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简介
林庚的诗

林庚的诗
林庚(1910-),出版的诗集有《夜》(1933)、《春野与窗》(1934)、《北平情歌》(1936)、《冬眠曲及其他》(1936)、《林庚诗选》(1985)等。
冰河朦胧活广场冰河从一个村落到一个村落这一条冰河小心的流着人们看不见水的蓝颜色今天是二九明天是什么在长的路上人们来往着这一个冬天在冰里度过没有人看见水的蓝颜色这一条冰河带走了日月今天是二九明天是什么这一条冰河带走了日月朦胧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春天如水的幽明遂有一切之倒影薄暮朦胧处两排绿树下的路上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飞入冥冥的草中了活我们要活着都是为什么我们说不出也没有想说今年的冬天像是一把刀我们在刀里就这样活着明天的日子比今天更多春天要来了像一条小河流过这一家流过这一家春天的日子像是一首歌我们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思想像一个广告广场阴天都是云看不见太阳今天的日子跟每天一样我们要说话要走出大门这世界今天是一个广场我说这世界是一个广场这正是人们集聚的地方我们把今天写在墙壁上我们的话是公开的思想一切明白的用不着多讲我们原来是跟每天一样阴天都是云看不见太阳这世界今天是一个广场。
〖2021年整理〗《说“木叶”》背景常识

《说“木叶”》背景常识一、作者介绍林庚(1910-2021),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
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
此后,他陆续出版了几部诗集,被称誉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
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
”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出了一本诗集。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对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是他的“双璧”。
他对唐诗做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
2021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
二、题目解说“说”是一种文体。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三、写作背景2021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本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解说,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四、资料链接君子如玉,谦逊之风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
下午行吗?”当他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
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
说木叶

探究二:“木”和“木叶”为什么会具有特殊 的内涵?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赋予了诗歌与词独特的内 涵,“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 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 等的影子。 “木”会带来暗示的颜色性。
探究三:“木”和“树”有什么不同?
文章举了“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进行比较; “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 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 千山;“木”比“树”显得更加单纯,仿佛 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
整体把握,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 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 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7)小结,旨在说明“木叶”与 “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 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探究一:“木”具有哪些艺术特征?“木叶”具 有什么特殊内涵? “木”具有落叶的因素,透着黄色,触觉上是 干燥的。 “木叶”则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 了整个清秋的疏朗的气息。
常见意象归纳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柳:送别、惜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凄清的气氛或思归之 情,表达乡愁乡思 鸿雁:书信,指相思之情 松:孤直 梅:高贵、坚贞、圣洁 荷花:纯洁、清高
基础积累
袅袅(niǎo)
பைடு நூலகம்
灼灼(zhuó )
万应锭(dì ng)
亭皋(gāo)
皎皎(jiǎo) 寒砧(zhēn)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1.得鱼忘筌:捕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成功以 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筌,捕鱼用 的竹器。 2.得意忘言:原来是说,语言是达意的,已得 其意,就不再需要语言了。后来用以表示互相 默喻,心照不宣。 3.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4.袅袅:①形容(烟气)回旋上升的样 子;②纤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摇摆的样子;③形 容声音绵延不绝。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文本探究
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引出此话题的?
从众多诗歌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为引子,来引出本文 所谈论的话题:为什么木叶会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发现问题
1-3段 “木叶”为 古代诗人所 钟爱
分析问题
4-6段 分析“木” 的两个艺术
特征
总结全文
7段 艺术领域:一 字之差,相隔
千里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文本探究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说“木叶”
林庚
走进作者
林庚(1910— 2006) 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 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人评价他:建安风骨、盛唐气 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走进作者
他的“少年精神”:林庚先生是一个唐诗研究者, 而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 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应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扬 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 神。如李白一生怀才不遇,仍然高歌着“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声穷困潦倒,仍旧 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 样大情怀的诗句。说林庚先生有少年精神,是说他具 有勃发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文学常识】林庚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庚
林庚简介
林庚(1910—2006),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 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出版第一 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 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 及其他》。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 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 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 言的诗化》等。
林庚简介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 “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 贺知章的名诗《咏柳》因为他的挖掘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当唐诗上升到它 的高潮,一切就都表现为开朗的、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 干。”他说,“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 材流传至今。在研究中,他非常注重创造性,着力寻找那些能说明创造的资料。他说, “文学要是没有创造性,严格地说,就不是文学,就没有价值了。”“在有创造性的地 方多讲,没创造性的地方少讲,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史起伏的地方,看出它 发展的脉络。”
《说木叶》课件

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这些观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
03
文献参考价值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对于研究中国古典
诗歌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
典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意义探讨
过渡自然
文章中过渡句的使用恰到好处,使 文章的转折更加自然流畅。
04
《说木叶》的文学价 值与意义
文学价值
01
语言精练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语言精练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他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使得文章言简意赅,令人回味
无穷。
02
观点独到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对于中国古木叶”》一文激发 了后辈学者的研究热情,促使他们更 加深入地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奥秘和 魅力。它为后辈学者提供了一种高水 平的学术范本,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 追求卓越和创新。
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对于 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它所提出的观点和见解启发了 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促使他们不断 探索和创新,从而创作出了更多优秀 的文学作品。同时,它也为中国文学 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 实践经验,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 国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02
《说木叶》的主题与 内容
主题概述
探讨诗歌中树叶意象 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 涵。
阐述“木叶”这一意 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 位和影响。
分析树叶在古代诗歌 中的运用及其演变。
内容解析
介绍《说木叶》的创作背景和 作者的生平。
分析文章中引用的诗句和文论 ,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林庚的诗——精选推荐

林庚的诗
林庚(1910- ),出版的诗集有《夜》(1933)、《春野与窗》(1934)、《北平情歌》(1936)、《冬眠曲及其他》(1936)、《林庚诗选》(1985)等。
冰河
从⼀个村落到⼀个村落
这⼀条冰河⼩⼼的流着
⼈们看不见⽔的蓝颜⾊
今天是⼆九明天是什么
在长的路上⼈们来往着
这⼀个在冰⾥度过
没有⼈看见⽔的蓝颜⾊
这⼀条冰河带⾛了⽇⽉
今天是⼆九明天是什么
这⼀条冰河带⾛了⽇⽉
朦胧
常听见有⼩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于⼀霎突然的寂寞⾥
如⽔的幽明
遂有⼀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只⿊⾊的蜻蜓
飞⼊冥冥的草中了
活
我们要活着都是为什么
我们说不出也没有想说
今年的冬天像是⼀把⼑
我们在⼑⾥就这样活着
明天的⽇⼦⽐今天更多
春天要来了像⼀条⼩河
流过这⼀家流过这⼀家
春天的⽇⼦像是⼀⾸歌
我们不⽤说⼤家都知道
我们的思想像⼀个⼴告
⼴场
阴天都是云看不见太阳
今天的⽇⼦跟每天⼀样
我们要说话要⾛出⼤门
这世界今天是⼀个⼴场
我说这世界是⼀个⼴场这正是⼈们集聚的地⽅我们把今天写在墙壁上我们的话是公开的思想
⼀切明⽩的⽤不着多讲我们原来是跟每天⼀样阴天都是云看不见太阳这世界今天是⼀个⼴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燕南园62号的绚烂霞落
北大燕南园62号的林庚寓所
林庚一生推崇寒士、布衣精神,他自己亦极简朴。
谢冕说他的家:“绝对与豪华无涉,说是清贫,也未见过分。
有一个厅,却是连一套像样的沙发也没有。
记得有一只过时的冰箱,倒是被放到了显要的位置,这就越发显示出‘家无长物’的特殊境况。
”
林庚的讲课风度几成传奇。
曾任林先生助手的商伟曾撰文回忆先生风采:“二十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先生的讲课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诗人的气质和风采。
先生身着丝绸长衫,风度翩翩,讲课时不读讲稿,只是偶尔用几张卡片,但是思路清晰,且旁征博引,让我们一睹文学世界的万千气象。
先生用的几乎是诗的语言,而他本人便如同是诗的化身。
我记得当时我们完全被征服了。
全场屏息凝神,鸦雀无声,连先生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这情景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诗的魅力和境
界。
”
林庚先生在睡梦中驾鹤西去,无疾而终。
刘占召说:“我们为林先生的去世感到悲伤,但对林先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他一生平静自然,走时也如此从容,这是高不可及的生命状态。
我们同
学说:这是上帝对他的报答。
”
吴泰昌则说:“50年前我们在校时,给我们讲课的朱光潜、吴组缃、王瑶等老先生一个个都走了,林先生是走得最晚的。
虽然令人唏嘘,但这是自然规律,一代接一代,一茬接一茬,文学研究的后人在这么好的基础上,应该做出更多成就。
”“这条路上的行人是不会断的。
他们都是一缕光辉的霞彩,又组成了绚烂的大片云锦,照耀过又消失,像万物消长一样。
霞彩天天消去,但是次日还会生出。
在东方,也在西方,还在青年学子的双颊上。
”长年居住在燕园的作家宗璞,20年前在《霞落
燕园》中如是说。
此时此际,这句话仍不过时。
★ 林庚的诗
春天的心
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
随便的踏出门去
美丽的东西到处可以拣起来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说的
天上的雨点常是落下
而且不定落在谁的身上
路上的行人都打着雨伞
车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识的
含情的眼睛未必是为着谁
潮湿的桃花乃有胭脂的颜色水珠斜打在玻璃车窗上
江南的雨天是爱人的
秋之色
像海样地生出珊瑚树的枝
像橄榄的明净吐出青的果
秋天的熟人是门外的岁月
当凝静的原上有零星的火
清蓝的风色里早上的冻叶
高高的窗子前人忘了日夜
你这时若打着口哨子去了
无边的颜料里将化为蝴蝶
朦胧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广场
阴天都是云看不见太阳
今天的日子跟每天一样
我们要说话要走出大门
这世界今天是一个广场
我说这世界是一个广场
这正是人们集聚的地方
我们把今天写在墙壁上
我们的话是公开的思想
一切明白的用不着多讲
我们原来是跟每天一样
阴天都是云看不见太阳
这世界今天是一个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