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验讲义
实验讲义电工电子学(三)

实验一直流电路一、实验目的1.验证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加深理解其内涵。
2.学习使用稳压电源。
3.掌握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直流电量的方法。
二、相关知识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中的普遍性原理,它是指当有几个电源同时作用于线性电路时,电路中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等于这些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的代数和。
在分析一个复杂的线性网络时,可以利用叠加原理分别考虑各个电源的影响,从而使问题简化,本实验通过测量各电源的作用来验证该原理。
戴维南定理是指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看做一个等效电源,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就等于该网络的开路电压U O,等效电源的内阻R 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
如图1—1所示有源二端网络图(a)可以由图(b)等效代替。
利用戴维南定理可以把复杂电路化简为简单电路,从而使计算简化。
(a)(b)图1—1 有源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电路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内阻R O的三种测量方法:1.开路短路法。
若图(a)的AB端允许短路,可以测量其短路电流I S,再测AB端的开路电压U O,则等效电阻R O=U O/I S。
2.外特性法。
在AB之间接一负载电阻R L如图(a)所示,测绘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U= f(I),该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U O和I S,则R O=U O/I S。
3.直接测量法。
使有源二端网络中的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用万用表电阻挡直接测量AB端的阻值R O。
三、预习要求1.复习教材中有关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掌握其基本要点,注意其使用条件。
2.阅读实验指导中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3.预习本次实验内容,作好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线路和实验步骤。
(2)对数据表格进行简单的计算。
(3)确定仪表量程。
四、实验线路原理图图1—2 叠加定理实验线路图图1—3 戴维南定理实验原理图图1—4 戴维南等效电路五、实验设备1.THHE—1型高性能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双路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数字电流表)。
低压电工实操讲义

11 Y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接线图
11-1 接线原理图:
11-2 电器选择及接线( IN;电动机额定电流) QS≥3IN;FU1≥熔丝:(1.5~2.5)IN; KM≥(1.3~2.0)IN; FR(热元件)≥(1.1~1.25)IN,调整范围
(60%~100%)整定值;1 IN; FU2: 选择RC1A-5~10A,熔丝1~5A。 控制回路导线:不小于1.5mm2的BV线;
13 单方向自锁控制线路接线图 13-1 接线原理图及动作原理:
QS
13-2 电器选择及接线: QS(刀开关)≥3IN;FU1(熔断器)≥熔丝: (1.5~2.5)IN; KM(接触器)≥(1.3~2.0)IN; FR(热继电器): 热元件(1.1~1.25)IN,调整范围(60%~100%); 整定值:1IN FU2: 熔断器5~10A,熔丝1~5A; 控制回路导线:不小于1.5mm2的BV线。 主回路导线:按照电动机额定电流(估算时按 2A/KW)选择导线截面积。
(2)跳入式接线原理图
(3) 单相有功电度表(DD改)经CT接线图。
DD改
6-2 接线: 1按原表图接线;2没图按下列规律接线: 1)用万用表“Ω”档(×100)找出电压、电流线 圈,电压线圈为800~1200 Ω ;电流线圈接近于 “0”; 2)电压线圈并联在电路中,电流线圈串联在电 路中; 3)同组线圈左进右出。
KMY辅助常闭断开(互锁)
KMY主触头断开 M失电 KMY辅助常闭合(解除互锁)
SB2常开闭合 KM△线圈得电 KM△主触头闭合 △接运行
停止: 按 SB3(红)
KM△辅助常开闭合(自锁)
所有接触器常开触点断开 M失电 KM△辅助常闭断开(互锁)
2) 技术要求:
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提高

六. 思考题
1. 并联电容是如何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的?为什么不使用串联的方法? 2. 对做出cos ������ ~C曲线进行分析,为什么随着 C 的增大,功率因数逐渐
增加后又开始逐步减小? 3. 根据实验数据,讨论补偿电容大小对灯管电压和镇流器电压的影响。
2
电工技术实验讲义: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提高
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电路中的功率因数及其测量方法的认识; 2. 掌握采用补偿电容来改善电路功率因数。
二. 实验说明
请在预习时参阅《电工学》课本和其它资料中关于提高供电线路功率因数 的相关内容。下面只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负载的有功功率P = UI cos ������,其中 UI 被称为视在功率 S,cos ������被称为功 率因数。通常要求供电电压是一个稳定值,当有功功率 P 不变时,功率因数越 低线路中的电流越大,导致线路中的损耗也会增大。因此,必须防止功率因数 过低的情形。
W
iA A
uL
镇流器
L
启辉器 灯管
* *
~
V
u
C1 C2 C3 C4
uA
A
图 2. 测试(μF)
P(W)
U (V)
UL(V)
UA(V)
I(A)
0
1
2.2
3.2
4.4
5.4
7.5
做出cos ������ ~C曲线,并估计最佳补偿电容值。
计算值
S(VA)
cos ������
电工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3. 掌握实验箱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 =f(U)来表示,即用I -U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 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 所示,该直线 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 高温状态, 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 越大,其温度 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 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 曲线所示。
图1-13. 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1-1中 c 所示。
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 ,硅管约为0.5~0.7V ),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
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 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别,如图1-1中d 所示。
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基本维持恒定,当外加的反向电压继续升高时其端电压仅有少量增加。
注意:流过二极管或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不能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否则管子会被烧坏。
三、实训设备四、实验内容1. 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按图1-2接线,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 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左右,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 R、I。
电工技术实验讲义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3.掌握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2-5中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2-5中b曲线所示。
U(V)3.一般的半导体伏安特性如图2-5中 c 所示。
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 ,硅管约为0.5~0.7V ),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
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别,如图2-5中d 所示。
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基本维持恒定,当外加的反向电压继续升高时其端电压仅有少量增加。
注意:流过二极管或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不能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否则管子会被烧坏。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1.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按图2-6接线,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 ,从0 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 ,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 R 、I 。
U图2-6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测定电路图2-7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测定电路2.测定非线性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 将图2-6中的R 换成一只12V ,0.1A 的灯泡,重复步骤1。
电工实验讲义

电工学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 (1)实验二一阶动态电路研究 (4)实验三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 (8)实验四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11)实验五三相电路的研究 (14)实验六三相电路相序及功率的测量 (17)实验一、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3、验证叠加定理。
4、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盒万用表。
二、实验仪器1、电路分析实验箱2、直流毫安表3、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在集总电路中 , 任何时刻 , 对任一节点 , 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在集总电路中 , 任何时刻 , 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零。
图1.1 基尔霍夫定律原理电路图3、叠加原理叠加原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也适用于线性交流电路,为了测量方便,我们用直流电路来验证它。
叠加定理可简述如下: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电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所谓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是指除了该电源外其他所有电源的作用都去掉,即理想电压源所在处用短路代替,理想电流源所在处用开路代替,但保留它们的内阻,电路结构也不作改变。
由于功率是电压或电流的二次函数,因此叠加定理不能用来直接计算功R 1E 1BI 3率。
其电路原理图及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1.2所示。
图1.2 叠加原理电路原理图分别测量E 1、E 2共同作用下的电流I 1、I 2、I 3;E 1单独作用下的电流I 1'、I 2'、I 3′和E 2单独作用下的电流I 1''、I 2''、I 3''。
根据叠加原理应有: I 1=I 1'- I 1''; I 2= -I 2'+ I 2''; I 3=I 3′+ I 3'' 成立,将所测得的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电工实验原理

电工实验原理电工实验原理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电工实验原理主要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实验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电工实验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分析和实验技术,为日后的电气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路基本定律。
电工实验原理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就是电路基本定律,它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欧姆定律是最基本的电路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基尔霍夫定律则是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是进行电路分析的重要工具。
掌握这些基本定律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进行电路分析至关重要。
二、电路分析方法。
在电工实验原理中,电路分析方法是学生需要深入掌握的内容之一。
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戴维宁定理等。
节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电路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复杂的多支路电路。
而网孔分析法则是一种基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分析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多电源电路。
掌握这些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电路分析的效率。
三、电路实验技术。
除了理论知识外,电工实验原理还包括电路实验技术的内容。
电路实验技术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电路实验时需要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何进行电路的组装和连接,如何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等。
这些实验技术对于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电路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电工实验原理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打下扎实的电路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实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
因此,学生在学习电工实验原理这门课程时,应该认真对待,多进行实践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为日后的电气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电工与电子技术(下)实验讲义》

目录实验一.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2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 9 实验三.运算放大器实验--------------------------------------------------------- 16 实验四.门电路-----------------------------------------------------------------------23 实验五.组合逻辑电路--------------------------------------------------------------29 实验六.加法器-----------------------------------------------------------------------32 常用仪器的使用---------------------------------------------------------------------39实验一单管交流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测定电路参数的变化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2. 学习调整、测量放大器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2-1(a)为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图。
调节R b可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图2-1(b)为放大器工作点之图解。
由图可知(a)(b)(c)图2-1bccb BE cc BQ R V R V V I ≈-=(BE V <<CC V ) ≈+=CEO BQ CQ I I I ββBQ I (BE V <<CC V ) C CQ CC CEQ R I V V -=其中,I CQ 为集电极静态工作电流,V CEQ 为集电极静态工作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 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2) 学习如何使用功率表二.实验内容以日光灯电路为例,研究电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三.实验仪器和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数量日光灯电路实验板30w-40w 1交流电压表0-1A 1交流电流表0-300V 1功率表D-34W 1电容箱0-8F 1单掷单刀开关自制 1单掷双刀开关 1电流表插座板 1四. 实验方法说明用户中电感性负载较多,其功率因数较低,导致电能传输效率降低,发电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通常在负载断并联适当的电容器来提高功率因数.本实验以日光灯为例,研究并联于电感性负载上的电容器对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作用,同时研究功率因数随并联电容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日光灯电路主要由灯管和镇流器组成,见图5(a ),是一个功率因数较低的电路,灯管工作时,可以认为是一个电阻负载R ,镇流器是一个带铁心的线圈,可看作是由一个等效电阻r 和一个电感L 相串联的元件,如图5(b )所示。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可在日光灯电路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器。
由于日光灯电路的电流波形不是正弦波,因而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图5本实验线路图如图6(a )所示,图6(b )是实验电路的接线图。
由图6(a )可见,电路消耗的功率为ϕcos UI P =故电路功率因数为:UIP=ϕcos图6因此,测出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数值后,就可由上式求得电路的功率因数。
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按图6(b)线路接线,闭合DK2后再合上电源开关DK1,测量电源电压U,灯管电压U1,流器电压U2,记于表4中。
表4(2)分开DK2,从电容C=0开始依次递增电容量至8μ。
将各次测得I、I1、I C、P数值记入表5内。
五、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注意电路电流的数值,不要超过功率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2)在改变功率因数时,尽量测取cosϕ接近于1的一组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ϕ=和=曲线,并作(1)根据表5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上作出cos()I()f c f c扼要分析。
ϕ=曲线,找出功率因数为1时应并联的电容量。
(2)根据cos()f c(3)回答下述问题①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能否改变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为什么?②在感性负载电路中能否用串联电容器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③不论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多大的电容量,都可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吗?试用相量图加以分析说明。
④试述如何测量交流负载的阻抗?实验二三相负载实验一、实验目的(1)实验三相负载在对称情况下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电相流的关系。
(2)了解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中线的作用。
(3)学习三相电路有功功率的测量方法。
(4)提高分析、判断三相电路故障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三相负载星形接法时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的研究。
(2)三相负载三角形接法时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的研究。
(3)用两表法测量三相三线制中负载的总功率。
三、实验仪器设备四、实验方法说明为了避免使包载灯泡过压烧坏,实验时应调整三相调压器使其输出相电压保持220V。
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研究三相负载星形接法时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实验接线图如7所示图7①有中线时的情形如图7接好电路,DK2、DK3、DK4、合上后DK1接通电源,分别在负载对称和不对称的两种情形下,测量各相电压、线电压、中线电压、各相电流、中线电流,记录于表6中。
并记录各相负载值。
对称负载R A=R B=R C ;对称负载R A=R B=R C表6负载情况线电压相电压中线电压相电流中线电流U AB U BC U CA U A U B U C U0'I A I B I C I0对称②无中线时的情形在①的基础上断开DK4,分别测量负载对称和不对称情形下测量各相电压、线电压,中线电压、相电流,记录于表7内。
并记录各相负载值。
断开DK2、DK3,测量上述对称和不对称负载三相总功率,记录于表7内。
对称负载R A=R B=R C=不对称负载R A =R B=R C=表7测量完后,合上DK2、DK3,观察两功率表的读数有无变化。
(2)研究三相负载三角形接法时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实验接线如图8所示。
如图连接电路,合上DK2、DK3后,再合上DK1接通电源,分别在负载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形下,测量各线电流、相电流和相电压,记录于表8内。
并记录各相负载值。
断开DK2、DK3,测量上述对称和不对称负载时三相总功率并记录于表8内。
图8对称负载R AB=R BC=R CA=不对称负载R AB =R BC=R CA=表8负载情况线电流相电流相电压三相功率I A I B I C I ABI BCI CA U ABU BC U CA P1P2P对称不对称六、注意事项本实验用额定电压为200V的白炽灯作负载,实验前要注意三相调压器的正确接线,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输出线电压不要超过220V。
七、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数据,说明L P L P U I 、各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2)定性地画出三相不对称负载星形接法有中线和无中线时的电压位形图。
(3)定性地画出三相对称负载三角形接法时的电流相量图。
(4)回答下述问题:①采用三相四线供电方式时,为什么中线不允许装保险丝?②在三相四线制中,若负载不对称,能否用两表法测量三相总功率?为什么?实验三三相变压器绕组的极性差别与连接一、实验目的(1)学习三相变压器原、副绕组极性的判别方法。
(2)学习三相变压器常用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内容(1)判定变压器同侧绕组的极性。
(2)判定变压器同相绕组的极性。
(3)练习三相变压器的连接。
三、实验仪器设备四、实验方法说明(1)同侧绕组极性的判别。
①找出三个原绕组和三个副绕组。
用万用表将同一绕组的两个端头找出来,并根据直流电阻大小分成两组。
如果是降压或变压器,则因原绕组匝数较多,线径较细而直流电阻较大。
②从三个原绕组中各取一端头连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
在其余三个线端中图9的任意两端间加上不大于额定值的交流电压,用交流电压表测所余线端与公共连接点间的电压。
如无示数,则所接电源的两线端同极性,如有示数,则为异极性。
更换其中一个绕组,重复上述方法,即可确定三相绕组的端头极性,并作出标记。
同理可以判断副绕组的各端头极性。
(2)同相绕组极性的判别。
①找出同相绕组。
给某相绕组加上额定电压,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三个副绕组的电压,示数最大的副绕组和该原绕组是同相绕组。
这是由于同相原、副绕组是绕在同一铁心柱上,相互耦合较紧之故。
②在同相原、副绕组中各任选一个端头连接在一起,其余二个端头接一电压表,如图10所示,合上DK给原绕组加上额定电压U1,若电压表示数U<U1,则连接电压表的两个端头是同极性端。
若U>U1,则为异极性端。
并将判定后各相原副绕组首末端作出标记。
(3)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连接。
①在原边加上额定电压时,分别测量原、副绕组接成星形与三角形时的线电压及相电压,并记录于表9中。
图10表9测量值U1L U1P U2L U2P U1L/U2L U1P /U2P连接方式Y/Y Y/ΔΔ/ΔΔ/Y②Y/Y -12连接组的校核。
图11中,将三相变压器的原副绕组的末端X 、Y 、Z 和x 、y 、z 分别连接起来,合上DK ,原边加上三相额定电压,测量U AB 、U ab 、U Bb 、U Cc 可确定连接组号。
设原副绕组电压之比为1L2LU K U =,从电压位形图(图12)可知Y/Y 12连接组 的校核公式为: (1)Bb Cc AB ab ab U B B U K U ==-=-2202cos60BC AB ab AB ab U U U U U =+-ab U k k 12+-=测量有关电压,并将结果填表表10中。
表10 U AB = U ab = 项 目 U Bb U Cc U Bc 测量值BAaBCU & AB U & abU &CcU & BbU &bcBcU &C图12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注意电源电压不能超过变压器原边额定电压。
(2)改接电路前必须切断电源。
六、实验报告要求(1)据表9中数据作出分析(2)回答下述问题:①试说明实验中判断同侧绕组极性和同相绕组极性的理论依据②三相变压器副边分别作三角形连接和星形连接时,若有一相反接,会现出现什么结果?画出电压相量图予以说明。
图12实验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规检查方法。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始、末端的判别法。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检查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
(2)判别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始、末端。
(3)练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和正、反操作。
三、实验仪器设备四、实验方法说明(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查。
①机械方面的检查:了解待检电动机的铭牌;观察电动机外观有无缺损、裂纹;各紧固用的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现象;电动机转轴转动是否自如,有无松动现象,转动中有无异常声音。
②测定电机的绝缘电阻。
用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对机壳、定子绕组间的绝缘电阻,记于表11内。
表11 目项 D 1-D 2 D 2-D 3 D 3-D 1 D 1-机壳 D 2-机壳 D 3-机壳 R 1(M Ω)根据国家标准,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达到下述要求:eeU M P 1000100f R ≥Ω()+式中U e 为绕组的额定电压(V ),P e 为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单位为kW 。
对100kW 以下的中小型电动机,其绝缘电阻要求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eU M 1000f R ≥Ω()(2)定子绕组始、末端的判别。
找出三相组后,任意假设绕组的始、末端、标上端线字母D 1、D 4、D 2、D 5、D 3、D 6。
按下述方法之一进行判别。
①将D 1、D 2、D 3三个端头连在一起, D 4、D 5、D 6三个端头连在一起,把万用表拨至交流0.5mA 档后跨接于这两个连接端,见图13。
用手匀速转动转子,由于转子有剩磁,转子转动时便会在定子绕组中感应三相对称电动势。
若所标始末端正确,则两结点等电位,表中指针不动。
若指针有偏转,则说明某相始末端标错,找出该相并将其标号对调。
若使用的万用表没有交流小量程档,也可使用指针式检流计。
接法同前,当转动转子时,若所标始末端正确,则表针不动,但因绕组不可能完全对称,故指针略有摆动。
若指针摆动幅度较大,则说明有某相始末端标错。
②将任意二相绕组各选一端连接在一起,例如图14所示,将D4、D5连接,它们的余下端D1、D2加上交流电压(电压约为电动机绕组额定电压40%左右)。
余下一相绕组两端与一交流电压表(量程为电动机绕组额定电压20%左右)相接。
如电压表指针不动或偏转极小,则该二相绕组所标始、末端是正确的,即D1、D2同为始端或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