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国家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国家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______。

(C)A.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B. 算法程序的长度C.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D.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A. 线性表是线性结构B. 栈与队列是非线性结构C. 线性链表是非线性结构D. 二叉树是线性结构(3)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699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______。

(B)A. 349B. 350C. 255D. 351(4)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______。

(B)A. 程序的规模B. 程序的易读性C. 程序的执行效率D. 程序的可移植性(5)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______。

(D)A. 概要设计B. 详细设计C. 可行性分析D. 需求分析(6) 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

下列图符名标识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的是______。

(A)A. 控制流B. 加工C. 数据存储D. 源和潭(7)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______。

(B)A. 阶段性报告B. 需求评审C. 总结D. 都不正确(8)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A.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9) 关系表中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______。

(A)A. 元组B. 字段C. 属性D. 码(10) 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______。

(A)A.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B. 模式设计和内模式设计C. 内模式设计和物理设计D. 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1)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______。

(D)A. 算法程序的长度B.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C. 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D.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2) 下列关于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这超重要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里的公共基础知识呀!你说这公共基础知识像不像搭房子的基石呀?没有它,那可不行嘞!
比如说呀,你要建一座高楼大厦,这基石不稳,那能行吗?就像你要在计算机的世界里闯荡,没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那不是容易栽跟头嘛!数据结构啦,算法啦,这些可都是至关重要的呀!
你看那些编程大神,他们为啥那么厉害?不就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公共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嘛!他们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鱼儿,自由自在!咱要是也能把这些整得明明白白的,那岂不美哉?
就说数据库管理这一块吧,哎呀呀,那可真是让你又爱又恨!就好似一本神秘的大书,等着你去揭开它的秘密。

当你好不容易理解了那些概念和操作,哇塞,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然后你再遇到相关问题,哈哈,轻松搞定,那感觉棒极了!
再想想程序设计语言,是不是就像不同的魔法咒语呀?每种都有独特的魔力,能让计算机乖乖听话,帮你实现各种奇妙的想法。

总之啊,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的公共基础知识可太重要啦!咱可得好好学,认真钻研,把它变成咱们的得力武器!这样,在计算机的广阔天地里,我们就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啦!所以呀,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和我一起攻克这公共基础知识吧!。

202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

202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八进制基数为8,因此在八进制数中可使用的数字符号是0和1。

A、正确B、错误*2.第三代计算机时代是从1965年到1971年。

A、正确*B、错误3.硬盘的转速指的是每秒多少转。

A、正确B、错误*4.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的比特。

A、正确B、错误*5.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又称为刷新率,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闪烁感越小。

A、正确*B、错误6.每个汉字具有唯一的内码和外码。

A、正确B、错误*7.在Windows中,可以对桌面上的图标顺序进行重新排列。

A、正确*B、错误8.在数据表中设置字段标题后,如果查询中输入了该字段也将显示字段标题而不是字段名。

A、正确B、错误*9.查询记录表中显示的字段必须是数据库中已有的字段。

A、正确B、错误*10.两个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字段,才能在两个表之间建立关系。

A、正确*B、错误11.回收站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用于暂存被删除的文件。

A、正确B、错误*12.共享软件是作者免费让用户使用的软件,不需要缴费购买。

A、正确B、错误*13.删除多余的输入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A、正确*B、错误14.剪切板中只能存放文字,不能存放图像。

A、正确B、错误*15.证书机制是非对称密码算法的一种应用。

A、正确*B、错误16.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负责全网面向用户的数据处理与管理。

A、正确B、错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执行所有指令。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

3.输入设备:把数据从外部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输出到外部,如打印机、显示器、音响等。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5个部分: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1.输入:把数据或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输入设备进行输入。

2.存储:将输入的数据或指令存储在内存中。

3.处理: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计算、比较、排序等。

4.输出:将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到外部,通过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5.控制:计算机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以完成整个计算过程。

三、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按其用途和规模可以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

1.大型机: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性能强劲。

2.中型机: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机规模和性能较小。

3.小型机:主要针对个体户、小企业和办公室等,处理能力比微型计算机强。

4.微型计算机:用于一般個人用戶和小型企业,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及易操作的特点,性能相对其他计算机较弱。

四、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它在计算机的各个层次上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处理器的管理、内存的管理、文件系统的管理等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Unix、Android等。

五、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一般被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的物理和链路层面的工作;网络层和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的网络和传输方面的工作;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负责数据传输的高层次工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其作用是管理、协调并控制各类计算机资源,提供给应用程序一个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特点:1. 并发:多个程序同时运行,需要操作系统管理和调度资源。

2. 共享: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分配和控制资源的使用。

3. 虚拟:操作系统可以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虚拟的机器环境,使得每个应用程序都觉得自己在独占计算机资源。

4. 异步:程序的执行都是异步的,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和协调程序的执行。

常见操作系统:1. Windows2. macOS3. Linux二、数据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可以提供对数据的快速访问和高效管理。

数据库的特点:1. 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数据库,并共享其中的数据。

2. 数据安全: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安全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3. 数据独立: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是独立的,应用程序只需要使用提供的数据接口访问数据库。

4. 数据持久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即使电脑断电或重启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保存。

常见数据库:1. MySQL2. Oracle3. SQL Server三、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包含了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等各种技术和方法,使得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流和通信。

网络技术的特点:1. 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以数字形式传输和处理的。

2. 传输速度快: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非常快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3. 实时性: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是实时的。

4. 全球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常见网络技术:1. TCP/IP协议2. 网络安全技术3. 无线网络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我国的国家级计算机技术能力认证考试,由教育部主管,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会具体组织执行。

作为国家级考试,NCRE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对于参与考试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和考试要点。

一、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概述NCRE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人机交互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相关概念。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3. 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要求考生具备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等技能。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故障排除,具备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经验,以及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二、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要点1. 考试形式和时间要求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形式为笔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考试内容和分值占比考试内容覆盖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题量和分值占比大致相同。

3. 考试重点和难点考试重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考生需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技巧。

考试难点在于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掌握网络的管理和安全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一般情 况下,算法中的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 个函数f(n). 记作:T(n)=O(f(n))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空间 复杂度作为算法所需存储空间的量度。记作:S(n)=O(g(n))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5 线性链表
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 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
(1)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 (2)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 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 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 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 结构。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6 树与二叉树
A
A
B
C
B
C
D
EF
G
H
DE F
H
I
图1
图2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6 树与二叉树
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有两个子 结点,则k层上有2k-1个结点。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 结点。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 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6 树与二叉树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6 树与二叉树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7 查找技术
顺序查找(又称顺序搜索): (1)线性表为无序表; (2)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二分法查找 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对于长度为n 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log2n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一、算法1、算法的基本特征(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有限的时间内做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4)拥有足够的情报2、算法的基本要素(1)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2)算法的控制结构通常,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基本操作是以指令的形式描述的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3、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算数的时间复杂度所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可以用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

算法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还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算数的空间复杂度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一般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一个算法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包括算法程序所占的空间、输入的初始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以及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额外空间。

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的问题: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1、数据的逻辑结构所谓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信息:(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所谓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

2、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由于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能与逻辑关系不同,因此,为了表示存放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前后件关系),在数据的存储结构中,不仅要存放各数据元素的信息,还要存放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的信息。

一般来说,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

3、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于非线性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明显,在进行顺序查找过程中,在最好的情况下,如果线性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就是被查元素,则只需做一次比较就查找成功,查找效率最高;但如果被查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被查元素根本不在线性表中,则为了查找这个元素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的元素进行比较,这是顺序查找的最坏情况。在平均情况下,利用顺序查找法在线性表中查找一个元素,大约与线性表中一半的元素进行比较。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运算、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允许插入运算的一端称为队尾,通常用一个称为队尾指针的指针指向队尾元素,即队尾指针总是指向最后被插入的元素。允许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队头,通常也用一个队头指针指向队头的元素。显然,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最先能够被删除,反之,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才能被删除。因此,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或“后进后出”(Last In Last Out,LILO)的线性表。对队列可以进行入队、退队运算。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比例:30%。一般10个选择题和5个填空题,具体如表1.1所示。
13
重点掌握二分法查找的适用对象、查找的方法与查找效率。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此处的有序表是指线性表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即从小到大,但允许相信元素值相等)。
设有序线性表的长度为n,被查元素为x,则二分查找的方法如下所述。
将x与线性表的中间项进行比较:
若中间项的值等于x,则说明查到,查找结束;
循环链表的结构与线性链表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在循环链表中增加了一个表头结点,其数据域为任意或者根据需要来设置,指针域指向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的结点。循环链表的头指针指向表头结点。
②循环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不是空,而是指向表头结点。即在循环链表中,所有结点的指针构成了一个环状链。
9
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而二叉树也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它与树结构相似,并且树结构的所有术语都可以用到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上。
冒泡排序法是一种最简单的交换类排序方法,它是通过相邻数据元素的交换逐步将线性表变成有序。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但这个工作量不是必需的,一般情况下要小于这个工作量。
快速排序法也是一种交换类的排序方法,但由于它比冒泡排序法的速度快,因此称之为快速排序法。其关键是对线性表进行分割,以及对各分割出的子表再进行分割。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又称为线性链表。
对线性链表的运算主要包括:查找指定元素、插入、删除运算等。不像顺序存储结构那样,对线性链表的插入与删除运算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而只需改变有关结点的指针即可。
(2)循环链表
在对线性链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虽然其插入与删除运算比较方便,但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对于空表和对第一个结点的处理必须单独考虑,使空表与非空表的运算不统一。为了克服线性链表的这个缺点,可以采用另一种链接方式,即循环链表的结构,使整个链成为一个环状结构。在此,需要注意线性链表与循环链表在存储方式上的不同。
(2)插入类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主要有简单插入排序法和希尔排序法。
简单插入排序法,是指将无序序列中的各元素依次插入到已经有序的线性表中。在这种排序方法中,每一次比较后最多移掉一个逆序,因此,这种排序方法的效率与冒泡排序法相同。在最坏情况下,简单插入排序需要n(n–1)/2次比较。
希尔排序法对简单插入排序做了较大的改进。它是将整个无序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的效率与所选取的增量序列有关。在最坏情况下,希尔排序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O(n1.5)。
二叉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②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因此,二叉树中每一个结点的度最大为2,即所有子树(左子树或右子树)也均为二叉树。
对于二叉树,其概念与性质是考试的重点。要特别注意二叉树的有关性质。
10
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是两种特殊形态的二叉树,对这两种二叉树的概念上的理解是考试的重点。
表1.1考试题型及比例分配
年份
题型
分数
年份
题型
分数
2005年4月
选择(1~10)
填空(1~5)
30
2006年4月
选择(1~10)
填(1~5)
30
2005年9月
选择(1~10)
填空(1~5)
30
括号内为考试题号。
1.3.1 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算法的概念是考试的重点,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它由两种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若x小于中间项的值,则在线性表的前半部分(即中间项以前的部分)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查找;
若x大于中间项的值,则在线性表的后半部分(即中间项以后的部分)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查找。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查找成功或子表长度为0(说明线性没有这个元素)为止。
显然,当有序线性表为顺序存储时才能采用二分查找,并且,二分查找的效率要比顺序查找高得多。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只需要比较log2n次。
7
重点注意循环队列的概念、存储方式。
循环队列是队列顺序存储结构的一种,它将m个物理上连续的存储单元,在逻辑上形成一个环状,供队列循环使用。
具体来说,在循环队列中,用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队头指针front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因此,从队头指针front指向的后一个位置直到队尾指针rear指向的位置之间所有的元素均为队列中的元素。
显然,在最好的情况下,插入位置在线性表的末尾进行,即在第n个元素之后插入运算,此时,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而在最坏的情况下,插入位置在第1个元素上,此时需要移动表中所有的元素。在平均情况下,要在线性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需要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
同理,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删除运算,也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只不过是向前移动,在最好的情况下,删除运算在线性表的末尾进行,即删除第n个元素,此时,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删除位置在第1个元素上,此时需要移动表中所有的元素。在平均情况下,要在线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
11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这三种遍历方式是每次考试的重点,要求对于某一棵二叉树应能写出对应的遍历序列。
12
需要重点掌握顺序查找的概念及查找的效率。
顺序查找又称顺序搜索。它从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将线性表中的元素与被查元素进行比较,若相等则表示找到(即查找成功);若线性表中所有的元素都与被查元素进行了比较但都不相等,则表示线性表中没有要找的元素(即查找失败)。
4
根据数据结构中各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要注意这两种结构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常见的有关结构。
(1)线性结构(或称线性表)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它无前件。
②有且只有一个终结点,它无后件。
③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线性表中结点的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结点个数为0时,该线性表为空表。
(1)满二叉树
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也就是说,在满二叉树中,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即在满二叉树的第k层有2k–1个结点,且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2)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是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
14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常见的排序方法主要有交换类排序、插入类排序和选择类排序。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以及在最坏情况下的排序效率是考试的重点。
(1)交换类排序法
交换类排序法是指借助数据元素之间的互相交换进行排序的一种方法。冒泡排序法与快速排序法都属于交换类排序方法。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以及在顺序存储结构下插入与删除运算的效率是考试的重点。
6
要深刻领会二者的概念,以及对二者进行插入、删除运算的特点,这是考试的重点。
栈实际上也是线性表,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种特殊的线性表中,其插入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即在这种线性表的结构中,一端是封闭的,不允许进行插入与删除元素;另一端是开口的,允许插入与删除元素。允许插入与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顶,而不允许插入与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底。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先能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即栈是按照“先进后出”(First In Last Out,FILO)或“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原则组织数据的,因此,栈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由此可以看出,栈具有记忆作用。对栈常可以进行进栈、出栈、读取栈顶元素的运算。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3
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数据集合中各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②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③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