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诗句赏析1

合集下载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歌颂了那些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揭示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评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
1. 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主题,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2.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运用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

4. 诗歌朗诵指导: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朗诵技巧指导,是否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5. 拓展延伸:教师是否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6.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否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力量。

7. 教师素养: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专业知识以及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表现如何。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评价,我们可以对《有的人》一课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带有人字的诗句

带有人字的诗句

带有人字的诗句1、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2、同是天涯沦落人。

——唐白居易《琵琶行》3、昔人已乘黄鹤去。

——唐崔颢《黄鹤楼》4、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5、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6、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试问卷帘人。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8、养在深闺人未识。

——唐白居易《长恨歌》9、中有一人字太真。

——唐白居易《长恨歌》10、仙之人兮列如麻。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李白《蜀道难》12、嗟尔远道之人。

——唐李白《蜀道难》13、吾观自古贤达人。

——唐李白《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14、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5、不知乘月几人归。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人有悲欢离合。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7、但愿人长久。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空留风韵照人清。

——宋苏轼《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19、人画竹身肥拥肿。

——宋苏轼《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20、六人吟笑水云乡。

——宋苏轼《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21、破镜重圆人在否。

——宋苏轼《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22、双凫飞去人千里。

——宋苏轼《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23、缺月向人舒窈窕。

——宋苏轼《浣溪沙》24、糜鹿逢人虽未惯。

——宋苏轼《浣溪沙》25、菊花人貌自年年。

——宋苏轼《浣溪沙》26、天气乍凉人寂寞。

——宋苏轼《浣溪沙》27、今宵人在鹊桥头。

——宋苏轼《浣溪沙》28、小院黄昏人忆别。

——宋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29、人前深意难轻诉。

——宋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30、冷透人衣袂。

——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31、影也把人抛躲。

——宋李清照《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32、人比黄花瘦。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1)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飘零沦落。

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5)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6)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7)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1)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12)旧人:佳人自称。

(13)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14)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

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15)采柏:采摘柏树叶。

动: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①修竹:修长的竹子。

《佳人》是一首五言古诗。

这两句写佳人孤高,绝世而立——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见佳人穿着薄薄的翠衫,静静倚在那修竹旁边。

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很像那经寒不凋、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

借物喻人,曲折委婉地包含着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韵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六年级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课文《有的人》的笔记如下:
一、背景介绍
《有的人》是一首现代诗,写于1946年。

这首诗是作者鲁迅逝世三周年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而写的。

二、内容概括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崇高的敬意。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四、写作特点
1. 对比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种不同的人进行对比,突出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2. 排比句式:这首诗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节奏感。

3. 形象描写:这首诗通过形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五、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有的人》,我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时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赏析:经典重温——臧克家《有的人》赏析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

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

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

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汉字变脸。

乔(桥梁)(矫健)(娇小)(轿车)夸()()()()尧()()()()三、找规律,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

生死优劣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明白抬举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对号入座(人体器官及比喻义)。

眼线心腹心肝心血骨肉肺腑眉目咽喉血肉面子心脏骨干脑筋胃口手腕口齿()喻“口才”;()喻“侦探”。

()喻“宝贝”;()喻“精力”。

()喻“亲信”;()喻“亲人”。

()喻“手段”;()喻“内心”。

()喻“欲望”;()喻“内容”。

()喻“线索条理”;()喻“身份光彩”;()喻“中坚力量”;()喻“险要之地”;()喻“要害部位”;()喻“思想意识”。

五、择优录取(词义辨析,填序号)。

牛马:①牛和马②供役使的人③受奴役而艰苦劳累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

()2.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牛马生活。

()3.草原上,牛马成群。

()抬举:①使抬升②培养③称赞;提拔1.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2.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把他交给你,希望你好好抬举。

()六、字斟句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

2.第一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七、默写填空。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鲁迅《自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在教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研读了课文内容,并参考了相关教学资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的人》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品文,内容有趣,富有哲理。

然而,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充分兴趣。

我应该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可以使用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配图、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应该利用投影仪,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我也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电子版阅读资料,让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与本课文相关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再次,我在布置作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应该布置一些既能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业。

例如,我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或者设计一幅插画,展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这样的作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我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偏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发问,对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授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布置作业,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语文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