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案例分析
中班挑食案例分析教案反思

的教学质量
02
中班挑食案例分析
中班挑食案例一:小明的故事
01
小明的挑食现象
• 小明只喜欢吃米饭和鸡肉,对其他食物不感兴趣
• 小明在幼儿园经常因为挑食而吃不饱
02
小明挑食的原因
• 小明的家长非常关注他的饮食,对他的口味要求很高
• 小明对食物的营养价值认识不足,只喜欢吃自己喜欢的
• 对幼儿挑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探索更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幼儿挑食问题的解决效果
关注幼儿挑食问题的长期影响
• 关注幼儿挑食问题对幼儿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关注幼儿挑食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 持续关注幼儿挑食问题,调整教案内容
•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中班挑食案例分析教案反思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挑食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影响
幼儿挑食现象的普遍性及原因
幼儿挑食现象普遍存在
•象可能受到家庭饮食习惯的影响
• 幼儿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可能导致挑食
影响集体活动
⌛️
• 挑食幼儿可能无法参与
一些集体活动,如户外游
戏、舞蹈等
• 挑食幼儿可能无法与其
他幼儿共同完成一些任
影响幼儿园氛围
务,影响团队协作
• 挑食幼儿可能因为无法
影响教学效果
参与集体活动而显得孤独
• 挑食幼儿可能影响其他
幼儿的食欲和参与度
• 挑食幼儿可能对教学内
容不感兴趣,影响学习效
果
• 挑食幼儿可能无法积极
中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

本案例中的欣欣是一位中班的小朋友,身体瘦弱,偏食,挑食现象严重。
[案例分析]欣欣自2004年8月份进入我们班,她妈妈就告诉我们:“欣欣平时吃饭很挑食,我们在家都是大人喂她吃饭。
你们老师多费心照顾一下吧!”接下来我们对欣欣进行了观察,她不喂不吃,不爱吃的菜喂也不吃,直接不吃肉。
欣欣因为营养不良,个子矮小,身体柔弱,动作及反映能力都比较差。
根据因材施教、注意个别差异的原则,我们对她拟订了个别教育计划,来改正她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案例分析]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分析发现造成欣欣偏食、挑食的主要原因有:1、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生活上过于百依百顺。
2、欣欣平时吃的零食太多,减退了孩子的食欲。
3、孩子形成的不良心理。
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形成了孩子自我中心的不良行为,饮食上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厌食、挑食的不良行为。
4、家长不正当的饮食造成了欣欣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案例反思]1、教师要从家长入手,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
人们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什么营养,怎样安排才是科学的饮食,帮助家长建立的正确的营养观。
同时告诉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爱的分寸,做到有节制,合理满足正常需要。
2、教师可用游戏对欣欣的饮食加以引导。
教师布置《美食城》、《食品店》场景,让欣欣知道食品的多样性,并且各有各的好处,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从而认识到挑食,偏食是一种不良习惯。
3、教师可采取榜样示范法进行暗示,表扬那些吃饭吃得好得小朋友,从而让欣欣产生吃饭不挑食的欲望。
4、教师可以采取表扬鼓励的策略,及时对欣欣进行强化和巩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能够改掉不好的习惯。
小班案例分析挑食教案及反思

小班案例分析挑食教案及反思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小班挑食现象的原因分析
幼儿生理发育特点与挑食的关系
味蕾发育不完全
• 婴幼儿的味蕾数量比成人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会逐渐减少
• 味蕾的发育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对某些食物的偏好
消化系统尚未成熟
• 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某些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
• 通过对比孩子的挑食现象,了解教学策略是否有效
• 针对孩子的挑食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策略是否家园合作
• 通过家园沟通,了解家长对教学策略的看法
• 结合家长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对家长配合程度的反思
家长的参与程度
⌛️
• 通过家园沟通,了解家
长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学
家庭饮食习惯
• 家庭饮食习惯单一,孩子缺乏尝试新食物的机会
• 家长自身存在挑食现象,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心理因素
•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饮食,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 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要求过高,使孩子产生压力
02
小班挑食现象的教育策略
运用心理学原理引导幼儿克服挑食
满足孩子的感官需求
• 提供多样化的食物,让孩子充分感受食物的口感、味道和颜色
• 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培养良
的需求
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社交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挑食的后果
角色分配
• 让孩子扮演挑食的孩子和乐意分享的孩子,体验不同的角色
• 引导孩子理解挑食的后果,如营养不足、被嘲笑等
大班孩子挑食的案例分析

大班孩子挑食的案例分析挑食案例Xxx小朋友的挑食现象特别严重。
虽然挑食、偏食是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像她这样挑食严重的却为数不多。
幼儿园老师还与其家长沟通交流过,并询问其家中的饮食教养情况。
孩子的父母是在做生意,平时工作很忙,因此照料孩子的起居饮食主要由外婆承担。
而朱菁菁的身体从小就不好,经常感冒生病,因此爸爸妈妈和外婆都对她非常宠爱。
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
长期如此,不良的进餐习惯得不到纠正,逐渐形成了朱菁菁小朋友目前严重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幼儿挑食行为现状的研究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幼儿的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
这种行为目前在幼儿饮食行为问题中较为普遍,发生率占半数以上,研究者们认为这是学龄前儿童现有饮食行为中最大的问题,应该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王怀平、王敏(2009)调查问卷中发现74.1%的幼儿有偏食现象;而敖春美(2010)的最新调查研究也证实了以往研究者们的结论,目前幼儿的饮食习惯状况令人担忧,在诸多的饮食行为问题中,挑食偏食占到调查幼儿的59.6%,菜肉不均的幼儿达到57.7%。
幼儿挑食原因的研究1、食物本身Xxx(20xx)提出日常饮食比较单调,父母不注意烹调方法,不注意颜色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调,也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偏食和挑食的习惯。
比如,有的父母天天给孩子吃“蒸蛋”,很少换花色品种,孩子自然不爱吃。
2、家庭(1)家长的榜样作用研究发现,父母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往往父母不喜欢的食物也不会给幼儿吃,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挑剔食物,或者直接说这个食物不好吃,那个食物味道不好,那么孩子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而且如果父母不喜欢某种食物,就会导致家里很少买这种食物,幼儿就会很少接触和尝试这种食物,选择食物品种单调,促使幼儿有偏食的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挑食偏食是饮食不合理造成的,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挑食偏食是受父母、家庭因素的影响。
幼儿挑食案例分析

幼儿挑食案例分析
幼儿挑食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挑食严重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营养摄入,
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幼儿挑食的问题上,家长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解决。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幼儿挑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3岁,挑食严重,只爱吃面条和水果,对蔬菜和肉类毫无兴趣。
分析,小明可能是因为对新鲜食材的口感不适应,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喂养过程
中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导致他对蔬菜和肉类产生了厌恶情绪。
解决方法可以是逐渐引入新的食材,让小明在家长的陪伴下尝试,慢慢培养他对新食材的兴趣。
案例二,小红,4岁,挑食严重,只爱吃零食和甜食,对正餐毫无兴趣。
分析,小红可能是因为家长在喂养过程中过于迁就她的口味,导致她形成了挑
食的习惯。
解决方法可以是家长坚持规律的正餐时间,不给予过多的零食和甜食,让小红逐渐接受正餐的口味。
案例三,小华,5岁,挑食严重,只爱吃速食和外卖,对家常菜毫无兴趣。
分析,小华可能是因为外卖和速食的口味更浓烈,更符合他的口味需求,导致
他对家常菜产生了厌恶情绪。
解决方法可以是家长在家做一些小华喜欢的菜肴,慢慢引导他接受家常菜的口味。
综上所述,幼儿挑食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解决方法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引导。
在喂养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不同食材的兴趣,不要过于迁就孩子的口味,要坚持规律的正餐时间,不给予过多的零食和甜食,让孩子逐渐接受正餐的口味。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做一些孩子喜欢的菜肴,慢慢引导他们接受新的食材。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解决幼儿挑食的问题。
小班幼儿挑食案例分析

小班幼儿挑食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本案例涉及一名小班幼儿挑食的问题,该幼儿在就餐时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吃其他食物,这种行为影响了小班的正常进餐秩序,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二、案例分析
1、原因分析:小班幼儿挑食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首先是幼
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未完全成熟,对食物的口味和口感有较强的偏好,他们可能只喜欢某一种食物,而忽略其他食物;其次,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差,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营养均衡饮食的教育,也不能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最后,幼儿的自尊心可能受到了损害,他们偏好某一种食物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2、解决措施:针对小班幼儿挑食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营养均衡饮食的教育,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其次,老师应该在就餐时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食物;最后,老师应该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值得被赞扬的地方。
幼儿挑食案例分析

幼儿挑食案例分析幼儿挑食是指儿童在饮食过程中对某些食物产生排斥情绪,表现为拒绝食用、挑食偏食等行为。
挑食问题常常困扰着许多家长,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挑食的案例,探讨挑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幼儿挑食问题。
案例一,小明(3岁)挑食偏食。
小明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发现他对蔬菜和水果特别排斥,每次餐桌上只要有蔬菜和水果,小明就会大哭大闹,拒绝吃饭。
父母为了哄孩子吃饭,经常给他吃零食和甜品,导致小明的挑食问题越来越严重,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分析,小明挑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在面对他的挑食行为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
他们过分迁就孩子,给予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另外,3岁是幼儿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父母应该改变对待孩子挑食的态度,不要过分迁就孩子,而是要坚持让他尝试各种食物。
可以通过制作有趣的造型菜、多种口味的蔬菜水果等方式,逐渐培养孩子对蔬菜水果的兴趣。
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不要过分依赖零食和甜品。
案例二,小红(4岁)挑食偏食。
小红是一个4岁的女孩,她的父母发现她对肉类食物情有独钟,每顿饭都只吃肉不吃菜,对于其他食物也表现出排斥的情绪。
父母担心她的营养摄入不均衡,但无论怎样劝说小红都不肯尝试其他食物。
分析,小红挑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她对肉类食物有特别的偏好,而对其他食物缺乏兴趣。
另外,父母的过分焦虑和强制性的劝说也会加重小红的挑食问题,导致她更加固执地拒绝尝试其他食物。
解决方法,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给小红树立正确的饮食榜样。
可以通过制作美味的蔬菜菜肴,搭配小红喜欢的肉类食物,逐渐让她接触并尝试其他食物。
同时,父母要保持耐心和理解,不要强迫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而是要以温和的方式引导她尝试新的食物。
结语。
幼儿挑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案例分析-挑食

案例分析:挑食个案分析挑食案例描述:镜头一: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餐桌旁准备吃饭。
妈妈今天做了清蒸昌鱼、冰糖肘子、炒苦瓜、紫菜汤小勇坐上椅子一见冰糖肘子,就高兴的喊道:嘿!真棒。
今天有我喜欢的冰糖肘子。
马上动手将盛冰糖肘子的盘子拉到了自己前面,拿起筷子一心一意地向冰糖肘子“进攻”。
妈妈劝小勇多吃一点苦瓜,说苦瓜清火,小勇听也不听。
爸爸将剔除刺的鱼肉放到小勇的碗中,也被小勇推到了一边。
看到小勇只吃肉不吃其他食物的挑食样,妈妈在一旁直摇头。
镜头二:青青家正在吃晚饭。
看上去一家人好象吃得一点也不开心,餐桌上的气氛显得很沉闷。
餐桌上摆放的是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鱼香肉丝,一碗青菜汤。
青青妈妈介绍说:我们家的饭菜最简单,每天都是西红柿炒鸡蛋、鱼香肉丝和米饭,天天老三样。
除此之外,青青一概不吃。
天天都吃同样的饭菜,大家的胃口都不好,吃饭也没有情趣。
镜头三:佳佳正作在餐桌旁,一手扶着碗,一手拿着筷子,慢慢地数着饭粒,碗中的蔬菜和肉都被捡到一边。
爸爸妈妈坐在一旁紧盯着佳佳。
爸爸说:佳佳,你今天必须将碗里的青菜和肉吃完,才能出去玩。
妈妈说:佳佳乖,把饭吃了妈妈奖励你巧克力。
……这顿饭已经吃了半个多小时了,饭菜早已经凉了。
看到佳佳磨蹭着吃饭的样子,爸爸终于压不住火,一把抓过碗筷给佳佳喂饭。
刚填了两口,“哇哇哇哇”佳佳将吃进的饭菜全部吐了出来。
案例分析:挑食、偏食的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是责任却在父母。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时养成的,它与家庭的饮食结构、家长处理孩子进食的态度以及家长自身的挑食、偏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的吃饭场景,我们在许多家庭的餐桌上都可看见。
的确,孩子吃饭挑食、偏食在今天非常普遍。
比如,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菜,有的孩子不吃某些菜,有的孩子只吃才不吃饭,有的孩子不吃水果等。
孩子挑食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营养不平衡,人类是杂食动物,单一的饮食结构必然会带来营养不平衡,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过剩的疾病。
挑食、偏食的习惯表现在孩子的身上,但责任却在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是贝壳面。
孩子们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吃饭,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碗勺相碰的声音。
看到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
这时,我发现洋洋小朋友在饭刚分好时他吃了一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
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
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
这顿饭他足足吃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面吃完,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
今天的午餐是炒米饭和蛋花汤,小朋友们依然是吃得津津有味,才一会儿,就听到一个小朋友喊:“老师,我饭还要一碗。
”是洋洋的声音。
只见洋洋的碗已吃得干干净净的拿到我前面要我盛饭了,我给他再盛了半碗。
再一会儿洋洋已经把饭菜及水果都吃完把碗勺送回来了,他是全班吃地第三快的小朋友。
分析: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营养与膳食越来越重视,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一到放学的时候,家
长问老师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的孩子吃饭好不好?有没有剩饭?”不少家长在教师家访的时候也都会谈及孩子的吃饭问题,普遍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头疼问题,有的家长采取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饭,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等,使尽了无数招数,仍不尽人意,他们为此大伤脑筋。
由此看来,不少幼儿都缺乏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不良的进餐习惯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对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挑食、偏食的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是责任却在父母。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时养成的,它与家庭的饮食结构、家长处理孩子进食的态度以及家长自身的挑食、偏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的吃饭场景,我们在许多家庭的餐桌上都可看见。
的确,孩子吃饭挑食、偏食在今天非常普遍。
比如,有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菜,有的孩子不吃某些菜,有的孩子只吃才不吃饭,有的孩子不吃水果等。
对策
1、带孩子一起到市场购买食物,请孩子帮你挑选今天要吃的菜。
2、让孩子和你一道捡菜、洗菜,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诱发孩子对饭菜的兴趣。
3、将食物切成各种形状,并给饭菜取一个好玩的名字。
4、增加食物的种类、扩大食物圈。
尽量变换饭菜花样。
对孩子不熟悉的食物可采取先小量混合在熟悉的食物中一起做,让孩子慢慢习惯它的味道。
5、鼓励孩子尝试新食品,但不要强迫。
6、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改变一下制作方法,或许孩子就接受了。
7、控制孩子的零食,尤其不要在饭前半小时给孩子零食吃。
8、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吃饭,激发孩子吃饭的兴趣。
9、不要强行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多少饭菜。
10、父母给孩子作出不挑食、偏食的榜样。
11、不要将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手段。
在纠正孩子挑食、偏食习惯时,家长要把握好度。
既要给孩子挑选食物的一定自主权,又不能完全由着孩子自己来。
在孩子吃饭时,父母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担心孩子如果不吃或者吃得太少会影响健康,为此而放弃原则。
在这一点上,父母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孩子在进餐时间不吃饭,OK!给孩子自主权。
你可以不吃,但要告诉他不吃饭的后果,如果不吃饭也得不到其他食物。
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将家中可吃
的东西藏起来。
经过1、2次,孩子就会学乖,知道必须好好吃饭,否则会饿肚子。