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

合集下载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作者:赵泊静来源:《理论观察》2022年第04期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节制;消费主义中图分类号:B50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067 — 04伴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社会战火频发,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被打乱,终日担惊受怕,惶惶度日。

由于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无法消解,因此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国家、社会这样的宏大主题转移,开始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获得个人幸福与保持快乐宁静的问题讨论之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條件之下,人们需要一种哲学思想拯救他们痛苦的生活境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快乐应当是人们生活追求的主要目的。

他曾经买下一座花园建立自己的学院,庭院的入口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自此在这一世外桃源中,开启了伊壁鸠鲁一系列的哲学理论探寻。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是一生应当追求的梦想。

那么什么是快乐?对于快乐的标准不同的人给予其不同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会获得快乐,并且快乐的获取需要外部的条件。

孔子承认人的自然欲求与追求快乐的合理性,但是要求个人对于快乐的追求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节制的生活。

而在物质欲望与道德准则相矛盾时,人必须服从道德准则,放弃物欲。

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是实现道德的前提标准,追求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梦想。

伊壁鸠鲁所强调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快乐。

快乐不是毫无控制的吃喝玩乐,也不是单纯满足生理的基本需求,更不是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尽管物质的满足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层面的享受,但如果缺乏理性的节制,那么就会异化为金钱的奴隶。

伊壁鸠鲁强调精神的快乐比身体的快乐更为重要。

一旦忽视精神层面的补给,被过多的物质欲望所围绕,就会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伊壁鸠鲁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伊壁鸠鲁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伊壁鸠鲁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哲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探讨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伊壁鸠鲁的生平、学说以及他对伦理学的贡献进行论述。

一、伊壁鸠鲁的生平与思想背景伊壁鸠鲁生活在公元前341年至公元前270年,他出生在古希腊的撒摩斯岛。

在年轻时,他曾在亚里士多德门下接受哲学的教育,但后来放弃了传统哲学,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派。

伊壁鸠鲁在雅典创建了一个称为“花园”的学派,他的学说以追求幸福为核心,并通过自我约束和精神静心来实现幸福。

二、伊壁鸠鲁的学说伊壁鸠鲁学派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他认为人类追求快乐是最重要的目标,而痛苦则是应该回避的。

伊壁鸠鲁将快乐分为两种:肉体上的快乐和心灵上的快乐。

他认为肉体上的快乐是通过满足基本需求而获得的,如饮食、性欲等;而心灵上的快乐则是通过消除内心的恐惧和困扰来实现的。

为了实现心灵上的快乐,伊壁鸠鲁主张人们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即不过度追求欲望和享乐,同时不要过于节制和自我抑制。

他提倡适当的享乐,认为适度地追求快乐和满足需求是人类幸福的关键。

三、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思想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思想主张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利益,并认为这与道德行为密切相关。

他认为人们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本能使他们具备了道德感和良知。

在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观念中,道德行为是通过遵循自然法则来实现的。

他认为人类天生有基本的道德倾向,人们会因为同情和合作而建立共同利益的社会规范。

他主张人们应当追求正义、友善和公平,并通过遵循自然法则来实现这些目标。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个人的幸福与道德行为紧密相联,而这种幸福是通过快乐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实现的。

四、伊壁鸠鲁的影响与意义伊壁鸠鲁的学说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快乐和痛苦的论述,提出了以幸福为中心的伦理观念,并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价值。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第四章 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人用整个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不管是年青时还是年老时,都不应放弃追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要求。

伊壁鸠鲁告诉我们“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

所以一个人思考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

”①伊壁鸠鲁派感受幸福应是享受快乐时,快乐要求我们心灵宁静无扰,然而,扰乱我们心灵的事情却很多。

尽管自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东西,人类自己也已经尽其所能获得安全保障,但是人类仍然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无止境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将人类的生命消磨掉。

人类盲目地把年华消磨在虚幻的焦虑中,这种焦虑恶毒地折磨着他们的生命,一刻都不停息,以至于他们被压抑得无法忍受,愤怒而痛苦地抱怨。

伊壁鸠鲁认识到人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被一些错误意见占据、污染了,心灵好比容器,容器被污染弄脏了,进入容器的东西不管好坏都会被污染坏。

心灵如被污染了,则对一切事情的看法就都不正确,心灵则沉浸在恐惧中,而人类没有理由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内心烦扰的悲伤中。

因此,伊壁鸠鲁为了净化心灵,为心灵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

针对世人生活在宗教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恐惧死亡,伊壁鸠鲁确立的原则一:相信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

原则二:相信死亡是和人毫不相干的事。

这两个原则是幸福生活实现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4.1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伊壁鸠鲁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

神是存在的,居住在这些世界之间的地方,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中。

神的本性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质,他们是极为精细的,人类的感官是感觉不出的,人的心灵理智也察觉不到神。

神由于其本性十分精细,因此不会像灵魂似的会死、消失,而是会永恒存在,神在他居住的地方无忧无虑,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最平和的状态下享受着不朽的生命。

他们的资源极为富足强大,他们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因此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永远幸福的生活着。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1_15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1_15

不仅有好学的正派青年,还有奴隶、妓女等,伊壁鸠鲁对他们一视同仁,绝无歧视。

没有一个教师像伊壁鸠鲁那样,受到他的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整个团体紧密团结在伊壁鸠鲁周围。

他们的主要饮食是面包和水,团体生活的经费很大部分主要靠自愿捐助,并且捐助金额并不太多,因为伊壁鸠鲁只接受最简朴生活所必需的钱财。

伊壁鸠鲁的身体状况不好,多年遭受着疾病的折磨,但是疾病丝毫不能削弱他的快乐,他以极大的勇气去承担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伊壁鸠鲁孝敬父母,对兄弟慷慨大方,对学生真诚、温和、直率、平易近人。

他给学生们的孩子写轻松愉快的信,并对学生的孩子认真抚养,甚至在他临终时他也写信嘱咐花园的继承人继续好好抚养他的学生梅特洛多诺和波力阿诺的孩子们。

伊壁鸠鲁终身未婚,没有自己的孩子。

伊壁鸠鲁虽然对弟子们和蔼可亲,但却不允许他们对他的学说质疑。

他认为自己已经清楚阐明了世界的本质,人生的真谛,学生们再无需探索更深的哲学,只需像宗教徒背教义一样将他的著作背熟了、理解透了、丝毫不差的继承就行了。

他的学生们对他非常信任,对他的话照做不误,丝毫不变,因而他的哲学学说一成不变的传递下去。

以至于整个两三百年中,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内涵没有削减、增添、修改之处,意思就是这个学派的学说没有退化,也没有进步、发展,这个学派在伊壁鸠鲁之后在学术方面再没有进一步的贡献,因为学生们的思想全被圈在伊壁鸠鲁所划的学术圈子内。

伊壁鸠鲁对待别的哲学家就不像对待学生那样温和了,他对别的哲学家态度相当苛刻。

他对于人们所认为的他的老师Nausiphanes(诺昔芬尼)相当瞧不起,称他为软体动物。

他也不承认他的学说是来自德谟克利特的,他甚至认为从来都没有留基波这样一位哲学家。

①当然了,当时的许多哲学家对他的学说也是评头论足,极尽攻击之能事。

甚至说他不是真正的雅典公民,出身贫贱,小时与母亲挨家挨户骗几个小钱,帮父亲代课教书;说他是只知道声色犬马、口腹之乐的享乐主义者,与一帮下贱的奴隶、妓女混在一起;还说他是学术的骗子,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是从德谟克利特那里剽窃来原子论,从昔勒尼派那里剽窃来快乐主义,并且损害败坏了德谟克利特学说的某些地方以彰显自己的不同。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26_30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26_30

他必须了解如何把自己从身外世界解脱出来,如何只在自己身上寻找幸福。

“因为他没有战胜他身外世界的力量,他就必须战胜他身内的世界,他必须战胜外在世界给予他的影响。

这些影响在于外界和生活在一个人身上激起的感情和欲望。

”①关于身体健康这一点自然是人人都企求的,但是人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疾病的烦扰的。

那么当遭遇疾病折磨时,人是否就意味着与快乐无缘了呢?并不尽然,当人的身体承受疾病折磨时,伊壁鸠鲁认为“持续的痛苦在身体中不会存在很久。

相反,极度的痛苦只会短暂地存在。

那种几乎压倒快乐感觉的剧烈身体疼痛不会持续许多天。

久病的人甚至有可能感到远远超过痛苦的身体快乐。

”②这并不是空谈,伊壁鸠鲁自己就亲身体验了这一点。

伊壁鸠鲁一生有很长的时间都经受着疾病的折磨,但是他却处理得当,依然享受到心灵的宁静,即快乐。

他之所以能在病痛中感受到快乐,是由于他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人在遭受不幸时,要清楚地明白发生的事情是无法变更的,因而,不要烦躁,要幸福地回忆过去的好事,让心灵恢复平静,同时,要一直坚持学习哲学,即使在病中也要坚持,因为快乐是与学习哲学相伴随的。

在学习哲学中,快乐一直伴随着知识的增长过程,快乐并不是在学习之后才来到的,相反,快乐和学习一道前进。

另外,我们在遭受某些身体的痛苦之后,就能学会避免其他类似的痛苦。

伊壁鸠鲁在临终书信中对学生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的结石病和胃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用回忆和学生讨论哲学而保持心灵宁静,因而他依然感到这一天他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对人是极好的,那么对人来说,快乐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亚里斯提卜认为人应该尽可能享受得多,尽可能享受得有劲头,即要不顾一切地享乐。

伊壁鸠鲁虽然认为快乐是首要的好和天生的好,但是并不主张人时时刻刻追求快乐。

他认为“只有当我们在缺少快乐就会感到痛苦时,快乐才对我们有益处。

当我们不再痛苦时,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快乐。

”③所以,快乐虽好,但我们不能贪得无厌而应该懂得知足,珍惜。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尹力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9期摘要: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享乐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倘若我们以积极批判的哲学态度来审视其伦理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当代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当代启示;幸福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044-03“伊壁鸠鲁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可惜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符号:平庸的享乐主义、粗浅的唯物主义等等”[1]。

事实上,仔细阅读伊壁鸠鲁留下的书信、文稿,就会发现对伊壁鸠鲁的误解长期地阻碍了人们对其学说的正确认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并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鼓吹单纯追求感官的快乐和欲望的满足,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以人们获得幸福生活为主要目的,将其哲学学说看成是一种净化灵魂的医术。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伊壁鸠鲁(Epiko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雅典伽格特村的一个平民家庭。

父亲奈奥克勒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凯勒斯特拉特是一个女巫。

自幼聪颖,喜爱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的潘菲劳和德谟克利特学派的脑西芬尼等人,并熟悉亚里士多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早期哲学家的哲学。

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阿里斯底波的快乐主义学说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从而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约公元前306年在雅典的一座花园里创办了自己的“花园学校”。

此后他一直在学校里潜心研究哲学。

据说伊壁鸠鲁一生撰写的学术著作达达300多卷,其中主要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

现仅存题为《格兰集》和《学说要点》的残篇和第欧根尼·拉尔修收录在其《名哲言行录》第10卷中的三封信,成为后人研究其思想的基本史料。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i n o r d e r t o p u r s u e t h e s u p r e me k i n d n e s s . I t i s o f g u i d i n g s i g n i i f — c a n c e f o r he t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a t t h e g o l d e n a g e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 h e n e w c e n t u r y , t o c o r r e c t t h e i r l i f e p u r s u i t a n d o b t a i n c o r r e c t c h o i c e s f o v a l u e .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t h e p e i r o d . T h e f o c u s o f e t h i c s r e s e a r c h h a s c h a n g e d f r o m t h e s o c i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v i r t u e a n d mo r a l i t y
学研 究中心发 生 了变化, 由美德及道德 的社会 性要求转移 到个人这个主体上 ,其 中伊壁 鸠鲁 的快乐 主义伦 理学在 当 时尤为活跃。他主张灵魂无纷扰和身体无痛苦 的快乐状态 , 并且通过人 的理 性来 抑制不必要 的欲望 ,才能追求最高 的
善 。伊壁鸠 鲁快乐主义对于唤醒处在新 世纪发展黄金期 的 国人摒弃不 正确 的人 生追 求,获取正确 的价值选 择有指 导
交 界处 和两河流域 的新兴大城市或首都 。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之现实价值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之现实价值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之现实价值
张晓敏
【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0)001
【摘要】伊壁鸠鲁是晚期希腊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从感觉主义出发,以幸福和快乐为起点和目标,追求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他本人身体力行.并对人的生死泰然处之,这对现代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张晓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2.31
【相关文献】
1.论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探讨“伊壁鸠鲁式”幸福模式的构建价值 [J], 郑利
2."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 [J], 丁智琼
3.伊壁鸠鲁和孟子快乐观之比较 [J], 施海平
4.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 [J], 李征宇
5.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之比较 [J], 高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
作者:李征宇
来源:《商情》2013年第39期
【摘要】伊壁鸡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强调的快乐,是以人的精神快乐为主题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现实价值;实现途径
伊壁鸠鲁生活在马其顿帝国统治雅典的时期,在那个时代,城邦奴隶制不复存在,自由伦理也就失去了孕育的土壤,道德哲学便从关注社会回归到探讨个人意识。

相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那时的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安危、个人的追求、自我的救赎以及内心的宁静。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觀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
从根本上讲,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强调的是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纯粹的精神层面的快乐。

在充斥着物欲的当下,正确认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对我们如何追求快乐和达到幸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知足常乐,内心平和
伊壁鸠鲁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快乐其实是肉体和心灵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

与之相对应,他认为人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也是最终取决于这两大因素的相互关系。

在他看来,人的欲望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和必要的、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

时下,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有的人还要继续追求金钱等身外之物,这些都是“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

它经常使人处于追逐奔波状态,根本没有“无纷扰”可言。

所以,我们说要想拥有真的快乐,最基本的一点是人应保持知足的心态。

(二)运用理智,合理判断
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而理智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欲望加以管控,帮助我们规避不合理的欲望,使我们达到人生最大的快乐。

同时,合理运用智慧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传统的美德做出理性的评价。

伊壁鸠鲁也指出:“如果活着不明智、不美好、不公正,就不可能生活得愉快。

活着不愉快,也就不可能活得明智,美好和公正。

”由此可见,快乐的人生离不开美德。

人只有拥有了智慧,再加上其他的美德,就能理智地对各种欲望做出合理的管控,避苦趋乐,追求快乐的人生,追求最高的善。

(三)拥抱阳光,无畏死亡
伊壁鸠鲁从人生应当追求快乐这一最高原则出发,教导人们在面对生死时应当泰然自若。

在他看来,人们应当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他反对人们把死亡看做人生最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又反对人们把死亡当做是摆脱人生灾难的解脱。

可以说,伊壁鸠鲁是从一个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角度,来给予后世以启发:在死亡未来临时好好生活;在死亡到来时坦然面对。

二、实现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途径
伊壁鸠鲁伦理学主要的关注点是个人的人生问题。

伊壁鸠鲁强调追求快乐是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人生最高层次的善就是快乐,他认为人生最终的归宿不是物质的享乐而是内心的快乐。

在伊壁鸠鲁看来,实现快乐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种:即理性的方式、道德行为的方式。

1.采用理性的方式达到快乐
伊壁鸠鲁十分重视理性的作用,他认为:“理性能使我们思议肉体的终结和消散,而使我们解脱对未来的畏惧。

理性使我们如此完备地得到生命所能得到的一切快乐。

”在伊壁鸠鲁看来,在生活中人只有用理性的思维来主导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审慎的选择。

再者,伊壁鸠鲁认为生理层面的快乐并不是追求幸福的目的,而只是其开端。

他曾明确指出“肚子的快乐是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源,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

”伊壁鸠鲁还指出:“当我们说快乐是最终目的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而是指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无纷扰。

”由此不难看出,伊壁鸠鲁特别强调理性对于人生的作用。

伊壁鸠鲁认为:从物质的角度来讲,知足就是最高层次的善,比如说当人们感到饥饿时,简单的面包和水就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从精神层面来讲,明智是最高等级的善。

所以,无论从从物质还是精神角度来看,伊壁鸠鲁的人生目的都是理性的且高尚的。

在人生道路上,伊壁鸠鲁认为“我们并不选取所有的快乐,当某些快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痛苦时,我们每每放过这许多快乐,如果我们一时忍受痛苦而可以有更大的快乐随之而来,我们就认为有许多痛苦比快乐还好。

”伊壁鸠鲁坚持认为,人只有克服对神和死亡的惧怕,才能最终获得快乐,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要不断地探求新知。

2.采用道德行为的方式达到快乐
伊壁鸠鲁不仅认为理性在帮助人们获得快乐时所起的作用,还认为外因同样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快乐,比如友谊。

伊壁鸠鲁认为。

通过与他人的友好相处,可以提高自己心灵的宁静和快乐的感受。

“要尽量交友,对不能交友者,也不要结怨,连这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避免与它们交往。

”只有通过这种途径,人们才能达到“心气平和”、“亡神安宁”,获得快乐的真谛。

在此基础上,伊壁鸠鲁还指出,“公正”和以公正为原则建立起的友谊均可以帮助人类获得快乐。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思想,其实是轻视政治或远离政治的观点,这与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心城邦建设、社会政治并注重个人在社会中的美德”的观点截然不同。

伊壁鸠鲁生活的时代,国家战乱不断、丧失独立,整个社会都被异族所统治。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能把伊壁鸠鲁的伦理观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研究,就会对伊壁鸠鲁的只关心个人利益而不关心社会福祉的观点有一个更理性、更客观的理解,而不只是简单地给予批评。

参考文献:
[1]里茨·石里克,孙美堂(译)。

论伦理学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
作者简介:
李征宇(1986—),女,河南商丘人,安徽大学哲学系2012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伦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