 rryy ↓
(ry)
F1
黄圆 ( R_Y_)

F2
正交:98粒
反交:94粒
黄圆(R_Y_)31 粒 黄皱 (R_yy) 27 粒 绿圆 (rrY_) 26 粒 绿皱(rryy) 26 粒
图 豌豆两对性状的回交实验
E. 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一、基因的分离规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代F2—杂种第二代。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3∶1②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表型和基因的传递。

通过遗传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显性与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和杂合等概念。

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9世纪的奥地利僧侣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大量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包括:1.1 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独立遗传的。

他观察到在有性生殖中,父母的基因会分别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会分离,并且每个配子只能携带一个基因。

1.2 第二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是关于基因的随机组合和分离的。

他观察到不同基因的组合和分离是随机的,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

1.3 第三定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是关于基因的优势和显性的。

他发现一些基因在表型上表现出来,而另一些基因则被掩藏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显性与隐性。

2.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型谱,表型则是指基因组成的生物体外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1 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表现完全相同,例如AA或aa;杂合子则是两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例如Aa。

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后代属于杂合子。

2.2 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指在表型上表达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则被掩藏起来。

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显性基因会在表型上显示出来。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可能存在多个形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决定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

3.1 常染色体等位基因:在非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可以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这些基因可以是多态的,即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形式。

3.2 性染色体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也存在不同的基因形式,例如决定人类性别的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孟德尔及其豌豆 杂交实验
1856年,豌豆杂交实验 8年 7对性状
孟德尔选用的实 验材料——豌豆
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20.1.2 分离定律:一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圆:皱 = ( 9 + 3 ):( 3 + 1 )=3 :1 黄:绿 = ( 9 + 3 ):( 3 + 1 )=3 :1 所以,9:3:3:1可以分解为两个3:1 所以, 9:3:3:1是二项式(3/4+1/4)2展开式的各项系数
C. 提出假设
♂配子
RY 1/4 Ry 1/4
RY 1/4
RRYY 1/16 黄圆
第20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 遗传的第一定律 20.2 遗传的第二定律 20.3 孟德尔定律的拓展 20.4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20.5 性染色体与性连锁遗传 20.6 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20.7 高等植物的细胞质遗传
生命最重要的本质之一:
性状特征自上代传至下代——遗传。
• 在孟德尔以前,人们看到遗传现象,猜 想遗传是有规律的,甚至在农牧业育种 中实际运用了遗传规律,但是,一直找 不到研究遗传规律的恰当方法。
图 豌豆两对性状的实验
E. 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后,独立自由地组 合到配子中。 (注意:不是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 实质: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自由组合
20.2.2 人类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
人类遗传学 难度大
人类世代平均时间长,约为20年 伦理学
20.2 遗传的第二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20.2.1 两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A. 杂交实验 B. 结果分析 C. 提出假设 D. 检验假设 E. 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B. 结果分析
P1 F1
黄圆 × 绿皱 RRYY rryy
黄圆( RrYy )
F2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315 101 108 32
9: 3: 3 : 1
20.1 遗传的第一定律
• 20.1.1 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实验 • 20.2.2 分离定律:一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1 孟德尔及其豌豆 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生平:
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 奥地利人 (祖父 园艺工人;父亲 农民)
古典哲学、数学、物理学(奥尔米茨大学 哲学院)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20.2.3 孟德尔定律的精髓
颗粒遗传理论(particulate inheritance):
每个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1)熟悉并掌握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念
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分离、分离定律; 遗传因子(基因); 基因型、表型; 纯合体、杂合体; 正交、反交、测交、回交、自交。
2) 孟德尔的实验与分析
2) 孟德尔的实验与分析
A. 杂交实验 B. 结果分析 C. 提出假设 D. 检验假设 E. 确定分离定律
A. 杂交实验
20.2.2 人类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
发型 手指背部 面部 耳垂
显性 V字形前额发际 长毛 有雀斑 游离耳珠(耳垂)
隐性 平直发际 无毛 无雀斑 无耳垂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rY 1/4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皱
rrYY 1/16 黄皱
黄圆 9 ∶ 绿圆 3 ∶ 黄皱 3∶ 绿皱 1 图 豌豆两对性状分离比棋盘法图解(庞尼特方格)
决定两对性状的基因各自保持独立;
形成配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同 对的基因则自由组合。
D. 检验假设(测交)
P
(P) 黄圆
RRYY ↓
配子: (RY)
×
(F1) 黄圆
RrYy

× (P) 绿皱
rryy ↓
(RY)( Ry)( rY)( ry)
(ry)
F1
黄圆 ( R_Y_)

F2
正交: 98 粒
反交: 94 粒
黄圆 (R_ Y_) 31 粒 黄皱 (R_ yy) 27 粒 绿圆 (r r Y_) 26 粒 绿皱 (r r yy) 26 粒
B. 结果分析
实验继续到第6代,每代结果均一致 证明:F2,F3,F4……中产生的3:1 实际上是1:2:1
C. 提出假设
❖基因决定性状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
性状 ❖配子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中的一个 ❖配子随机结合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相互分离
D. 验证假设 证明:F1杂种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RRYy 1/16 黄圆
ry 1/4
RrYy 1/16 黄圆
rY 1/4
RrYY 1/16 黄圆
♀ 配
Ry 1/4

ry 1/4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绿圆
Rryy 1/16 绿圆
Rryy 1/16 绿圆
rryy 1/16 绿皱
RrYy 1/16 黄圆
rrYy 1/16 黄皱
E. 确定分离定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互不混淆,保持其独立性。 在形成配子时,按照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分离定律的普遍性
水稻:有芒×无芒→有芒 3有芒∶1无芒 小麦:无芒×有芒→无芒 3无芒∶1有芒 番茄:红果×黄果→红果 3红果∶1黄果 猪毛色:白猪×黑猪→白猪 3白猪∶黑猪
• 孟德尔分离定律对一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遗传 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图 豌豆两对性状的实验
D. 检验假设(测交)
P
(P) 黄圆
RRYY ↓
配子: (RY)
×
(F1) 黄圆
RrYy

× (P) 绿皱
rryy ↓
(RY)( Ry)( rY)( ry)
(ry)
F1
黄圆 ( R_Y_)

F2
正交: 98 粒
反交: 94 粒
黄圆 (R_ Y_) 31 粒 黄皱 (R_ yy) 27 粒 绿圆 (r r Y_) 26 粒 绿皱 (r r yy) 26 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