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合集下载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及实现途径作者:李征宇来源:《商情》2013年第39期【摘要】伊壁鸡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强调的快乐,是以人的精神快乐为主题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现实价值;实现途径伊壁鸠鲁生活在马其顿帝国统治雅典的时期,在那个时代,城邦奴隶制不复存在,自由伦理也就失去了孕育的土壤,道德哲学便从关注社会回归到探讨个人意识。

相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那时的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安危、个人的追求、自我的救赎以及内心的宁静。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觀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现实价值从根本上讲,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强调的是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纯粹的精神层面的快乐。

在充斥着物欲的当下,正确认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对我们如何追求快乐和达到幸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知足常乐,内心平和伊壁鸠鲁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快乐其实是肉体和心灵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

与之相对应,他认为人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也是最终取决于这两大因素的相互关系。

在他看来,人的欲望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和必要的、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

时下,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有的人还要继续追求金钱等身外之物,这些都是“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

它经常使人处于追逐奔波状态,根本没有“无纷扰”可言。

所以,我们说要想拥有真的快乐,最基本的一点是人应保持知足的心态。

(二)运用理智,合理判断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而理智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欲望加以管控,帮助我们规避不合理的欲望,使我们达到人生最大的快乐。

同时,合理运用智慧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传统的美德做出理性的评价。

伊壁鸠鲁也指出:“如果活着不明智、不美好、不公正,就不可能生活得愉快。

活着不愉快,也就不可能活得明智,美好和公正。

最新 浅谈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哲学比较分析-精品

最新 浅谈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哲学比较分析-精品

浅谈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哲学比较分析引言:伊壁鸠鲁又与此前及此后的其他流行的快乐主义有本质的不同,在西方,人们谈到伊壁鸠鲁主义通常有不同的联想,以下是小编对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比较分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古希腊伊壁鸠鲁学说和中国先秦道家学说1. 古希腊伊壁鸠鲁学说同早期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不同,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客体的人生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

伊壁鸠鲁(Epikouros)作为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家,自然要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观察人与世界。

尽管对善的求索和关于人生目的论的解释都深刻地显示着先哲的影响,然而,从人生之至善或者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伊壁鸠鲁与他们的观点{1}迥然不同,他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

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它{2}。

对快乐的至善定位也与同时代诉求德性的斯多葛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

从渊源上来说,无论是第一哲学还是人生哲学,他主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和理论,由马克思当年的博士论文《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可知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但毕竟,根本方面还是一致的,所以周辅成的《西方伦名著选辑》一书将他们放在了同一章,称作德谟克里特-伊璧鸠鲁路线。

作为柏拉图最讨厌的思想对手,德谟克利特也把快乐视作最高的善,如,他说过: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3}。

与德谟克利特的箴言集锦有所不同,伊壁鸠鲁的学说已经体系化;另外,伊壁鸠鲁貌似以原子论为基础来推导出他的人生哲学,实质上是为成就后者而选择了前者。

因为原子论的宇宙阐释相比较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或奥尔弗斯教义的神秘主义来说是最唯物的,即最能减轻神或来世对此生此世之人的纠缠和瓜葛,而且相对于泰勒斯等对宇宙本源或水或气的解释更加成熟和圆通。

如果说德谟克利特是的、柏拉图是的、亚里士多德是生物学的话,那么伊壁鸠鲁则是伦理学的,人生哲学是他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伊壁鸠鲁主义:大学生建构正确幸福观的有益参考

伊壁鸠鲁主义:大学生建构正确幸福观的有益参考

伊壁鸠鲁主义:大学生建构正确幸福观的有益参考作者:张瑾瑞郭晓蓓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9期摘要: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浅薄,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往往不知该如何正确取舍,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树立正确幸福观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伊壁鸠鲁在其快乐主义伦理学中对幸福的闡述颇具代表性,其思想亦可被“古为今用”,对当今大学生追求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发挥深远影响。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大学生;幸福观何为幸福?这个话题亘古以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但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各有不同,其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取决于人们自己;而尼采却说幸福与人们想要的息息相关。

作为著名的伦理学家,伊壁鸠鲁对幸福的阐述颇具代表性,其思想亦可被“古为今用”,对当今大学生追求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发挥深远影响。

一、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要旨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是在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学说和昔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伊壁鸠鲁利用原子的偶然性倾斜运动取代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是做垂直运动的这一原理,并根据此,阐述了自己的幸福观——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他通过“原子论”说明了世界的本性,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快乐是人的天性,人就应该遵照自己的天性去生活。

那么,他是如何利用“原子论”消除人对神和死亡的恐惧从而去获得快乐呢?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是把快乐分成了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伊壁鸠鲁视灵魂的无纷扰和身体的无痛苦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是最高的善,而动态的快乐则是肉体欲望的满足。

在这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之间,伊壁鸠鲁更注重静态的快乐,他认为静态的快乐高于动态的快乐。

动态的快乐是原子产生剧烈运动时所感受的快乐,只是肉体欲望的满足和实现。

人们在享受动态快乐的过程中只能得到短暂的、简单的快乐,是不能够长久的。

他认为人是贪婪的,肉体对欲望的产生和渴求是永无止境的。

假设现在你的身体欲望得到了满足,你将一个接一个地产生下一个欲望,下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又会出现下下一个欲望,久而久之,人便会在欲望与欲望的过程中穿梭循环。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作者:赵泊静来源:《理论观察》2022年第04期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节制;消费主义中图分类号:B50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067 — 04伴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社会战火频发,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被打乱,终日担惊受怕,惶惶度日。

由于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无法消解,因此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国家、社会这样的宏大主题转移,开始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获得个人幸福与保持快乐宁静的问题讨论之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條件之下,人们需要一种哲学思想拯救他们痛苦的生活境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快乐应当是人们生活追求的主要目的。

他曾经买下一座花园建立自己的学院,庭院的入口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自此在这一世外桃源中,开启了伊壁鸠鲁一系列的哲学理论探寻。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是一生应当追求的梦想。

那么什么是快乐?对于快乐的标准不同的人给予其不同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会获得快乐,并且快乐的获取需要外部的条件。

孔子承认人的自然欲求与追求快乐的合理性,但是要求个人对于快乐的追求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节制的生活。

而在物质欲望与道德准则相矛盾时,人必须服从道德准则,放弃物欲。

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是实现道德的前提标准,追求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梦想。

伊壁鸠鲁所强调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快乐。

快乐不是毫无控制的吃喝玩乐,也不是单纯满足生理的基本需求,更不是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尽管物质的满足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层面的享受,但如果缺乏理性的节制,那么就会异化为金钱的奴隶。

伊壁鸠鲁强调精神的快乐比身体的快乐更为重要。

一旦忽视精神层面的补给,被过多的物质欲望所围绕,就会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_5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_5

题名: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兼论对当代人生观的启示硕士研究生姓名:毛华萍导师姓名:黄忠晶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伊壁鸠鲁的哲学着重关注社会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的幸福生活。

他将幸福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最高目标。

他的整个人生哲学都是围绕着幸福是什么,怎样获得幸福生活两点展开的。

他认为幸福就是快乐,持久的拥有快乐就是拥有幸福人生。

他主张的快乐不是暂时的享受,而是满足和安宁的持久心情,是一种没有痛苦、烦恼的心灵平静状态。

伊壁鸠鲁看到现实世界中人的种种痛苦,他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内心被错误观念污染了,要想将人从痛苦中拯救出来,就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本性,进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本性。

他力图用这种人生哲学来治疗人的心灵疾病,心灵没有疾病,生活也就美好。

伊壁鸠鲁用他的原子论告诉人们世界的本性。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就像原子对于世界的意义。

原子优先于世界,原子的个体价值优先于整体价值,那么个人的幸福价值优先于社会共同体价值。

世界是自然成长的,人也应该按天性生活,快乐是人的天性。

因此,快乐主义是伊壁鸠鲁人生哲学的主要内核。

这种快乐主义主要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扰,是追求健康、自然的快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快乐。

人的痛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自我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个体的人际关系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痛苦主要是恐惧宗教、神话和死亡。

原子论告诉我们世界不是神创的,神与人没有任何关系,不操纵人的福祸善恶;灵魂同身体一样由原子组成,死后分解为原子,不再有感觉,死亡不足为惧。

伊壁鸠鲁对宗教和死亡的论证有利于缓解那个时代人的许多痛苦,同时对后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基督教,张扬人性,提倡人道主义意义很大。

原子的偏斜体现了原子的自由意志,是世界一切的原因。

人的自由也是自然拥有的,个体的幸福因自由成为可能,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自由成为可能。

原子与原子之间发生碰撞,形成万事万物,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避免产生规约,伊壁鸠鲁将这种规约定为友谊,并由友谊引申为正义,即契约。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26_30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26_30

他必须了解如何把自己从身外世界解脱出来,如何只在自己身上寻找幸福。

“因为他没有战胜他身外世界的力量,他就必须战胜他身内的世界,他必须战胜外在世界给予他的影响。

这些影响在于外界和生活在一个人身上激起的感情和欲望。

”①关于身体健康这一点自然是人人都企求的,但是人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疾病的烦扰的。

那么当遭遇疾病折磨时,人是否就意味着与快乐无缘了呢?并不尽然,当人的身体承受疾病折磨时,伊壁鸠鲁认为“持续的痛苦在身体中不会存在很久。

相反,极度的痛苦只会短暂地存在。

那种几乎压倒快乐感觉的剧烈身体疼痛不会持续许多天。

久病的人甚至有可能感到远远超过痛苦的身体快乐。

”②这并不是空谈,伊壁鸠鲁自己就亲身体验了这一点。

伊壁鸠鲁一生有很长的时间都经受着疾病的折磨,但是他却处理得当,依然享受到心灵的宁静,即快乐。

他之所以能在病痛中感受到快乐,是由于他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人在遭受不幸时,要清楚地明白发生的事情是无法变更的,因而,不要烦躁,要幸福地回忆过去的好事,让心灵恢复平静,同时,要一直坚持学习哲学,即使在病中也要坚持,因为快乐是与学习哲学相伴随的。

在学习哲学中,快乐一直伴随着知识的增长过程,快乐并不是在学习之后才来到的,相反,快乐和学习一道前进。

另外,我们在遭受某些身体的痛苦之后,就能学会避免其他类似的痛苦。

伊壁鸠鲁在临终书信中对学生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的结石病和胃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用回忆和学生讨论哲学而保持心灵宁静,因而他依然感到这一天他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对人是极好的,那么对人来说,快乐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亚里斯提卜认为人应该尽可能享受得多,尽可能享受得有劲头,即要不顾一切地享乐。

伊壁鸠鲁虽然认为快乐是首要的好和天生的好,但是并不主张人时时刻刻追求快乐。

他认为“只有当我们在缺少快乐就会感到痛苦时,快乐才对我们有益处。

当我们不再痛苦时,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快乐。

”③所以,快乐虽好,但我们不能贪得无厌而应该懂得知足,珍惜。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及现代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及现代价值
破 了 欧 、 、 三 大 洲 的 闭 塞 状 态 , 大 了 奴 隶 市 场 。 进 亚 非 扩 促 了 手 工 业 、 业 和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在 希 腊 本 土 , 着 马 商 而 随
其 次 。 壁 鸠 鲁 还 认 为 , 物 质 的快 乐 外 , 应 有 精 神 伊 除 还 的 快乐 , 一 定 意 义 上 讲 , 是 更 大 的 快 乐 。可 见 , 壁 鸠 鲁 在 这 伊
伊 壁 鸠 鲁 的 全 部 哲 学 和 科 学 都 是 为 了 论 证 道 德 问 题 。 把 善 归 结 为 快 乐 。所 以 , 乐 是 人 生 的全 部 归 宿 。以 此 伊 壁 快 根 据 伊 壁 鸠 鲁 的感 觉 主 义 的认 识 论 .人 的本 性 就 是 追 求 快 鸠 鲁 探 讨 了快 乐 的实 现 途 径 .并 提 出 了 两 大 命 题 作 为 实 现 乐 和 避 免 痛 苦 。在 谈 到 快 乐 主 义 时 , 说 “ 们 说 快 乐 是 幸 途 径 , 理性 方 式 和 道 德 行 为方 式 。 他 我 即 福 生 活 的 开 始 和 目的 . 因 为我 们 认 为幸 福 生 活 是 我 们 天 生
的最 高 的 善 . 们 的一 切 取 舍 都 从 快 乐 出发 , 们 的 最 终 目 我 我
1理 性 方 式 达 到 快 乐 .
伊 壁 鸠 鲁 很 重 视 理 性 的 作 用 .认 为 理 性 给 了我 们 一 切
的 乃 是 得 到快 乐 , 以感 触 为 标 准 来 判 断 一 切 的 善 。 ” 】 而 [ 1
其 顿 入 侵 。 邦 奴 隶 制 的 衰 落 , 城 邦 内 部 的 贫 富 分 化 和 的 快 乐 主 义 , 反 对 了 禁 欲 主 义 , 不 同 于 无 休 止 地 追 求 感 城 各 既 又 阶 级 斗 争 的 尖 锐 . 以 及 各 城 邦 反 马 其 顿 入 侵 的 斗 争 的 失 官 享 受 的 纵 欲 主 义 .而 是 要 求 保 持 身 体 的 健 康 和 灵 魂 的 宁 败 , 得 城 邦 危 机 进 一 步 加 深 , 邦 的 工 商 业 、 主 政 治 和 静 。这 种 快 乐 是 最 高 的 理 想 生 活 境 界 , 是 道 德 的 表现 。他 使 城 民 也

解读伊壁鸠鲁的论快乐

解读伊壁鸠鲁的论快乐

解读伊壁鸠鲁的论快乐伊壁鸠鲁快乐于我们乃至善且自然之追求,正因为如此,我们并不选择每一种快乐,而是偶尔放弃多种快乐,因为这些快乐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同样,我们认为许多痛苦优于快乐,因为当我们长期忍受痛苦之后,更大的快乐便随之而来。

就其与我们之自然联系而言,每一种快乐都是善的,然而并非每一种快乐都是可取的;同理,虽然每一种痛苦都是恶的,但并非每一种痛苦从本质上都应当加以躲避。

不过,我们必须依据某种鉴别的尺度,通过权衡利弊来形成对于一切事物的判断。

因此我们有时将好事视为坏事,反之则将坏事视为好事。

必须看到,有些欲望是自然地,另一些欲望则是无益的;在自然的欲望之中,有些是幸福之所需,有些是身体安康之所需,而另一些只在维持生计······苦恼活=或源于恐惧,或源于无益的毫无节制的欲望。

然而,倘若一个人能克制欲望,他便为自己赢得了彻悟人生的至福······在种种欲望之中,所有那些即使无法满足也不导致痛苦者,均属不必须之列。

而当其所求之目标难以实现或似乎有可能带来危害时,此类欲望随即烟消云散······有此自然的欲望即使无法实现也不带来痛苦之感,人们却求之不舍。

此类快乐队均源于无聊的想象,其所以示能驱散,并非本质使然,实乃根于人之幻想……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我们不可悖逆天性,而应顺性而为。

所谓顺性,乃是去满足必需的欲望,以及自然的欲望,如果后者并不带来危寄害的话。

反之则应严加抵御……顺性而不为妄言蛊惑者,可独立于天地之间。

凡满足天性者,一点一滴便足以使人富有;而若是填补欲壑,纵然是万贯家财,所带来的也不是富有,而是贫困。

你之所以困难重重,乃因为忘却天性,是你为自己设置了无穷的恐惧与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当代消费主义
赵泊静
【期刊名称】《理论观察》
【年(卷),期】2022()4
【摘要】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主旨将快乐视为人生的终极理想,这种快乐不是享乐主义的代名词,而是一种通过理性的思想达成的一种安静、平和、节制的生存状态。

身处于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在饱受消费主义思想的不断荼毒中,消费观念也在
悄然转变。

消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而是变为满足物欲的消遣方式。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中所蕴含的节制与理性的理论观点对于现代人解决非理性消费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过上真正幸福快乐的生
活指明前进方向。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赵泊静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55;B502.31
【相关文献】
1.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从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幸福观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3.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树立理性消费观的启示
4.伊壁鸠鲁快乐
主义助力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5.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的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