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验证性实验实验二十五 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一、目的要求1.掌握内标法、外标法计算杂质含量。
2.熟悉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 )测定原料药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方法。
3.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了解顶空气相色谱仪的作用原理。
二、仪器与试药气相色谱仪(弱极性或中等极性气相色谱柱,1~5μL 微量注射器)甲醇 乙腈 二 氯甲烷 三氯甲烷 丙酮 正丙醇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三、实验方法1.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中甲醇和丙酮的检查(1)色谱条件 色谱柱:3% OV-17 玻璃柱,柱长 2m ,内径 3mm ;检测器:FID ;柱温:50℃;气化室温度:120℃;检测器温度:140 ℃;载气:N 2;流速:30mL/min ;空气:0.5 kg/cm ;灵敏度:102;进样量:2μL 。
(2)溶液制备与测定 精密量取甲醇 10µL (相当于 7.9mg )与丙酮 100µL (相当于 79mg ), 置 100mL 量瓶中,精密加 0.1%(mL/mL )正丙醇(内标物质)溶液 20mL ,加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本品约 0.16g ,精密称定,置10mL 量瓶中,精密加入上述内标溶液 2mL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上述溶液,照气相色谱法,按正丙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含丙酮不得过 5.0%(g/g ), 并不得出现甲醇峰。
(3)计算 按下式计算定量校正因子(f )和检品中丙酮的含量(g/g ):A /A /C f C 正丙醇正丙醇甲醇甲醇校正因子()= 2.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甲醇、乙腈、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 毛细管柱(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30m×0.25mm );柱温:45℃;气化室温度:180℃;检测室温度:200℃ (FID);氢气流速:40 mL·min -1;空气:450 mL· min -1,氮气:1mL·min -1;分流比:31׃;样品液:90℃,加热10min ,(自动)顶空进样。
残留溶剂测定法2015版药典

残留溶剂测定法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见附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限度应符合附表1中的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
本法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柱1,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换使用。
(1)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3)中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4)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等。
2,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系统适用性试验(1)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1000。
(2)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3)以内标法测定时,对作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RSD应不大于1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剂的测定。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是一种用来检测制剂中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是一个了解成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主要用于检测制剂中残留的有毒、有害及挥发性物质,以评估制剂的质量标准。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热重法
利用热重仪,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溶剂残留物的热重比,来测定残留物的量。
这种方法能够进行溶剂残留量的快速检测,但受温度的影响,精度较低。
2. 薄层色谱法
利用色谱层析仪,将溶剂残留物分离,并通过光度计测定各组分的含量,据此检测溶剂残留量。
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溶剂残留量,准确度较高。
3.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相色谱仪,将溶剂残留物分离,然后通过测定检测的色谱图上各个峰的强度,据此检测溶剂残留量。
这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能够快速检测溶剂残留量,但设备昂贵,耗时长。
4. 比重法
利用比重计,测定溶剂残留物的比重,来检测残留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耗时短,但精度较低,仅适用于少量溶剂。
5. 滴定法
通过对溶剂残留物进行滴定,用一定量的滴定液,测定溶剂残留物的含量,从而检测残留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但耗时较长,不适用于大量溶剂。
6. 气溶胶质谱法
利用气溶胶质谱仪,测定溶剂残留物的含量,从而检测残留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耗时短,但设备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小规模检测。
以上就是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溶剂残留量,以保证制剂的质量标准。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简称顶空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领域。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溶剂在升温下转化为气态,然后利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顶空法具有无需前处理、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顶空法的原理进行介绍,包括有机溶剂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以及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然后介绍了使用顶空法所需的设备和方法,并展示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接着讨论了当前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优点与局限性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给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向读者介绍该方法的原理、设备和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研究进展。
通过讨论与分析,希望能够准确评估顶空法的优点与局限性,并为实际工作提供可行性探讨和发展前景展望。
最终总结该方法的主要观点和结果,并指出其在未来研究中的意义和启示。
2.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2.1 原理介绍顶空气相色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HSGC)是一种用于分析液体或固体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封装在闭合容器中,利用温度升高和压力调节,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转移到顶空(即气相空间)中,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和检测。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有机溶剂在样品中的残留量。
当使用有机溶剂在溶剂型反应、合成或处理过程中时,可能会残留在最终制得的产品或样品中。
由于有机溶剂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需要准确可靠地确定其残留量。
2.2 设备和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置于密封的头空瓶内,并加入适量的内标物质。
然后将头空瓶安装到顶空进样系统中。
溶剂残留检测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气相色谱-FID检测1 标准曲线的绘制1.1 样品的制备a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乙酸乙酯、异丙醇、甲苯、二甲苯各2ml到25ml标准瓶中;b 将标准瓶密封后摇匀,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0.4μl混合液分别注入25ml标准瓶中后密封好;c 将上述标准瓶放在80±5℃的烘箱中烘烤30min以上使其完全气化;d 在进样前2-5min将标准瓶从烘箱中取出待用。
1.2 样品的采集按气相色谱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分析条件如下:a 采用FID检测器以及毛细管柱进行分析;b 载气为氮气,气源总压力为0.7Mpa,流量控制表压为50Kpa;c 柱温初始温度为36℃,采用程序升温。
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为36℃,保温4min后以30℃/min的速度升温至90℃,保温1min。
;d 进样口温度INJ为200℃、检测器温度DET为250℃;e 空气、氢气气源总压为0.2Mpa,空气的流量控制表压为50Kpa、氢气为60Kpa;f 进样量分别为0.3ml、0.4ml、0.5ml、0.6ml、0.7ml气体。
1.3 标准曲线的绘制图谱分析采用面积外标法,在“N2000在线色谱工作站”中绘制标准曲线,步骤如下:a 点击“方法”---“积分”---“面积”---“外标法”---“采用”;b 点击“组分表”---“谱图”选择刚采集的标样图谱---“全选”输入各个标样的组分名---“采用”---“OK”;c 点击“校正”---“组分含量”输入标准样品的组分含量或浓度,见表1---“OK”;d 点击“加入标样”出现“打开图谱文件”选择组分含量所对应的标样图谱---“确定”;e 重复c-d步骤,输入其他的组分含量;f 预览校正曲线;g 点击“另存”输入方法文件名。
注:气相色谱条件每作一次微小变动都需要重新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2 待测样的溶剂残留测定2.1 待测样的制备a 取待测样膜10cm×10cm,剪碎后装入25ml的标准瓶中密封;b 将标准瓶放在80±5℃的烘箱中烘烤30min以上使其残留溶剂完全气化;c在进样前2-5min将标准瓶从烘箱中取出冷却待用。
0861残留溶剂测定法

0861残留溶剂测定法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见附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限度应符合附表1中的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
本法一般采用色谱法,如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柱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换使用。
(1)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3)中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4)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等。
2. 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系统适用性试验(1)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1000。
(2)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3)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RSD 应不大于1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剂的测定。
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 (2)配制浓度的确定 • 限度检查:对照品溶液浓度一般配制成要求的限度浓
度即可。 • 定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应根据被测样品中残留
溶剂的实际浓度而定。浓度相差最好不超过两倍为宜。 必要时,应重新调整 。 • 药典上规定供试品取样量为0.1~1g,最好不超过0.5g, 取样量越大,灵敏度越高,但回收率越不容易符合要 求。
▪ 缺点:需要特定的顶空进样装置,成本较高,对沸点 较高的溶剂检测灵敏度不够,一般多应用于沸点100℃ 以下的溶剂
• 现一般采用自动顶空进样器
(2)直接进样
• 指将样品定量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准确量取适量注入气 相色谱仪测定溶剂残留量的进样方法。进样体积一般 为2μL 以下。本法为通常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受热不易 分解的样品
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置换室内的空气,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以建筑物内的污染物 为主要控制对象的。
根据换气方法不同可分为排风和送风。排 风是在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把不符合卫生标 准的污染空气直接或经过处理后排至室外; 送风是把新鲜或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室内。
对于为排风和送风设置的管道及设备等装 置分别称为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统称为通 风系统。
• 2.进样方式 (1)顶空进样 • 顶空进样又分为溶液顶空和固体顶空。一般采用溶液
顶空,就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置顶空瓶中保温 一定时间,使残留溶剂在两相中达到气液平衡,定量取气 体进样测定。
▪ 优点: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避免组分分解;减少溶解 样品的溶剂量和样品本身对色谱系统的干扰和污染, 缩短分析时间,增加色谱柱的寿命。
(二).如何根据已有的方法进行残留溶剂 的检测?
• 1.根据质量标准确定实验方案
• 主要是实验条件的选择(选择测定方法,选择色谱柱、 检测器、进样器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包材及油墨“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包材及油墨“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仪器:气相色谱仪检测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色谱柱:25%FEG- 1500,301有机担体,柱长2m,内径2mm(也可以采用专业的毛细管柱)条件:柱室温度90℃检测器温度:150℃气化室温度:150℃1.包装材料溶剂残留量的检测采用气相色谱仪或等同原理的仪器,按生产实际使用溶剂的种类配制标准溶剂样品,用微升注射器取0.5μl、1μl、2μl、3μl和4μl样品,换算成质量。
将样品分别注入用硅橡胶密封好的清洁干燥的500ml三角瓶中,送入80±2℃恒温烘箱中放置30分钟后,用5ml注射器从瓶中取1ml气体,迅速注入色谱仪中测定。
以其出峰总面积值分别与对应的样品质量做出标准曲线。
裁取0.2m2样品,将样品迅速裁成10mm×30mm碎片,放入清洁的、在80℃条件下预热的500ml三角瓶中,用硅胶塞密封,送入80±2℃恒温烘箱中加热30分钟后,用5ml注射器取1ml瓶中气体注入色谱仪中测定。
以出峰总面积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溶剂残留量,试验结果以mg/m2 表示。
2.油墨溶剂残留量的检测采用气相色谱仪或等同原理的仪器,按产品标准要求的溶剂种类配制标准溶剂,将每种溶剂用10μl进样器通过密封胶塞向300ml输液瓶中注入1μl标准溶剂,放入80±1℃恒温烘箱中20分钟后取出,隔日再放入50±1℃恒温烘箱中20小时以上,取出后用1ml注射器分别从瓶中抽取0.2、0.6、0.8、1.0ml的气体进行测试,做出标准曲线。
将油墨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上制成印样,悬空放置2小时,将试样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溶剂在物质中的含量的分析技术。
溶剂残留物通常指的是溶剂在制造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微量残留物,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溶剂、气体溶剂等。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溶剂挥发成气体,然后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利用溶剂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和特征峰的面积来确定残留量。
2. 液相色谱法(HPLC法):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的溶剂残留物。
样品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柱塞,利用溶剂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和特征峰的面积来确定残留量。
3. 红外光谱法(IR法):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中溶剂残留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来确定残留量。
溶剂残留物的特征吸收峰可以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残留量。
4. 质谱法(MS法):质谱法是一种使用质谱仪测量溶剂残留物的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质谱图谱中特征峰的面积来确定残留量并进行定量分析。
5. 热重分析法(TGA法):热重分析法通过在高温下,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溶剂残留物的含量。
溶剂残留物的质量损失与溶剂的含量成正比。
6. 火焰离子化检测法(FID法):火焰离子化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残留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溶剂残留物引入到火焰中,将其燃烧产生的离子电流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溶剂含量。
7. 水分测定法:溶剂残留物通常会导致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增加。
因此,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来间接确定溶剂残留量。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溶剂残留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准确度和灵敏度等因素。
同时,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应采用质量可靠的标准物质和标定方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